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打造媒体微博的公信力

打造媒体微博的公信力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新媒体● 李 骏

打造媒体微博的公信力

出信息),每个振源的振动都会引起涟

管理微博的难点

web2.0时代下的微博管理具有这样一些难点:

第一,微博的内容生产难以控制首先,微博发布信息相当便利,它集成了Web2.0时代网络传播的诸多优势,拥有论坛的跟帖功能、贴吧的发帖功能、QQ的好友添加功能、聊天室的即时发布功能,还具有便利的多点发布功能和强大的转发功能。其次,内容审核流程缺位。在微博上,网民不单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出现多源性。网民在论坛上发帖和在新闻后面写评论,都有网站管理员进行“把关”和“审帖”,由于微博的信息数量太大,微博平台管理者无法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全面审核,微博上的博文基本由博主自己把关,信息可靠性难以保证。

第二,微博的内容质量难以保证每条微博不超过140字的规则,使它的内容生产门槛极低。由于缺乏专业性和自身的局限性,微博博主经常没有完整准确地了解新闻事件,就道听途说或者断章取义地发布出来,有时会夹带着一些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描述的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操控网上舆论的“水军”和“网络打手”,甚至不惜扰乱社会秩序,有意发布倾向性极强的信息。

第三,微博的传播过程难以控制微博博主一般能够让他的追随者产生比较强的信任感,一旦博主不慎发布或转发错误信息,就容易在圈子里产生很大影响,并且被他的追随者们层层传播而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妨把微博的这种传播方式定义为“涟漪式传播”,就像在一个池塘里,水面上的任何一个地(信源)(发方都可能成为振源,产生振动

人们在面对海量信息难辨真伪后,会转而寄希望于权威媒体对信息的提炼。

漪(传播),一圈一圈地向外扩张,在它的影响范围内,随时会有新的振源(信源)出现,并产生自己的涟漪扩大影响范围;不同的振源产生的涟漪可能会有重叠,会有干扰。对于这样的传播方式,既难以像管理传统媒体一样从信息出口严格把关,又难以对信息传播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

第四,在信息接收方面有群众基础随着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化,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和依赖性正在逐步降低,不少时候,人们对有把关人的信息也会持怀疑态度,而对亲友或是比较熟悉的人传播的信息,反而有比较强烈的信任感。信息缺少把关也是有两面性的,它既是新媒体的短板,也是新媒体的优势。由于微博审核机制的缺位,在较简略的审核流程里,很多真实的消息不会因为各种现实利益而被过滤掉,它的信息比普通媒体更具有原生态特征,很多时候没有对信息进行主观的取舍,能够直接反映人们的所见所闻,真实描述发生的客观现象。这样的信息容易得到众多网民的认可,赢得网民的追随和信赖。很多网民更愿意接受这样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方式,这成为微博信息迅速传播的群众基础。

传播学有这样的观点,对信源的可信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传播者的信誉,一个是传播者的专业权威性。从传播者信誉的角度看,很多人对博主的信任程度可能不亚于其他媒体,然而从专业权威性角度看,微博的博主一般是不如专业媒体的。由于微博信息鱼龙混杂,出现严重的重复超载,让受众目不暇接,有效信息的提取也较为困难,随着微博的发展,微博信息的公信力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打造媒体微博的品牌

现阶段,在加强信息传播的纯粹性和专业性、增强信息的公信力方面,专业媒体开微博具有绝对优势,媒体应该利用开微博的良好机遇,通过媒体的品牌效应,扩大媒体的传播渠道,充分认识新媒体特性,建立较合理的发布机制,提高微博信息的公信力,并逐步掌控微博平台的话语权,打造媒体的微博品牌,扩大影响力。

一要明确媒体责任,起到标杆作用媒体官方微博代表的就是官方的品牌和权威,承担着社会责任,要把握正确导向,起到标杆作用。媒体微博是媒体品牌的一个延伸,在受众中比普通微博有更加广泛的影响力,网民把媒体微博上的发言与在其他平台发布的信息等同看待。“责任造就媒体公信力”,不管在什么平台上,社会公信力都是媒体生命的核心,新闻真实性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在求快求新的同时,不能忽略“真实”这个新闻的第一要素,不能为抢时间而发布未经核实的新闻。

二要完善媒体微博的管理机制在传统媒体试水微博等新媒体的初级阶段,难以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来保证新媒体业务的开展,一般只抽调个别人手从事新媒体业务。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就可能出现一个人代表一个机构发言的状况,一人出错,就可能给媒体带来难以挽回的不良影响。微博等新媒体有极强的时效性,这就需24小时把关。针对微博的特点,媒体必须设置可靠的管理流程和发布审核机制,采用网络、手机等多种终端联动,把关人实时审核,尽快发布,把传统媒体的严谨作风继承

80青年记者·2011年4月下新媒体● 董雪莉

政务网站如何进行网络民意疏导

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民意在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发挥

息资源,有利于增强政府的透明度,也可以帮助政府获得更多的社会反馈,为做出更具效率和公平的决策奠定基础。因此,理想的政府网站应具有普遍性、互动性和动态性,能够满足最大范围的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要求,能够实现社会各阶层的互动交流,能够就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和政府工作重点进行多形式沟通。虽然我国已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是由于观念、体制等原因,目前我国政务网站公开的政务信息主要集中在机构设置、领导分工、人事任免、政策法规等方面,公众常常无法获知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各种政府工作情况和社会变动情况,特别是被视为“负面信息”的突发事件信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未能确立透明型政府的理念,导致网站提供的内容与需求脱节,网民无法第一时间获知来自政府的声音,政纠错越早,媒体就越能把握住话语主动权。《中国新闻周刊》的微博截至2011年1月底已有36万追随者,比事发时的30万追随者增加20%多。这也说明很多《中国新闻周刊》微博的追随者并没有因为这次错误报道而放弃对《中国新闻周刊》的信任。

四要完善网民微博信息的对接机制媒体要密切关注微博平台的动向,将网民生成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专业化整合。要善于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搭建好信息收集和核实平台,建立快速的信息反应机制,加速信息的核实,避免虚假和错误信息的传播。可以开辟专栏,对微博的热门话题进行实时监控,快速辨认真伪,发布权威信息,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把媒体微博建设成忠于事实、疏导情绪的良好平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更应该

务网站不能有效传达政声,成为“摆设”。

2.公众参与度不高

目前我国国民的信息素养并不高,城市政府网站设计的易用性不强,导致公众参与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网站栏目设计普遍复杂,网站频道和栏目名称的定位模糊,栏目之间往往纵横交错,内容重叠现象突出。很多政府网站都存在信息不更新或更新缓慢,没有深入链接,服务功能不健全、发布的信息无时效价值等现象。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网站设计并没有统一的规范,风格各异,功能模块设置各不相同,一些寻求在线服务的用户常常因此而找不到服务入口。①网站服务内容的整合力度不够,增加了办事环节,影响了工作效率。

网络民意作为一种聚合的民意资源,建立在网民高度关注,并且自由表达多元化的声音的基础之上。政务网站承担媒体责任,及时发布权威的信息,在网络舆情引导上化被动为主动,塑造公信力。最后,要尽可能拓宽传播途径,可以考虑和有较多粉丝的博主进行合作,一边将十条左右的精选信息嵌入到博主微博页面中,一边对博主进行宣传推广,取得传播上的双赢效果。

专家预测,国内微博市场预计在2013年前后步入市场成熟期。微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获得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去年83%的微博重大事件有传统媒体的跟进和推动,有效地加强了传统媒体与公众的互动,提高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传统媒体应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借助微博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及时对微博传播的信息进行研判,建立媒体微博的公信力。

(作者为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新媒体研究所副所长)

青年记者·2011年4月下

出巨大的作用,它不但反映、引导和强化着民众对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认知,也对党和政府的决策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而言,利用好政务网站这一平台,对网络民意进行筛选、吸纳和整合、疏导,做好政民之间、官民之间、贫富之间、机构和普通百姓之间的互通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当前我国政务网站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民意疏导方面,当前我国政务网站存在以下不足:

1.信息公开不够

政务透明公开是疏导网络民意的基础。政府机关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其政务活动,公开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利的信下来,也把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

三要建立媒体微博的纠错机制媒体微博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迅速传播信息的特征,建立纠错机制。网络平台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网络成为造假源头;而另一方面,网络又是打假主战场。2010年,网络已经成为新闻打假的主战场,网友则是新闻打假的生力军,网络信息的海量和超链接等特性,为人们证实新闻的真假提供了条件。比如,最先对“金庸去世”假新闻发出鉴别结果的就是凤凰卫视的记者闾丘露薇,她在当晚20时41分在个人微博里辟谣,紧接着21时,凤凰网也及时辟谣,专业媒体和媒体人的迅速反应,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假新闻的进一步扩散。这些信息给《中国新闻周刊》的纠错带来便利,促使其从在微博发布“金庸去世”传闻到澄清,只用了2小时13分钟。

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