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8江苏高校教师资格考试试卷高等教育心理学

2008江苏高校教师资格考试试卷高等教育心理学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08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老师对学生取得的好成绩给与表扬和鼓励,以期促进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这符合桑代

克学习规律中的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效果律 D 动机律

2. 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

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 抽象 B 变式 C 概括 D 比较 3

教师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直观形象,这种直观的形式称为: 4

A 言语直观 B 模象直观 C 实物直观 D 想象直观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下列哪方面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 教师教学 B 教师教育 C 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D 学生学习 5 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种策略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

A 记忆术 B 联想 C 替换 D 系统化

6 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感,这种

自我称为

A 社会自我 B 理想自我 C 投射自我 D 镜中自我

7 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A 舆论 B 规范 C 群体气氛 D 凝聚性

8 心理学家经过试验研究表明:教师如能对学生热情相待,给予较高的期望,学生就会朝

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和水平发展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 A “自己人”效应 B 罗森塔尔效应 C 威信效应 D 好感效应 9 人们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叫 A 服从 B 模仿 C 感染 D 从众 10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导致学习者产生社会学习或模仿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及其作用

机制是 A 观察 B 模仿 C 强化 D 替代强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

认知体验和___三个主要方面。 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____等心理成分。

3.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社国内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______三个方面构成。

4. 在记忆某些材料时,将输入大脑的一些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更大的记忆

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做法被称为______. 5.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包括动作的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阶段和______等。 6. 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______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7. 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可以增质或增量,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

8. 根据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程度、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及其有效

性,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水平分为尝试式、因循式和______三种教育水平。

9.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_______心理健康教育。

10. 个体自我意识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________ 等方面。 三、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增强和动觉控制的减弱。 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试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也叫保持曲线,表明遗忘进车观

念的基本趋势是先慢后快。 3.如果一个人的智商达到98,则说明这个人的智力水平非常优秀。

4.当学习内容难度较大时,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应该在中等水平上

适当降低。

5.道德情感有不同的种类,直觉的道德情感主要通过创设具体的道德情景加以培养。 6.品德矫正策略之一过矫正,即矫枉过正。

7.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5-9个组快。

8.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某种心理活动的形式或官能在一种学习中得到了训练,就能在另一种学习中发挥作用,这是迁移的实质。

9.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他对问题解决或新知识的学习只会产生消极作用。

10.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观点,流体智力随机体的衰老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随一个

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创造性( 力)与智力的关系。 2.简述 最近发展区理论。 3.简述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

4.简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5.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五、论述题 ( 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请用化名)的性格特征。

2.请结合自己教学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体会,阐明教师的人格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