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
学科 小学语文 授课年级 五年级 教师姓名 学校 计人教版九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 划章节名称 1 汉 字 演 变 历 史 学时 学习内容分析 一、教材内容: 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二、地位作用: 1、让学生了解汉字从古至今所经历的发展过程; 2、了解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统; 3、学习查找资料和运用资料的方法。 4、通过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5、通过学习,学会制定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一般特征: 本班学生年龄基本处于10—11周岁之间,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于外界新生事物与知识接触少,缺乏学习独立自主性,思维不够活跃,处于机械化学习状态,缺少城市儿童的天真、活泼、积极地精神。 二、初始能力: 缺乏独立自主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较差,缺乏汉字文化知识,极少数学生了解汉字的名称种类,但学习新事物的兴趣较高,有兴趣。 三、信息素养: 基本没有接触过电脑等媒体,资料来源单一,对于资料的收集方法不是明确,没有进行过使用媒体资源进行资料收集的学习,缺少收集资料优良习惯和正确认识。 学习者分析 1 1
课程标准: 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收集信息;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能知道汉字的起源,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2、能知道汉字的演变历史,会欣赏汉字书法艺术,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3、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4、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分组收集有关资料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认识祖国文字的发展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对祖国文字产生自豪感; 2、认识祖国纯洁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及 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及 解决措施 重点:汉字的发展历史过程。 解决措施:学生进行课前资料收集、整理, 阅读和研究“汉字的演变”的表格,尽量利用“阅读材料”结合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讲解。 难 点: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各阶段名称原由。 解决措施:配合各阶段汉字书法艺术插图进行欣赏、讲解、比较。 1、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 2、针对课题让学生将自己预先收集的有关汉字文化历史资料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3、利用甲骨文等文字图片让学生辨析并讲解自己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相对应提出一些有关问题进行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4、针对学生的交流汇报利用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汉字来历的知识讲授,与学生共同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过程,并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阶段汉字名称原由配合媒体资源通过欣赏汉字艺术插图进行讲解。 5、安排学生针对本次学习分组编写计划,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开展汉字有关汉字知识活动,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教中学,学中做,引导发现式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的理论 2 2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 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汉 字 文 化 的 魅 力 汉 字 的 起 源 汉 字 的 发 展 感受中国古老 的文字承载的 源远流长的中教师出示课件,多媒体资源,MPG图 华文明。体会汉看奥运会开幕引导学生认知字的丰富性。激 式“文字”章节 像文本。 并进行讨论发发学生的学习言。 兴趣,引发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激情。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字系统。 多媒体资源,PPT文本。 让学生系统了教师出示课件,解汉字文化历讲解有关汉字史,增强学生对文化历史发展中国文字的自文献知识。 豪感。 让学生了解汉字从古到今大体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了解多媒体资源,PPT文汉字的发展是本、插图。 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是从繁到简,使书写变得快速便捷。 教师出示课件,配合各阶段汉字艺术,师生共同讲解欣赏汉字名称的演变历史。 引导学生认识祖国文字的发展历史。 提高学生对祖国纯洁语言文字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环节 内容 激 趣 3
所用教师活动 时间 导入谈话: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震撼了全世界,其中一个“和”字无穷的变化,给世人展示了汉字3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导入课本内容。 2、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汉字字体变化及特点的资料。 设计意图 1、有学习兴趣,能积极发言交流。 2、有学习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积极性。
引 入 交 流 讨 论 看奥运会开幕式“文字”章节 8 分钟 独特的美,传达出中国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最古老的人文理念—和为贵。让我们再次走进奥运会开幕式,再次感受中国古老的文字承载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2.一个学者说,21世纪是汉字时代。从2004年到2008年全球已开办249所孔子书院和56所孔子学堂,分布于五大洲的78个国家和地区。汉字到底有何魅力而能一帆数千载?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书里去,去感受与我们朝夕相伴的汉字的无穷魅力。我们先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走进汉字王国。这是一棵知识树,一棵“魅力汉字之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交流,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3、资料交流。 4
3、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
汉 字 的 起 源 1、能了解并说说有关汉字文化历史。 2、能知道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字系统。 1、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汉字 文化历史的补充讲解。 2、出示课件有 关汉字发现及其历史文献资 料:A.汉字从 仓颉造字的古 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8 的发现,历代分 钟 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B.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C.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D.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E.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 安阳 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 5
1、交流汇报收集的有关汉字文化历史知识资料。 2、质疑 3、继续交流自己所收集的资料。 1、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对学习汉字文化历史产生兴趣。 2、对祖国文字的历史产生自豪感 5
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F.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G. 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6
6
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1、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1、针对学生的对祖国语言文疑问讲解汉字能知道汉字演字的自豪感;提演变过程及其变过程及不同高对纯洁祖国名称的原由。 名称,能说说自语言文字的认2、出示课件讲己对不同时代识,养成防止和 14 解汉字演变过汉字名称的演纠正写错别字分 钟 程、名称,与变过程及体会,的习惯。 学生一起赏析会辨析欣赏不各阶段文字作同时期的汉字2、有兴趣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品。(见课堂教文化艺术。 体会汉字文化学流程图) 的丰富有趣。 1、课堂学习回顾。 2、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3、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 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PPT板书。 10 2、布置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分 钟 小组讨论活动内容。 3、指定活动计划准备成果展示。 1、学生回答,共同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围绕汉字的1、巩固学习内有趣,有选折地容,加深学习印开展活动。) 象。 3、以小组为单2、学习制定活位,根据自选活动计划,培养探动内容,制定活究合作意识。 动计划。 4、展示各组指定的活动计划。 汉 字 的 演 变 过 程 能知道汉字从古到今大体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了能说出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是从繁到简,使书写变得快速便捷。 拓 展 学 习 7 7
看奥运会开幕式MPG 出示课题 激趣引入 激 情 谈 话 “文字”章节。 课 堂 教 学 流 交流汇报有关汉字 程 文化历史资料。 图 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资料A 资料B 资料C PPT 展示教师收集的有关 文字历史文献资料。 资料D 资料E 自由补充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交流资料。 8 8
资料F 资料G 学生质疑汉字文化历史及演变。 甲骨文艺术学习与欣赏。 金文艺术学习与欣赏。 大篆艺术学习与欣赏。 欣赏讲解 汉字名称的 演变历史。 引导学生说说汉字名称由 来 行书艺术学习与欣赏。 草书艺术学习与欣赏。 楷书艺术学习与欣赏。 隶书艺术学习与欣赏。 小篆艺术学习与欣赏。 PPT 9 9
教 学 反 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感觉应该注意如下方面: 一、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1、交流收集的信息资料,说说自己的收集方法。 2、讲述自己对汉字的了解与认知。 3、分组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二、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1、指导收集资料的方法。 2、引导使用媒体资源的能力。 3、运用典型教授资料的整合与使用方法。 4、让优生带动开展小组学习调查活动。 三、提高学生收集和利用媒体资源的兴趣与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结合课程要求提高多媒体的使用率,使抽象变直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发言机会,充分肯定学生的认知水平。 专 家 点 评
10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