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

摘要:古诗词是艺术,是智慧的结晶,可以充分显示我国历史文化底蕴。进行古诗词教学,能够充分利用其精简凝练的文字语言、充实丰富的情感思想、灵巧新奇的艺术构思,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审美思想等,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古诗词教学的开展,可以促使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使其能够更多地了解历史知识,对学生的情感、思想进行熏陶。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留白艺术;应用 引言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较多的古诗词教学内容,古诗词也是高中语文学科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因此,提升高中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留白”概述

中国画中的“留白”,以其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虚实结合等特点见长。它无需浓墨重彩,而“以虚空传递丰盈”,仅仅通过点线的简单勾勒,便点染出所绘事物的主要特征,传达出其整体神韵。“留白”的这种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了各界艺术家的关注。故而,“留白”艺术手法逐渐由绘画延伸至音乐、书法、陶瓷、建筑、诗词等领域,并大放异彩。

二、当前高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

高中生正是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等各方面重要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正在培养的重要阶段。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会觉得古诗词的学习对自己是加重了学习负担。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枯燥无聊,并且学习成绩得不到明显的提升。因此,学生若想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就要从自身出发,找准自己的特点,针对性地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并且不断进行调整,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高中古诗词赏析教学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逐渐高涨的学习需求。因此,传统的古诗词赏析教学无法为学生提供高效的教学,阻碍了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的古诗词赏析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想方设法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因此,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对教师形成依赖思想,总是指望教师的教学指导,自己缺乏单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在面对陌生的新作品时,往往束手无策。

三、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 (一)挖掘意象留白,品味意境情感

在执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丘山、羁鸟、池鱼、草屋、榆柳、桃李等意象,想象幽静闲适的画面及美好动人的田园生活,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情景描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深思:这些原本让人心情感到平静甚至喜悦的景物,为什么会透出作者淡淡的忧伤呢?让学生透过诗人留给我们的这一处“白”,结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感慨去思考,切身体会古诗中的意蕴与真情。

(二)感受诗词意象,为思维插上翅膀

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找出词中的意象,再一一分析意向的内涵。如开头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寒蝉”指秋后之蝉,“凄切”指蝉声若断若续,宛若哀鸣,“寒蝉凄切”四个字营造了一种悲凉、令人心碎的意境。“长亭”是古代人们休憩、送别、饯行的地方。长亭古道,有多少人挥洒告别,各奔他乡。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对前途浮想联翩,感慨万千。秋天历来是“一场秋雨一场寒”,“骤雨”能够给人世事变化无常、伤感悲凉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里与情人分别,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这些意象交代时间、地点、事件,营造环境,渲染气氛,抒发情感的,以及作者的情感是含蓄、内敛还是厚重、饱满、直白。学生展开想象,发现细节,找到词中的空白点,填补空白。例如,词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人分别在即,是不是真的一句话都没有说?如果说,会说些什么?酒醒之后,作者看到的是“杨柳岸,晓风残月”,面对此情此景,他会有什么想说的?这样让学生从诗人的角度去想、去听、去看,不仅可以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中,还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加深对诗词的内涵、意境的理解。

(三)借助写作训练的方式,培养审美创造力

在现如今的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要求尤为关键,而古诗词教学则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对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美感,又要引导他们对美进行模仿与表达,也就是创造美,这一构思可以借助写作训练的方式来完成。例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可以先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表达的真情实感,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怎样的壮丽景象,而后让学生结合这首诗的写作方式回忆自己的初中时期或者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些事、一段时光来进行仿写。仿写能够让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美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真正实现了对审美的创造,而学生也能够在不断写作过程中发现身边的美,这也是审美教育的根本目标。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古诗词中的景象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篇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妻子和孩子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自己远在异地的漂泊和酸楚。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一种情境的模拟,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种情境,比如:自己在外求学,很久才能回家,是不是会特别想念家里人,让学生可以对作者的思念之情产生一种共鸣,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在古诗中表达的真正的含义。其次,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对于“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进行鉴赏,通过这两句经典名句,就能够浓缩出作者这种浓烈的思乡之情,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更好地掌握作者所写的作品所给予的思想感悟。

(五)分析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深度品味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古诗词的历史文化条件差异太大,创作背景更与学生的生活产生偏差,因而在古诗词教学中,尽管师生围绕相关注释进行大量的基础性理解,但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难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欣赏古诗词时,必须高度重视写作背景的学习和研究。而背景分析路径,一方面是进行宏大的背景分析,如时代、阶级、地域、思想、民族等;另一方面则是进行精细的背景分析,比如,创作诗歌时的具体情境,诗人的人生境遇。高中古诗词教学尤其需要精细分析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

结束语

总之,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着墨,多留白,给学生更多自主诵读、思考、想象、探究、交流的时间,这样的古诗词教学才能因“意造景生的留白艺术”而变得妙不可言。

参考文献

[1]苟东风.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研究[J].智力,2020(31):95-96.

[2]陈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研究[J].名师在线,2020(27):77-78.

[3]李春容.高中古诗词意境教学策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0.

[4]黄文娟.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7):74.

[5]王凯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及改进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