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教版(07版)《抗日战争》一课,从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辛历程。第一目“全民族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渐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

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抗日战争,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课程目标的设计 知识与能力

知道卢沟桥事变等一系列日本侵华的史实;

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国共两党在两个战场的抗战;

知道中国军民抗日的主要战役及抗战的胜利。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情境的创设,展示有关图片和资料,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其影响。 情感与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树立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尊重生命的价值观。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三.教学对象的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学生的心里特征来看,高中生认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辨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两颗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1 / 3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3.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播放PPT课件。

六.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七.教学构思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次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这一主题探究的主要问题: 1.你知道日本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吗? 2.20世纪30年代,日军制造了哪些侵华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侵华期间,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怎样的滔天罪行? 用多媒体出示这一主题探究的主要问题: 1.国难当头,国共两党作出了什么决策?他们是如何抗战?结果如何? 2.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如何? 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学生活动 快速思考老师的问题。 回答: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预期效果 通过展示和介绍,将学生引入情境,学习兴趣浓厚。 主题一 野蛮侵略 罪恶滔天 阅读材料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日本侵华的原因、并找出相关史实,回答趋势从局部侵华走向全面侵华 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展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齐齐哈尔毒气事件。 同学介绍图片中展示了日军的哪些罪行。并发表看法。 学生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抗战史实;结合多媒体出示的材料分析抗日战争的地位和胜利的原因。 通过对历史文字材料和图片的阅读、分析认识日本侵华原因和以及犯下的滔天罪行 激发学生的愤慨,让他们得到心灵的震撼.避免战争悲剧重演。 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基础.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基础能力 主题二 众志成城 共赴国难 2 / 3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主题三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利用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先后多次惨败靖国神社的照片 材料二 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 出示主题探究主要问题 今年来,右翼势力抬头,他们极力掩盖罪行、美化侵略,针对日本右翼势力的行径,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出示《抗日战争》知识结构图进行课堂总结和练习讲解 分析材料,学生自由发言 1、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2、正视历史,勿忘国耻 3、正确面对,不能为了经济忘记过去…… 通过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理性爱国观念,重温落后就会挨打教训,激发学生为热爱祖国而更加奋发图强的激情。 本课小结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图示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明确教与学目标,并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为战争题材,且与现在时间较近,所以有大量的资料可观使用,但是要注意鉴别使用,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其次,本课为必修一政治史的内容,因此要把重点放在全民族抗战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等相关内容上,战争过程应简略。同时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内容。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