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爱 的 付 出

爱 的 付 出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爱 的 付 出

高二(3)班

世上的爱,有很多种,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有老师对学生的爱,有长辈对晚辈的爱,还有朋友间的爱。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这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歌,可是每每想起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你是否会对这首歌有种不同的感受,会有一种莫名的震撼?有位在山区支教的老师曾经说过:“不是我感动了中国,而是太多的好心人感动了我”。他就是徐本禹,一位年仅22岁在贵州山区支教的老师,在这个年龄里,正是为了以后事业打基础的时候,况且,他还考上硕士学位,这会让多少人投来羡慕的眼光啊!可是他偏偏选择了去贵州支教。在这之前,他犹豫了很久,也困惑了很久,想象着父亲会如何的失望,想象着老师和同学会感到如何的惋惜。想着想着,他便在校园的操场上奔跑,一圈又一圈,直到自己筋疲力尽为止。他倒在草地上,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仿佛看到了,贵州山区的孩子清澈纯真的眼神……“徐老师,您还会回来吗?”“我一定还会回来的,我要把你们带到中学去!” 徐本禹想起了自己对学生们的承诺,他不忍心背弃。这一夜成了徐本禹最漫长的一个夜晚。他没有什么更多的理由不去大石村教书了,那里的环境是旁人无法想象——孩子们用塑料布作屋顶,砖头垒起书桌。徐本禹用心教导着孩子们,把自己微薄的50元工资拿出43元捐给孩子们,而自己留7元做生活费,他怎么不会让别人感到肃然起敬呢?为了自己的一个承诺,为了孩子渴望知识的双眸,为了让阳光占据孩子更多的心灵,为了让爱像氧气般填满孩子的身体。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换句话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这样为祖国和他人而牺牲的人——有放弃原有的一切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钱学森;有因救朝鲜孩子奉献自己生命罗盛教;还有为保卫祖国而死于国民党反动派手下的刘胡兰、夏明翰。这些事例多得数不胜数。

老师,心甘情愿用青春灌溉祖国的花朵,把精力都花在学生身上。他们从不求回报,或许他们的名字会被学生所遗忘,但我相信学生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曾有一位让他们从懵懂的孩童长成懂事的少年的恩师。当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长大成材,即使那不是他最出色的学生,他也会十分的欣慰。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份绿意……,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去感恩身边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去做好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而努力拼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