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DFA6920KB01Q客车车身强度和刚度分析

DFA6920KB01Q客车车身强度和刚度分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1O卷第4期 2008年12月 辽宁师专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V01.10 No.4 Dec.2 0 0 8 【应用研究】 DFA6920KB01Q客车车身强度和刚度分析 姚 杰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0) 摘要:以DFA6920KB01Q型大客车车架的有限元模型为基础,结合客车在实际运行时的典型工况,确 定相应载荷及约束条件的施加,通过计算结果分析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剐度. 关键词:车架;有限元模型;强度;刚度 中图分类号:TH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88(2008)04—0081一O4 车架将发动机、底盘和车身等各个主要组成部分连成一个整体,是汽车的关键承载部件,它承受的载 荷包括汽车自身的质量和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扭曲、惯性力等.车架设计和校核以前多采用简化力学模 型,且主要考虑静力分析,由于车架的结构和受力的复杂性,合理的设计目标很难实现.随着计算机的快 速发展,国内汽车行业将有限元技术应用于车架强度计算,但汽车的行驶工况非常复杂,不可能完全模拟 实际行驶过程中的所有工况.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客车车架在匀速、扭转、紧急制动、急速转弯等几种典 型工况下的承受载荷情况和变形情况,所得结果可直接用于汽车设计的改进和性能评价. 1匀速直线行驶工况 匀速直线行驶工况的计算主要是对客车满载状态下(也称满载纯弯曲工况)四轮着地时的结构抗弯强度 进行校核,可以了解客车在良好路面下匀速直线行驶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用车身骨架质量和载荷乘 以动载系数(本文动载系数取2.5),方向竖直向下,以 模拟客车在此工况产生的对称垂直动载荷.在分析 时,为了防止车身刚体位移淹没车身的弹性位移,所 选择的工况在弯曲工况的基础上忽略钢板弹簧、轮胎 的刚度和前、后桥的重量….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4个支承点分别取在对应车轮 820E.10 33 969 67 938 l0l 907 I35 875 的轴心,工况分析可以只约束4个支承点处在整体坐 16 984 50953 84 922 ll8 891 标系中的z方向的平动自由度.如图1为匀速直线行 图l匀速直线行驶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 驶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 2扭转工况 扭转工况的计算主要考虑一轮悬空时施加在车架上的扭矩的 表1 扭转工况下车身各部分最大应力统计表 作用.根据客车实际行驶情况,一般考虑左、右前轮分别悬空. 名称左前 帕‘ 扭转工况下载荷的处理方式与车身静弯曲工况相同.模拟 悬空 某轮悬空的方法是:释放悬空轮的全部自由度约束,约束其它 3个支承点的相应平动自由度 .图2~7(见82页)为左扭 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图8~13(见82、83 页)为右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表1为扭 转工况下车身各部分最大应力统计表. 3紧急制动工况 紧急制动工况的计算主要考虑:当客车以最大制动加速度0.7g制动时,地面制动力对车身的影响. 载荷处理与静态弯曲工况基本相同.约束的处理方法是:约束4个支承点处的全部z方向的平动自由度, 收稿日期:2008一l0—03 作者简介:姚杰(1972一),女,辽宁辽阳市人,讲师,主要从事机械、汽车工程方面研究 辽宁师专学报 2008年第 4期 约束前后轮支承点的x方向的平动自由度.图14~17(见83页)为紧急制动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 度分析图. I J l : j, 、 一rl、 L \_\ { .E互二= 263E.08 29 241 58483 87 724 l16 965 Ol0261 27 617 55 225 82 832 ll0 439 l4 62l 43 862 73 lO3 102 345 l3 8l4 41 42l 69 028 96 635 、图2左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客车左侧) 图3左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客车右侧) 780E.10 27 409 54 8l7 82 226 l09 635 037575 l7 535 35 033 52 53l 70 028 13 704 41 Il3 68.522 95.93 8 786 26 284 43 782 6l 28 图4左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客车底部) 图5左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纵、横梁连接) .263E-O8 l5 579 31.157 46.736 52 315 010261 12 43l 24 852 37 272 49 693 7.789 23.368 38.947 54.526 6 22l 1 8.641 31.062 43.483 图6左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客车前侧) 图7左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客车后侧) 205E-l0 l3 298 26 595 39 893 53.191 0O1992 l2 862 25.72l 38 58l 51.44 6649 l9947 33 244 46.542 6432 19 29l 32 l5l 45 01I 图8右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客车左侧) 图9右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客车右侧) 7I8E.03 7.832 l5.663 23 494 31 325 543E-09 12 29l 24.582 36 873 49 163 3 9l6 ll 748 l9.579 274l 6 145 l8 436 3O.727 43.0l8 图lO右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 图11右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 (客车纵、横梁连接) (客车底部) 姚杰 C 920KBOlQ客车车身强度和刚度分析 83 205E.10 5 692 l3.384 20.076 26.767 025938 7.29 14 554 21.818 29 08l 3 346 l0 038 l6 73 23 42l 3 658 10.922 18 l86 2545 图12右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客车前侧) 图l3右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客车后侧) 343E-09 5 879 11 758 17.637 23 515 855E.03 6324 12 647 18 97 25 293 2 939 8 818 l4.697 20.576 3 l62 9 485 l5 808 22.131 图14紧急制动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 图l5紧急制动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 (客车左侧) (客车右侧) 00l575 9 648 l9.295 28.942 38.588 005353 lO 454 20 903 31.353 41 801 4 825 14 472 24.118 33,765 5.23 15 679 26 127 36 576 图16紧急制动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 图l7紧急制动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 (客车纵、横梁连接) (客车后侧) 4急速转弯工况 急速转弯工况的计算主要考虑:当客车以最大转向加速度0.4g转弯时,惯性力对车身的影响.载荷 处理的方法同紧急制动工况类似,只是将纵向的制动力影响改为横向的惯性力影响,制动加速度0.7g改 为向心加速度0.4g,用于模拟转向惯性力对车身的影响 . 约束的处理:约束各支承点处的z方 表2四种典型工况下车身各部分最大应力统计表 向的平动自由度,放松所有的转动自由度. 如图18、图19为左急速转弯工况下车架的 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图20、图21为右 急转弯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 图.表2为4种典型工况下车身各部分最大 应力统计表. 结果表明,该车身骨架的强度有足够 的余量.需要强调的是,在扭转工况下,车身各部分的最大应力都出现在左前轮悬空的工况下,原因主要 是该车型结构上的不对称造成的.急速转弯工况的最大应力是综合考虑了两种不同情况而得出的结果. 实际上,本模型由于略去了蒙皮和非承载构件的影响,因此所计算的车身强度和刚度比实际偏低.从 节省材料的角度来说,应当可以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在该车型的前后轴距基本不变、车门位置不变的情况 辽宁师专学报 2008年第4期 下,可以合理安排载荷的分布位置,根据计算所得到的结果,适当调整车身骨架各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改 变梁截面的惯性矩,尽可能满足各处等强度和等扭转刚度要求,以达到充分利用材料、降低整车重量目的. 002939 7 005 14 008 21 0l 28.013 3 504 l0 507 l7 509 24 5l2 605E-09 6.851 13 701 20 552 27 402 3425 10.276 17 127 23 977 图18左急速转弯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 (客车右部) 图19左急速转弯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 (客车左侧) 0l6897 7 553 l5 089 22 625 3O 161 3.785 l】32l 18 857 26 393 248E-O9 6 964 l3 928 20 893 27 857 3 482 10446 l74l 24 375 图2O右急转弯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 (客车右侧) 图2l右急转弯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 (客车左侧) 参考文献: [1]李浩月,周田朋,刘相新.ANSYS工程计算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高卫民,王宏雁.汽车结构分析有限元法[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0,(6):30—32. [3]冯国胜,贾素梅.轻型车有限元分析及应用[J].机械强度,1996,18(2):78—81. (责任编辑胡 坤,于海) (上接26页) 平衡体系内各成分含量的影响,先只看体积的变化引起的后果(此时不考虑平衡移动),再看实际情况与此 后果的差异来分析平衡移动的情况. 3.2.3假想反应进行的过程 在相同容积的多个容器中(反应的其它条件都相同)进行同一个可逆反应,并设想建立同一个平衡状 态,充料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只充反应物,也可只充生成物,还可以两者都充,例如向恒容密闭容器A 内充入1 mol N2、3 mol H2,发生反应: N2(g)+3H2(g) 2 NH3(g) 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状态,要求在另一恒容密闭容器B(容积与A相同)内充人n mol N 、b mol H2、 c mol NH 后,在相同的条件下建立与A容器内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a、b、c之间必须符合一定的代数 关系式,其建立难度很大. 思考方法:从A容器的起始状态开始反应,每过一段时间N 和H2都有剩余量,NH3有生成量,如 反应进行到l h测得N 、H:分别剩余0.8 tool、2.4 mol,NH,生成0.4 tool;当反应进行到3 h测得Nz、 H'分别剩余0.6 mol、1.8 mol,NH 生成0.8 tool;依此一直到平衡状态,如果在B容器内充入0.8 mol N,(即日)、2.4 mol H,(即b)、0.4 mol Nil (即C),则B容器内的反应势必达到与A容器内完全相同的平衡 状态.同理,若把0.6 mol N,、1.8 tool H,、0.8 tool NH3充入B容器,将仍然可以达到与A容器相同的一个 平衡状态.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可列出代数式:a十0.5c=1,b十1.5c=3. 思维模型:从已知容器的起始状态开始,一直到平衡状态的每个时刻,各物质都有相应的物质的量, 分别用n、b表示某一时刻反应物的剩余量,而c就是此刻生成物的生成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 比列出相应的代数式即可. (责任编辑王心满,于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