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转运患者的风险评估与应对
目的 探究院内转运患者的风险和应对风险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院内转运患者的防范措施,加强应对能力。结果 提高院内转运患者的风险应对,能够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患者的危险。结论 患者在进行院内转运的时候,及时做出风险评估,并且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能够提高患者的身体状况,值得推广。
标签:院内转运;风险评估;应对
由于患者病情的需要,经常需要在各个科室之间进行转运,尤其是急诊科和ICU科室。转运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并发症,需要相关的医生、护士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1]。因此,患者院内转运之前,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并且提前做好预防,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医治质量,降低转运过程的风险。现在报告如下。
1院内转运的风险
1.1 风险概述 危重患者在设施完备的ICU病房是最安全的,ICU或者急诊科都会给患者配备持续药物治疗、监护、辅助设备、特殊处理等服务,患者的病情基本能够稳定。但是很多患者需要在不同的科室之间进行转换,必须面对院内转运。通过数据显示,院内转运过程中,患者发生危险的可能性非常大,在Backmann的研究中,191例院内转运患者,31%的患者出现医学事件,4例患者死亡。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主要的风险有:①患者运动导致了静脉留置针堵塞或者滑脱,从而引起坠床的危险。②患者病情更加严重,在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突然改变,甚至出现心脏骤停现象。③很多患者出现了呕吐的现象,若是处理不好,就会引起窒息。很多原因都会引发转运风险,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医护人员水平、设备、药物、急诊效率等。
1.2 转运前风险评估 转运前风险评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循环系统风险评估:患者在转运途中,通常都是由于循环系统不稳定而导致的病情恶化。患者的脉搏、脉率的强度和肢体末梢的温度、血压等指标都能够体现自身的循环系统情况和外周脏的灌注情况。患者出现了心律不齐等症状,就要及时调整转运的时间,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再行转运。
呼吸系统风险评估:患者的皮肤、皮肤黏膜的颜色发生了改变,呼吸的频率、深度紊乱,血氧饱和度异常,这些都是呼吸系统风险的表现。若是患者出现了呼吸系统风险仍然需要转换,就要配备呼吸气囊或者呼吸机,在病情稳定之后,才能够进行转运[2]。
神经系统风险评估:在转运之前,确认患者的意识、精神、瞳孔大小、颈强直、肢体活动等都进行检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转运。
转运管道风险评估:危重患者在转运的时候需要配备很多的设备,例如输液
管、输氧管、导尿管、胃管、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等,这些设备会在患者搬运突出出现变化,严重的话致使患者伤亡。所以在转运之前,就要对患者的设备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减少设备原因引起的损伤。
急救药品和设备风险评估: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配备相应的急救药物和机器设备,例如简易呼吸气囊、多功能呼吸机、急救箱等,还要准备肾上腺素、洛贝林、尼可刹米、利多卡因、多巴胺等药物。
2院内转运的风险应对
2.1 转运前风险应对 转运前的风险应对主要有以下方面:①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做好风险评估。医护人员把患者的病例整理好,将资料随着患者一起转运到相关的科室。在转运之前,和相关科室沟通好,能够保证患者到达之后立即能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需要的设备和药物,要提前准备好。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要熟悉转运的路线,充分了解转运的相关知识,具备转运中急救的能力,确保患者的转运安全。②转运的医生和护士要进行认真的筛选,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具有很强的应急能力,能够熟练应对转运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医疗部门要求,1例危重患者必须有1名医生和护士陪同,若是需要插管,还要有插管医生陪同。③转运之前配备相应的仪器,脉氧仪、血压计、呼吸机、监护仪等,并且配好备用电池。转运的呼吸机要有报警装置。患者的病情稳定才能够进行转运。第四,转运前要做好药品的准备,要携带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碳酸氢钠急救药物等。若是患者的心脏骤停,能够及时给与药物的治疗。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配备针对性的药物,还要有药物注射器、输液器等设备。
2.2 转运中生命支持 患者必须具备转运标准才能够进行转运,患者的生命体征水平不能低于在ICU病房的水平,患者要有持续氧饱和度监护、脉率呼吸监护、心电监护、外周血压监护等,高级病房还要设立肺动脉压监护、二氧化碳浓度监护、颅内压监护、创血压监护等。转运的时候,医护人员动作要稳重轻柔,使用正确的姿势进行转运,骨折患者要避免二次损伤。推车的速度均匀,禁止出现剧烈的震动,在上下坡的时候,保持患者的头部在高处,保护患者不会坠床。在转运的时候,患者家属可能提出一些疑问,医生和护士要耐心解答,消除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在转运的时候,要做好转运记录。每隔10min,就要把患者的意识情况、检查情况、检测指标数据、转运过程发生的意外救治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在转运途中,若是出现了病情严重恶化的情况,要及时将患者送进急救室进行抢救,患者的心跳骤停,就要原地进行抢救。
2.3 转运后交接 将患者安全送到相关科室之后,转运的医生要对患者的病情和转运途中发生的事故进行详细的交待,把患者的用药记录和治疗计划都告诉接收的医生,确保患者能够继续进行治疗。转运之后的科室要及时做好接收工作,开展绿色通道,安排转运的患者第一时间接受相关的检查和治疗,给患者营造良好的救治环境。交接结束之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要在转运交接单签字确认[3]。
3讨论
通常情况下,患者只有在急诊手术、进入重症监护室、专科病房、诊断性检查这些项目的时候,才会进行院内转运。转运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非常大,相关人员要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制定应对策略,减少转运的风险,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洁华.院内转运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11):52-53.
[2] 邱华.住院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8):85-86.
[3] 李俊花.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14(3):16-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