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卫生统计学题库

卫生统计学题库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最佳选择题

1.收集资料的方法是:E

A.收集各种报表 B.收集各种工作记录 C.进行专题调查 D.进行科学实验 E.以上都对 2.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D

A.调查资料、审核资料、整理资料 B.收集资料、审核资料、分析资料 C.调查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E.以上都对

3.在抽样研究中样本是:D

A.总体中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意一部分 C.总体中典型部分 D.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E.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4.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关系是:C A.计量资料兼有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一些性质 B.计数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的一些性质 C.等级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一些性质 D.计数资料有计量资料的一些性质 E.以上都不是

5.用图形表示某地以来三种疾病的发病率在各年度的升降速度,宜绘制D: A.普通线图 B.直方图 C.构成比直条图 D.半对数线图 E.直条图 6.直方图可用于:

A.某现象的内部构成 B.各现象的比较 C.某现象的比较 D.某现象的频数分布 E.某现象的发展速度 7.统计图表的要求是:

A.简单明了 B.层次清楚 C.说明问题明确 D.避免臃肿复杂 E.以上都对 8.在列频数表时,分组数目一般为:

A.5-10 B.8-15 C.10-30 D.15-20 E.>20 9.平均数作为一种统计指标是用来分析: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等级分组资料 D.调查资料 E.以上都不对

10.表示变量值变异情况的常用指标是:

A.全距 B.标准差 C.方差 D.变异系数 E.以上均是 11.确定正常人某个指标正常值范围时,调查对象是:

A.从未患过病的人 B.健康达到了要求的人 C.排除影响被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小病但不影响研究指标的人 E.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12.标准误:

A.与标准差呈反比 B.与标准差呈正比 C.与标准差的平方呈反比 D.与标准差平方呈正比 E.以上都不对

13.

x是指:

A.所有观察值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B.某一个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

C.所有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D.某些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E.所有含量相同的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14.

X2.58SX表示:

A.95%的正常值范围 B.95%的可信区间 C.99%的正常值范围 D.99%的可信区间 E.以上都不对 15.构成比通常以下列哪项指标为比例基数:

A.100% B.1000‰ C.10000/万 D.100000/10万 E.视具体情况而定 16.一事物各构成比部分相对数之和应为: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一定 E.以上都不对

17.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到

1.96的面积为( )

D.只患过 A、95% B、45% C、97.5% D、47.5% E、不能确定 18. 进行统计分析的资料必须是( )

A、完整、准确、及时的 B、随机取得的 C、满足条件齐同的 D、数量足够的 E、以上都对 19.指出下列变量中哪一个指标为统计量

A.

p B. C.μ D.π E.β

20.计算样本率的抽样误差适用公式为:

A.p(1p)n B.p(1p)(n1) C.(1)n D. (1)(n1)

E.以上都不对

221.R×C表的检验的自由度为:

A.R1 B.C1 C.RC1 D.2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为

(R1)(C1) E.RC2

A.齐同原则 B.随机原则 C.对照原则 D.重复原则 E.以上都是 23.在相关分析中:

A.

r越接近1,散点图越集中 B.

r越接近0,散点图越集中

C.r0,散点图越集中 D.r0,散点图越集中 E.以上全不对

24.已知r1,则一定有:

SY,X0SY,XSYSY,XSXA.b1 B.a1 C. 25.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D. E.

A.确定变量间的数量关系 B.确定变量之间有无关系 C.确定变量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D.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E.以上都不是

26.在配对法秩和检验中,共有8对数据,且差值中没出现0,

T27,则

T :

A. -3 B.9 C.-9 D.-27 E.30

27.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假设检验成立,则对样本来说: A.正秩和的绝对值大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B.正秩和的绝对值小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C.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不会相差很大 D.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相等 E.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相差很大

28.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甲组中最小数据有2个(0.2,0.2),乙组中最小数据也有2个(0.2,0.2),则数据0.2 的秩次为:

A.2 B.3 C.4.5 D.2.5 E.3.5

29.当第二类错误β由0.2变到0.3时,则第一类错误α是: A.增大 B.减小 C.不确定 D.不变化 E.以上都不对 30.下列指标除了哪项均为疾病统计指标:

A.治愈率 B.某病病死率 C.某病死亡专率 D.感染率 E.发病率 31.计算某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一般宜选择( )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百分位数 E、极差 32.统计推断的内容( )

A、是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是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估计正常值范围 D、A、B均不是 E、A、B均是

33.比较身高与体重的变异程度宜用的指标是( )

A、标准差 B、标准误 C、四分位间距 D、变异系数 E、全距 34.观察值 2、 5、 10、 7、 9、 8、 20、 100的平均数是( ) A、20.14 B、6.15 C、8.5 D、 20 E、10

35.当n一定时,第二类错误β由0.2变到0.3时,第一类错误( )

A、增大 B、减小 C、不确定 D、不变化 E、以上都不对 36.两小样本计量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应首先考虑( )

A、用t检验 B 、用u检验 C、用秩和检验 D 、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秩和检验的条件 E、任选一种检验方法

37.抽样误差指的是( )

A、个体值与总体值之差 B、样本统计量之间及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值之差 C、个体值与统计量值之差 D、总体参数值与总体参数值之差 E、以上都不对 38.同一双变量资料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有( ) A、r0,b0 B、r0,b0 C、r0,b0 D、rb

E、r与b的符号无关

39.用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下列哪项资料的特征( )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 D、非对称分布

220.01,(3)40.四个样本率作比较,,可认为( )

各总体率不等或不全相等 B、各总体率均不相等 C、各样本率均不相等 D、各样本率不等或不全相等 E、各总体率相等 二、填空题

1、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 )、( )。 2、统计表的结构主要由( )、( )、( )和( )组成。 3、平均数主要包括( )、( )和( )。 4、统计资料可分为( )、( )和( )三种。

5、( )图可描述一事物随另一事物变化的趋势,( )图描述一事物随另一事物变化的速度。 6、用( )和( )可全面描述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特征 7、频数分布的两个特征是( )和( )

三、是非题

1.比较一批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变异程度宜用标准差。( ) 2.直方图可以用于反映一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分布情况。( )

3.某地区某病连续3年患病率分别为6.0%、9.0%、12.0%,则该病3年总的患病率为:(6.0+9.0+12.0)/3=9.0%。( )

4.当抽样研究的样本含量增大时,均数的标准误会变小。( ) 5.当自由度趋向无穷大时,t分布就是标准正态分布。( )

6.两样均数比较的t检验的目的在于检验两样本均数差别是否等于0。( ) 7.χ2检验可用于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 8.直线相关反映两变量的相互直线关系。( ) 9.相关关系一定是因果关系。( )

10.若t检验结果为拒绝H0,则P值越小,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 四、简答题

1.计量标准化率时,通常以什么作为标准人口? 2.计算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哪些? 3.简述非参数检验的应用条件。 4.等级相关特别适用于哪些资料? 五、计算题

1.大量研究显示,汉族足月正常产男性新生儿临产前双顶径均数为9.3cm。某医生记录了某山区12名汉族足月正常产男性新生儿临产前双顶径(cm)资料如下:

9.95 9.33 9.49 9.00 10.09 9.15 9.52 9.33 9.16 9.37 9.11 9.27 试问该山区男性新生儿临产前双顶径是否与一般新生儿相等?(假设检验统计量为1.026)

2.某地抽样调查了360名健康成年男性的红细胞数,其均数为4.66,标准差为0.58,问该地男性红细胞数与标准值4.84有无差别?(假设检验统计量为5.)

3.研究者为比较耳垂血和手指血的白细胞数,调查8名成年人,同时采取耳垂血和手指血,见下表。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耳垂血: 9.7 6.2 7.0 5.3 8.1 9.9 4.7 5.8 手指血: 6.7 5.4 5.0 7.5 8.3 4.6 4.2 7.5

问:(1)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试比较两者的白细胞数是否相同?(假设检验统计量为1.073) (2)若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试比较两者的白细胞数是否相同?

4.尿铅测定过去采用湿式热消法—双硫脲法,后改用—高锰酸钾冷消化法,资料如下, 患者号 冷法 热法

1 0.50 0.58

2 0.50 0.33

3 0.60 0.63

4 0.34 0.38

5 0.57 0.39

6 0.22 0.30

7 0.67 0.71

8 0.16 0.19

9 0.76 0.79

10 0.08 0.08

问:(1)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试比较两法所得结果有无差别?(假设检验统计量为0.067) (2)若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试比较两法所得结果有无差别?

5.某医师用两种疗法治疗脑血管梗塞,结果见下表,试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是否相同?(假设检验统计量为0.595)(10分) 两种疗法治疗脑梗塞效果

疗 法 人 数 有效例数 有 效 率(%) 甲疗法 31 25 80.65 乙疗法 32 29 90.63

6.欲了解甲乙两医学院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随机抽取108人进行达标考试,结果见下表,试比较两医学院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达标率有无差别?(假设检验统计量为5.526) 两医学院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达标率

医学院 甲 乙

A.均数不变 B.标准差不变

达标人数 30 32

参加考试人数 42 66

达标率(%) 71.4 48.5

C.两者均变 D.两者均不变

各观测值同时加(或减)某一常数B 各观测值同时乘(或除)某一常数C 用变异系数此较变异程度,适宜于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概率P=0,则表示 B A某事件必然发生 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以上均不对

3.抽签的方法属于 D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B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等级资料 D单纯随机抽样 D分类资料 E二级抽样 E有序分类资料

5.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 治愈 显效 好转 恶化 死亡 治疗人数 8 23 6 3 1 该资料的类型是: D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 E数值变量资料 6.样本是总体的 C

A有价值的部分 B有意义的部分 C有代表性的部分 D任意一部分 E典型部分

7.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C A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分析资料 E以上均不对 8.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C

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

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 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

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B A抽样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责任事故 E以上都不对 10.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D A对照的原则 B随机原则 C重复原则 D交叉的原则 E以上都不对 第八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1.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B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全距 E率 12.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 C A X B G C M D S E CV 1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B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E以上均不对

14.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 C A 5 B 5.5 C 6 D lO E 12

15.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D A全距 B标准差 C方差 D变异系数 E极差 16.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医学95%正常值范围 A

A X±1.96S B X±1.96SX C μ±1.96SX D μ±t0.05,υSX E X±2.58S 17.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B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 E以上均不对 18.正态分布是以 E

A 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B 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C 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 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19.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 B

A从未患过病的人 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C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 D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E以上都不是 20.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E

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第九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21.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

A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 B抽样未遵循随机化原则 C被抽取的个体不同质 D组成样本的个体较少 E分组不合理 2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 A 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 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 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 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E 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23.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C A 10 B 20 C 9 D 18 E 19 24.t检验结果,P>0.05,可以认为 B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着性 B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着性

E C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着性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着性 E以上都不对

25.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 D

A资料应具备可比性 B下结论切忌绝对化 C根据资料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 D分母不宜过小 E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 26.在一项抽样研究中,当样本量逐渐增大时 B

A 标准差逐渐减少 B 标准误逐渐减少 C 标准差逐渐增大 D 标准误逐渐增大 E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逐渐增大 27.t<t0.05(v),统计上可认为 C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着性 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着性 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着性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着性 E以上均不是

28.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中,检验假设(H0)是 B

A μ1≠μ2 B μ1=μ2 C X1≠X2 D X1=X2 E X1=X2

29.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 A. Sx B .S C .x D .CV E S2 30.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C

A两者相等 B后者大于前者 C前者大于后者 D不一定 E 随样本例数不同

31.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理论上有95%的总体均数在何者范围内C

A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差 B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差 C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误 D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误 E以上都不对

32.同一自由度下,P值增大 C

A t值不变 B t值增大 C t值减小 D t值与P值相等 E t值增大或减小 33.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D 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 B两样本均数相近

C两样本方差相等 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 E两样本例数相等 第十章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与推断

34.构成比的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之和 C

A一定大于1 B一定小于l C一定等于1 D一定等于0 E随资料而异 35.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C

A为了进行显着性检验 B为了表示绝对水平

C为了便于比较 D为了表示实际水平 E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36.某医院某日门诊病人数1000人,其中内科病人400人,求得40%,这40%是B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绝对数 E标化率 37.四个样本率作比较,x2>x20.01(3),可以认为 A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样本率与总体率均不相同 38.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 D

A行数×列数 B n-1 C N-k D(行数-1)(列数-1) E行数×列数-1

39.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__________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 E A T<5 B T>5 C T<1 D T>5 E 1A P≤0.05 B P≥0.05 C P<0.05 D P=0.05 E P>0.05 41.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B A 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 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

C 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D 二者之间的可比性 E 分母不宜过小 42.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 D

A 构成比 B 相对比 C 绝对数 D 率 E变异系数 43.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 A A构成比 B 相对比 C绝对数 D率 E变异系数 44.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 D

A使大的率变小, B使小的率变大 C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 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 E起加权平均的作用 45.在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 C A μ1≠μ2 B μ1=μ2 c π1=π2 D π1≠π2 E B=C 46.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 D

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 B两个构成比的分子和分母

C两对实测数和理论数 D两对实测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 E两对理论数

第十二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47.比较某地1990~1997年肝炎发病率宜绘制 C

A直条图 B构成图 C普通线图 D直方图 E统计地图 48.关于统计资料的列表原则,错误的是 B

A.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的左侧;纵题目是分析指标,列在表的右侧 B.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分析指标后有斜线和竖线 C.数字右对齐,同一指标小数位数一致,表内不宜有空格 D.备注用“*”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E.标题在表的上端,简要说明表的内容

49.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年度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 A A直条图 B 线图 C 直方图 D 圆形图 E 百分条图 50.描述某地某地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 B A直条图 B直方图 C线图 D百分条图 E散点图 统计学试题二: 一、概论

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 B、抽样未遵循随机化原则 C、被抽取的个体不同质 D、组成样本的个体较少 E、分组不合理 3、概率P=1,则表示:

A、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B、某事件必然发生 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以上均不对

4、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 A、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分析资料 E、以上均不对 5、统计学上通常认为P小于等于多少的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会发生: A、0.01 B、O.05 C、0.1 D、0.5 E、1.O 6、抽样调查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研究总体统计量 C、研究典型案例 D、研究误差 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 7、抽签的方法属于: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二级抽样 8、样本是总体中:

A、任意一部分 B、典型部分 C、有意义的部分 D、有代表性的部分 E、有价值的部分

9、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 治愈 显效 好转 恶化 死亡 治疗人数 8 23 6 3 1 该资料的类型是: D

A、集中型资料 B、数值变量资料 C、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 E、离散型资料

10、某地区抽样调查1000名成年人的血压值,此资料属于: A、集中型资料 B、数值变量资料 C、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 E、离散型资料 答案:1A 2A 3B 4C 5B 6E 7D 8D 9D 10B 二、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1、常用平均数如下,除了:E

A、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 E、全距 12、变异指标如下,除了:E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中位数

13、某数值变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下列适宜的指标是:C A、X B、G C、M D、S E、CV 14、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B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E、以上均不对

15、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

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C A、5 B、5.5 C、6 D、lO E、12

16、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D

A、全距 B、标准差 C、方差 D、变异系数 E、极差 17、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B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全距 E、率 18、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B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 E、以上均不对

19、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A

A、正态分布的资料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E、不对称分布 20、正态分布是以:E

A.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B.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C.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三、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21、反映均数抽样误差的统计指标是:

A、标准差 B、标准误 C、变异系数 D、全距 E、方差 22、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

A、 ±1.96S B、 ±1.96S C、μ±t0.01,υS D、μ±t0.05,υS E、 ±t0.05,υS

23、当自由度v→∞时,tO.05值:C

A、≠l.96 B、<1.96 C、=1.96 D、>1.96 E、=2.58

24、α=0.05, t>t0.05,ν,统计上可认为(D )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着意义 B、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着意义 C、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着意义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着意义 E、以上均不对

25、作单侧检验的前提是:D

A、已知新药优于旧药 B、已知新药差于旧药

C、不知新药好还是旧药好 D、已知新药不比旧药差 E、已知新旧药差不多好 26、用一种新药治疗高血脂症8例,观察治疗前后红血清成固醇的浓度变化,欲知该药是否有效,宜采用:A A、配对设计t检验

B、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C、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t检验 D、两样本均数比较u检验 E、x2检验

27、对两组大样本率的比较,可选用:E

A、u检验 B、x2检验 C、四格表确切计算概率法 D、以上都不对 E、A,B都可以

28、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B A、μ1≠μ2 B、μl=μ2 c、 1≠ 2 D、 1= 2 E、π1=π2 29、在t检验中,当t>to.o5 v时,则结论为:C

A、P>O.05 B、P≥O.05 C、P30、两个 作t检验,除样本都应呈正态分布以外,还应具备的条件是:B A、两 数值接近 B、两S2数值接近 C、两 相差较大 D、两S2相差较大 E、以上都不对

31、抽样调查男生和女生各100名,并分别统计出身高与体重均数,其中同性别的身高与体重均数不可作假设检验,是因为:A

A、资料不具备可比性 B、身高资料不呈正态分布 C、体重资料不呈正态分布 D、样本含量较小

32、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C A、10 B、20 C、9 D、18

33、对两样本均数作t检验,n1=20,n2=20,其自由度等于:C A、19 B、20 C、38 D、40 E、39 四、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与推断 34、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E

A、为了进行显着性检验 B、为了表示绝对水平

C、为了便于比较 D、为了表示实际水平 E、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35、某医院某日门诊病人数1000人,其中内科病人400人,求得40%,这40%是:B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绝对数 E、标化率 36、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B 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

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D、二者之间的可比性 E、分母不宜过小 37、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D

A、构成比 B、 相对比 C、绝对数 D、率 E、变异系数 38、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A

A、构成比 B、 相对比 C、绝对数 D、率 E、变异系数 39、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D

A、使大的率变小, B、使小的率变大 C、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 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 E、起加权平均的作用 40、在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C A、μ1≠μ2 B、μ1=μ2 c、π1=π2 D、π1≠π2 E、B=C 41、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D

A、行数×列数 B、 n-1 C、 N-k D、(行数-1)(列数-1) E、行数×列数-1 42、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__________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E A、T<5 B、T>5 C、TA、P≤0.05 B、P≥0.05 C、P<0.05 D、P=0.05 E、P>0.05 44、四个样本率作比较,x2>x20.01(3),可以认为:A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样本率与总体率均不相同 45、构成比的重要特点是各构成部分的总和为B

A、>100% B、=100% C、<100% D、=0 E、随资料不同而变化 46、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下列指标属于绝对数的是D A、甲区的急性传染病人数为乙区的1.25倍

B、甲区某年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为382/10万 C、甲区占某市急性传染病的比重为18% D、某区某男身高168厘米

E、甲区某年急性传染病的死亡率为52.2/10万 五、统计表与统计图

47、比较某地1990~1997年肝炎发病率宜绘制:C

A、直条图 B、构成图 C、普通线图 D、直方图 E、统计地图 48、下列关于统计表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E

A、 标题位于表的上方 B、不宜有竖线及斜线 C、备注不必列入表内 D、线条要求三线式或四线式 E、无数字时可以不填

49、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年度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A A、条图 B、线图 C、直方图 D、圆形图 E、直条构成图 50、描述某地某地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B

A、条图 B、直方图 C、线图 D、百分条图 E、统计地图

《医学统计方法》试题三: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10题)

1.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2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数,则本次研究总体为:C

A.所有成年男子 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 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

D.120名该市成年男子 E.120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 2.医学统计的研究内容是 E

A.研究样本 B.研究个体 C.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D.研究总体 E.研究资料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3.总体应该由 D

A.研究对象组成 B.研究变量组成 C.研究目的而定 D.同质个体组成 E.个体组成 4. 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 D

A.变量 B.参与研究的数目 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 D.总体的统计指标 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

5.调查某单位科研人员论文发表的情况,统计每人每年的论文发表数应属于 A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总体 D.个体 E.样本 6.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反复多次观察,绝对不发生的事件 B.在一次观察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 C.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D.发生概率小于0.001的事件 E.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7、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D

A、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

B、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 C、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 D、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 E、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8、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 )资料。 B

A、计算 B、计数 C、计量 D、等级 E、都对 9、红细胞数(1012L-1)是:B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10、疗效是:D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答案:1C 2E 3D 4D 5A 6B 7D 8B 9B 10D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3题) 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是:B

A.?=0 ? =0 B.?=0 ? =1 C.?=1 ? =0 D.?=0 ? =不确定 E.?=1 ? =不确定 2.描述计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 :A

A.平均数 B.相对数 C.t值 D.标准误 E.概率

3、一群7岁男孩身高标准差为5cm,体重标准差为3kg,则二者变异程度比较:D A、身高变异大于体重 B、身高变异小于体重 C、身高变异等于体重 D、无法比较 E、身高变异不等于体重

4、随机抽取某市12名男孩,测得其体重均值为3.2公斤,标准差为0.5公斤,则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C

A、3.2±t0.05.11 ×0.5 B、3.2 ±t0.05.12 ×0.5/ C、3.2 ±t0.05.11 ×0.5/ D、3.2±1.96×0.5/

E、3.2 ±2.58×0.5/

5. 某组资料共5例, ?X2=190, ?X=30, 则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D A.6 和 1.29 B.6.33 和 2.5 C.38 和 6.78 D.6 和 1.58 E 6和2.5

6.以下指标中那一项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D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极差 E.第50百分位数 7.偏态分布资料宜用下面那一项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C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方差 8.下面那一项可用于比较身高和体重的变异度 C

A.方差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全距 E.四分位数间距 9.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 到+∞的面积为。C

A.97.5% B.95% C.50% D.5% E.不能确定 10.下面那一项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E

A.对数正态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E.正态 11.对于正态分布资料的95%正常值范围,宜选用(B ) A. ±2.58s B. ±1.96s C. ±2.58 D. ±1.96 E. ±1.5

12.做频数表时,以组距为5,下列哪项组段划分正确 A

A.0一,5一,10一,… B.0—5,5一10,10一,… C.一5,一10,一15,… D.0—4,5—9,10一,… E.5一,7一,9一,…

13.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A

A.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答案:1.B 2.A 3.D 4.C 5.D 6.D 7.C 8.C 9.C 10.E 11.B 12.A 13.A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13题)

1.抽样研究中,S为定值,若逐渐增大样本含量,则样本:A A.标准误减小 B.标准误增大 C.标准误不改变 D.标准误的变化与样本含量无关 E.以上都对

2、12名妇女分别用两种测量肺活量的仪器测最大呼气率(l/min),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无差别,可进行:D

A、成组设计u检验 B、成组设计t检验 C、配对设计u检验 D、配对设计t检验 E、X2检验

3.比较两种药物疗效时,对于下列哪项可作单侧检验( )。C A.已知A药与B药均有效 B.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 D.不知A药与B药是否均有效 E.已知A药与B药均无效

4.两个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u|=1.98,则统计结论是 D A.P <0.05 B.P <0.01 C.P >0.05 D.P =0.05 E、P <0.005

5.配对计量资料比较的t检验公式中,分母是 C A. B. C. D. E、?d2

6.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去用药后数据和用药后数据减去用药前数据,两次t检验 C

A、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B、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C、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D、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 E、t值符号与结论无关 7.下面那一项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C A.CV B.S C.S D.R E.四分位数间距 8.两个小样本数值变量资料比较的假设,首先应考虑。E A.t检验 B.u检验 C.秩和检验

D.t检验和秩和检验均可 E.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秩和检验 9.抽样误差是指 D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

10、 ,统计上可接受( B )的假设。 A、 B、 C、 D、 E、以上都错 11、统计推断的内容: D

A.是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是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a、b均不是 D.a、b均是 E、以上都错

12、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 检验,差别有显着性时,P 越小,说明:C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不同

13. 表示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C

A.标准差 B.方差 C.均数标准误 D.变异系数 E.极差

答案:1.A 2.D 3.C 4.D 5.C 6.C 7.C 8.E 9.D 10.B 11.D 12.C 13.C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与推断(13题) 1.描述分类变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B

A.平均数 B.相对数 C.变异系数 D.相关系数 E.百分位数 2.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这一指标为:C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动态数列 E、不是相对数 3、构成比有个重要特点是 ( )。A

A、百分比总和必等于100% B、百分比总和必小于100% C、百分比总和必大于100% D、以上均不对 E、以上都错 4.标化后的总死亡率( )。A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

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C.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E.以上都不对

5.关于相对数,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D A.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B.常用相对数包括相对比,率与构成比 C.计算相对数时要求分母要足够大

D.率与构成比虽然意义不同,但性质相近, 经常可以混用 E.计算相对数时不要求分母要足够大

6. 随机选取男200人,女100人为某寄生虫病研究的调查对象,测得其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和15%,则合并阳性率为_____C_____

A.35% B.16.7% C.18.3% D.无法计算 E、30% 7. 对两地的结核病死亡率比较时作率的标准化,其目的是:D A.为了能更好地反映人群实际死亡水平 B.消除两地总人数不同的影响 C.消除各年龄组死亡率不同的影响 D.消除两地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 E、以上都不对

8.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 D )。 A.总例数大于40 B.理论数大于5 C.实际数均大于l 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 E.总例数小于40 9.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 C

A. 为了进行显着性检验 B.为了表示绝对水平

C.为了便于比较 D.为了表示实际水平 E.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10.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B

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离散程度和变异程度 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D.二者之间的可比性 E.分母不宜过小 11、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1(3),可认为:A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 各总体率和各样本率均不同或不全相同 12、 检验适用于比较:D

A、两个率差别的显着性 B、多个率差别的显着性 C、两个或多个构成比差别的显着性 D、以上都可以 E、以上都错

13、某研究者对50份痰液标本,每份分别接种在甲乙培养基上,观察结核杆菌的生长情况并想比较两种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是否一致,资料见下表。问应该选择的统计方法是:C

A.确切概率法 B.四格表资料的 检验 C.配对计数资料的 检验 D.行乘列表资料的 检验 E.配对计量资料的t检验 甲培养基 乙 培 养 基 合计

﹢ ﹣ ﹢ 23 12 35 ﹣ 7 8 15 合计 30 20 50

答案:1.B 2.C 3.A 4.A 5.D 6.C 7.D 8.C 9.C 10.B 11.A 12.D 13.C

统计表与统计图(4题)

1.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 A )。 A.普通线图 B.直方图 C.直条图 D.散点图 E.统计地图 2.某医院收集了近期门诊病人的病种构成情况资料,宜绘制:B A.直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半对数线图 3. 图示某地某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宜绘制: D

A.条图 B.百分条图 C.圆图 D.直方图 E.线图

4. 比较1995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白喉、乙脑、痢疾的病死率,选择的统计图是A.直方图 B.半对数图 C.条图 D.线图 E.百分图

答案:1.A 2.B 3.D 4.C

第二部分 复习练习题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答案

1.a 2.c 3.c 4.d 5.a 6.a 7.b 8.c 9.d 10.b 11.b 12.c 13.a 14.a 15.c 16d 17.b 18.b 19.d 20.b 21.a 22.d 23.d 24.a 25.c 26.a 27.c 28.c 29.c 30.a 31.a 32.a 33.c 34.a 35.d 36.d 37c 38.d 39.a 40.c 41.b 42.a 43.c 44.d 45.c 46.a 47.b

二、是非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21.+ 22.+

三、分析题参

1. 提示: 本资料为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 如果两组方差齐,可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否则,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

2. 提示:本资料为两样本率比较,可用两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或四格表X

2 检验。

3. 提示:不正确。因为表中只是住院患病率,不能说明两地患病率高低;要比较两地的患病率,应统计两地的人群患病率。

4. 提示:合计的病死率即平均率的计算不正确,不应将三科病死率相加后平均,而应是224/2400×100%。 5. 提示:配对t检验.

6. 提示:不同意。本资料仅为构成比而非发病率。

7. 提示:不对。身高与体重的度量衡单位不同,不宜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变异度,应计算变异系数作比较。 8. 提示:不正确。估计的是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应用公式为X±1.96Sx 。本例分析所用X±1.96S这一公式, 为估计正态分布资料的95%正常值范围所用公式。

9. 提示:尿-δ-ALA以过高为异常,应确定其95%正常值上限;该资料为偏态分布资料, 应用百分位数法, 计算P95。

10. 提示:这是频数分布资料,最好用直方图。注意:要将不等组距化为等距再制图。

11. 提示:由于总病死率的结论与内部分率比较的结论有矛盾,且两医院的内外科的病人构成不同,可考虑计算标准化率进行比较。

四、计算题答案:

1. 开口资料,只能计算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反映此资料的平均水平和离散程度。 中位数(M)= 1.3200 四分位数间距= 0.8314

2. 因为是开口资料,宜用百分位数法估计正常值范围, 又因发汞只过高为异常,宜计算单侧正常值范围。 依题意,计算 P95=2.6525

所以,发汞95%正常值范围是:≤2.6525(μg/g)。 3. (1) 对称分布,可用均数和中位数反映平均水平: 均 数=143.1 标准差=5.67 中位数=143.06 (2) 依题意,应计算95%总体均数可信区间。

142.32--143.88 4.依题意,作配 对 计 量 资 料t检验 t=14.9729 P<0.001

结论:按α=0.05水准,认为酪蛋白饲料组的体重增加量较高。

5. (1) 从频数表看,资料分布基本对称。本小题的题意是求95%正常值范围, 即: X±1.96S=3.286±1.96×0.438=(2.428,4.144)

(2)本小题的题意是求95%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因是大样本,用: X±1.96Sx=(3.2229,3.3491)。

(3)根据(1)95%正常值范围,该男孩的出生体重(4.51kg)超出上限(4.144), 即该男孩的出生体重过重。 (4)本小题的题意是作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用u检验 u=0.9209, P>0.05

结论:按α=0.05水准,尚不能认为市区和郊区男孩的出生体重均数不同。 (5)本小题的题意是作样本均数(3.286kg)与总体均数(3kg)比较,用t检验 t=7.1496 P<0.001(单侧)

结论:按α=0.05水准,现在出生男孩比以前的更重些。

6.由于两院的内外科病人构成不同,影响两院总病死率的比较,需进行标化。 依题意,宜作直接法标化,以两院各科病人数分别相加作为标准。 结论:

甲院标准化病死率=0.0760000 乙院标准化病死率=0.1040000 乙院高于甲院。 7. 四格表资料,两样本率比较

n>40, T>1, 但2 个格子的理论数小于 5 校正X2=3.6214 P> 0.05 结论:两者带菌率无统计学差异。

8. 这是两样本构成比资料,宜用行×列表(2×3表)X2检验 各个格子的理论数均大于 5

X2= 494.3704 概率 P< 0.001

结论: 两县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资料,可认为甲县的患者以弥漫型为主,而乙县的患者则以结节型为主。

9. 这是行×列表资料,宜用行×列表(3×2表)X2检验。 各个格子的理论数均大于 5 X2 = 39.9228 , 概率 P<0.001 结论:三组的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 10. 这是2×2列联表资料。 校正X2= 0.125 概率 P>0.05

结论:两种探针的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