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科教创新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U !口 如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徐乐亚 (浙江省宁海风华书院 浙江宁海 31 5600) 摘要: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初中历史教育有没有效果不在于学生拥有多少历史知识,而在于能否“全面地、客观地、辩证 地,发展地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创新意识 情境 中图分类号:G 6 3 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73—9 795(20Io)o5(e)一O021—01 面对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实现 国家、社会和人的持续发展,教育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然而纵观我们当前的历史与 1.2在批判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么?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之间的一场辩论, 学习历史不是简单的对历史史实的复 方认为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述与记忆,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阅读的基 另一方认为是一场政治运动。对于双方学 一社会教育,主要是“讲授一接受”模式。这种 教学模式之所以被长期采用,主要是因为 能够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比较迅速有效地 接受更多的历史知识;能够充分发挥历史 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在知识经济日益发 展的今天,这种模式内在的诸多缺陷,严重 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首先,这种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并没有 取得真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 压抑了,学习兴趣丧失了。其次,这种教学 模式在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教学 按教师事前准备的内容和设计的教学程序 进行,讲解完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至于 学生的基础、接受的能力则考虑甚少。教师 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这种模式 以应付考试为中心,“高考”、“会考”,成了 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多考的多讲,少考的少 讲,不考的不讲,考试成了教学的出发点和 归宿。由此可见,为了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 高素质创新人才,我们必须对当前的历史 课程教学进行思索和探究。 1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加强学生创 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1在兴趣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第一老师,没有兴趣,任何创造 性思维的形成无从谈起,因此在初中历史 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 找到导入口,把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 合起来,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创造力。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知识时, 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为庆祝新中国成 立,在开国大典上鸣礼炮,你们知道设置了 多少门礼炮,齐鸣了多少晌吗?”在学生的 猜测中,教师给出答案:“是541"1礼炮,齐鸣 28响。设置54f1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 齐鸣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 导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为什么要 在如此隆重的时刻来纪念五四运动呢?五 四运动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重要的历史 意义呢?这就是本课我们要共同探究的问 题。”通过对学生兴趣点的引入,让学生由 被动接受发展到主动探究,主动思考,这样 历史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 是发挥其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大为提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础上,主动思考,不为前人观点所左右,大 生的观点,教师没有立即给予评价,没有肯 胆置疑,仓 造性的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自 定其中的一方,而是因势利导,对参与辩论 己的观点。例如随着易中天品三国系列的 同学的学习态度进行肯定,然后对两个观 火爆,很多学生对三国人物有所了解尤其 点进行了辩证的评价,并鼓励他们在课外 是三国中曹操这个人物形象。而且2009年 继续讨论。这种处理方法能更好的保护学 12月27日,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 生的思维积极性。可见,通过学生讨论发 确认。墓室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 言,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中国的 骨。引来社会一片质疑之声,由此曹操个人 命运前途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形象如何定位和评价是很多学生热衷的话 1.4在沟通中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题,在讲到三国时,教师可以先给出历史上 好的沟通可以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名家对曹操个人的评价的资料,如名士乔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无处不在。批改作业的 玄认为曹操是天下奇才;《三国志》陈寿将 时候,给学生写上几句话,立刻拉近了师生 曹操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罗贯中在Ⅸ三国 的距离,学生知道老师在乎他,就会格外喜 演义》中把曹操当作奸雄来描写;鲁迅认为 欢这个老师,就会喜欢这位老师讲的课。一 曹操是个英雄;郭沫若认为曹操历史上有 个眼神、一个手势,拍一下肩膀,都会传递 贡献;毛泽东曾多次为曹操正名,为曹操翻 教师的感情,这种无需语言的沟通会在学 案。给出这些资料后,让学生阅读讨论:曹 生脸上、行动上看到效果。尊重学生就是要 操到底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呢?小说 学会宽容、理解、鼓励并合理要求,使学生 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有多大差别?我们应 感受到老师的真诚爱护,打消思想顾虑,才 该怎样看待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学生在这 能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教学气氛 样的讨论中,会进出火花。教师鼓励学生通 越轻松,学生就越能发挥潜力。而在压抑的 过阅读资料,不为权威左右,提出自己的观 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气氛中是不能产 点,深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 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只有在民主开放的 新意识。 课堂中才能主动接受知识,主动发现问题, 1。3在讨论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积累知识,探寻解决方法。尊重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鼓励建设和谐课堂环境,教师 个性发展,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教师 与学生之间是合作与平等的关系,教师应 使每一位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独立思 该尊重学生,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不 考、开拓思维、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是和谐 能把自己的观点、认识强加于学生。教师应 教学的最终目标得到落实,即促使学生个 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直言,认真 体全面和谐的发展。 倾听学生的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参 与教学过程。例如在讲“西安事变”时,教师 2结语 可以提出这样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西安 总之,目前初中历史教育改革的关键 事变扣押蒋介石后,如果你站在中国共产 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历史课 党方面的角度,你会如何处置蒋介石?”有 堂上教会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 学生回答:“杀,因为蒋介石是革命的敌人, 为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教 杀害众多中共及革命群众,罪有应得。”有 学规律,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 的学生回答:“杀,因为杀了蒋,中共抓住国 略,不失时机进行实践与探索。 民党群龙无首,打败国民党。”有的学生回 答:“不能杀,杀了蒋,国民党分崩离析,日 参考文献 本人会乘虚而入,不利于抗日。”有的学生 【1]路海东[主编】.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 回答:“不能杀,杀了蒋,国民党亲日派会夺 范大学出版社,2004(4). 取政权,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便利了日本 【2]冯长运[主编】.历史课程标准教师主读 侵华,结果难以想象。”有的学生回答:“不 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能杀,捉蒋目的是逼他国共联合、共同抗日 【3】周奇.情境创设与意义建构[J】.江西教 杀了就达不到预期目的。”再例如笔者在讲 育科研,2007(3). 文艺复兴时,问道: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cl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