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

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

摘要:在时代飞速进步与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学科融合理念在小学美术中也得到有效应用,并且高效率的提升了教学质量。但其实美术与众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是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才没有通过一门学科加以展现,所以重视小学美术与各个学科的融合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美术与语文、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以及科学课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美术如何实现学科融合。

关键词:学科融合;美术课程综合教学;基础教育阶段 引言

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艺术素养,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增长,实现全面发展。新课改大背景下,要想创新小学美术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善于改革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素养、观察能力、感知能力为教学重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工作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各个学习环节中。

1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是新课程背景下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指在尊重学科差异的前提下打破学科边界,进而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影响,为学科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学科融合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完善知识体系。实际上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而言,往往会涉及部分其他学科的内容。强化学科融合,无疑能够丰富学科内容,并推动知识体系的科学、完善构建,促进学科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科的持续发展。其二,贴近社会与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对知识的应用往往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而是会对多门学科的知识

进行综合应用。这意味着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社会用人需求的变化必然会推动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育的变化,尤其体现在学科融合方面,进而深化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学生普遍关注社会问题的有效结合。其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更加强调各方面能力与品质的综合化发展。学科融合是推动各学科知识内容实现有效渗透、交叉与影响的有效途径,能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从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美术教学受到误解的情况依然存在,不少学生并未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对其中蕴含的文化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大多数学生家长只会在假期将学生送至美术兴趣班学习,使得这种学习呈现出表面化特征。当然,有些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较为浓厚的,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其创作能力相对较强,可将个人的见解融入美术作品。然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师若想消除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误解,最为重要的是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如此方可将存在的问题消除,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为将来的学习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相对于众多文化知识课程,美术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放松,但是如果学生抱着学好学坏都无所谓的态度进行学习,就无法发挥该学科在教学中的作用。甚至有些美术教师自己对美术课程都不重视,在实际教学时只是组织学生进行几幅图画的欣赏,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技巧的学习。还有部分学校往往将美术课程调换为其他文化课程,这样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学校和教师都应当重视学生在课堂上主体作用的发挥,不断地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小学美术进行学科融合的方式 3.1美术与语文相融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逐渐体现出人文性的显著特点,事实证明,将美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效融合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促使美术学科的

人文性不断增强。而美术学科的学习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秋天来了”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秋天丰收的果实,比如苹果、梨子、柿子、玉米等,让学生了解到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这个课题与语文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年四季的特征,可以让学生画出来,随后看着绘画作品给教师以及同学讲授画中的故事。对于这堂课而言,其不仅融合了语文课的阅读以及写作,还融合了美术课上的实践动手能力,而通过学生展示作业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3.2美术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

美术与数学的渊源极为深远,不管是平面几何还是空间几何,都能体现美术要素,而在众多的美术作品中,也能挖掘出数学的关系。尤其是在西方美术发展历程中,美术与数学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早在古希腊时期,艺术形式与数学比例的联系就成为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不管是黄金分割点还是雕塑家伯留克莱托斯确定的1∶7这一人的头与身比例关系,都是美术和数学相结合的典型体现。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几何透视学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则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美术教师需要积极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尤其要对数学比例关系、几何透视学等进行钻研,并在美术教学中带领学生从数学层面进行鉴赏、探索和创造。例如,在带领学生鉴赏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时,教师需要提前对作品中包含的黄金比例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研究,进而从数学层面思考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此迷人。通过这种将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深化学生对艺术的正确认知,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3结合教学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围绕教材和经典的美术画册以及当前主流艺术形式来为学生进行讲解,丰富学生的美学视野,总体上来看,美术相关教学资料较为匮乏。但随着互联网艺术平台的发展,电子设备、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教师可以在结合教材内容扩展教学案例时,从互联网上的艺术专业网站,如写意画、工笔画、水彩画、油画、泥塑、雕塑等专业艺术文化平台获得丰富的教学案例,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为创建美术教学情境提供基础和支撑。此

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投影技术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并以多样的信息表达方式调动学生的心、手、口等多重感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结合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需求来设计教学课件,如课堂教学是自然色彩、动物相关的内容,教师就可以选择自然界的配色,如棕色、绿色、蓝色、红色等,来制作教学课件,在使用投影技术时可以将动物相关的卡通图像投影到教室墙壁上,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改变投影的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除了帮助学生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经典作品,运用投影技术与学生互动,采用和谐的、具有审美趣味的配色来提高学生审美之外,还可以运用丰富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较为枯燥的美学理论,营造放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以放松的思绪和放飞的想象力来理解美术作品,进行美术思考,提高美术学科综合素养和想象力。

结语

学科融合促使学科知识真正实现串联,促使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小学美术与语文、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以及科学的融合四个方面探究了小学美术学科融合的有效路径。事实证明,学科融合的有效开展不仅是改善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帆.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

[2]陈慧君.从中学美术教育现状看开展美术综合活动课的价值[J].考试周刊,2018(2):224—225.

[3]刘胜华.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多学科融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