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1届高三诗歌鉴赏模拟试题

11届高三诗歌鉴赏模拟试题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南京市2010届高三学情分析试题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2分)

答: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每点1分)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感情2分,分析2分)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答: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

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艺术手法2分,只答“对比”或“用典”或“虚实结合”,不作解说,得1分。用意2分)

南京2010界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1、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①长期被贬到“蛮荒”之地,受尽磨难 ②忠而见斥,内心悲愤 ③与堂弟离别

2、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4分)

答:“云似墨”是说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水如天”是以洞庭水阔天长,相思绵长,相见很难。

3、请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及其表达特色。(3分) 答:抒发了与从弟弟的依依惜别之情

表达特色:相象,融情于景,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

南京2010界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袁吟古城下,不堪秋气人全疮。

河潢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1)两首诗中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4分)

答:同:都是返乡士兵。(2分)异:一病一老,(1分)一在途中一已还乡。(1分)

(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对病军人的同情。(2分)

(3)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4分)

答: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戌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4分,每点2分)

2110苏锡常镇第一次四市联考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千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5分

答: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等景象。(2分)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又无可奈何的感慨。(3分)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答: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3分)(写出原因得2分,写出后面任何一点得1分;如果后面两点写全,没有点出原因得2分)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故山”)。(2分)

2110苏锡常镇第二次四市联考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1)词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2分) 答:观钱塘潮,赏游西湖春景。(每点1分,共2分)

(2)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答:拟人。(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1分),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 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 或:比喻。(1分)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1分)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 (3)下片蕴含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表达了对与参寥在杭州的交游生活回忆和留恋之情,对友情的珍惜,以及离别之际对参寥的劝慰和自我安慰之情,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心志。(依依惜别之情,对来年再聚的期待之情)(每点1分,共4分)

2010南通一模

春 风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②头

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回头不见辛夷③发,始觉看花是

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②原:原野。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1)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4分)

答: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浮”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分析2分,效果2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1分)含蓄地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恨之情,(1分)

(3)李璧在《王荆文公诗笺注》中说本诗有“经理(收复)燕山之意”。请结合全诗,谈谈这种意向是如何表现出来的?(4分)

答:从首联两句可以看出。(1分)诗人乘着春风,跃马扬鞭踏上辽国的土地,却似乎感觉是来到了“旧山河”,没有一丝脚踏异国土地的感觉。(2分)含蓄的语言,蕴藏着诗人收复国土的理想。(1分)

2010南通二模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3分)

答:①战乱连年,山河破碎(1分);②亲人离散,生死未卜(1分);③老友分别,难以重逢(1分)。

(2)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4分)

答:①以静衬动(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

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1分)。 ②寓情于景(1分),“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1分)。 ③虚实结合(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1分)。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1分)。评分建议: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3)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3分)

答: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

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评分建议: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2010南通三模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首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

答:借代(1分)。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2分)

(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

答:颔联写生机永恒的自然景色和生老更迭的尘世生活情景。(2分)

颈联写阴晴变幻、朦胧美丽的自然美景。(2分)

(3)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1分),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1分),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1分)。

2011届南京高三学情调研卷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

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

消几个黄昏?

[注释]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 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生动传神,请简要赏析。(2分)

答: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1分)。(手法1分;内容1分,如笼统答“描写春风中柳树颜色的变化”也正常给分,但把变化答错了则不给分。)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4分) 答:“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4分。每点2分,其中“找出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各1分)(如果把两组“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合在一起答,只要对比关系不错,正常踩点判分。)

(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4分)

答:“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做铺垫。(4分,每点2分)(每点2分,“内容”和“结构”各1分;笼统答“总领全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而无内容理解则给1分。如果把“春风依旧”合在一起答,正常踩点判分。)

2011界扬州高三第一次模拟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

吴文英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 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①。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①大白,酒名。

(1)联系全词,说明首句中的“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

答:孤独惆怅(1分),浪迹天涯的游子(2分)

(2)词的下阕“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霜花强颜,表达虽有美景,却难抵心中孤寂的情怀;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把“霜花”和春色作对照,表达内心孤苦。(两种手法各1分,解说各1分)

(3)这首词的末句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3分) 答:鲛人滴泪成珠;表达的是羁旅天涯的孤苦和对友人的思慕。(典故1分,孤苦、思慕各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