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立足县域谋发展 心系民生谱新篇

立足县域谋发展 心系民生谱新篇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立足县域谋发展 心系民生谱新篇

近年来,XX联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社区和区域经济为重点,积极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加大营销力度,坚定不移地提高存贷款市场份额,切实防范经营风险,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加大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力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金融服务,成为名符其实的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被各级领导和广大客户评价为“XX人民自己的银行”。

一、基本情况—目前辖区机构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

XX联社现有在职员工183人,网点22个,其中城区网点5个,乡镇网点17个,筹建中网点2个。通过近年来我社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自身管理的不断强化,金融服务日渐规范和完善,客户依存度、信誉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目前我社已成为辖区机构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近年来,我区联社以“发展、合规、和谐”为经营理念,在各级领导的决策和领导下,全区员工的共同努力,各项经营业务发展良好,为联社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末,全区信用社存贷

规模达34.98亿元,经营收入、拨备前利润等各项指标均表现良好,在全省138个法人联社中经营目标和班子动态考核分别排名第26位和第20位,位列全市农信社首位。截至2013年6末,全区信用社各项存款总额为256274万元,较年初净增50416万元,增长24.49%,各项贷款余额160058万元,比年初增加16200万元,增长11.26%,同时实现各项收入9344万元,较同期增加2050万元,实现拨备前利润286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93万元。通过业务经营和内控管理方面的协调发展,经营效益大幅提升,内控管理不断强化,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各项业务经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各项业务跨越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是存贷款增长快速。联社自统一法人以来,各项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存贷款增幅高于全辖金融机构平均水平。各项存款余额从统一法人之初的7.17亿元上升到25.63亿元,增长2.57倍;各项贷款余额从4.8亿元上升到16.01亿元,增长2.34倍;存、贷款年均增幅23.58%,27.10%。

二是资产实力迅速增强。我区联社立足“发展”,通过有效的发展破解了历史难题,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由统一法人之初的1.5亿降为5270万元,下降64.87%,占比由31.16%降为3.29%,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目前总资产达18.78亿元,较2008年末增长7.63亿元,增幅40.63%,资本充足率为

9.08%,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盈利能力增强。为了拓宽增效渠道,通过加大力度开办代收代付、增加同业往来等措施,收入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成本收入比由原63.42降为49.94%,盈利能力逐步增强。

四是支付结算能力显著提高。不断完善支付结算平台,在与现代化支付系统全面对接,大、小额支付业务,农信银等全国通存通兑系统顺利运行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电子化建设,开办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网上银行、代收代付、承兑汇票等多种综合金融业务,结算渠道和工作效率有了实质性的转变,与其它商业银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大力支持民生,打造服务“三农”的主力银行。

一是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各个时期的经济金融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农民、青年、妇女、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创业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始终将信贷重点投向“三农”。截至2013年6月末,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23亿元, 有效贷款需求满足率达90%以上,农民、农村、农业等涉农贷款涉农贷款余额130703万元,占总贷款的81.66%,比年初增加13364万元,增幅11.39%,较各项贷款增幅增加0.13个百分点,有效地推动了辖区农户增收致富,支持了地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义不容辞地承担社会责任。每年投入大量的资源代理发放辖内所有的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生猪补贴、低保、征地补偿等各类政府补贴,累计办理各类补贴160余万笔,金额5亿元,使国家致力于扶持三农的政策措施得以贯彻落实,去年以来又担当起代理发放新农保的重任,使农民真正享受到普惠制的金融服务。

三是深入服务到各村、社。近年来,联社深入辖内各乡镇,大力开展“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加强农村居民金融消费教育,确保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深入到每乡镇、每条街道、每个社区,并为居民赠送纸杯、笔记本、笔等办公用品,倾力帮助提升组织建设水平。

四是加快建立农村金融支付结算平台,努力提高便农惠农服务水平。目前已投入资金逾200万元在所辖13个乡镇、167个行政村和17个社区居委会及小超市、商店、药店和集镇主要场口全面布放EPOS便民取款点672个,实现行政村100%全覆盖,使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转账、查询、取款、还贷等金融业务。

四、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创新金融产品,有效调整信贷投向。

一是准确把握信贷投向,大力支持实体经济。我区联社以市委、市政府经济转型发展规划为导向,准确把握信贷投向,大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涉农中小企业、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低碳经济项目。为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在营销策略、营销体系建设、业务考核口径、创新金融产品上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倾斜。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现状和“短、小、频、急”的特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信贷管理改革,创新了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商城商户”贷款等特色产品,并积极开展与担保公司的信贷业务担保合作,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等薄弱经济实体无有效抵押的难题。同时,积极开展与商会的合作,目前我社已初步达成与XX区瓦市商会会员的联保贷款合作意向,并制定了小企业联保贷款管理办法,待向省联社备案通过后,我社便能对该商会近50家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以联保贷款方式进行支持。截至今年6月末,全区信用社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4264万元,共支持企业163户,占比贷款总额的46.39%,重点扶持了XX市百味斋食品有限公司、XX市福星饲料有限公司、XX市伟丰果品有限公司、华润肉食品有限公司、双源园林公司等经营效益好、在当地有较高知名度和示范效应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二是扎实执行民生信贷政策,着力提高便民惠民服务水平。通过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农户集中建房信用贷款等贷款品种扎实执行民生信贷政策。其中,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自去年开办已来,我社已合计发放2572.2万元,占XX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58%,

完成区妇联下达1200万元任务的214.35%,为了进一步减轻妇女创业负担,今年我社特别推出了巾帼创业贷款管理办法,妇女创业贷款利率可少上浮10%,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妇女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农户集中建房信用贷款是我社针对目前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户集中居住项目推出的旨在解决农户建房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农户可享受最高10万元信用贷款,目前我社已在王井镇开始推行。同时积极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一如既往地做好辖内所有的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截至2013年6月末,累计发放助学贷款398万元,余额370万元,支持340余名贫困大学生走进校园。

三是着力推进金融定制化服务工程。努力改变长期以来信用社坐等客户上门,让客户来适应信用社的现象,要求信用社员工深入辖内乡镇、社区、商业集中区和专业市场扎实开展“扫街”工作,对各街镇个体工商户、专业种养殖大户逐户登门拜访,面对面将联社的定制化金融服务理念和相关产品宣传到客户,切实了解他们的金融需求,并做好定制化金融服务战略客户信息采集和调查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全区信用社共采集定制化金融服务战略客户信息1497户,通过对客户信息档案的分类,我社制定了适合当地农户自身实际的信贷产品,如:农户集中建房信用贷款、个体工商户联保贷款、乡镇个体工商户最高额授信贷款、种养殖大户信用贷款等贷款业务品种,能够有效满足当地农户及个体工商

户信贷需求。

四是创新利率定价,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优惠。实行一企一策、一笔一策的灵活定价方式,将企业评级、存款、入股、抵押方式等一并纳入利率定价机制,充分发挥了利率定价对客户的调节功能。同时,扎实推行存贷结合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在组织资金和营销贷款时向客户积极宣传此优惠,确保取得实效,达到信用社、客户双赢的效果。并在利率上向三农倾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5万元及其以下)按当期同档次基准利率上浮50%,助学贷款坚持按人行基准利率执行。

五、社会形象不断提升——自身建设切实加强,服务水平得以提升。

一是加强了网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点布局,在全区各个乡镇设臵营业网点,实现全覆盖。近年来,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对各个网点进行装修改造,力争把每个网点都建设成实力更强、功能更全、效率更高的服务窗口。同时,为了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便利的银行服务,以信息化助推城乡金融一体化, ATM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等电子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让广大农民可以享受到现代化、全方位、多功能的自助金融服务。

二是服务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在全区信用社形成了“领导为员工、机关为基层、全社为客户”的服务大格局。为了

提高服务质量,不仅从提升硬件设施和创新业务上入手,更着力提高员工素质和创造优质服务,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服务标准,推行微笑服务、站立服务和限时办结制,另一方面不断建设优质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畅通举报监督举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通过不断落实和深化,“服务第一”“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不仅优质文明服务水平得以整体提升,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了业务的加快发展。

三是加强了人才基础建设。在巩固原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推行持证上岗,规范员工队伍管理。建立健全了干部评价和考核体系,继续推行末位淘汰制度,建立唯才适用、能者上、庸者下、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深入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以业绩定薪酬,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近几年来,面向社会广招文化素质高和业务技能强的大学生和专业型人才,加强员工学习和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各项工作的良性开展奠定坚实的人员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