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 新医学2008年12月第39卷第12期 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羊 羊 羊 ¥ 羊 羊 ——附38例报告 姜黔峰李 立 吴翰 贵州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563003) 戴翠莲[}商要]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厄贝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eardiomyopathy, DCM)的疗效。方法:78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纽(4O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依那普 利,观察组予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厄贝沙坦治疗。观察并比较如下指标:治疗前1日、治疗12周及20周 后2组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1I,Ang11)、醛固酮水平;治疗前1日及治疗20周后UCG检 查指标、血压变化、6 min步行试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12周血清Ang1I、醛固酮水平均较治疗前 降低,但20周后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及20周后Ang 1I、醛固酮水平下降(P< 0.05),与对照组治疗20周后比较,观察组AngⅡ及醛固酮水平较低(P<0.05~0.01)。治疗20周后, 2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下降,观察组治疗2O周后与治疗前比较,LVEF显著 提高(P<0.05);2组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P<0.05)。治疗20周后2组的6 min步行距离均提高,观 察组提高更明显(均为P<0.05—0.01)。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厄贝沙坦治疗能有效抑制“醛固酮 逃逸”现象,改善DCM心衰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厄贝沙坦 依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心功能 l 引 言 随着ACEI在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岁,病程(15±9)个月,收缩压(136±17) mmHg,舒张压(85±8)mmHg,血钾(4.3± 心血管疾病中的长期广泛使用,“醛固酮逃逸”现 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J。ARB与ACEI联合 直接抑制经典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途径和旁路途径的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II,Ang 1I)的生成, 可避免“醛固酮逃逸”现象。目前大规模临床试 验对于ACEI联合ARB治疗心力衰竭的结果不一 致。本研究对2007年1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 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 0.8)mmol/L,血清肌酐(85±6)ixmol/L;观察 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57±15) 岁,病程(17±9)个月,收缩压(134±17) mmHg,舒张压(85±6)mmHg,血钾(4.3± 0.8)mmol/L,血清肌酐(81-4-17)p ̄mol/L。2组 的性别、年龄、病程、血压、血钾与血清肌酐水平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依那普利口服,起始剂量2.5 mg, 心力衰竭患者予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厄贝沙坦治 羊 羊 ¥ 羊 羊 疗,观察其对Ang 1I、醛固酮水平及心功能的影 每13 2次,目标剂量为l0 mg,根据血压和患者耐 响,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厄贝沙坦治疗DCM 的临床价值。 受情况,以每周2.5 mg递增,以最大耐受量或者 目标剂量维持,出现刺激性干咳不能耐受者予以停 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 37.5 mg,口服,每日1次。所有患者均给予抗心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根据中华心血管病学会1999年DCM诊断标 准,诊断为DCM心力衰竭的患者78例,按NYHA 力衰竭治疗,予美托洛尔,12.5—25 mg,每日2 次;呋塞米20 mg,每日1次;螺内酯20 mg,每 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LVEF少于0.40。排除以下 患者:包括①有ACEI及ARB过敏史者及既往服 31 1次,和(或)地高辛0.125 mg,每日1次。2 组的疗程均为20周。 2.3检测指标 用ACEI发生刺激性干咳者;②急性脑卒中;③ COPD;④双侧肾动脉狭窄;⑤严重感染;⑥低血 压;⑦高钾血症(超过5.5 mmoL/L);⑧血清肌 酐水平显著升高(超过225 ̄mol/L)。根据随机 数字表法,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以下2组:对照组 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9±17) 2组于治疗前1 13、治疗12周后和治疗2O周 后清晨,各抽取肘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用 ELISA法检测AngⅡ及醛固酮水平。并于治疗前1 日及治疗2O周后做如下检查:①血压;②UCG (由我院固定专科医师操作),检测左心室舒张末 新医学2008年12月第39卷第12期 期内径(1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1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和LVEF;③6 rain 步行试验,根据Bittner的6 min步行试验方法进 m,治疗20周后为(340±30)m;对照组治疗前 相应为(292±52)m,治疗20周后相应为(322 ±71)m。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O周后步行距 离较远(P<0.05—0.01);与对照组治疗20周 行。 2.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方差分析。 3 结 果 因刺激性咳嗽退出试验8例,其中观察组4 例,对照组4例;观察组中用每日每次用依那普利 5 mg者2l例,10 mg者13例。对照组用每日每次 用依那普利组5 mg者20例,10 mg者16例。 3.1 2组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比较 详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清AnglI及 醛固酮水平的比较( ±s) ng/L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同组治疗l2周后 比较,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 P<0.05, ”P <0.01 3.2 2组超声心动描记术的检测结果 详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LVEF、LVEDD和 LVESD的变化( -4-s) 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20周后比较,【J P< 0.05 3.3 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比较 详见表3。 3.4 2组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6 rain步行距离为(287±34) 后比较,观察组步行距离较远(P<0.01)。 表3 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比较(x-± ) mmHg 与治疗前相比, P<0.05 4讨论 本研究发现,对照组使用依那普利治疗12周, 患者的血清AngⅡ和醛固酮水平显著降低,但治疗 20周后上述指标几乎回复到用药前水平;而观察 组的Ang1I和醛固酮水平在用药l2周后、20周后 均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2O 周后Ang II和醛固酮水平较低(P<0.01~0.05)。 结果提示,患者持续用依那普利20周后可能存在 “醛固酮逃逸”现象,但当联合使用厄贝沙坦时, 则有效抑制该现象,其中可能的机制是Ang 11的生 成除经典途径外,Ang I可通过旁路尤其是糜酶途 径部分向Ang II转换 J。心血管系统70%一80% 的AngI1都是由糜酶途径生成的,所以长期应用 ACEI治疗可导致血浆肾素活性增高,糜酶途径增 强,AngⅡ水平升高,促进组织和肾上腺合成醛固 酮 J。而ARB高度选择性地阻断了AT。受体,与 ACEI联合,通过不同环节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一 醛固酮系统,降低AngII水平,抑制其产物醛固酮 的生成,增强治疗效果,可能避免“醛固酮逃逸” 现象 。 本研究中,DCM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 合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与对照组治疗20周 后比较,LVEF提高明显,LVEDD及LVESD减少, 6 min步行距离较远,2组治疗20周后血压明显下 降(P<0.05)。李天东等 研究发现雷米普利联 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个月可显著改善心脏 重塑和心功能,可能是ACEI和ARB的联合应用 通过双重阻滞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抑制 AngⅡ和醛固酮水平,以减少其对心血管的病理效 应,提高心脏的耐受能力。SADKO—CHF试验发 现,喹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 单用喹那普利或者缬沙坦在改善左心室重塑方面没 有差异,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药物的不同与对神 804 新医学2008年12月第39卷第12期 [3] 胡大一,吴彦.扩张型心肌病[J].新医学,2006,37(3): 15O.151. 经内分泌抑制程度不同有关。 近几年,国内外临床研究一直探讨ACEI和 ARB对心力衰竭患者有否临床益处的问题,现有 临床实验的结论并不一致,是否推荐使用仍有争 论。本研究发现,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厄贝沙坦治 疗DCM患者,使用20周后能够抑制醛固酮逃逸, [4] KUMAR R,S1NGH V P,BAKER K M.The intracellular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implications in eardio ̄’ascnlar remodeling [J].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2008,17(2):168—173. 『51 COLETFA A P,CLELAND J G,FREEMANT[ E N,et a1.Clin— ical trials updme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改善心功能,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其长远的疗 效如何,还需要更大样本及更长的随访时间进一步 研究 [参考文献] [1] 付红莉,房振英,赵三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醛固酮逃逸 现象的l临床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 (11):840—842. CHARM,BASEL,EUROPA and ESTEEM[J].Eur J Heart Fail, 2003,5(5):697 ̄04. [6] 张玉玲,周淑娴,雷娟.等.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阻滞剂 对心肌梗死大鼠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J 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2007,28(6):662 ̄65. [7] 李天东,于华,朱震.雷米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心脏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6,4(8):582-584. (收稿日期:2008—09一l9) [2] BACANI C,FRISHMAN W H.Chymase:a new pharmacologic target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ardiol Rev,2006,14 (4):187—193. (编辑:刘穗云) 丧 一 ,囊 一套 炱一奠一寞 鱼 受一 一 —龟一炱一曼一寞,蔓一囊一奠一奠~曼一 一囊一蔓一受, 一寞,吏,、女一赍一套一 ,寞、 ,套奠一史,套一寞一 (上接第777页) 6.2其它注意事项 6.2.1合并细菌感染时应减少联用抗菌药物使用超广谱 抗菌药物的时间不易过长,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时 问一般不宜超过7 d,除非有足够的临床指征,否则最长不 白蛋白等全身营养支持。也I『适当使用胸腺素、人丙种球 蛋白等免疫调节药物。上述处理既可减少真菌感染发生的 机会,还可提高抗真菌治疗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 郑方算.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的地f 及防治原则[J 新医学, 2006,37(7):438.471. 应超过10 d。对于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有必要 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 6.2.2尽量使用肝毒性低的抗真菌药物对口腔真菌定植 患者先予碘甘油、制霉菌素和维生素B 涂抹口腔,口腔黏 膜自斑多者呵予氟康唑口服。粪涂片见真菌时可予氟康唑 0.2~0.4 g/d口服。若怀疑患者有肺、腹腔真菌感染或有 [2]黄怀球.第2届全国真菌感染学术会议纪要:J].新医学.2007,37 (7):封3 [3 张常然.真菌感染的早期经验性诊治体会 J .新医学,2007,38 (8):496-498 真菌败血症时应及时静脉予抗真菌药物,一般首选氟康唑。 合并真菌性肺炎的患者,如x线胸片提示为烟曲霉菌和曲 [4]李建国,肖杰生抗菌药物在肝病中的合理应用[Jj.中国处方药, 2003,(7):23—26. 霉菌感染时,则需首选伏立康唑或卡泊芬净。真菌性腹膜 炎者可子氟康唑0.2 g腹腔内注射,每周2~3次。 [5] 张蔚,iXth平,梁瑞韵,等肺曲菌病13例临床和误诊分析[Jj.中 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27(4S):139. [6] 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常见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抗真菌 治疗原则(草案)摘登 J .新医学,2007,37(7):463. 7 小 结 总体来说,由于重型肝炎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机体 免疫力低、并发症多,合并真菌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故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首先,应保持此类患者的13 [7]蒋龙元,何志捷,邓义军,等.重症监护室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 特点与防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25(3):28l一 283. (收稿日期:2008—09—26) 腔卫生,可子碳酸氢钠漱口水等漱口。其次,保持肠道菌 群平衡,可子双歧杆菌、复合乳酸菌等保持肠道微生态平 衡的口服制剂。再者,加强支持治疗,给予氨基酸、血浆、 (编辑:李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