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 ,我感慨颇多 ,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 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 它给我们 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们 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 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过渡的作用, 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 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 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向 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 生活中认真的贯彻, 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 这一段时 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这次实习也让我 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做事首先要学做人, 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 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 需要学习的东西很 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们可以 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 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 亲身实践, 而不是闭门造 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 增强了认识问题, 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 用书本充实 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参观了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 并 且受到了纪念园领导的热亲接待; 该园位于霍山县城西南角, 四周山 峦起伏,绿林环绕,流水潺潺,鸟雀啼鸣。
纪念园分为山上和山下两个部分。
山下为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广场,命名为“红源广场” ,主 要包括 9个部分:滚滚洪流、八块革命史记墙、 四个第一历史丰碑柱、 安徽红色区域中心地图、 大别山革命英雄群雕、 大别山革命史浮雕墙、 舒传贤烈士塑像、英烈墙与烈士墓、碑廊。
山上部分主要包括: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 4 幢两平行一层 建筑,面积 800 余平方米)、六霍起义纪念亭、传贤亭、淠西亭等 4 个部分。
我们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光电系调研革命老区安徽省霍山县 绿色经济发展团队在辅导员和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领导的带领 下寻找着先人的革命足迹, 切身体会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红土地上 许
许多多的英雄诗篇,使我们深刻地受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熏陶, 令我们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树立在纪念园广场前的石碑和屹立在广场 上的四根石柱却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震撼。 我们在纪念园里一路走走 停停,导游一路给我们细心讲解, 在这个洋溢着博爱的纪念园里, 我 们感受着革命先辈无私的精神 !
接下来的几天里, 我们着手调查了当地的绿色经济发展状况, 调 查后我们发现霍山县的绿色经济主要由茶叶产业贡献。
七月九日我们来到了县茶叶办公室和县茶叶协会了解本县茶叶 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 包括本县茶产业发展历史、 茶叶经济结构、 目 前发展的优势和局限、 现阶段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等, 并获取相关 资料,接待我们的是一位有点瘦瘦的张主任, 他很耐心的和我们讲解 了我们提出的问题,也很详细的和我们讲解了霍山黄牙的相关情况, 他还带领我们参观了各种霍山黄牙的样品和获得的相关荣誉证书以 及政府颁发的相关文献, 使我们对霍山黄牙的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 解!
七月十日,我们对霍山县大别山绿色商城中各家店铺的茶叶销售 情况进行采访调查, 并走访茶叶零售商户, 对部分店主和顾客进行采 访和问卷调查, 了解茶产业批发和销售的产业链下游整体状况, 分析 茶叶销售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针对相关结论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在做问卷调查的时候, 有一部分店铺老板因为对我们的身份不是很了 解,所以还是有一部分保留, 不怎么愿意配合我们完成问卷调查, 但 在我们耐心的讲解与真诚的沟通下我们还是按时完成了问卷调查! 通 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对自己的沟通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七月十一日, 我们参观走访茶叶种植基地和茶叶合作社, 通过相 关负责人及茶农实地了解本地茶叶从种植到加工的基本情况, 了解加 工工厂的实际运营情况、 了解茶叶产业链上游状况并进行分析! 这次 接待我们那的是一位很热情很年轻的负责人, 在我们还没到时, 他就 打电话给我们询问我们到达的时间。 我们到达后他也很热情的泡上有 名的霍山黄牙给我们品尝, 我们就这样一边对他做采访, 一边品尝着 清香淡雅的霍山黄牙, 好不惬意! 采访完后, 他就带我们参观了当地 的茶厂与茶叶种植基地, 我们一路参观, 一路采访, 他也一路为我们 一一解答! 当天晚上使我们在霍山待的最后一个晚上, 面对着即将的 离开,心里有种别样的情怀,我们那天晚上开会讨论、总结,整理、 统计、记录好相关数据及调查结果。 看着那一摞摞整理的资料, 我们 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喜悦与兴奋, 这是我们自己的成果也是我们这几天 的收获。
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 12万亩,茶叶产量 5000吨,产值 2 亿元, 其中名优茶产量 1100 吨,产值 1.5 亿元,霍山黄芽是霍山茶
叶的拳 头产品。
霍山有 4 万户茶农,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经营的人员达 10 万 人。现有茶园 12万亩,万亩以上茶园基地有 3 个,千亩以上连片茶 园 11 处,形成了以佛子岭水库为中心的霍山黄芽生产基地,以诸佛 庵为中心的霍山小岘春生产基地, 以单龙寺为中心的霍山翠芽生产基 地。其中诸佛庵茶叶基地建设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一直被列为全省 茶叶生产的样板。
为充分利用霍山的优越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经济, 县茶业主管部门 自 1998 年开始着手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县 现有有机茶园 20000 亩。有机茶生产基地的建设为进一步提升霍山茶
叶品质,提高市场占有率, 增加出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至 2013 年通过无公害认证的茶园有 8 万亩,通过绿色认证茶园 12 万亩。
霍山县大别山绿色商城是以茶叶为主的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 位 于县城中心,交通便捷、位置优越、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华东地 区规模最大、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茶叶交易大市场。 2001 年市场 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茶叶定点批发市场” ,2004 年又被中国茶叶流 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茶市”称号。 2005 年通过“绿色市场”认证, 是安徽省“十大绿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被安徽省商务厅列为省级 监测重点流通企业。
市场占地 116亩,投资 1.06 亿元,现拥有 400套商住房, 1万 平方米茶叶大厦, 3000 平方米茶叶自由贸易区、 4000 平方米仓储保 鲜等设施。市场设有毛茶交易区、茶叶展销大厅、茶艺馆、茶叶质量 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配套设施。
商城茶叶质量检测中心配备了国际先进的茶叶质量检测仪器设 备,培训专业检测员,全天候为茶商、茶农服务,为大别山绿色商城 在安徽省率先实行茶叶产品市场准入制提供基础保证。 2009 年市场 年吞吐量达 8600 吨,交易额 5.4 亿元。来茶市交易的有来自六安、 舒城、金寨、岳西、宣郎广、黄山、安庆、湖北英山、河南信阳及本 省各地的茶商。 霍山茶叶在基地规模、 加工条件、 销售市场条件等方 面已趋于成熟,正逐渐向鄂豫皖茶叶交易中心发展。
大别山绿色商城的市场行情成为商城辐射地区茶叶经济的晴雨 表,广大茶农通过成立茶农协会或与茶商联合以“基地 +农户”的形 式,加强基地建设,发展优良茶树品种,推广茶叶生产机械化,时刻 把握市场动态, 调整产品结构, 茶农的生产多了些理性, 少了些盲目, 多了些安全, 少了些风险。 通过商城这样一个大的交易市场, 实现茶 叶产业结构的调整已不再完全是政府的行为了, 通过市场调节而实现 的茶叶产业结构调整, 让广大茶农开始尝到了社会主义经济给他们更 多的实惠。
近年来,霍山县始终坚持抓茶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环 境发展茶叶, 挖掘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宣传茶叶, 培育有潜力的龙头企 业壮强茶业, 全县茶产业再现了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方面:
1、出台政策,鼓励发展
2008 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产业建设的意见》 , 2009 年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茶产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系 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升了广大茶农发展茶产业的热情, 基地建 设、品牌认证、 QS 谁、清洁化加工厂建设的发展行动
步伐加快,呈 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2009年新增高标准良种茶园 2000亩,28 家茶 企业通过 QS认证,已建大中型清洁化加工厂 8 家。
2、培育龙头,激励发展
县中小茶企业众多, 大型龙头企业严重不足, 全县各类茶叶加工 厂约 300 家,多是小作坊式简陋加工厂。 在龙头培育上我们尽可能为 茶企业发展创造环境, 争取项目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 对内建基地, 对外建市场, 形成生产基地、 加工与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 这种格局 既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同时也确保了销售渠道的畅通和市场占有 率的提高。
2009 年,重点支持霍山县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新建一条大型 名优茶清洁化生产线, 支持霍山县圣茗茶叶有限公司完成绿茶精制厂 清洁化改造工程。目前两个项目已投入运营,取得良好效果。
3、建立组织,引导发展 在村一级组建茶叶合作社,是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手段。 2009年我们在全县成立了 8 家茶叶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在发展茶园、 组织原料、田间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合作社负责发展基地、 管理茶园, 企业负责生产加工、 市场营销。 社企结合是一种比较好的 发展模式。 其中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规范、 成效显著,多次受省 市表彰,被列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4、协调资金,促进发展 近年来,霍山县加大了茶叶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力度, 每年召开银 企对接会,协调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09 年通过资产抵押、五户联保、信用贷款等多种途径为茶叶企业 解决了 5000 多万元流动资金,极大地缓解了中小茶叶企业贷款难的 问题。
5、加强管理,保障发展 为保障霍山茶叶质量安全, 制定了《霍山县茶叶加工厂基本技术 条件及质量安全管理办法》 ,加工企业要签订《茶叶生产加工质量安 全承诺书》,实行茶叶加工厂开业、歇业备案登记制度。与此同时, 我县加强了霍山黄芽证明商标的管理, 制定了《霍山黄芽证明商标管 理办法》、《霍山黄芽包装管理办法》 等,使管理工作做到科学、 合理、 合法、规范,力求在源头上管住、管好,县茶叶产业协会和工商局通 力协作,打击商标侵权行为, 保护黄芽品牌和广大守法经营者的合法 权益,规范“霍山黄芽”证明商标使用者和茶叶经营户的经营行为。
6、宣传品牌,促进发展 近几年,霍山县始终坚持宣传先导的原则。 通过宣传提高知名度, 提高美誉度,通过网络占领市场。 1996 年开始,每两年一届黄芽茶 文化节,连续举办了 9 届,从县内办到县外,从省会办到首都,已经 办成具有品牌效应的重要茶事活动, 影响力很大。霍山县先后在北京、 上海、合肥等地多次举办了大规模宣
传活动,参加展销会、茶博会, 参加名茶评比等多种形式提高霍山茶叶的知名度。在活动举办的同 时,组织茶商出去开设经销点、专营店等,占领市场。
1、龙头培育工程 帮助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继续给予龙头企业以政策倾斜, 通过金融信贷扶持、 大项目支持等措施壮大企业实力, 鼓励企业做自 主品牌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
2、品牌塑造工程
继续实施政府推动, 企业发展,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发展战略, 并且逐步行成“逢双办会逢单办节” 的传统;通过举办黄芽茶文化节、 产品推介会、 高层论坛、 专题片等多种途径塑造霍山茶叶形象, 塑造 霍山黄芽公共品牌形象。支持、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
3、良种示范推广工程 加大“金鸡种”、“舒茶早”的繁殖力度,在适宜的区域新辟茶园, 鼓励改造中低产茶园, 建立茶叶标准示范园, 加速提高全县茶园整体 水平。
4、质量安全工程
继续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 完善相应标准, 完善质量安全管理 档案,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通过互联网实现 “从茶园至茶杯” 全程化的监控管理, 提高霍山茶叶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水平, 保障消费 者权益。
近年来,霍山县茶叶产量、产值稳步增加,茶农收入逐渐提高。 全年茶叶总产量 4350 吨,总产值 1039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 8.7%和 12.2%,其中名优茶产量 900 吨,产值 7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 5.8% 和 6.9%。春茶产量 2200 吨,产值 8200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 18.9% 和 15.5%,夏茶产量 2150吨,产值 2193 万元,产量、产值基本持平。 全县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 800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34%。
成功的霍山模式帮助霍山人民走向了小康, 霍山经验非常值得广 大县级领导的参考。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 思想碰撞出了 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理解了“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 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 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 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 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这次实践活动, 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 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 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 21 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 导我们走出校门、 步入社会、 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 我们要抓住培 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 提升我们的修身, 树立服务社会的思
想与意识。 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明确自己的目标, 为祖国的发展贡献 一份自己的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