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06-06 15:59:00 ]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_hasgo122
【摘要】本文运用利率风险的识别、衡量及其管理原理,对通道县农村信用社连续数年赢利骤然变为亏损的实例,就利率风险角度对信用社亏损原因进行分析,从重新定价风险、内含选择性风险、基本点风险三方面识别信用社利率风险。研究了造成利率风险的原因。提出了利率市场化下的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管理的四点启示是:学会借鉴国际上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识别衡量技术来做好增收工作,建立农村信用联社利率风险的内控机制,合理确定信用社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银监会应开展对信用社利率风险的监测分析与检查。 利率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波动时面对的风险。基本的利率风险有重新定价风险、基本点风险、内含选择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尽管这些风险是信用社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但严重的利率风险会给信用社的赢利水平和资本带来巨大的威胁。本文意在通过对通道县农村信用社连续十几年赢利骤然变为亏损的历史回顾,来分析利率波动对信用社经营成效的影响,以期希望农村信用社在今后复杂的金融市场中,特别是面对不断深化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能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应对与管理利率风险。
_、通道县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实例
通道县农村信用社从1990年到1998年,连续九年社社赢利,年平均赢利26万元。1999年,突然亏损611万元。骤然由赢转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经分析认为: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利率频繁波动引发经营损失的集中反映,也是长年来农村信用社不重视利率风险管理的结果。我们从以下分析中可以对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进行识别。
识别之一:农村信用社重新定价风险表现在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下降,收益减少。
从理论上讲,重新定价风险又称成熟期不匹配风险即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它产生于利率变动的时间与银行现金流动的时间之间的差异,是指某﹁时期内信用社需要重新定价的资产与需要重新定价的负债数量不相等,二者存在一定缺口时,信用社再吸收存款或再次贷款时所承受的风险。当信用社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存在“正缺口”时,随着利率的上升,信用社的净利息收入增加;随着利率的下降,信用社的净利利息收入减少。只有在信用社资产和负债的平均生命周期(即成熟期)互相匹配时,才不存在此类利率风险。
所谓利率敏感性资产,是指一家信用社的资产(贷款)期限要短于负债(存款)的期限。反过来,如果一家信用社的负债期限要短于资产的期限,则是负债敏感性的。利率上升时,对资产敏感性信用社有利,净利差收入增加;利率下降时,对资产敏感性信用社则是不利的,损失的。从对通道县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结构情况调查,该县农村信用社1999年短期贷款占贷款总额75%,中长期贷
款比重仅3%,而定期存款占存款总额55%,是典型的资产期限短于负债期限。因此,相对于商业银行来比,农村信用社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缺口要大,利率风险敞口就要大得多。遇到利率下调,自然给收益造成很大的制约影响。从“通道县农村信用社利率下降时资产敏感头寸分析”(表一)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按执行利率还是实际收付息率计算,利率下降都使1999年利差大幅度减少,按执行利率计算1999年利差减少1.13%,按实际利率计算则减少6.77%。
表一 通道县农村信用社利率下降时资产敏感头寸 单位:%
按执行利率(加权)计算
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按实际收付息率计算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
1998年1999年1999年比1998年增减1998年1999年1999年比1998年增减
各项贷款利率10.057.03-2.99812.655.84-6.81 各项存款利率3.681.79-1.895.665.62-0.04 净利差6.375.24-1.136.990.22-6.77
注:执行利率(加权)按各种类存款(或贷款)基准利率加浮动利率乘以各种类存款(或贷款)比重计算。
因此,1999年亏损不是偶然的。1998年国家三次降低利率,年内有四个利率变动下降的时间段,利率变动时间与农村信用社现金(资产与负债)流动时间之间的差异很大。因为信用社90%的是农业贷款,贷款期限(即合同成熟期)一般一年,农户到期还本付息,因此,1998年的利息收入主要来自1997年 (高利率年份)的贷款合同,1998年利率频繁下调的实际效果便在1999年得到集中体现。调查得知,1999年通道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利息收入仅为271万元,比上年减少260万元;而当年实际计入成本的到期定期储蓄存款利息现金支付(应付利息科目借方发生额)却高达532万元,是迄今为止的最高历史记录,其中当年成熟期满(存期到期)一年以上定期储蓄存款的利息支出所占比重高达89%。这种“高投入低产出”,说明1999年需要重新定价的负债数量(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与需要重新定价的资产是极不匹配的。运用资产敏感头寸分析原理可以知道:作为资产敏感性的通道县农村信用社,在利率连续下降情况下,导致1999年实际净利差要比1998年降低6.77%,直接减少收益284万元。
识别之二:因利率下降,贷款客户提前还贷,信用社只能以新的较低利率重新投放,降低净利息收入。这是内含选择风险的一种表现。
所谓“内含选择风险”是指当利率出现波动时,信用社由于客户行使存款或贷款期限的选择权而将承受利率风险。当利率下降时,贷款人将以低利率的重新融资提前偿还高利率时期所获得的贷款;当利率上升时,存款人会提前支取存款,再以较高的利率存入。这都会降低信用社的净利息收入。从“通道县农村信用社利率下降时内含选择性风险分析”(见表二)可以看出:由于国家连
续降低利率,1999年通道县农村信用社存放于农业银行的约定存款平均余额已由1998年的月平977万元减少到110万元,农业银行为了减少在信用社的高息“贷款”(约定存款)利息支出,行使了提前偿还约定利率为9%的“选择权”,信用社不得不以2.69%利率(加权数)将资金转存中央银行,仅此一项,通道县农村信用社就直接减少收益76万元。
表二 农村信用社利率下降时内含选择风险分析
1998年存放农行资产收益1999年存放农行资产收益1999年比1998年增减 存放平均余额(万元)977110-867 占总资产比重%8.110.59-7.52 备付金利率(加权)4.782.69-2.09 与农行约定利率%99-
实际收息率%8.11269-5.11 收益额(万元)793-76
再从通道县农村信用社的“调剂拆出”资金看,1999年调剂拆出资金月平余额为2854万元,比上年月平增加1142万元,但由于客户行使选择权,提前归还高息拆借,再重新签订低息合同,使得利息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比上年减少26万元。这些都是利率风险的具体体现。
识别之三:农村信用社基本点风险表现在贷款与存款之间的利差缩小。
基本点风险又称利率结构风险,它源自不同期限的利率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所导致的信用社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我们从《通道农村信用社1998年一1999年利率变动对利差影响》(见表三)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利率调整,不管是从国家基准利率,还是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后的加权利率,还是信用社实际存贷款收息率来测算,通道农村信用社1999年比1998年的存贷利差都是缩小的。从基准利率看,1998年初到1999年初,贷款利率由8.64%调到6.39%.下调2.25个百分点,存款利率由5.67%调到3.78%,下调1.89个百分点,贷款比存款多下调0.36个百分点,这说明国家政策压缩了银行业的赢利空间,降低了银行业赢利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