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对策研究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农村初中落后的作文教学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同时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的写作能力观认为:“写作能力是由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构成的学习结果。”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应该“多管齐下”。基于上述认识,针对农村初中较为特殊的教学环境,就如何搞好作文教学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 强化作文教学的内部管理,敦促农村初中步入严谨有序而又充满生机的作文教学的平台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活动。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从知识的讲授到能力的训练,都不再是软指标,而应该变成十分明确的硬指标,就像跳高场地上必须跨越的明确的数码一样。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规范作文教学秩序,才有可能使各项硬指标落实到位,才有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教学的盲目性而增强其自觉性。
要规范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秩序,得从教研组工作抓起。教研组要将作文教学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别对不同年段作文教学建立一定的管理细则,用来彻底改变作文教学放任自流的局面。
学期初,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摸底,初一要进行统一的作文比赛,初二初三可以参照接班前的成绩,给学生的作文水准来个基本定位。然后由任课老师拟定作文教学计划,内容包括作文训练的目标、质量要求、辅导情况、训练次数、批改方式和方法、讲评以及反馈处理等,同时应该兼顾学生分层教学、在辅导落后生和培养优等生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储备充实作文教学资料等。此计划可以提交备课组或者同年段老师进行统筹安排,
这样有利于集思广益,调整完善。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一般在开学一两周内确定下来。而教研组除了制定各年段作文教学总计划外,还要制定《作文教学检查和评定细则表》,作为检查督促作文教学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教研组抽专人对教学进行常规检查(每学期一般分期中和期末两次),检查结果要在教研组工作会议上予以公布,学年检查汇总提交学校,作为对教师工作考核的参考依据。
(二) 优化作文教学的外部环境,提供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以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和体验,提炼写作素材,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接近生活,融入生活,广开作文教学之源,还作文教学一个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农村初中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不多,校园生活相应比较单调,学生体验生活、反映生活的经历比较少,加上很多学生平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经验来自教本,拘泥于教本,很难写出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活个性特征的文章来。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1 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开展与作文教学相关的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
(1) 搞校内宣传活动,反映新人新事,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作文的乐趣。搞校园广播、体育运动会宣传、创办宣传窗、演讲会和辩论会等活动,动员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写作,学生总是乐在其中。特别像演讲会和辩论会,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写作热情和精品意识等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和张扬,让其真正感受到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是巨大的。
(2) 创办班刊或校刊,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班刊和校刊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生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创办这样的刊物,学生亲自参加撰稿、编辑、排版、装订等工作,在酸甜苦辣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升水平。
(3) 举办作文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教研组还可以在教导处的统筹安排下,适当搞一些作文活动,比如创新作文竞赛、拟写班级广告语和校歌歌词评比等等,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
2 开展走出校园,社会采风等活动,让学生在写作中寻根探源。写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不竭之源。学生直接走进社会,亲近社会,以自己的心灵去体味生活,感悟人生,用手中的笔描述眼前的一幕幕动人画卷,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
(1) 带学生到工厂、景点、福利院和机关单位等地参观采访,然后叫学生写参观访问记。当学生亲身走进这些地方,带着好奇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用真情与眼前的一切交流,对其思维和思想的冲击都是全新的。多数学生一旦落笔成文,往往情景交融,文思飞扬,容易写出自己的灵感和个性。这类活动,对多数学生来讲,不仅得到了写作上的训练,而且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
(2) 结合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搞社会研究,写好论文。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分工协作和撰写论文,通过学习研究,大部分学生不仅在研究领域的理论上有所突破,其写作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提高。事实上,研究性学习并不局限在语文教学中,其他一些学科开展的研究性活动同样对学生写作也有促进。
3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和网络相互连接的关系,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也不断扩大,他们不但在校园里、家庭里和社会上建立了一定的人际关系,而且由于近年来电脑设备渐渐步入农村,学生上网的机会也慢慢增多,部分学生有机会建立人机关系。在人际对话和人机对话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参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思维碰撞,信息集约,他们的思维角度、深度不断变化,思维品质得到优化,思想逐步摆脱幼稚偏激,看待事物,分析问题逐步趋于客观全面。经历了深层次的思辩,能够写出更为成熟的东西来。
(三) 细化作文教学的操作目标,让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迈进
有些农村初中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内容形式过于灵活,无章可循。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正如其他教学一样,作文教学应该存在自身的规律,只有依循这种规律,进行科学有序的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考和高考的作文发展,作文题目由原来的约束型逐步向现在的开放型转变,作文教学也由原来的注重“合格”(合乎文体规范)逐步向现在的注重“破格”(作文创新)转变。因而也有许多教师认为现在的作文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随意地张扬个性,放飞思维,高兴写什么就写什么,高兴怎么写就怎么写,教师完全不必去管。其实这种认识同样也是错误的。事实上,实现作文教学的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应该建立在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的牢固把握之上。所以,在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中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化作文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使作文教学不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
在初中整个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文体把作文教学内容分成记叙、议论、描写、说明和应用等五个单元,而每个单元又可以依照不同层次进一步细分为几个二级单元,而二级单元又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几个三级单元。比如把议论按其要素分成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单元,而论证又可以按照它采用的方法分成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类
比论证法、层进论证法、反证法、归谬法、一事一议法等等三级单元。如此分类照顾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形成教学目标明确,易于操作的特点,构成了立体感强、训练目标大小兼顾,综合性和单一性并举的作文教学体系。考虑到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实际,我们按照不同年段,将训练点有侧重地分别加以落实,初一年段以记叙和应用为主,初二以描写和说明为主,初三以议论为主。这样做,既分解了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使各个训练点落实到位,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科学性,为学生作文创新铺垫了坚实的基石。
(四) 深化作文教学的整合分解,走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整体规划、梯度发展之路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整合分解的含义,可以从教师、教学内容和时间等角度来理解。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作文教学中的整合是指教师们通力合作来共同完成作文教学任务。它切合农村初中的教学实际,可以解决教师个体的能力差异所带来的教学困境。我们提倡农村初中根据年段的不同分别组建备课组,再由备课组共同来担当本年段的作文教学,相互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群策群力,将作文教学搞好。而作文教学中的分解是指备课组的成员根据个人专长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任务分配,每位成员都分担一定的教学内容,以便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功效。作文教学的整合分解在许多作文环节都可以运用,尤其适用于辅导阶段。
其次,从教学的内容和时间来看,教学整合是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作文状况构建年段教学目标以及整个初中阶段的总体目标;教学分解是指将总体目标和年段目标按照时段分成短期目标。教学内容的整合分解应该建立在学生层级的基础之上,不搞一刀切。
(五) 活化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给农村初中作文创新以自由宽松的心理空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摇篮。”作文教学尤其崇尚创新。作文教学要有个性,要有创新,必须具备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而作文教学评价适当与否是决定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较多,对于教师往往存在唯学生分数论,对于学生则往往存在唯统一标准和唯政治论。这种简单机械的评价机制忽视了作文教学的人文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特征,往往会束缚作文教学的手脚,扼杀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活力。因此,改革和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实现农村初中作文创新教学显得尤为必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主动摈弃传统的做法,注意采用开放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作文教学评价的多元指标。
判断教师教学成败,由原来单一根据学生作文考核的成绩优劣转变为既参照阶段性作文训练目标落实实效又参照总体目标落实实效。这样的评价机制,尊重作文教学的渐进性、序列性和科学性,避免出现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端,便于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判断学生作文成败,由偏重“高度”、“深度”向注重“真实感悟、独抒性灵、迭出新意”转变。大家知道,作文是一种“精神”的个性创造,它是学生精神家园中有生命的、鲜活的、独特的灵奇建构,在学生内心情感冲动达到物我交融之后产生。因而,作文应该以“求真”、“求新”为根本,以展示个性、灵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作文评价理应关注这一点,允许学生有率真的幼稚,不成熟的突破,允许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以自己的笔触反映世界。同时注意由标准的统一性向变通性转化,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作文更多的人文关注。
实践证明,采用多元灵活的评价标准,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心胸怡然地在作文教学的天地里施展身手,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此外,要改善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现状,还应该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深入开展课外
阅读活动和思维锻炼等方面下一番工夫。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探索既符合现代教学原理、切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实际,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可持续作文能力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途径和方法,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作长期不懈的努力。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教育面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只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潜心研究,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发展之路,勇于开拓,推陈出新,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一定能够结束“不见春”的尴尬局面,迎来“春在枝头已十分”的喜人景象。
06.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