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生物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江苏省生物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内容 模块1 分子与细胞 1.细胞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等级要求 A B C √ √ √ √ √ 21D 本次考察题号 分值 1 2、1、1 0.5、2 3、1 2 3 1 1 18.5 2 2、2 2 7 2.细胞的结构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液泡、高尔基体等)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系统 3.细胞的代谢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细胞呼吸及其原理的应用 4.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细胞的无丝分裂 细胞的有丝分裂 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恶性肿瘤的防治 模块1总计 模块Ⅱ 遗传与进化 6.遗传的细胞基础 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 受精过程 7.遗传的分子基础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DNA分子的复制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 √ √ √ √ √ √ √ √ √ √ √ √ √ √ 29⑶、31⑵、34⑸ 14③、30⑵③ 22、34⑷ 1 25 14①② 26⑸ √ √ √ A B C √ 15 √ √ √ √ √ √ 5、13 12 28⑴⑵⑶⑷ 8.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伴性遗传 9.生物的变异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0.人类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11.生物的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模块2总计 模块Ⅲ 稳态与环境 12.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 13.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人脑的高级功能 动物激素的调节 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4.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稳态的生理意义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血糖调节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5.种群和群落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变动 群落的结构特征 群落的演替 16.生态系统

√ √ √ √ √ √ √ √ 7 10、26⑴⑷ 33 26⑵ 16、26⑶⑷ 2 2、2 8 2 2、2 2 2 1 40 2 2、1 4 1 2 1 3 2 √ √ √ √ 18 √ 20 √ 34⑹ √ √ A B C √ 9 √ √ √ 2、29⑷ √ 29⑵ √ √ √ 29⑴ √ √ 4 27⑶ √ 27⑵ 27⑷ √ √ √ √ √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7.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模块3总计 模块Ⅰ 生物技术与实践 1.酵的应用 酵在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制备和应用固相酶 2.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3.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选修模块1总计 模块Ⅲ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4.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诞生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基因工程的应用 蛋白质工程 5.克隆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 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 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6.胚胎工程 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胚胎干细胞的移植 胚胎工程的应用 7.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8.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原理 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应用 选修模块3总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 √ 27⑴ 2 1 21 2 2 4 3 0.5 2 9.5 A B C 3 A B C 34⑴⑵⑶ √ √ 32⑴⑵⑶ 14④ 8 √ √ 必、选修模块实验

等级要求 a b c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

√ 4.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 5.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 6.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 7.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9.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0.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

11.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

12.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

√ 1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 1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5.探究酶在洗涤方面的作用 √

√ 16.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

17.腐乳的制作 √

√ 18.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9.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

√ 20.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21.无法归入20个具体实验的实验 实验题总计

实验名称

本次考察题号 21A

30⑵③ 30⑴

30⑵①②、31⑶⑷

11、30⑴ 6

32⑷④ 19 24 23D

21B、23B

31⑴⑵、32⑷②④

分值 1 2 0.5

2、2 2、0.5 2 1 2 3 1.5 1、1.5 3、4 29

江苏省生物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09生物高考试题分析

一、列表分析各块内容考察分值 1、理论与实验所占分值及比例

理论 实验

91 29 分值

75.8% 24.2% 百分比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生物学理论约占75%,生物学实验约占25%。本次试卷中两者比例完全符合,但学生出来后跟我说实验考的并不多,我们不少老师也是这种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主要是我们平时比较注重实验,觉得吴校长对实验一定更加重视,李老师这么说的,我们大家也都一致认可的,再就是去年实验部分占到了32%,所以大家普遍认为实验要超过去年,或者和去年持平才正常。其实不然,这次试卷实验比例完全吻合考试说明,是恰当的。回过来我们对实验真的重视到应有的程度了吗?实验占有全卷分值的1/4,你复习实验的时间有全部课时数的1/4吗?你做到“能做的尽量做一做,不能做的尽量给学生摸一摸,不能摸的尽量给学生看一看”了吗?就从考试说明中的25%来看,实验已经占了极大的比重,比物理和化学都高,也正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对实验的重视并不过头,该做的仍然要做。

2、各模块所占分值及比例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3

18.5 40 21 2 9.5 理论

12+3+2 1+2 5 4 实验 分值

总计

35.5

43

26

6

9.5

29.6% 35.8% 21.7% 5% 7.9% 百分比

显然,本次考试对三本必修本的比例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调整,以往三本必修本所占比例差异不是很大,而本次必修2比必修3多出14个百分点,选修教材比例也有所缩小。不难看出必修1的实验与理论所占比例差不多;必修2中遗传规律和变异部分占了大头;必修3中C级要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只考了2分;选修1理论部分只考了一个选择题;选修3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为主。

3、各种能级要求的知识点所占分值及比例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A B C a b c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2

13.5

3

2.5+3

7

2.5+2

2 18 20 1 +2 5 14 2 3 2 2 1.5 2.5 选修1

9.5 选修3

20.5 45.5 25 8 14.5 6.5 总计

17.1% 37.9% 20.8% 6.7% 12.1% 5.4% 百分比

不难看出,B级要求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验部分都占着相当大的比例,不是命题者不重视C级知识点的考察,而是C级知识点实在较少,五个模块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知识点共有110个,其中有C级要求有12个,占10.9%,而试题中C级知识点共考察25+6.5=31.5,占全卷的26.3%,12个C级知识点中只有“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探究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三个未考,但有3个知识点考察了2次以上,可以看出试题非常注重对C级知识点的考察。从对A级知识点的考察来看,试卷强调基础性,因为没有基础就没有升华,但试卷对基础题的考察难度并不都是很低,如

18题: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虽然是A级要求但难度并不是很低,特别是④学生很容易出错,没有致病基因怎么会得遗传病呢?如果想不出染色体变异导致的遗传病,这题就不能得分,因为从选项组合来看,④是一定要清楚的,无法通过做选择题的任一种技巧来判断。本题的综合性较强。再如

27⑷: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 关系。学生也不是很容易就得到分的,往往漏掉一下,只写捕食或只写互利共生。

当然历来考察的重点总是落在B级知识点上,一是因为难度要求适中,二是B级知识点比例很大便于出题。 4、图表题分值统计

6 10 11 12 13 16 19 24 25 题号 比例 总比例

选择题

20

2 2 2 2 2 2 2 3 3 36.4% 分值

分 65% 题号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比例

非选择

58

7 7 8 7 6 8 8 7 89.2% 题 分值

图表题所占比例较大,这是我们生物试题的传统,平时加强图表题训练是我们大家都做得比较好的,如何归类、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是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

有的老师可能也看了海南题,海南题中图表题所占的比例较小,只在选择题中出现7个图表,占全卷分值比例的14%,非选择题中没有出现图表题。但去年的海南卷图表题比例远大于今年,去年39分也就是占了39%,但这可以看出海南高考命题组对于图表形式的题的一种态度,也可能是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具体原因无从分析。相信大家不会受今年海南高考题的影响,江苏每年图表题还是比较稳定的,都占了较大的比例,且相对稳定,其实上海、广东高考题中每年图表题的比例都是比较稳定的,一般选择题中出现6到7个图,后面的非选择题最多有一道题为非图表题,去年和今年的上海广东高考题都是这样。 5、“说明”中调整部分所占分值及比例

与2008年考试说明相比,09有7处变动(1处理论+6处实验),变动部分考察了2处共3.5分,分别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1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出了两个题2.5分。这与前几年一样,高考对于变动部分的考察并没有特别去多出题。 二、超【考试说明】要求部分内容:

1、实验:⑴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14题①② 1分 ⑵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1题D 1分 (此实验在2008高考题中―――)

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27题⑵ 1分 ⑷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30题⑴ 1分

现在课本只有观察叶绿体,观察原生质的流动为老教材中的实验,原生质概念

现在课本中无。

2、理论:⑴细胞分裂期有无无蛋白质的合成 4题A ⑵怎样叫双向复制 12题B ⑶静息、动作电位与离子进出细胞的关系 2题AB(教师看题) (课本中小字部分,没有明确说小字部分不考,但一般小字都不考) 而对于书上小字部分(必修3P63,种群的空间特征),广东今年的高考题中也考了一题:

【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答案:B 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B项为种群密度,不属于空间特征。】

所以对于课本中小字的教学我们也得认真对待。

三、对部分试题的分析

这份试卷学生考后觉得不是太难,但对完答案傻了眼。我班上有个学生,我们一个老师家的小孩,对完答案,看选择题只有20几分,认为肯定达不到B了,在高考招生计划上只是找了些一B一C可以上的学校看看,但分数下来以后发现是A,最后上了南京审计大学。我相信这样的例子我们不少老师也碰到,选择题二三十分的一定不在少数,非选择题是不是容易到可以几乎全得?我们一起来看些题: (一)选择题部分

1:作为高考卷的第一题不能难,不能一开始就把学生卡住,否则心理素质不过硬的学生就难以发挥出真实水平,而作为正确的答案的A选项就所有难度。大家都做过这一题:

如果没有做过这题,来做这第一题是很有难度的。我记得第一次让学生做这题的时候,全班只有几个人对,可能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蒙的,后来我把这个题又调个顺序让学生做还有十几个人错,即使第三次再做到这题也还是有几个人错。

3:D选项,发酵时糖除了作为底物,还干什么,有难度,学生往往不清楚调节渗透压方面的作用。事实上酵母菌外有细胞壁,到低浓度的清水中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活性,大肠杆菌也

是一样,但到高浓度的溶液中就要失水死亡,高糖或者高盐防腐就是这个道理。高浓度和低浓度对这些微生物的影响是不同的。

4:A选项,分裂期究竟有没有蛋白质的合成,课本中并没有依据。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有纺锤体的形成,实际就是合成了蛋白质,但学生并不知道纺锤丝的成分是什么,实际上是微管蛋白和一些肌动蛋白纤维。

6、23:这题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对于①有可能,但实际操作中可能性并不大,如果取完整的根尖,不会是这样,如果不带根尖根本就不会有正方形的细胞,很少说把根尖又搞成残缺不全的,我们以前用过从菜场买回来的大蒜苗的根,那全是不带根尖的,因为蒜苗是从土中拔出来的,而不是挖出来的;对于③,如果力量不合适,可能产生多层或者部分区域多层现象,显然不可能;④如果解离时间过短,在压片时分不开,不可能形成单层,如果解离过度,压片后就有很多细胞或者全部细胞都看不到完整的细胞结构,因此也不可能;⑤最易理解,选择了分生区和伸长区接壤的地方,完全可能;①③④⑤清楚以后,不用考虑②就可以把正确答案选出来了,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②,取格时间合适与不合适分别指什么?我想合适应该是细胞分裂旺盛,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多些,不合适则相反。在分裂不旺盛的时候,根尖分生区还存在吗?(选择视野当然是合适的)该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知道吗?学生知道吗?本题我想讨论的不只是②的问题,更想说我们对待实验态度,也就是李老师要求大家做实验的时候多些假设,多些如果,李老师要求大家编实验复习指导纲要,要大家一定要做,一定要多想些为什么,多想些换个条件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等等,这一题充分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尽管我们想到的高考都没都到,但学生的认知能力会升到一个新台阶。对于23题也存在着李老师前面一直强调的在实验材料上多探究的问题,A选项中就是一个材料问题,二中黄安老师开课时就用多种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而更多的学校都只用鸡血做了这个实验,用鸡蛋血的可能很难想到植物细胞,往往就认为A选项对了,而黄安老师的学生一定很容易想到植物细胞不是用蒸馏水涨破的,要研磨才能把细胞搞碎的。实际对于23题,对实验材料的考察并没有超出课本,课本中就列举了多种材料包括动物、植物。综合第6和23题,该知道怎样叫重视实验教学了,不是说做实验了就叫重视了,还有个怎么做法的问题。

11:AC之间难取舍,确定选C的理由有两个。一从表层次去看,先确定一段时间是指短时间,在短时间内,两个装置都必然随着发反应的发生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增加到底物消耗完,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稳定,因此可以看出A中曲线接近最终平衡,C中曲线是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二从微生物的发酵过程来看,四个阶段,分别是调整期、指数增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短时间内应指调整期或加上对数期,看A曲线,是直接进入对数期,C曲线才是先调整期后对数期。

12:A选项,多个起点没有问题,同时开始学生不易抓住有效信息---三个复制泡大小不等,最大的复制泡说明是最先开始复制的,所以不同时开始,但此处有三个复制泡,现在三处都在进行复制,可说同时进行复制,但不是同时开始复制;B选项,对于双向复制的概念不清,课本中没有定义过,有人看着都是顺时针方向进行的,认为是单向复制的。

从上面这些分析可以看出,选择题对学生来说决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太多的题让学生没有把握,也正象有的学生跟我说的,很多选择题都是到最后有两个选项无法确定。 (二)非选择题部分

26⑷:经EMS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 ▲ 、 ▲ 。

学生常见错误:自交、单倍体育种

分析:自交没有问题。后一空答案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形成二倍体”,答成单倍体育种会给分吗?虽然说单倍体育种包括两步,即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但育种的目的是什么,是培育出符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一般要具备一些优良的品质,而此处显然无此目的,只是检查一个是否携带有害基因。对于这样的空如何让学生不丢分?除了清楚上面的区别,还可运用一些小技巧,即答案两个字的空格与25字的空格肯定不一样长,若发现给定答题线余的太多可重新思考答题方式(除非确有把握)。

29:这题一看就是个老面孔,图和2004年江苏高考卷第36题几乎完全相同【投04年江苏36

题】,问的问题当然不能再相同了,此题比04年题好在哪呢?题干中埋了一个陷井---乙是一种糖蛋白,如果这一信息提取不到或者先提取到但后来又忘了,那么第⑵小问的后两空就完蛋了。我提醒学生题多读两遍,把有用的信息都划出来,做后面的小问的时候,要经常回看题干,如果哪个信息没用到,你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因为中国题的特点是给的信息几乎都有用。

31题和32题的第⑷小问都是实验方面的,一个是实验分析,一个补充实验,这样的实验题往往要比实验步骤全由自己设计容易一些,这两个题绝对没有给我们不要考完整实验设计题的信号,今年的广东高考题36题就是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题:

(8分)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⑴实验方案: ⑵实验结果测试:

我们平时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分析,但我觉得更要教会学生进行全步骤的设计,会设计了,其中的方方面面自然也都知道是为什么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实验设计满足四个步骤:①分组编号 ②处理 ③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④观察记录结果。自变量可能在第①步,也可能在第②③步,灵活运用,这四步对这道广东高考题同样适用,自变量在第③步。

33:今年的系谱题是关于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情况,题干较新颖。广东今年高考题中没有系谱大题出现,但有两道选择题,第8和第20题,其中第20题并不简单,熟悉哈代---温伯格定律的算起来较容易。江苏卷中去年和今年都出现了系谱大题,【投去年江苏系谱题】江苏卷会不会向上海卷一样,也将系谱题作为保留题型呢?王老师和李老师一直有这样的猜想。我还建议学生能力许可的学校,争取讲一讲哈代---温伯格定律,以前我

们常碰到的荒岛上患者的概率是多少的那类题,及今年广东第20题。

广东8.右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Ⅲ-9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于 A.Ⅰ-1 B.Ⅰ-2 C.Ⅰ-3 D.Ⅰ-4 广东20.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34⑴:将图中①的DNA用HindIII、BamH I完全酶切后,反应管中有▲种DNA片段。

我做的时候填的是3,而答案给的是4。差异在于我将题图中所给的目的基因理解成环形的,而题⑴中说“将图中的DNA”,如果从图上来看它好象只是含有目的基因的一段DNA。大家可以讨论。

对于34题去年的高考题32题考了,题比今年的还要复杂。我感觉对于这种紧跟科技前沿的问题,命题者不去考虑以前甚至去年考过没有,只有他能出出新颖的题,他照样还考。还好,我们现在基本没有这样的想法,说去年刚都过今年不会考了。只要是热点问题、紧跟时代的科技前沿问题、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就要好好去学,变着花样去教。 四、试题指导思想分析

1、注重基础,考查主干知识

前面已经分析过,试卷对于细胞、调节、遗传和变异等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察较多。

2、重实验考察 前面已经分析,不再赘述。

3、注重考察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试题立意较新

如果和去年江苏卷相比,试题的立意不能算好,新颖的能让我们眼球一亮的题并不多,大概除了那道系谱题,能够打动我们的就不多了。但如果你看了海南的高考试题就知道什么叫没有立意了。举几个例子大家看看:

15.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A.C3和C5都迅速减少 B.C3和C5都迅速增加

C.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源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17.为精子运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

A.中心粒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18.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 C.生物进化 D.种间竞争

19.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溞下降 D.乌鱼上升

20.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26.(18分)(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请回答下列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有关的问题:

(1)精细胞经变形后,高尔基体发育形成精子的顶体,顶体内含有的____能协助精子穿过卵母细胞的放射冠和透明带。

(2)某动物排卵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尚未完成,此时卵子处于____卵母细胞阶段。当该细胞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____期时,才具备受精能力。若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看到两个极体,则表明____过程已完成。

(3)动物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且_____与供体相同的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叫做胚胎移植。为了获得更多的早期胚胎,常用______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____,经人工受精后可得到早期胚胎。用某染料鉴定胚胎细胞是否为活细胞时,发现活胚胎细胞不能被染色,其原因是活细胞膜_______。

(4)若要通过胚胎移植获得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新个体,可对发育到桑椹胚期或囊胚期阶段的早期胚胎进行_____处理,再植入到受体内,若要对早期胚胎进行长期保存,应将其置于_____条件下。

这些只是从卷中挑出来的一些极限的题,全卷可以说不太容易找到立意新的好题。

试卷共涉及48个知识点,选择题中有多题都是一题涉及两个以上知识点,非选择题除了33题(系谱题)考察的知识点较为集中,其它所有题都涉及跨单元知识点。试题考察的面也较广,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如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验现象,完善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时代前沿问题等等。试题立意较新,系谱题、基因工程题、31和32两个实验分析题等等,虽然考察知识点不变,但题干确实新颖。

五、对2010年高考复习的建议

1、注重基础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实在不理解的也要记忆。背不出课本31页图“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就很可能做不出高考题第一题;背不出动物细胞培养时二氧化碳的作用就做不出32题第⑵小问。基础并不只是背背的东西或者说A级知识点,BC中同样也有基础问题,提高要求是在基础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只有重基础了才可能做好拔高。

2、规范表达

本次试卷中较长的表达基本没有,大概是便于批改。但就是较短的表达中也照样体现出表达的准确性问题,如34⑸表面无相应的特异性抗体、32⑶种类和剂量、30⑶高温下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26⑷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秋水仙....

素诱导加倍形成二倍体等题在表达上很容易丢分。 3、重实验

前面也分析过,该做的还是要做,但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是要合并统筹着做,不能一课就死板板的一个实验。做前先分分类,如观察类的,分离类的,验证类的,等等,如果不能全做,每一类型至少要做一部分。

4、适应新的课时要求,即适应减负后的教学

我们不能再用原来的教学速度进行教学,现在去掉了周六和晚自习,一周减少了接近一半的课时,我们在复习时要能合并的合并,能引导学生课后完成的要尽可能利用一点课后时间,作业要更少更有质量,布置的作业课上评讲的时间,新复习的内容之间要找好平衡点。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机会,如果你多思考了,多钻研了,可能就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