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标准练8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根底稳固
(2021海南儋州一中月考 )以下列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 ,该地区
以低山丘陵为主 ,区域最高海拔为
1.丙河段的地质作用与地貌分别是 (
A.冰川侵蚀—“U〞型谷
B.流水侵蚀—“V〞型谷
C.流水沉积—冲积扇
D.冰川沉积—角峰
2.丁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
A.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B.遇地形拦截,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C.河水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D.遇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2021辽宁丹东一中期中
廊最西端的国家某地质公园举行观察
1428米。读图,完成1~2题。
)
)某旅客于2021年8月14日在河西走,该地质公园约位于
1 / 151 / 151
1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N,93°E),属于古罗布泊的一局部。以下列图示意公园中的特
别地貌,东西长约 15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土质坚硬,呈浅红色,
与黑色的戈壁滩形成了猛烈的比拟。据此完成 3~4题。
3.图中特殊地貌主要形成于 (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断裂抬升作用
4.图中特殊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 ( )
A.风力沉积作用 B.固结成岩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沉积作用 能力提升
(2021河南豫南九校联考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口至尼洋河口
的河段长约 480千米,河型河势变革较大 ,时而游荡,时而窄深,大
致可分为游荡型、宽谷型和峡谷型河流。以下列图为某一游荡型河段
河滩、河岸分布及变化示意图 (2007—2021年)。据此完成 5~7 题。
2 / 152 / 152
2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游荡型河道处于不停的演变历程中,但该河段河道并未出现显
着的展宽或紧缩。该岸线根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碰撞挤压
B.气候高寒,两岸冻土发育
C.阵势落差大,径流速度快
D.两岸山地高耸,地形制约
—2021年该河段( )
总体上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流水侵蚀作用有所增强
C.内力作用影响超过外力作用
D.径流量和输沙量明显减小
—2021年③号河滩岸线根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
A.地转偏向力弱 B.河岸形态顺直
C.人类活动固滩
D.植被覆盖率高
3 / 153 / 153
3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2021湖北武汉调研)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 (沙坎),
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庞大,但主要受河流径流与海流配合作用形成。以下列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的位置变更。据此完成8~9题。
8.与甲相比,乙时期( )
A.河口盐度上升 B.河流径流量增加
C.潮流减弱 D.地壳抬升
如果该河口区位于珠江口,近年来沙坎最可能的运动状况及原
因是()
A.向陆地移动—用水量增长,径流作用增强
B.向外海移动—上游兴修水库 ,径流作用减弱
C.向陆地移动—环球天气变暖 ,海平面上升
D.向外海移动—气候变化,流域内降水增加
(2021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 )雅丹地貌,现泛指枯燥地域一种风蚀
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
,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
冲洗和风蚀作用 ,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
4 / 154 / 154
4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以下列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
据此完成10~11题。
图1 图2
10.图1为平顶山状雅丹地貌景观图 ,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
原因( )
A.风力沉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11.图2为鲸背状雅丹地貌景观图 ,多出现在常年风速较大的地
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 )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2021贵州铜仁民族中学月考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题目
的关键要领,图1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砾石滩
照片,图2示意带队老师提供给学生参考的同一条河流不同流速
下搬运物质颗粒的巨细。读图 ,完成12~14题。
5 / 155 / 155
5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12.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
A.河源 B.入海口 C.凸岸 D.凹岸
13.使砾石变圆的地质作用是 ( )
A.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
C.流水沉积 D.物理风化
根据图2推测,从河流卑劣到该砾石河滩,看到的沉积物顺序
最可能是()
A.粗砂、细砂、黏土 B.黏土、细砂、粗砂
C.石块、粗砂、黏土
D.鹅卵石、细砂、粗砂
15.(2021
湖南岳阳一中模拟 )阅读图文质料,完成以下各题。
以下列图示意黄河下游河流及海岸线变革。
6 / 156 / 156
6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指出海岸线变化的特点并简析其缘故原由。
简析黄河下游“易淤、易决、易徙〞特点的成因。
(3)
近年来黄河向海洋的输沙量低落。简析其形成的人为原因及对卑劣情况的影
响。
7 / 157 / 157
7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16.(2021 山东潍坊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各题。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 ,住
民重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 120多米,如今
却仅在海平面以上 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伤害。海
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革的关键因素 ,美国政府
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掩护小镇相近的沙坝 ,但海堤很快被波浪摧
毁。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世冻土层 ,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
海冰困绕。近50年来,永世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淘汰,沙坝面积不停缩小。以下列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
(1)比照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重要差异 ,并说明差异的成因。
8
8 / 158 / 158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淘汰最快的季候,并说明果断来由。
与50年前相比,分析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低落的缘故原由。
课时标准练8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1题,该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属于亚热
带地域,以低山丘陵为主
,区域最高海拔为 1428米,因此没有冰
9 / 159 / 159
,
9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川运动,A、D两项错误。丙河段位于河道源头处 ,海拔较高,地形
坡度大,河道流速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往往形成“V〞型谷,B
项正确。流水沉积一般出现在河流卑劣或山麓冲积扇 ,C项错
误。第2题,丁地貌是山麓冲积扇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
堆积体。当河道流出谷口时 ,河面变宽,流速变慢,其挟带物质沉
积下来,C项正确。 第3题,图中特殊地貌位于西北干旱地区 ,主要形
成于风力侵蚀作用 ,B项正确。风化作用不是该地貌形成的重要
作用,A项错误。干旱地域流水侵蚀作用弱
,C项错误。图示不能
表现断裂抬升作用 ,D项错误。第 4题,图中特殊地貌的岩层条理
清楚,土质坚硬,其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流水沉积作用 ,C项正
确。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土质疏松 ,A项错误。固结成岩作
用形成的岩石,不是物质构成泉源 ,B项错误。冰川沉积作用的物
质构成没有分选性 ,无层次,D项错误。
第5题,该河道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A项错
误。高原上,河谷阵势较低,冻土发育比海拔较高的高原差 ,且不
同季节冻土厚度差异 ,B项错误。游荡型河流多数处于淤积状态 ,
阵势落差大,径流速度快,会导致下切侵蚀加剧 ,C项错误。受两
岸高耸山峰制约 ,其河床变迁被局限在两岸山脉的山麓之间 10 / 1510 / 1510
,因此
10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该岸线根本稳固
,D项正确。第 6题,该河段广布河滩 ,总体上以
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但2007—2021年河滩总体萎缩或破裂 ,说明
流水侵蚀作用加强 ,B项正确。该流域根本稳固 ,说明内力作用不
会产生太大变革
,径流量和输沙量没有显着减小。第 7题,③号河 ,岸线较稳固,最可能是人类固滩步伐的结果 ,C
滩位于机场相近
项正确。地转偏向力不会因为时间变革而发生变化 ,A项错误。
河岸形态顺直与河岸是否稳固之间没有干系 ,B项错误。图示无
法反映该地域植被覆盖率状态 ,D项错误。 第8题,根据图中泥沙沉积状态 ,可以判断出乙时
期河口处径流作用小于海流作用 ,也就是说入海径流较少 ,河口盐
度上升,A项正确。第 9题,珠江口处,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
致入海径流量淘汰 ,径流减弱,加上环球天气变暖 ,海平面上升,海
流作用加强,因此沙坎向陆地移动 ,C项正确。 第10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范的风蚀性地
貌,在极干旱地域的枯槁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那么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履历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展的平顶山状雅丹,应选B项。第11题,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风速较大的地方,由于大风的恒久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
11
11 / 1511 / 1511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腐蚀比拟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 ,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 ,
侵蚀作用较弱,因此阵势相对暖和 ,应选A项。 第12题,河滩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
不会出现在河道的源头,A项错误。入海口流速慢,沉积的重要是微小颗粒物,B项错误。凭据河道凸岸沉积,凹岸腐蚀的原理,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凸岸,C项正确,D项错误。第13题,河流的搬运作用是一个历程,与砾石变圆无关,A项错误。物理风化是将大块岩石变得零碎的历程,不会使砾石变圆,D项错误。砾石变圆是流水侵蚀作用的效果,A项正确,C项错误。第14题,从图2可以
看出,随着流速减慢,颗粒直径渐渐变小。从卑劣到该砾石河滩,流速渐渐变快,故沉积物的半径应从小到大,沉积物最有可能是黏土、细砂、粗砂,B项正确。
答案:(1)向海洋方向(东)推进。黄河(等河流)的沉积作用较强,而海浪的侵蚀作用相对较弱(或近海地壳运动相对稳定)。
易淤:河流含沙量大;地形较平展,河道流速较慢,泥沙沉积作用较强。易决:夏季流量大;河道淤积严峻,流水不畅;地处温带,河道流向高纬,冬季(冬春季节)容易形成凌汛;河床高出地表
(为“地上河〞);河堤土质疏松
展,河道决堤后易改道。
(河堤不牢固)。易徙:周边地形平
12
12 / 1512 / 1512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原因:工农业生产斲丧大量河水,径流量减少;中上游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取得效果(或新建水利工程对泥沙的调控作用加强)。影响:减缓河床的抬升和淤塞,降低洪涝的威胁;河道沉积作用削弱,三角洲增速变慢(或导致海岸线后退)。解析:第(1)题,据图中海岸线的变革可知,海岸线向海洋偏向推进。从流水沉积、海浪侵蚀和地壳稳定等角度阐发其缘故原由。
第(2)题,黄河下游“易淤〞主要从泥沙淤积角度阐发。“易决〞
主要从洪水泛滥角度阐发。“易徙〞重要是河道易改道。第 (3)
题,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的巨细。
近年来黄河向海洋的输沙量低落,可能的人为因素是工农业生产斲丧大量河水,径流量淘汰,中上游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加强,水
土保持取得结果。输沙量减小对下游的影响应从地理情况整体性
角度阐发。如含沙量减少会减缓河床的抬升和淤塞,低落洪涝的威胁,河道沉积作用削弱,三角洲增速变慢,导致海岸线退却等。
答案:(1)西侧海水侵蚀为主;东侧河水腐蚀为主。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
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多条河道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根本垂直,河水侵蚀作用强。
13
16.
13 / 1513 / 1513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夏日海冰融化,沙坝受海水侵蚀强;降雨多,冰雪融量大,
河道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河水侵蚀强;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
环球天气变暖,海平面上升,不断淹没沙坝;海水结冰期收缩,腐蚀时间变长,沙坝边缘坍塌严重;沙坝地表径流和大陆河道流量增大,流水侵蚀增强;沙坝永世冻土层变薄,易被侵蚀。
解析:第(1)题,由材料“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
变化的重要因素〞可知,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
受波浪和潮汐影响大,故西侧以海水侵蚀或海浪、潮汐侵蚀为主;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多条河道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根本垂
直,河水侵蚀作用强,故东侧以河水腐蚀为主。第(2)题,由质料可知,沙坝面积变化受海水和河道的侵蚀作用影响。由于夏日降雨
多,冻土融化,海冰融化及冰雪融量大,导致沙坝土层松软,易受海冰融化的海水及流量增大的河水腐蚀。故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
快的季候出现在夏日。第(3)题,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
降低的原因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沙坝吞没增多,及
沙坝受海水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有关
来,永世冻土层变薄 ,海冰存在日期减少〞可知
;且由材料“近 ,沙坝易被腐蚀。
14
50年
14 / 1514 / 1514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8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导致沙坝面积不断缩小的一个重要缘故
原由。
15
15 / 1515 / 15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