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梵pataka,pataka、dhvaja、ketu),幡为旌旗的总称,⼜作旛。⾳译波哆迦、驮缚
若、计都。与“幢”同为供养佛菩萨的庄严具,⽤以象徵佛菩萨之威德。在经典中多⽤为降魔的象徵,在《观⼼论灌顶法师疏》中说:“缯幡,即翻法界上迷⽣动出之解。幡坛不相离,
即动出不动出不相离也。”
《华严经》<⼗回向品>中亦说:“菩萨施上妙幢幡,回向云:‘愿⼀切众⽣,常以宝缯,书
写正法,护持诸佛菩萨法藏。’”即指书经咒于幢幡上。
经典中亦常谓造⽴此幡,能得福德,避苦难,往⽣诸佛净⼟,⼜说供养幡可得菩提及其功德,故寺院、道场常加使⽤,因⽽成为庄严之法具。在《长阿含》卷四<游⾏经>中
说:“以佛舍利置于床上,使末罗童⼦举床四⾓,擎持幡盖,散华烧⾹,作众伎乐,供养舍利。”
幡之形状,⼀般是由三⾓形的幡头、长⽅形的幡⾝、置于幡⾝左右的幡⼿,及幡⾝下⽅的
幡⾜构成,有⼤有⼩。通常是以布制成,也有⾦铜制、杂⽟制、纸制等类。其所悬挂之场所,有时是堂内柱上,有时树⽴在佛堂之庭,或附著于天盖之四隅。 幡的种类有多种,可依其材质、形状、⽬的等⽽分如下:
1、依材质分:有⾦铜幡、板幡、纸幡、⽟幡(以宝⽟装饰者)、平幡(平绢所制者)、丝幡(束丝所制者)等名称。
2、依⾊彩⾊:有五⾊幡(青、黄、⾚、⽩、⿊之五⾊幡,即续⾊幡)、⼋⾊幡(⽤于灌顶道场)、青幡(请⾬经法)、黄纸幡(⼤元帅法)等名称。
在《灌顶经》中卷⼗⼀说黄纸幡⽤于荐亡:“若四辈男⼥,若命终时,若已命过,于其亡⽇,造作黄旛,悬著刹上,使获福德,离⼋难苦,得⽣⼗⽅诸佛净⼟。旛盖供养,随⼼所愿,⾄成菩提。旛随风转,破碎都尽,⾄成微尘,其福⽆量。旛⼀转时,转轮王位,乃⾄吹尘⼩王之位,其报⽆量。”
3、依仪礼分:有命过幡(⼈死时,为死者积福时⽽建)、续命(神)幡(为祈廷命⽽⽴)、送葬幡、施饿⿁幡。
4、依所挂场所⽽分:有堂幡、⾼座幡、天盖幡、庭幡。
5、依幡⾝所描绘之图会:有种⼦幡、三昧耶幡、佛像幡、莲华幡。
此外,在我国,另有于幡⾝施以刺绣者,此称绣幡。亦有造六⾓或⼋⾓之幢形,以兼具幡幢两种功德者,称为幢幡;其⽊制者,称为⽊幢幡。
关于造幡的功德,《撰集百缘经》卷七<顶上有宝盖缘>记载,迦毗罗卫国有⼀个长者之妻⼦,诞⽣时空中悬有⼤幡盖,因此名其为波多迦(即“幡”)。波多迦后出家得阿罗汉果,受世⼈敬仰。
此外,《药师本愿经》、《⼗⽅随愿往⽣经》及《释门正统》卷四等亦说命终时悬幡可
廷寿或招福,此即是“续命神幡”与“命过幡”。《释迦谱》卷五<阿育王造⼋万四千塔记>中说:“塔成造千⼆百织成幡及杂华,未得悬幡。王⾝有疾,伏枕慷慨⽈:‘若威灵有感,愿察我⾄诚,(中略)由是病愈增算⼗⼆,故因名为续命幡。’”
《灌顶经》卷⼗⼀也说及命过幡之功德:“若⼈临终之⽇,当为烧⾹然灯续明,于塔寺中表刹之上,悬命过幡转读尊经竟三七⽇。所以然者命终⼈,在中阴中⾝如⼩⼉,罪福未定应为修福,愿亡者神使⽣⼗⽅⽆量刹⼟。承此功德必得往⽣。亡者世若有罪业应堕⼋难,幡灯功德必得解脱。”
经旗介绍(1)
在神秘的雪域⾼原的神⼭圣湖、江河桥畔、垭⼝岩⽳、寺院圣殿、宫堡佛塔、玛尼堆
⽯、村寨民居。巨⽯古树、岸壁隘⼝,凡认为具有灵⽓的地⽅……,你都会见到⼀种在红、黄、绿、蓝、⽩五⾊布上印有⼀⾝驮三宝的骏马、陀罗尼咒语、观⾳六字神咒、佛教经⽂箴⾔及各种图纹佛像相间组合⽽成的“风马”旗、经幡(经旗)。它们或横或竖,或因势插挂,永远随风张扬、猎猎飘动,似乎在永⽆休⽌地诵念着“风马”上的经⽂。当远途跋涉的藏族⼈翻上每⼀座⼭峰或跨过每⼀座⼤桥,⼜都会下马、脱帽,振奋地⾼呼吉祥颂词,向空中抛撒⼀种印有宝马驮经的五彩⼩纸⽚“风马”,(亦称放“风马”)并偎桑致意,以⽰向年神(⼭神)、赞神(天神)、龙神(⽔神)的敬畏和祭祀。这样的五彩“风马”旗、⽚和经幡,在藏区可谓⽆处不有、⽆处不见。它象道道彩虹装点着圣洁的巍巍雪域净⼟,象⽚⽚五彩雪花撒播着藏民族特有的精神风韵,也向⼈们展⽰着⾼原独特的⼈⽂景观。
经旗介绍(2)
在青藏⾼原,道路两侧,古树上,屋顶处,江桥旁,到处是五彩的经幡,在蓝天下迎风招
展。在家家户户的房屋上、帐篷上迎风飘扬。布达拉宫的经幡像节⽇的彩旗,从宫底⼀直挂到宫顶。布达拉宫和药王⼭之间的经幡竞长达100多⽶。拉萨市内许多街道跨街拉着⼀串串经幡,就像北京长安街上迎接外宾时挂起的彩旗。架在拉萨河上的⼀座⼩桥,远看桥上好像开满了鲜花,近看原来是挂着的经幡。就连那正在马路上⾏驶的车辆都挂有经幡。
经幡⼤部分采⽤绸布做成,颜⾊有蓝、⽩、红、黄、绿⾊等,多为素⾊,⼤⼩不等。经幡
幡条具有特定的含义,其组合排列顺序都有严格的规定。经幡上⾯印着密密⿇⿇的经⽂和鸟兽图案,各图案也有⼀定的象征意义。听⽼队员说,经幡是藏民祈求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藏民们都要挑选良⾠吉⽇,举⾏庆典活动,更新经幡。之所以插上经幡,是因为当地的信徒们⼤多没有⽂化,念不了经⽂,只为借助⾃然的⼒量,风每吹动经幡⼀次,就意味着他们念了⼀次经,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上天的虔诚和敬意。
经幡就其外形来说⼤致有以下⼏种:⼀种是蓝、⽩、红、绿、黄五⾊相间的⼩⽅块布按⼀定的顺序缝在⼀根长绳上,⾼悬在两个⼭头之间,如在巴河⽼虎嘴两⼭之间,以及帕隆藏布江每个钢索吊桥的上空,都⾼⾼地悬挂着这类经幡,看上去如同迎宾的彩旗。⼀种是好⼏⽶长的狭长布条,或红或⽩,上⾯印有密密⿇⿇的经⽂,布条的⼀侧连在⼀个粗长的⽊杆之上,⽴在庭前、路边或⼭⼝处。在沙滩营地,我们就见过好⼏根笔直的⼤⽊杆上,经幡与⽊杆相连,成条状的竖在密林边,很有⽓势。还有⼀种是五块颜⾊不⼀的⽆字幡和⼀块单⾊镶边的主幡⽅布块组合在⼀起,主幡条上有经验和鸟兽图案。在墨⽵⼯卡沿路⼀带的村庄,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竖有这样的经幡,远远看去,五彩斑斓,为村庄增添了不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