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鼻咽癌颅底侵犯的CT与MRI检查结果对比

鼻咽癌颅底侵犯的CT与MRI检查结果对比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7O・ Guizhou Medical Journa1.2008,Vo1.32,No.1 鼻咽癌颅底侵犯的CT与MRI检查结果对比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550005)张固平 郭晓山 中图分类号:R739.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44X(2008)01—0070—02 鼻咽癌(nasophaD'ngeal carcinoma,NPC)是 一一种侵袭性 表2 lo例鼻咽癌C F、MRI检出颅底各部位骨质侵犯情况 较强的恶性肿瘤,我国华南、西南为多发地带。好发年龄为 40 ̄59岁,男女比例为2.5~4.1:1。因鼻咽癌最常见于鼻 咽腔的顶部,鼻咽部毗邻颅底,故鼻咽癌颅底侵犯发生率较 高。正确区分有无颅底侵犯、认识鼻咽癌颅底侵犯或是颅底 骨质的早期侵润对临床分期、放射治疗计划制定及判断预后 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通过比较4O例鼻咽癌患瞢的CT与 MRI资料,分析比较CT与MRI对显示颅底骨质的敏感性, 旨在探讨两种影像学方法对显示鼻咽癌颅底侵犯情况的准 确性。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放射科自 2.2鼻咽癌C F、MRI检查T分期分布情况 按国内鼻咽 2005年5月至2007年4月经病理确诊的4O例疑有颅底侵 癌92福州分期l】 :rr1为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T2为肿瘤 犯的NPC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性3l制,女性9例。年 局部侵润:鼻咽、口咽、茎突前问隙、软腭、颈椎前软组织、颈 龄32至73岁,中位年龄48岁,病理分类:低分化鳞癌占38 动脉鞘区部分侵润。T3为颈动脉鞘区肿瘤占据、单一前组 例.未分化癌占2例。 或后组颅神经受累、颅底、翼突、翼腭窝受侵。T4为前后组 1.2扫描方法 颅神经同时受累、副鼻窦、海绵窦、眼眶、颢下窝受累、直接侵 1.2.1 CT扫描方法采用西门子C F螺旋扫描机。横断 润C1、C2椎体。 面扫描以0M线为基线,常规由[-1咽水平至鞍上池,层厚、层 距均为5 rllrn 8例行平扫,32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均采用 3讨论 优维显,静脉团注,用量100 ml,速度3 ml/s。 1.2.2 MRI扫描方法使用GE Signa Excite HD 1.5Tesla 3.1 CT与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受侵犯的诊断价值 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常规SE洋列,扫描方向为横断面、矢 CT表现为骨皮质虫蚀样破坏,溶骨性骨质破坏,正常骨组织 状面和冠状面。36例患者行 扫加增强扫描.4例行平扫。 被肿瘤组织取代。MRI表现正常骨皮质的信号消失,被 扫描参数为:TIWI:TR=400 ̄600、TE=15 ̄25ms;T2WI: TIWI中等信号,T2WI为偏高信号的鼻咽癌组织所取代;原 TR:l 800~3 000、TE 90~I50 H ,层厚5 mm、问隔 正常骨松质内骨髓脂肪信号消失,代之以鼻咽癌组织斑点状 1.0 lnm,增强时采用Tl压脂像(STIR像)。采用标准头部 低信号。对于此类型的颅底骨质破坏,MRI与CT的显示大 正交线圈,范围自鞍上池到第二颈椎下缘 增强用静脉注射 致相当。但另一种情况是,C1、扫描表现为颅底骨皮质、骨松 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1 rmnol/kg,坛平扫层丽 质密度正常,未见明确骨质破坏,而MRI可以表现为正常骨 T1、Ⅳ1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 髓的脂肪高信号消失,代之以斑点状的肿瘤组织,尤其TlwI 1.3统计方法鼻咽癌颅底侵犯CT、MRI检出率用sPss 平扫时,更加容易观察到 ,这种情况下的鼻咽癌骨质侵犯 11.5软件包, 检验及精确四格表统计分析结果,检验水准 MRI较C1’有明显优越(见图1)。本组病理确诊且怀疑有颅 A=0.05,P<0.05即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底侵犯而均行C,r和MRI检查NPC患者4O例,CT发现15 例,占37.5 ,MRI发现颅底骨质破坏或骨髓浸润24例,占 2结果 6O ,以斜坡骨质破坏、骨髓浸润为多见,CT为5例, 2.1 阳性检出率及颅底骨受侵犯部位MRI高于C F,MRI 占12.5 ,MRI为9例,占22.5 ,次之是岩骨尖,CT为4 检出颅底侵犯24例,即阳性率60 (24/40),CT检出15冽, 例占10.O 。MRI 7例.占17.5 。CT和MRI检出率差 阳性检出率37.5 (15/40)。其中C'I、阳性者MRI全部阳 异有统计学意义()c ==4.053,P=0.044)。与Chong等口]报 性,CT阴性MRI阳性9例,差别有显著意义()C。一4.053,P 道相同。可以看出,MRI在诊断斜坡、岩骨尖侵犯较CT敏 =O.044),见表1。本组病例NPC颅底各解剖部位骨质受累 感,可能是由于CT和MRI对颅底侵犯的诊断机制不同, CT和 I检出率比较见表2。 MRI诊断是以颅底骨骨髓中的黄骨髓被肿瘤取代后信号发 表1鼻咽癌颅底侵犯CT和MRI检出率比较 生改变为基础的,而CT是以颅底被肿瘤侵犯后密度的改变 为基础的。颅底侵犯的早期,黄骨髓被肿瘤取代后的信号改 变先于骨质破坏的密度改变。早期颅底侵犯,CT表现可能 正常,而MRI表现黄骨髓被肿瘤信号取代,加上MRI具有 多方位成像和对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势,在显示颅底侵犯的 注:x 一4.053,P=o.044。 部位、范围和早期的骨髓侵犯都较肯定,对发现海绵窦病变 亦具有重要的价值1- ,而且能根据肿瘤的信号特点来推测向 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颅内侵犯的途径,虽然UI、也能显示海绵窦大小,形态,密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贵州医药2008年1月第32卷第1期 ・ 71 ・ 及深浅程度,但对于病灶本身及侵犯范围以及对颅神经、血 判定肿瘤T分期上有所不同。鼻咽癌侵犯邻近骨质是鼻咽 管的侵犯程度的显示均不如MRI_l3¨,见图2)。 癌T分期的重要根据,目前临床将肿瘤侵犯骨质作为 r3分 3.2 CT和MR1检查指导鼻咽癌临床诊断、治疗并评估预 期的分期指征 ]。影像学依据是以CT为中心(如国内福州 后鼻咽癌颅底侵犯对NPC的临床分期和放疗计划的制定 92分期),而作为T3期分期指征的骨质侵犯是以CT扫描为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放射治疗目前仍然是鼻咽癌的主 主要依据,由于CT在早期骨髓侵润不够敏感,使部分鼻咽 要治疗手段,现有资料表明,包括各期在内的鼻咽癌在接受 癌患者降低了分期,影响了放疗计划的制定和患者的预后。 规范的放疗后,约6O 可以治愈,其中一部分出现局部区域 从研究结果表明,MRI对鼻咽癌颅底侵犯的检测能力优于 复发。因此,全面了解肿瘤侵犯范围对确定放射治疗靶区至 CT,提示在CT诊断阴性的患者中,可能隐藏有早期颅底骨 关重要,而确定合理的放疗靶区对预后有很大关系。本组病 侵犯者,MRI肿瘤范围大于CT所界定的肿瘤范围,或较CT 例按92福州分期(CT为依据)T1期5例、T2期2O例、T3期 明确,对于颅底骨的受侵范围应以MRI诊断为准,MRI可能 1O例、T4期5例。MRI为依据,T1期5例、T2期11例、T3 导致NPC分期的改变[6],最终出现CT分期向MR1分期的 期17例、rr4期7例。CT、MRI两组相同分期符合率72.5 转变。因此有学者提出,在疑有鼻咽癌颅底侵犯的情况下, (29/40),MRI结果与CT相比,T2期少9例,T3期多7例, MRI应作为鼻咽癌首选检查方法,也是必须的检查方法。 T4期多2例,MRI T3、T4分期上升,显示MRI、CT检查在 A B C 图1男,67岁,鼻咽低分化鳞癌,A图CT未见明显骨质破坏。B图T1wI见斜坡多发斑片状低信号影,骨皮质完整。 C图T wI压脂像增强后见斜坡多发斑片状低信号影强化呈高信号改变。 A B C 图2男,64岁,鼻咽低分化鳞癌,A为CT平扫,未见左侧海绵窦增宽影。B示CT增强后,左侧海绵窦明显增强、增宽。 C为MRI T wI增强,见左侧海绵窦受侵之明显强化肿块影,相邻局部软脑膜增厚、强化,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肿块包埋。 参考文献 -143 Kwong DI ,Sham JS,I ̄ung I H,et a1.Preliminary results of [1]刘泰福,徐国镇.全国鼻咽癌会议记要[J].中华放射肿瘤杂志, radiation dose esealat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1992,1:204—209. carcinoma[J].Int J Radiat Oneol Biol Phys,2006,64(2):374- [2]Chong VF,Fan Skull base erosion in nasophoryngeal aCrol— 381. noma:Detection by cT and MRIEJ].Clin radiol,1996,51 [5]c Andrew van Hasselt(尹怀信),Alan G,Gibb(叶伟霖),主 (9):625—631. 编.王荣光,郭宝煌,主译.鼻咽癌[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 [3J Manavis J,Sivridis L,Koukourakis MI .Nasopharyngeal car— 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175—196. cinoma:the impact of CT—scan and MRI on staging,radio— [6]Roh JL,Sung MW,Kim KH,et a1.Nasopharyngeal cardnoma 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and outcome of the disease[J]. with skull base inva ̄on:a necessity of staging subdivision[J]. Clin lnmging,2005,29(2):128—133. Am J Otolaryngol,2004,25(1):26—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