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书的遐想

读书的遐想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主持人:胡志华 Email:78421 3529@qq com 读书的遐想 ■黄水宁 现在大多数人热心于议论 人的生涯。阅读之于教师,其实 的教师,刚踏上三尺讲台,一切 “幸福指数”,幸福究竟是什么? 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幸福就 是一种心态,领悟它就幸福。读 书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也需要一 种心态,需要去领悟。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对 此,王国维(近代中国著名学者, 浙江海宁人)有精辟阐述,他在 《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 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 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对此,我的理解是,第一境,要 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 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第二境, 做大事业,做大学问,不是轻而 易举、随便可得的,而是必须坚 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一番痛 苦,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 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 必须要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 研究,下足功夫,自然能豁然贯 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 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我认为,读书是一种延续。 往大方向说,是延续中华民族 五千年来的荣光,延续中华文明 弥久不衰的魅力,延续中华文化 代代相沿的传统;往小方向说, 是延续我们个体的生命,延续我 们思想的活力,延续我们教书育 就是划分教书匠和教育家的一个 分水岭。一辈子教学,尽管勤勤 恳恳.但从不或者极少阅读教辅 材料之外书籍的老师,终其一生, 最多也只是一个熟练的“技工” 罢了。教育没有什么先天因素, 要有成就,唯一的方法,就是学 习.就是读书。 前不久,看过一则消息,某 学校一位班主任动员班上的学生外 出补课,承诺是名师上课,可学生 到了课堂,发现是自己的老师在上 课,大呼受骗上当。且不说违规之 事,单就学生的反应来说,连自己 的老师都不相信了,可怕啊!问题 出在哪里呢?还得从老师自身去寻 找。课堂魅力不够,个人光环消褪, 凭经验,吃老本,传授方法是“涛 声依旧”,讲授内容是“城南旧事”, 学生审美疲劳,厌了,烦了,当然 大呼上当!这样的老师,十之八九 是知识掌握不够,更新速度太慢, 归根结底是书读少了,或者干脆不 读书了,以至于没有了生命的源泉, 没有了现实的价值。知识的干枯, 直接表现为教师生涯的早衰,这不 得不让我们警醒啊!只有读书,我 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去滋润学生 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 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 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 才能引领学生去读书、爱书,才能 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生涯可分三个阶段,读 书也自有不同。“哥哥姐姐型” 201 5 ̄2月D/62 都还只是“欣欣然张开了眼”, 这个时候读书最需要博览博学。 过去学手艺的有一句俗话:三十 年前钱买艺,三十年后艺卖钱, 这是古训。个别教师耐不住寂寞, 守不住清贫,急于以艺卖钱,败 坏师德,影响主流,不配教师之 称号。只有立足讲台,加强学习, 读好魏书生的书,当个好班主任; 读好李镇西的书,做名好教师, 才能逐渐成为一名熟练的教师, 教书育人,得心应手,深得学生 拥护,在学生、家长看来,他(她) 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可信可赖、 可托付。人的一生,这一阶段的 读书是真正的自由,因为开卷即 有益 人生自寻一本书,需要一 种机缘,这种机缘是等不来的, 需要在博览群书中增大这种可能 性。一个人想在教育领域中有所 成就,就必经先博览博学,后术 有专攻的途径。多读一点书,更 早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多读一点书.更快向名优教师、 教育家迈进。 对于“爸爸妈妈型”的教师 来说,读书讲究的是深思熟虑。 站了多年的讲台,与学生打了十 多年的交道,这时候读书不能再 只是追求广度,浮在面上了,应 该根据十多年的讲台经验,研究 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精读书, 多思考。毛泽东说过: “即使是 对于马克思主义已经了解得比较 多的人,无产阶级立场比较坚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