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化工 ・62・ HENAN CHEMICAL INDUSTRY 2010年第27卷 球墨铸铁中碳硫的红外光谱分析法的改进 原志明,李红玉,王学瑞,李海鸣 (河南省机动车铸铁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河南林州456561) 摘要:采用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球墨铸铁中碳硫含量,分析了高频加热的特点,对取样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分析 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球墨铸铁;碳;硫;分析 中图分类号:06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3467(2010)02—0062—02 球墨铸铁为碳硅铁合金,在汽车行业中应用非 , 、 …——分别为通过吸收池后出射光强 常广泛。一般碳含量在3.20%~3.90%,硫含量在 0.01%一0.11%。在合金铸铁中,碳是以碳化物的 和对应的电信值; ——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A条件下的吸光系 形态存在,球墨铸铁中以石墨单质形式存在。碳、硫 是确定钢铁产品规格和质量的重要元素。国内对球 墨铸铁中碳硫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红外光谱分析 法、气体容量法与燃烧一碘酸钾容量法和非水碳硫 分析等。本文主要论述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硫的 数,它不随被测物质的浓度c和光程(吸收池)长度 而改变; c——被测气体的浓度; ——光程(吸收池)的长度。 由上式可知,当选定某一特定波长并且确定了 原理、高频加热的特点、取制样方法和分析过程中的 吸收池长度时,由测量光强,。能换算出混合气体中 注意事项等。 被测气体的浓度。由于球墨铸铁是固体材料,因此 1红外检测原理 红外线吸收光谱法测定钢铁、非金属材料中碳 蔷 曩 釜 募 黧 、 硫的装置是集气体吸收池和高温加热炉(一般采用 高频感应加热炉)于一体的专用分析仪器。试样中 的碳(或硫)经高温加热熔化并在氧气中氧化生成 CO:或SO:气体,用红外光谱法对其含量作定量测 定。 2高频加热的特点 当金属导体处在一个高频交变电场中并通过电 流时,根据法拉第感应定律,在金属导体表面将产生 强大的感应电流。由焦耳・楞次定律可知,交变磁 场将使导体中电流趋向导体表面流通,引起集肤效 应。瞬间电流的密度与频率成正比。频率愈高,感 应电流密度愈集中于导体的表面,即集肤效应愈严 CO 气体分子、SO 气体分子在红外光波段,具 有选择性吸收谱图。当特定波长的红外光通过CO 或SO 气体后,能产生强烈的光吸收,此吸收规律可 由朗伯~比耳定理定律得出: 重。有效的导电面积减小,电阻增大,从而使作为试 样的金属导体迅速升温,在富氧状态下使金属样品 ,0(^】=Ii…EXP[ (入)cL] 由于探测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探测 器工作在线形区域内,则上式可改写为: vo…=Vif^]EXP[O/(入)cL] 式中: i(^】、Vi(A)——分别为特定波长A的入射 燃烧。 燃烧法测定钢铁碳硫,首先使试样完全燃烧,特 别是测定硫时,要以SO:形式测定,所以要使燃烧后 尽可能生成SO ,而减少SO 的生成,这主要取决于 加热温度。理论上讲,温度低于1 300℃时硫氧化 强度和对应的电信值; 收稿日期:2009—12—14 成sO,的比例大于15%;而温度高于1 50O℃时, 作者简介:原志明(1971一),男,从事分析检测工作,电话:(0372)6808961。 第2期 原志明等:球墨铸铁中碳硫的红外光谱分析法的改进 ・63・ S0。生成率小于3%。高频燃烧方法温度达1 400~ 1 600℃。因此,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碳硫与高频 感应燃烧方式联机进行,可以达到快速、准确的要 求。 3制样方法的改进 分析碳、硫含量时,国家标准是用台钻钻取铁 屑,使用这些方法时,分析人员时常会遇到一些困 难。由于球墨铸铁中的碳和生铁、灰铁中的碳的存 在方式不同,是以石墨球的方式存在,这样钻速快时 不仅烧损碳,也非常容易造成石墨碳脱落,造成分析 上的误判,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表1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碳硫含量数据 由表1可以看出,每次分析硫含量结果差别不 大,平行试验数据符合标准要求,但碳含量的分析结 果差别比较大。 结合我单位分析的特点,总结出了“总样分析 法”。“总样分析法”的核心是制样量全部用于分 析。以我单位的高频红外分析仪为例,分析试样一 次称0.2 g,但我们制样时一般在1.0 g左右,然后 把制取的样品全部进行分析,最后算取平均值。使 用该法需要注意:①制样前要去除表层,制样量不能 太少,否则没有代表性;②从制样到分析的过程,严 禁损失样品。采用总样分析法,提高了分析的准确 性,弥补了以往球墨铸铁总碳量分析结果严重偏低 及不稳定的缺陷。 4分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稳定和降低系统空白值、仪 器校准、环境要求。 4.1稳定和降低系统空白值 坩埚在制造烧结及包装运输中,表面会残留碳 酸盐、硫酸盐、有机物和水分,因此在燃烧过程中会 分解出CO:、SO2和水气。CO 和SO 进入吸收池 会引起碳、硫分析结果偏高;而燃烧中排出的水气会 凝结在冷的气路管道中,水分会使CO:、SO 或SO 生成碳酸、亚硫酸和硫酸,吸附在气路管道内,又会 造成分析结果偏低。此外,如果水分随着分析气进 入吸收池又会因它的红外吸收波长与sO:接近,使 硫的测定结果偏高。总之,由于以上原因影响碳、硫 分析结果的准确性。GB/T20123—2006规定,坩埚 碳和硫的污染物可通过在空气中于1 000℃的温度 下灼烧不少于40 min、1 350℃温度下灼烧不少于 15 rain除去。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测定低 含量碳硫时,如果没有专用的坩埚灼烧炉,或者临时 需要检测低碳、低硫样品时,可先在坩埚中称入与测 量试样时等量的助熔剂,用高频炉燃烧一次,冷却后 立即用于试样检测。这种坩埚也称为打底坩埚,所 得空白值比前一种更为稳定。试验结果表明,坩埚 灼烧处理后空白值显著降低。进行微量碳、硫测定 时助熔剂一般采用纯钨粒。使用前应消除其吸附的 杂质(如CO 、SO:、H O)。可将钨粒先放人烘箱内 加热至300℃,保温1 h,烘干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 冷却,再放入磨口瓶内备用。平时养成钨粒取毕及 时盖好罐盖的习惯。在分析时,助熔剂量应保持一 致,可消除因助熔剂用量不同而导致空白不稳的影 响。 如怀疑氧气中含有有机污染物,在氧气进入仪 器气路系统前,将后端连接二氧化碳和水吸收剂的 氧化催化剂管加热至6OO oC,净化氧气。 4.2仪器校准 作为准确的分析方法,要遵循以高校低原则,即 用基体组成一致的含量稍高的优质标样校准后,再 测含量稍低的试样。测定时应注意标准物质与试样 分析条件的一致性。 4.3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微量碳、硫试样分析的准确 度有影响。冬天温度较低时,发现低含硫量样品测 不出或严重偏低,可适当升高室温并连续烧几个废 样,使炉头温度升高再测试样,就能克服这一现象。 当环境湿度较高时,大气中水分会进入部分气 路且吸附在燃烧管壁上、不锈钢过滤网表面、简体表 面以及气路管道内表面等处,当试样燃烧放热时,它 就随着分析气一起进入试剂管或凝结在低温处,这 样,必然会影响分析精度。所以在测定碳、硫试样 时,要保持室温在25℃左右,相对湿度小于65%。 平时应把坩埚托升到上极限,使管道密封,防止大气 进入,装试样速度要快。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球墨铸铁中碳硫含量,碳测 量范围为0.0001%~10.000%,硫测量范围为 0.0001%~0.3500%,可满足大多数场合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