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的价值
马吉海
(甘肃省临夏州中医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
目的:探究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摘 要:
治的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所有病例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骨折治疗与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行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对比治疗总有效率、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干预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不仅能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感,还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骨折治疗;运动康复一体化;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效果关键词:
R687.3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人,因粗隆间血运较为丰富,骨折治疗
后预后较好,但其易出现髋内翻,再加上老年人患者长期卧床,会增加多种应激反应,不利于病情的快速好转,故实施的治疗措施非常重[1]要。目前,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临床多采用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措施干预,以此来提高临床疗效[2]。本次研究针对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取70例患者开展研究,现做如下汇报。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
前水平为显效;髋部偶有疼痛,行走需手杖,生活可以自理为有效;
髋部疼痛、行走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为无效[4]。显效率、有效率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
髋关节功能评分用Harris量表评价,分数越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疼痛采用VAS量表评价,反向评分。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处理本文中的计量与计数资料,计量资料t、(x±s)
2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x、%检验及表示,P<0.05,统计学有意义。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时段: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研究对象:70例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回顾70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n=35):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55-84岁之间,平均年龄(69.25±10.20)岁。观察组(n=35):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56-83岁之间,平均年龄(70.25±10.11)岁。对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以下数据可比。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经X线、CT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将严重感染者、意识障碍者、系统性疾病者排除。1.2 方法
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6例、
有效12例、无效7例,组间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7.15%高于对照组80%,x=5.081,P=0.024。
22.2 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比较
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比较(x组别
观察组对照组tP
例数(n)3535----髋关节功能评分(分)
84.8±10.273.2±9.94.8280.000
±s)
疼痛评分(%)1.6±1.02.8±1.24.5450.000
两组均给予骨折治疗,即以患者具本情况为依据,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或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即术后3-5天时,指导患者髋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床上坐位移动训练;术后6-7天,行患肢外展训练,在助力下过渡至完全主动训练中;床边扶床站立训练,术后2w扩大主动脉活动范围,术后3个月增加负重练习。
在骨折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增加运动康复一体化干预:采用骨折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表对患者康复运动安全进行评价,并以评分标准为依据,行分级训练,(1)即71-100分者,在不增加疼痛感的基础上,术后开展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每天600次;术后1-7天内,在患者疼可耐受的基础上,指导患者高抬腿、后抬腿、侧抬腿训练等,每次10下,持续10s;术后2-5w,增加抬腿训练,同时行髋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术后6-12w行负重练习,每天2w,持续
[3]
5min,之后逐渐增加负重训练。(2)41-70分者,要术后第一时间内实施长收缩训练,每天三次,每次持续15min;术后1w行直腿抬高训练;术后2w行肌肉训练;术后10-12w行负重训练,训练方法同71-100分者相似。(3)0-40分:术后第一时间行股四头肌长收缩训练,术后2-4w患者软组织恢复,可开展肌肉收缩训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增加负重练习,训练方式同71-100分者相似。1.3 分析指标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是因外部间接力引
起的骨折,临床以骨折端出现瘀斑、压痛、肿胀等表现,同时患者髋关节活动还会受限,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如治疗不及时,还会引起股骨头坏死,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影响。
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术属于常用治疗方案,即用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促使骨折愈合。在骨折治疗中,增加科学、适当的康复方案会提高康复效果。近年来,临床提出运动康复一体化措施,配合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爱过运动、康复安全性实施针对性康复干预措施,在科学、合理基础上,指导患者康复训练,提高训练安全性的同时减少再次骨折发生率,促使患者髋关节功能尽快康复,提高治疗效果。综上,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 薛建学,王黎明,吕宏乐.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预后
情况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38.
[2] 方云生.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施行骨折治疗联合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的疗
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8):78-80.
[3] 杨海波.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数
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9):1296-1299.
[4] 魏明,吴维.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治疗中的效果
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2):3009-3010.
对比治疗总有效率、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术后3w)。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标准:髋关节无疼痛,行走无困难,恢复至伤
马吉海,甘肃省临夏州中医医院。作者简介: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