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4 月 10 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应大力推动中国企业的上云、用数、赋智。然而现实中,中小企业不愿上云,因为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是工业时代形成的以主体信用为核心的金融体系,中小企业得不到充分的资金支持。所以,建设基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新金融体系,对现有技术和底层秩序进行变革比打造大量数据中心和云端的意义更大,是更大的变革、更大的社会贡献。其实,
这种体系的变革正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1 月 6 日,工信部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目的在于运用数字技术建立一套交易信用认证体系,进行交易信用的存证、确权等,为中小企业上云提供足够的动力,为其直接解决资金问题,通过数字新基建提供硬件支撑,塑造新的金融秩序,通过运营方式的创新转变,为社会带来更大收益,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
软方面,即数字化生产关系的转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匹配是推动人类社
会生产进步的永恒动力。事实上,不仅是传统企业,当前大量互联网企业自身的生产关系也不能匹配现有的及未来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所以互联网企业也要进行转型升级。中国在生产关系变革方面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加快中国社会走向数字化生产关系时代,实现数据透明性、全员可信性和身份对等性,并围绕这三点特征重塑运营模式、重塑企业管理方式、重塑中国社会治理模式,实现智慧化、数字化、互联网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2021年1月30日 第02期 总第482期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63
专题SPECIAL REPORT我国酒店行业发展与国家经济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境内旅游业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握紧”旅游业旅游复苏尚待时日。截至10月份,2020年中国国内航线旅客数量达到4800万人次,占到2019年同期客流量的98%。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0年下半年旅游业收入将达到2.12万亿元,较上半年增长23%。目前情况是出境业务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国内旅游发展遇到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市场研究机构埃森哲针对全球旅游市场设定了“强劲复苏”“疫市共存”“市场低迷”“至暗时刻”四种发展情境。考虑到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回暖,埃森哲预计,中国旅游业不会出现“至暗时刻”。对国内旅游业而言,未来更可能呈现“强劲复苏”或“疫市共存”。但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尚未得到控制,国际旅游市场波动仍会持续。原本高频出境游人群,会找一些国外目的地的替代品,这当然就是中高端有特色的度假型目的地。目前看,国内旅行将比往年更加亮眼。旅客省下的很多出境游机票费用,都可以花在酒店上,也可以花在更高端的旅游服务上。因此,旅游企业应该深耕产品、小而美的内容、供应链和服务。后疫情时代,中国旅游业新态势已经初显,这种转变将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公司产生深远影响。国内游将成为旅游行业主引擎。当前,中国民众消费信心已经回升。中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着力拉动国内消费以推动未来经济增长。鉴于国外疫情仍在蔓延,未来国内游将在中国消费者支出中占据重要份额。“即兴游”转为“计划游”。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当前很多国内旅游景点需要控制旅游人数,实行预约游览,这意味着“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少。游客现在必须提前计划和预订,且需通过数字渠道完成。这在今年国庆假期已经显现。“小型会奖”和“定制化会奖”将走俏。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对健康卫生更加重视。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中国游客在计划旅行时,将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视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和陌生人接触少的自助游、小团游、定制游将受到欢迎。此外,2021年,旅游市场可能会呈现五大趋势性变化。预约将成旅游标配。不同于以往“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今年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预约旅游”成为文明出游新趋势,已在景区和游客中形成共识,文明旅游成围绕会奖业盘活消费经济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社会流动近乎停滞,旅游业遭遇“冰封”时刻。下半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旅游业逐步回暖,但出入境旅游依旧处于寒冬中。纵观全球,旅游业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国内游和出境游出现断崖式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内游客约12亿人次,同比下降62%;而出境游客仅50万人次,同比跌幅达78%。以中国大型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为例,2020年初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携程累计退订数千万订单,涉及金额超310亿元(人民币,下同)。在携程、去哪儿网等大型旅游服务平台勉强度日之际,已有很多中小型旅游企业倒在了行业的“寒冬”里,大量旅游业从业人员处于待业状态。好在中国用极短时间就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进入5月份,旅游业开始复苏。目前,中国国内旅游已基本恢复到疫情暴发前水平。但限于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及国内疫情防控需要,中国出入境64中国会议 www.ccchinaol.com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后疫情时代,中国旅游业新态势已经初显,国内游将成为旅游行业主引擎
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预约制也已为景区常态化管理手段,“无预约不出行”已成为游客文明出行的旅游新风尚。一些热门景区实行门票预约制度后,有效加强了客流量监控,科学引导游客分时分流游览。“预约旅游”并非只是一时应急之策,而是旅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从盲目的游玩回归理性出游;从走马观花式的出游向深度游转变。游客可掌握的闲暇自由时间越来越多,其旅游的计划性也越来越强,预约旅游也将成为新常态。
周边游更受青睐。疫情对旅游市场带来极大影响。旅游市场三大支柱中,出境游、入境游暂停,原打算出境游的高净值人群的出游需求传导到国内游市场,国内游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疫情使人们对周边游深度挖掘,“重新发现家门口的美景”成为新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端午假期本地游最热门,过半游客选择周边游试水,近40%的游客因疫情影响选择本地(省)游。周边游的爆红并非全无道理,从周边游模式的自身发展而言,随着近年来旅游休闲文化的不断发展,周边游模式已获得了足够的市场认同与推崇,持续数年的需求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软硬件设施以及服务
的完善化,让这一模式有充分的余裕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短途周边游是疫情之后,当前市场最直接的选择。现在的周边游市场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中国旅游行业复苏的大旗,也几乎占据了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
文化类焕发新活力。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三个重要理念的推动下,随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作为重要旅游资源获得关注,日渐成为变成可体验、可购买,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不仅让“非遗”大放异彩,也赋予旅游更蓬勃的生命力。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助力非遗传承。国内也逐渐掀起一股“非遗热”,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并成为各地争相发力的“美丽经济”。据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有近90万项非遗资源。业界保守估计,非遗拉动的是一个千亿级市场,非遗已经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研学游迎来爆发式增长。作为会奖旅游行业的新蓝海,研学旅行将体验式教育和旅游深度融合,目前已成为市场
热点。下半年开场刚好是暑期,由于家长更希望寓教于“游”,研学游在暑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研学游和红色旅游的热门,正是文旅融合不断发展的体现,刺激旅游消费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特色文化的发展,为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都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不过研学旅行潜在市场规模可观,但因相关产品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不论是安全性还是规范化,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互动体验经济盛行。如今旅游已不再单纯是基于目的地之间的简单人类活动,以“人”为本的“旅游+”将被诠释和拓展出多更多重定义和可能。而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旅行必将向着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文旅深度融合的今天,更多的跨界融合将为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文化、体育、生态、娱乐等更多形态的融合将为互动体验型“旅游+”或“+旅游”复合型产品的打造带来更丰富的内涵,也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无界旅行的期望。以个性化服务为优势的旅游目的地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疫情之下,旅游的服务与体验将从有形的线下场景延伸到无形的线上场景,线上线下消费边界逐渐模糊,全渠道融合将成为行业突围方向。
2021年1月30日 第02期 总第482期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65
专题SPECIAL REPORT中高端酒店发展仍有极大空间,未来将成为行业结构主体“拉动”酒店业亿元和中高端酒店的结构占比27%模拟测算,我国中高端酒店行业2018年市场规模约为1,620亿元。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酒店业发展将呈现三种发展态势。中高端酒店发展仍有极大空间,未来将成为行业结构主体。目前我国酒店行业豪华、中高端、经济型的比例约为8%、27%、65%,目前国内酒店市场由低端经济型酒店占主导。欧美酒店业豪华、中高端、经济型的比例约为20%、50%、30%,未来我国酒店行业结构布局将向欧美等发达国家酒店行业结构靠近,呈现中高端酒店为主体的特征。从目前国内酒店市场结构,中端酒店的发展仍有极大发展空间,未来中国的中高端酒店将迎来中长期的快速发展阶段。酒店行业轻资产化经营模式兴起。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去杠杆”调控措施,坚定不移的将“解决资金空转、遏制资产泡沫、扭转脱实向虚”作为调控的目标,重资产类酒店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必须通过出售资产、降低杠杆以达到增加现金流、降低财务成本的目的。同时由于我国地产投资周期原因,现有存量物业规模较大,酒店自持物业成本过高。酒店业从过去的重视资产运营转向重视管理品牌运营,从过去的不可持续的、消耗资源的重资产模式转向可持续的、租赁物业、重管理输出与品牌输出的轻资产模式。产品、文化与服务的精选化。随着酒店市场需求特点的不断转变、客源市场的逐步细分,客人除对酒店的硬件设施有较高的要求外,对服务的感受也变得更为细致,在消费过程中得到新奇、知识、艺术等体验成为住宿的目标,而目前市场主体经济型酒店“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产品及服务很难适应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在酒店产品的设计上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元素、打造特色主题酒店是产品走差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酒店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对产品、文化与服务的精选将逐渐成为酒店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筑牢基础提升新服务效能我国酒店行业发展与国家经济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境内旅游业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直接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酒店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我国酒店行业供给持续增长,中国酒店客房数量从2015年的215.01万间增长到了2019年的414.97万间,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87%。在行业需求端,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中产消费群体的规模扩大,我国中高端酒店行业主要消费受众群体不断扩大。中高端酒店以其精准的客源定位、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等优势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促使了我国中高端酒店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15年至2018年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73%,实现了高速增长。若以中国饭店协会公布的2018年我国酒店业市场整体规模6,00066中国会议 www.ccchinaol.com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过去一年,中国凭借制造业优势成为全球应对疫情冲击的最可靠后勤基地
“紧随”新经济
中国经济较早恢复,对全球经济复苏来说是个好兆头。中国追求的从来不是“风景这边独好”,而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过去一年,中国凭借制造业优势成为全球应对疫情冲击的最可靠后勤基地,为各国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类生产生活及抗疫物资,既帮助了全球抗击疫情,又为世界经济贸易合作注入活力。同时,中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全球减贫进程增添动力。
今年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会更快。“十四五”开局之年,相关规划和政策的红利将逐步释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激发强大内需潜力,企业进入主动补库存的阶段,这些因素都将为经济稳步增长提供支撑。
从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到2021年“将是全球经济增速最高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在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如世界银行所说:“今年全球经济可能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基于对中国经济反弹的预期,不然全球经济复苏程度将会非常缓慢。”
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今年这一引擎的动力有望更为强劲,按照经合组织预测,到今年底,世界经济有望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三分之一。
会议业全面围绕经济发展
最近多家国际经济组织纷纷发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测,世界银行更是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至7.9%,对中国发展投下“信任票”,今年中国仍将是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引擎。
“中国经济将实现比预期更为强劲的复苏”“中国经济持续加快恢复将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将在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纵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的最新经济展望报告,字里行间都表露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过去一年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时的表现可圈可点,所取得的成绩十分亮眼。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控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再过几天,2020年GDP数据就要出炉,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2%左右,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三个率先”的背后即体现出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也为全球提供了有益经验——疫情可以被控制,经济可以得到恢复。
编后语围绕双循环 构建新格局当前,在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中,商贸与流通将在国内经济大循环中有特殊的地位,因此,发展供应链、稳定经济链、带动产业链不仅仅是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纾解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通道。为此,中国会议行业需要提升质量与效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将自身打造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1年1月30日 第02期 总第482期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