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是介于纯市场组织和企业组织之间的中间组织形 式,笔者研究认为:①集群内部的个体企业之间的选择和进出 是一种自然选择过程,而群体的演化是自然选择和层级选择的 综合过程。群体的演化方向和兴衰,有时是在“间断均衡”下 发生的,具有多层次和非最优化的性质。例如:意大利在上世 纪60、70年代风光一时的纺织品及其服装的产业集群在二十 世纪末的整体衰退,其根本原因笔者以为不是个体企业的自然 选择,而是在世界经济环境的大变革条件下的层级选择的结 果。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上世纪80、90年代涌现出的来 料加工型产业集群,是与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在其地实验的 “突变”分不开的。我国浙江的温州地区原来的低技术和 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曾经辉煌一时,但在进入21世纪后, 出现了集群路径锁定和衰退的风险,其原因与其群内搭便车者 泛滥有关,其结果是群体选择出现了“柠檬现象”的风险。② 产业集群的演化具有多层次性及其形态的复杂性。我国学者秦 夏明等(2004)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形态演化分析模型,将集群 的要素结构分为四个阶段:基本要素集聚、价值链集聚、社会 网络集聚和创新体系集聚。产业集群的演化一般由低向高演 化,也可出现演化的跳跃或终止。产业集群由低层到高层演 化,除了要素结构的复杂性增加外,其发展所依赖的关键资源 也是由低到高变化。原来依赖关键资源主要是有形的生产资 源,逐步转变为无形的社会网络资源、文化资源、软环境资源 等。 3.“惯例”与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及其演化的路径依赖 “企业惯例”是演化经济学家为了解释企业差异的产生和 持续存在而引入的概念。惯例与个人技巧类似,惯例的执行是 自动的、程序化的,能以基因引导生物体的相同方式指导企业 组织如何处理类似的事务,而无须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温 特、纳尔逊)。企业的运作被认为是以日常惯例为主导的,例 如:生产计划的制定,研发资金的分配等。惯例存在于企业的 生产技术、科层结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之中。惯例还具 有如下几个特征:①独特性,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惯例;② 遗传性,当企业认为遵循现有惯例会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时, 企业才会遵循这些惯例,并在发展中对它们进行复制;③选择 性和变异性,当企业认为遵循现有惯例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时,它就会改进现有惯例或寻求新“惯例”(这就意味着企业 惯例的“变异”是由失败引起的)。现有惯例在企业中的继承 和遗传是“有选择性的”。演化经济学家用“搜寻”一词来描 述企业行为对原有惯例的偏离。演化经济学认为,经济主体的 理性是比有限理性程度更弱的程序理性,这是惯例存在和起重 要作用的理论基础。 产业集群演化中的路径依赖与产业集群组织的惯例及“根 植性”密不可分。产业集群中企业及其整个组织的惯例的一个 重要表现就是集群的“根植性”。我国浙江的“原生型”产业 集群(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居多),其产生和发展与浙江地区的 历史经商传统,崇尚个人创业,“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的社会文化是分不开的。这种以血缘、亲缘、地缘所嵌入的社 会关系网络成为了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惯例对于产业集群的演化来说是一面“双刃剑”。产业集 群的产生和发展开始依赖于惯例,而在演化的过程中,惯例也 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 可能会造成路径的锁定和集群的衰退。①网络组织可能造成集 群创新的“惰性”。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不在单个企业内部, 而在企业所在的集群网络之间。集群企业越是依靠集群的组织 结构形式,其市场竞争力就越强,但是,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冲 击下,产业集群自身的网络结构属性也可能成为影响集群企业 竞争优势的不利因素,集群网络在产生技术创新和资本创新的 外部性时,也会形成机会主义的土壤,使得集群企业独自面对 市场、把握市场机会、及时进行产业结构或产品结构调整的意 欲退化,产生创新惰性,进而增大结构锁定性风险。②模仿成 功的惯例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的泛滥,使集群整体演化进 入路径锁定和衰退。在产业集群的发展初期,多数企业靠模仿 成功者而成功,但在集群的继续发展和演化中,如果没有一个 良好的防止“搭便车”机制,就很可能造成创新动力的不足, “搭便车”现象泛滥,由此导致产业集群内部的“同质化”竞 争加剧,出现路径锁定。这种情况持续发展到某个临界点,一 旦外部环境如市场环境等发生变化,整个集群就会陷入了困 境。 三、产业集群演化的机制分析 1.产业集群演化的“动态循环累进”自组织模式 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人造的、开放的系统,其系统的 特征符合自组织系统的特征,其发展和演化具有生态系统的自 组织性。笔者研究认为,产业集群的演化是由一个活性决策接 点构成的非线性联结动态演化复杂系统,具有群体自学习性、 自组织性、自匹配性和行为自协调性,它是由群体目标导引、 信息流驱动、组织文化维护,依次经过交流、竞争、合作、分 享、评价五个基本阶段的“动态循环累进”的自组织过程。 (见下页图1) 2.产业集群演化中的制度演化机制 演化经济学对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企业 家在制度演化中的作用、知识演化与制度演化的关系以及认知 模式与制度之间的关系。本节重点讨论前两个因素,第三种因 素在前文中已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首先,我们来看企业家在制度演化中的作用。企业家是熊 彼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这是理解熊彼特式的“创造性毁灭” 的关键。企业家精神作为经济系统创新之源,也就是系统变异 的来源(I_oasby,2001)。这是演化经济学所强调的企业家作用 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演化经济学强调了企业家在推动 制度创新过程中对其它主体进行引导和协调,提高共同意识的 作用。企业家通过减少经济主体的信息成本(Casson,1997) 和认知的能量成本(Loasby,1999)来引导主体的认知,来与 他们分享共同的信念(Loasby,1999;Aoki,2001),从而达成 关于制度创新的一致意见。企业家在产业集群的演化中,发挥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产业集群演化的重要动力之源。我国学 者吕文栋等(2005)系统地研究了企业家在浙江产业集群演化 中的作用。提出了地方企业家联盟可能引发地区的市场结构改 变,内外企业家联盟是推动集群纵身演进的重要网络关系。纵 观国内国外成功的集群案例,概莫能外。例如:美国硅谷的高 科技集群的持续发展与其不断地产生创新型的企业家是分不开 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 关键环节之一。 ・9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年第1期 ●_--●----●--●-----●●-●--●●●-●----●--●●-●--------●●●●●●_----●-----●--------- ●-●---●●-●-●-----●----- : 信息漉 人流 资金流 物流 注:虚框以内为集群内,虚框以外为囊群外 信息沟通 群体学习 帆会识别 R标确认 企业专业化 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伙伴选择 差异化战略 合作模式确定 资源整合 协同运作 创新网绻形成 惩可机制 合作项目完成 利茄分享 知|只溢出 要素的分配 成果扩散 影响外寰Ii的环 境 1 交流 竞争 台作 分亨 4--———— 输入 输出 :进入r一轮循环 合作项R解体:合作新R标、创新的模式、 效果等评价 价 图1产业集群演化“动态循环累进”的自组织过程图 资料来源:此图为作者编辑,参考了刘友金: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M]。 其次,我们来看知识演化和制度演化之间的关系。演化经 济学把知识不完全作为前提假设,把制度的作用看作是减轻知 识不完全的手段,并把知识演化作为制度演化的本质。在演化 经济学看来,人们之所以需要制度,是因为他们遵从规则的行 为是建立在他们认知能力不足前提下的一种理性反映,制度及 其演化是缓和知识不完全问题的方式。在产业集群中,知识的 流动创造了知识溢出,知识溢出的知识源泉很可能来自产业集 群内部,也可能来自集群外部。从演化经济学角度分析,知识 产生于某一区域,向全球扩散与外溢。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加 中,集群内企业会尝试各种各样的技术,只有那些能够与企业 自身资源相结合,能够降低其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其集群优势 的技术才可能被选择下来。技术的太超前和落后,对于集群内 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技术的选择,是对集群自身环境的一 种选择;反之,集群的生存环境对于技术也是具有选择性的。 因此,许多演化经济学家都强调产业本身可以塑造“选择环 境”,“选择环境”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企业行为和交往规则的形 成,以及与产业有关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出现,或通过政治手段 来实现。反过来,这样的手段又决定了什么样的技术变成主导 技术。③技术创新与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在不同的产业集群 中,技术创新的机制是有差异的,这与该产业所采用的技术特 征有一定的关系。在传统产业的集群中,源发创新较慢,大量 速了企业的模仿性和技术的快速传播,它和集群外知识溢出的 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交流与溢出,而非编码化 知识溢出主要是通过非正式交流获取的,这也是产业集群外企 业无法做到的。 的是模仿创新。在高科技产业集群中,技术的更新速度快,源 发创新较多。在集群的技术创新中,是采用企业技术创 新,还是采用合作创新机制,这主要与集群的组织特征有关。 在有核心企业的集群中,技术创新的重担主要在核心企业,其 3.技术与环境的“协同进化”机制 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演化的重要动力源之一,这是众多学 者一致认同的。但目前的技术创新研究大多集中于技术创新的 影响因素和环境分析,对技术创新与环境的协同进化研究不 多,并且新古典经济学只是将技术作为一种资本要素,想用确 定性的方程来求解技术创新问题。在演化经济学家看来,技术 创新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一个非连续的不确定过程,具有 “量子化”特征,而且熊彼特所崇尚的能够导致“创造性毁灭” 的重大技术何时到来是不确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环境是相互 影响,协同进化的。 他企业只是一种模仿创新,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关系到整 个集群的演化方向;在无核心企业的集群中,一般采用合作创 新机制,来共同分担创新的风险。因此,技术创新对于产业集 群的路径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J].外 国经济与管理,2OO4,(7):25—29. [2]周清杰.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的基本逻辑与分析框架[J].外国经济 与管理,2006,(4):9—14. 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看,①技术创新能够导致边际收益递 增(与传统经济学的边际收益递减不同),其内部机制主要在 于经济系统的正反馈机制(w.B.Arthur,1987),技术之间的 竞争使得技术变得越发吸引人——越发展、越广为流传,越有 用——它们就越被采用。②技术创新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在产业 集群的演化中技术创新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选择何种技术直 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技术本身和产业一起演化,企业 通过尝试错误法和搜寻法在实践中不断地搜寻满意的技术,而 不是最优的技术,有的技术被淘汰,有的技术生存下来并成为 主导技术。企业选择技术的问题可以看成与竞争市场用户一样 的问题。在初期,许多技术在竞争,竞争的最终结果依赖于技 术的特征,这就是一种自然选择过程。在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 [3]纳尔逊・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刘志铭,郭惠武.异质性、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演化宏观经济理论的 发展[J].经济评论,2OO6,(4):76—83. [5]吕文栋,朱华晟.浙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基于企业家的视角 [J].中国工业经济2005,(4):86—93. [6]王晓娟,陈建军.企业跨区域发展视角下的产业集群转型[J].学术月 刊,2006,(10):82—87. [7]秦夏明,董沛武,李汉玲.产业集群形态演化阶段探讨[J].中国软科 学,2OO4,(12):150—154. [8]刘友金.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M].中国经济出版社,2OO4,5. ・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