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爆破工程风险评估

爆破工程风险评估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新建铁路-10标

路基爆破施工风险评估

编 制: 复 核: 批 准:

集团铁路项目经理部

2015年5月

路基爆破施工安全评价报告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风险评估编制依据

1)国家现行铁路施工规范及铁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技术安全规则、以及有关规定。

2)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新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设计图. 3)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指导性施组意见报告。 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88年主席令4号);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7号);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1984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

11)《安全评价通则》 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 1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

13)《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14)《关于展开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协调字[2004]56号文);

1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7)《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8)《高处作业分级》GB3608—83;

19)《爆破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GA53—1993。

1。2风险评估原则及目的

风险评估目标是从施工源头查清风险因素,合理确定风险等级,放弃或修改残留风险高的工程方案,提出风险处理和监控措施,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的管理水平,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

风险评估和管理在实施中应动态调整,以保证风险评估得以顺利进行。

根据路基石方爆破施工风险评估表和对策措施,结合地质专家提出的地质资料,深入研究地质调查和收集资料,资料不足时认真补充或得到相关信息后,再进行讨论。

2。工程总体施工概况

2.1概况

-10标线路长度38.909km,含常德联络线、补机折返所。正线路基29段13.87 km,桥梁22座25.13 km,正线铺轨213。32 km,站线铺轨15。19 km。车站2座(桃源站、陬市站),制架梁2105单线孔。联络线桥梁2座5。03 km,路基6段1.27 km。

区间路基挖石方96019m3,DK302+300.00~400.00挖石方:5645 m3;DK308+0~584。55挖石方:18607 m3; DK308+760.1~DK309+0挖石方:5484 m3;DK309+0~408.6挖石方:35231 m3;DK310+488.74~676.0挖石方:11313 m3;DK329+915。88~994。89挖石方:19095 m3.

桃源站场挖石方:492599m3。

2。2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丘陵区位于桃源县龙潭镇桃花溪至青林乡洋河以西、桃源县新河至常德市渐河地区,地形波状起伏,时有较为开阔的丘间洼地。山丘上树木葱郁,丘间洼地则多辟为农田,丘顶高程多在50~200m之间,相对切深在20~80m之间.一般村镇道路均可通行汽车,交通较为便利。

冲湖积平原区位于桃源县新河至青林乡洋河以西、常德市渐河以

东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海拔一般在30~50m之间.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2)气象

沿线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7.7℃,最冷月(一月)平均2。9℃~5.5℃,最热月(七月)平均24。2℃~28.4℃,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3.7℃。年平均降水量1200~1500mm之间,年最大降雨量2251.3mm,年最小降雨量796。6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平均蒸发量739。2~1090.4mm。年平均风速0。6~2.1m/s,最大风速35m/s(瞬时)。

2。3石方路基工点

工点起止里程为DK302+400-DK304+727.39,全长2327.39米,为石方挖方地段,位于常德市桃源县深水巷镇,丘陵地貌,地形稍起伏,相对高差10—30米,线路在此段主要以半填半挖形式通过,植被茂密,乡村道路与省道相连,交通条件较好.

2.4地震动参数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2008年6月11日批准),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见下表)。

沿线地震动参数划分

序号 1 2 沿线分区范围 常德 桃源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g) 0。15 0.10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 七 七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s) 0。35 0.35 备注 2.5水文地质特征

1)地表水

沿线地表水系发育,主要河流为白洋河,均属洞庭湖水系。水质

良好,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2)地下水

岩溶水是本工程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广泛分布于碳酸盐岩中。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土类孔隙潜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

2。6开采方法

土石方爆破施工采用路基台阶爆破、大块岩石二次破碎爆破等。综合考虑各种基础条件和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以下施工方案:石方路堑工程采用“横向分层、纵向分段,两端同步、阶梯掘进”的方式施工,路基挖石方施工中实施预裂爆破和松动爆破,尽量减少对保留山体的扰动,确保坡面岩体的整体性。同时,爆破作业必须加强整体爆破作业的协调统一与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遵守公安部门有关爆破作业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爆破施工程序进行爆破施工。

3风险评估方法 3。1专项风险评估过程

结合本标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路基石方爆破施工风险评估基本程序如下:

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3)提出风险因素的等级及残余风险等级,综合确定路基石方爆破风险等级。

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并确定监控责任. 5)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正意见. 6)根据上级部门意见及专家意见完善风险评估报告并执行。

3.2专项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有关规定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10标段路基石方爆破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

1)事故发生概率的等级分成四级,见下表

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

概率范围 〉0。3 0。03~0。3 0。003~0.03 <0.003 中心1 0。1 0.01 0.00概率等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概率等级 4 3 2 1 注:①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②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 2)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分成四级

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如下表示:

按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等级 定性描述 1 一般 死亡(失踪)人员伤亡 ﹤3或重伤﹤10 2 较大 3≤死亡(失踪)﹤10或10≤重伤﹤50 3 重大 10≤死亡(失踪)﹤30或50≤重伤﹤100 4 特大 死亡(失踪)≥30或重伤≥50 3)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4)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的各种费用,如下表示

按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等级 定性描述 经济损失(万元) 1 一般 Z﹤10 2 较大 10≤Z﹤50 3 重大 50≤Z﹤500 4 特大 Z≥500 5)风险等级标准

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

高度、中度和低级.

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严重等级程度 可能性等级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4 3 2 1 一般 1 高度Ⅲ 中度Ⅱ 中度Ⅱ 低度Ⅰ 较大 2 高度Ⅲ 高度Ⅲ 中度Ⅱ 中度Ⅱ 重大 3 极高Ⅳ 高度Ⅲ 高度Ⅲ 中度Ⅱ 特大 4 极高Ⅳ 极高Ⅳ 高度Ⅲ 高度Ⅲ 6)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

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

风险等级 低度 中度 高度 接受准则 可忽略 可接受 不期望 处理措施 不需采用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 一般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 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规避措施并加强监测,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 极度 不可接受 4风险评估内容

4。1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的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从生产的种类和形式看,主要有:冒顶片帮事故、机械伤害、车辆伤害事故、触电事故、容器爆炸、坍塌、放炮事故等.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主要有粉尘、噪声、高温等。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分类》(GB6441-86)中对事故类别的划分方法,并结合该矿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以矿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并根据具体的作业条件、作业方式、使用的设备设施及周围环境等情

况进行综合考虑。将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引发的事故进行如下分类.

4.1。1 冒顶片帮

冒顶事故主要是发生在装药的过程中,造成冒顶片帮事故的原因:

1)检查不周、疏忽大意

根据冒顶伤亡事故的分析,只有极小部分的事故是由于较大型冒落引起的,大多数都属于局部冒落及浮石伤人,且多发生在爆破后1~2小时内。因为岩石受爆破的冲击和震动作用后,有一些发生松动和开裂,稍受震动或时间一长马上就冒落,如果正好有人站在下面,将被击中.

2)处理浮石操作方法不当

由于处理浮石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冒顶事故,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而造成的;有时因为操作工人的技术不熟练,处理浮石时站立位置不当,当浮石下来时无法躲避造成事故。

4.1.2坍塌

有可能产生坍塌危险的有:生产边坡、爆破后的矿堆等事故.造成边坡坍塌事故的原因:

1)违章开 挖,如掏底爆破、扩壶爆破等,引起生产边坡角、台阶坡面角过大,或不分台阶一面坡开采,边坡过高引起的坍塌;

2)地质不稳定构造,如断层、层理结构等。在违章开采的促导下使宕面发生坍塌:

3)铲装作业时超挖坡底、爆堆过高引起坍塌。 4)违章开采的宕面在雨季或暴雨后,虽然一时还不会造成坍塌,但当雨水冲灌岩层中的裂隙,使得岩体的内摩擦力减小,促使边坡坍塌事故提前发生。

4.1。3 机械伤害

现场机械设备相对较多,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汽车、风机、空压机、凿岩机等。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是由操作工人的违章作业所造成,其次是由于设备技术性能和状态不佳以及工作环境不好等因素。根据事故分析,机械伤害多半是由人为的因素引起,其原因有:操作者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管理不善,对操作者缺乏基本训练;防护用品没有穿戴或穿戴不正确;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防护装置失效;意外因素影响,在检修和正常工作时,机器突然启动;在不安全的机械上停留、休息等。

4。1。4放炮 、火药爆炸

可能发生的放炮、火药事故主要是二次爆破作业时产生的飞石、地震波和空气冲击波;炸药、雷管等物质的运输、储存;早爆、盲炮的处理不当等事故。可能造成放炮事故的原因:

1)违反《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无爆破设计或说明书进行爆破;

2)警戒不严、信号不明、安全距离不足,避炮设施未按规定设置;

3)无证人员担任爆破施工,起爆器材非同厂同批次产品:炮孔填塞高度不足或孔口浮、松石未清理;

4)盲炮处理方法不正确或过早进入爆区;

5)自卸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运送炸药;雷管、炸药同车或同箱运输,一人同时携带。

4。1.5车辆伤害

本项目中机动车辆是汽车,行驶过程中易发生碰撞、挤压、倾翻等事故。造成车辆伤害事故的原因:无证人员担任机动车辆驾驶;机动车辆无牌、无证或未经检验;机动车辆制动、方向、灯光、讯号有缺陷;道路设计缺陷(如路宽不足,坡度过陡,转弯半径过小等);

超载、超速或道路无交通限速警告标志;车辆进入现场装料时不服从现场指挥等。

4。1.6 触电

用电设备及线路未及时检查,检修时又未按电气作业规程操作发生漏电、触电事故;用电设备未设安全防护装置而发生事故;雷雨天检修电气设备发生触电事故等;主要原因是:

1)缺乏安全用电知识,违反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2)电源电压、电器设备等方面的选用与所处的环境条件不相符。 3)使用了安全性能不合格的设备、器具,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

4)设备使用不当,超载运行。

5)设备和线路的安装不合格,检查、维修不善,带病运行等等。 4。1.8容器爆炸

可能造成容器爆炸原因有:空压机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失灵,空压机配件锈蚀失效:压力容器受到机械损伤,在高压下发生爆炸;压力容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全;操作人员不具备特种作业资格或违章操作.

4。1.9其他事故

1)在生产过程中,凿岩、爆破、装运等生产工序都要产生大量的粉尘.凿岩工作中产尘是连续的,而且地点分散、时间长、细粉多,难以控制,是防尘工作的重点;爆破工作产尘的特点是在短时间内集中地产生大量的矿尘,并伴有大量的炮烟,若无有效的排尘措施,也会污染和影响矿区;装运过程中的产尘主要是对已落的岩尘再次飞扬,由于运输工作大,如不对这一环节的产尘控制,将会影响大面积的污染。

2)作业的许多环节都存在噪声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凿岩机穿孔时,爆破瞬间的爆声以及汽车运行产生的噪声。长期在噪声超标的

环境中工作,将会导致噪声性聋耳症—-职业性听力损失。此外,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由于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降低工作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安全生产;

3)在炎夏季节露天作业时,由于露天作业人员(汽车驾驶员、凿岩人员等)高温暴晒作业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中暑;

4) 石方爆破附近有村庄,爆破作业时的炸药量使用不当,有可能会使建筑物损坏。

4.2评估流程图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 分析主要事故类型 风险源辨识 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 专家咨询 分析事故的致险因子 系统安全工程方法 确定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风险分析 动态评估 一般风险源 检查表法 LEC法 重大风险源 风险矩阵法 指标体系法 高边坡 风险估测 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风险控制

4。3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坍塌的风险贯穿于整个开挖与支护过程中。坍塌可能性主要从坡形、岩体条件、边坡监测、施工季节降雨量、爆破扰动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指标见下表:

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类 横向凸型坡与纵向缓坡-陡坡组合 坡形A 其它坡形 散体结构 岩体结构碎裂结构 b1 岩体条件B=b1+b2 主结构面和现场情况进方向b2 相反(逆向坡、横向坡) 1-2 行判断 边坡变形量、变形速率及支护结构内力处于危险域 边坡变形量、变形速率及支护结构内力处于警戒域 边坡的控制值5—7 应参照设计文件与相关规范2—4 确定,其中,安全域为控制值以内,警戒域建边坡监测C 3 议采用控制值的70%,危险域边坡变形量、变形速率及支护结构内力处于安全域 0—1 建议采用控制值的80%,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确定域值. 层状结构 相同或相近(顺向坡) 0-1 3 3-7 结合勘察资料2 进行判断 0—1 行判断 3 结合现场情况分值 2-3 2 得分 说明 结合勘察资料及现场情况进

评估指标 分类 施工季节旬降雨量大于250mm,年暴雨4 日数在8天以上 结合当地气候施工季节降雨量D 施工季节旬降雨量200~250mm,年暴雨2-3 日数5~8天 判断 施工季节旬降雨量小于200mm,年暴雨0—1 日数5天以下 控制爆破,岩体破碎 爆破扰动E 控制爆破,岩体较完整 控制爆破,岩体完整 3 2 0-1 2 此指标主要针对边坡开挖阶段爆破扰动后岩体情况进行判断 4 环境资料进行分值 得分 说明 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

R=γ∙[α∙β∙(A+ B +D+ E)+C]=0.8*[1*1。4*11+3]=15 查表确定边坡开挖与支护作业坍塌事故可能性等级为2级。 计算结果要四舍五入为整数。分值大小确定后,对照下表确定边坡开挖与支护作业坍塌事故可能性等级。

边坡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R≥21 16≤R<21 11≤R<16 R<11 事故可能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等 级 4 3 2 1 4。4边坡石方爆破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边坡石方爆破开挖作业评估指标主要基于放炮及火药爆炸事故,其可能性主要从爆破器材管理、爆破方式、警戒区域、装药、瞎炮处理及周边环境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评估指标见下表。

边坡石方爆破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 类 分 值 得分 说 明

评估指标 爆破器材管理A 分 类 运输、储存管理不明确,操作不合理 运输、储存管理较合理 非控制爆破 控制爆破(预裂爆破、光面爆破) 警戒区边界无明显标志,交通路口无人值守 警戒区边界有明显标志,交通路口有人值守 普通作业人员、无监管 分 值 1-2 0 2—3 得分 0 说 明 结合管理制度、操作水平等进行判断 结合操作人员水平、爆破现场方案等综合判定 结合爆破规、区域内管理模水平等实际情况判断 结合现场情况综合判断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判断 爆破方式B 1 0-1 1—2 0 0 1 0 专业队伍、有监管 0 2—4 0-1 2 1 由普通作业人员按以往经验操作 按规定由专门爆破员操作 施工作业影响范围内存在居民区、公警戒区域C 装药D 瞎炮处理E 周边环境F 路等建(构)筑物 2 施工作业影响范围内无居民区、公路0—1 等建(构)筑物 结合建(构)筑物的数量、距离等工程实际情况判断 边坡石方爆破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 R=γ(A+B+C+D+E+F)=0.8*4=3

对照下表确定边坡石方爆破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为2级。计算结果要四舍五入为整数。分值大小确定后,对照下表确定边坡石方爆破开挖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

边坡石方爆破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R≥9 6≤R<9 3≤R<6 R<3 事故可能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等 级 4 3 2 1 4.5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弃渣运输作业事故评估指标基于车辆伤害事故。车辆伤害可能发生在清表、开挖后的边坡渣土等的运输过程中。该事故发生可能性主要从车辆设备、施工便道、作业区域、现场监管、司乘人员持证情况及弃渣场布设等指标进行估算,具体指标见下表。

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 类 未正常维护保养 车辆设备A 正常作业,维护良好 施工便道不平,宽度较窄,交通复杂 施工便道B 施工便道良好,交通简单 作业区域C 施工人员在车辆作业区域内 施工人员离车辆作业区域较远 现场运输作业无专门交通指挥人员 现场监管D 现场运输作业管理情况较好 司乘人员持证情况E 持证不符合规定 持证符合规定 弃渣场布设不合理 弃渣场布设F 弃渣场布设合理 0 0 1-2 0 0 1—2 0 0-1 1—3 0 1-2 0 0 0 2-3 1 分值 1—2 0 得分 说 明 结合现场自有或租赁的车辆设备不同维护情况综合判断 结合便道线性、交通流量等现场情况判断 结合现场情况判断 结合现场情况判断 结合现场情况判断 根据现场弃渣场设置情况综合判断 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 R=γ∙(A+B+C+D+E+F)=0。8*1=1

对照下表确定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1级。 计算结果要四舍五入为整数.分值大小确定后,对照下表确定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

弃渣运输作业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计算分值 R≥11 8≤R<11 事故可能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等 级 4 3

计算分值 5≤R<8 R<5 事故可能性描述 偶然 不太可能 等 级 2 1 4.6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下表:

石方开挖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单位作业内容 潜在的 事故类型 坍塌 初始开物体打击 挖工程 高处坠落 坍塌 边坡 开挖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致险因子 地质因素 作业场地内岩石 作业场地地内设施 地质因素 作业场地内岩石 作业场地内设施 作业场地内设备 人员活动作业能力 作业场地内设施 作业场地内设施 作业场所地内设备 受伤害 人员类型 作业人员本身 作业人员本身 作业人员本身 作业人员本身 作业人员本身 作业人员本身 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本身 作业人员本身 作业人员本身 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作业人员 重伤 重伤 轻伤 重伤 重伤 伤害 程度 死亡 轻伤 重伤 死亡 轻伤 重伤 不安全状态 变形较大等 无防护等 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 变形较大等 无防护等 无防护、无警示标 志等 使用不安全设备等 无专业爆破、防护等 无防护等 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 使用不安全设备等 不安全行为 违规作业等 操作错误等 忽视警告标志等 违规作业等 操作错误等 忽视警告标志等 设备带 “病”运转等 未经许可爆破、排爆等 操作错误等 忽视警告标志等 设备带 “病”运转等 备注 爆破伤害 边坡 爆破 物体打击 高处坠落 边坡 运输 机械伤害 路基石方爆破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事故的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采用指标体系法。

(1)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总包企业资质 A 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B 历史事故情况 C 作业人员经验 D 安全管理人员配置 E 安全投入 F 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 G 专项施工方案 H 分类 一级 有资质 未发生过事故 经验丰富 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基本符合合同要求 可操作性强 分值 1 0 0 0 0 0 1 0 针对当前作业的主要分包企业 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从事过的工程项目上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 从特殊作业人员、一线施工人员的工程经验考虑 三类人员持证在岗 说明 M=1+0+0+0+0+0+1+0=2,0≤M≤2,依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折减系数γ为0。8.

(2)施工区段溜坍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

施工区段溜坍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类 Ⅴ、Ⅵ级 岩石级别A Ⅳ级 Ⅲ级 岩石破碎情况B 渗水状态C 地质和高度符合性D 施工方法E 存在节理 干 工程地质条件、高度 与设计文件基本一致 施工方法完全适合 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a 施工步距 F=a+b b 边坡一次开挖在5m以上、10m以下 一次性爆破边坡长度在3m以下 分值 4 3 2 3 0。2 1 0 2 1 岩石稳定性差,岩石破碎 渗水状态考虑天气影响 开挖长度影响边坡稳定性 根据岩性、风化程度 说 明 施工区段评估指标分值:P=R(C×A+B+D+E+F)

P=0。8×(0。2×4+3+1+0+2+1)=6。24,6≤R<14,属于3级(可

能)。

(3)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

施工区段事故可能性等级:P=6。24, 6≤R<14,属于Ⅲ级(可能)

专项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进行动态风险。

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表 溜坍 序号 施工区段 可能性等级 1 施工区段 可能 严重程度等级 较大 风险等级 高度 可能性等级 极可能 爆破 严重程度等级 重大 风险等级 极高 5风险对策措施及建议

按照评估结果,路基石方爆破风险事件均为Ⅱ~Ⅳ级风险,分别属于不期望或可忽略范畴,对于不期望的风险需采取针对措施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或可忽略范围,故制定控制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积极研究分析,细化处理措施,以期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至可接受范畴。

6风险评估结论

通过风险评估,识别路基石方爆破存在冒顶片帮、坍塌、机械伤害、放炮、火药爆炸、车辆伤害、触电、容器爆炸、其他事故施工风险.通过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了以上风险,但仍有残留风险。我们在今后的施工中做好相关风险防范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