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2007年第28卷第8期 皮、桔梗、紫菀、神曲、麦芽、山楂各I5g,荆芥、半 夏、厚朴、茯苓各lOg,甘草6g。4剂,水煎服,ldl 剂。复诊诉咳嗽,胸闷明显减轻,痰少且较易咳出, “止嗽散”,方中紫菀、百部温润止咳,白前降气祛 痰,桔梗宣降肺气,止咳消痰,利咽喉,荆芥祛风解 表,陈皮理气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配 合能清利咽喉。诸药合用能宣肺解表,化痰止咳。 效不更方,继服4剂。再诊诉偶有咳嗽,痰少,无胸 闷,纳可,夜休可。与止嗽散原方4剂而痊愈。 讨 论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征候之一, 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百部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 性,抑制咳嗽反射,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的作用, 对新久寒热各种咳嗽均有效,白前、桔梗、紫菀能 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稀释痰液,有祛痰作用。此 其病位在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上通喉 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肺为娇 脏,其气宜清不宜浊,故最不耐外邪,受邪则失其 清肃而咳嗽不已。外感咳嗽的病因为六淫外邪犯 肺,其病机为肺气不宣,肺气上逆。肺在上焦,上焦 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 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止嗽散 加味临床观察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满意。 (收稿2007—03—23;修回2007—03—05) 如羽,非轻不举,故临床采用祛风宣肺之剂,方选 清代医家程仲龄所著《医学心悟》一书中的名方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久咳68例 张文军 四川省江油市九O三医院(江油621700) 摘 要 目的:观察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中药治疗外感久咳的疗效。方法:以自拟宣肺止 咳汤(炙麻黄、杏仁、桔梗、陈皮、法半夏、白前、紫菀、栝楼、炙百部、甘草)治疗 本病68例。结果:总有效率91.18 。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宣肺散寒,止咳 化痰的功效。 主题词 咳嗽/中医药疗法 解表剂/治疗应用 止咳化痰剂/治疗应用 笔者自2003年9月~2006年9月期间运用 日1剂,观察2周;服药期间饮食清淡,忌油腻辛 辣之品。 疗效标准治愈:2周内咳嗽咯痰症状消失; 好转:2周内咳嗽咯痰症状明显减轻;无效:2周内 咳嗽咯痰症状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68例患者中治愈41例,好转21 自拟宣肺止咳汤加减治疗本病68例,取得较满意 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68例均为本院中医门诊患 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43例,年龄15岁~68 岁,病史7d~3月。所有病例近期均有上呼吸道感 染病史,均经口服清热解表中药或西药抗生素等 治疗,其他症状已消失;只遗留下咳嗽,且多以干 咳为主,无痰或有少量粘痰或泡沫痰;听诊双肺未 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18 。 典型病例王某,女,65岁,退休工人。2006 年3月2O日初诊。患者1月前受凉后出现鼻塞、 流涕、身痛、咽痛、咳嗽,经口服力克舒、阿莫西林、 复方甘草片等药物,其他症状消失,但咳嗽迁延不 愈已月余,目前痰少不易咳出,色黄白,稍有胸闷 闻及异常;胸部x线检查,除少部分患者可见双肺 纹理增多,余皆无异常。 治疗方法 自拟宣肺止咳汤加减治疗,组方: 炙麻黄6g,杏仁lOg,桔梗、陈皮、法半夏、白前、紫 背冷,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白,脉沉。查咽无充 菀、栝楼、炙百部各12g,甘草5g;干咳痰少者加沙 血,扁挑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楚,未闻及干湿 罗音;胸片提示:双肺未见异常。中医诊断:咳嗽; 辨证:外感风寒,余邪未清,痰浊阻滞;治则:疏风 散寒,止咳化痰;方药:炙麻黄、杏仁、桃仁、竹茹各 lOg,桔梗、陈皮、法半夏各12g,白前、紫菀、栝楼 参20g,麦冬15g,川贝母6g(冲服);痰粘稠不易 咳出者加蛤粉20g,竹茹lOg;口干口苦痰黄者加 桑白皮15g,鱼腥草30g;咽干痒不适者加蝉蜕、僵 蚕各12g;胸胁疼痛者加郁金15g,丝瓜络lOg。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陕西中医2007年第28卷第8期 各15g,沙参20g,鱼腥草30g,甘草5g。服药3剂 风散寒,止咳化痰,恢复肺的宣降功能,肺气得舒, 痰浊消散,咳嗽缓解。本方中麻黄为肺经专药,宣 肺散寒,使风寒之邪去而肺气宣,但麻黄用量不宜 过大,以免耗损肺气;杏仁肃降肺气而止咳,一宣 一后咳嗽减轻,继服原方加减3剂,咳嗽缓解,症状 痊愈。 讨 论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若外感后咳嗽迁延不愈则为久咳。现代医学认为 感冒后咳嗽发生在感冒症状消失后,但病毒细菌 降,肺气调畅;桔梗化痰利咽;自前降气祛痰,最 适合外感咳嗽迁延不愈,余邪未净者,且与桔梗一 等破坏粘膜上皮完整性,降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 造成支气管壁的病理损害,常致久咳不愈[1]。临床 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差,但合理运用中药 却能收到较明显的疗效。中医认为外感咳嗽以风 升一降;紫菀、百部止咳化痰,治咳嗽不论新旧皆 可取效;栝楼化痰开胸顺气;陈皮、半夏理气化痰 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宣肺散寒,止咳化 痰作用,对于外感后余邪未尽而致久咳有较好疗 效。 参考文献 [1]李海宁.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后慢性咳嗽 1 6 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2):189. 为先导,挟有寒、热、燥等邪;张景岳曾倡“六气皆 令人咳,风寒为主”之说,认为以风邪挟寒者居 多 ]。若外感风寒等邪后,失治,或素体虚弱,或饮 食不当,或过用寒凉等,导致余邪恋肺,肺失宣发 肃降,致使咳嗽迁延不愈。其病位在肺,病理机制 在于风寒余邪留恋不解,肺宣肃失司,同时邪气人 [2]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板 社,1985:43. (收稿2007—01—15;修回2007—03—23) 里,炼液生痰,痰气郁结。治疗上注重宣散余邪,祛 葶苈大枣泻肺汤配合西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32例 李复方 河南省焦作市焦煤集团中央医院(焦作454000)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采用葶苈大枣泻肺 汤(葶苈子、大枣)配合西药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 本病62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2.5 ,对照组治愈率26. 6 ,两组治愈率有明显差异(P<O.O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抗结核消胸 水作用。 主题词 结核病/并发症 胸腔积液/中西医结合疗法 渗湿利水剂/治疗应用 @葶 苈大枣泻肺汤 笔者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结合西药抗结核药 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32 照组3O例,男25例,女5例,年龄18~45岁,病 程5d~15d,其中一侧胸腔积液26例,双侧胸腔 积液4例,胸部X片显示第四前肋以下积液者20 例,第二至第四前肋问积液者8例,第二前肋以一}: 积液者2例。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葶苈大枣泻怖汤;葶 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62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 病例,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标准。所有病例 均为单纯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无心肝肾疾病。按随 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6 苈子15g,大枣12枚,每日1刘,水煎早晚温服.1 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应用异烟肼0.3g/d,利福 平0.45g/d,乙胺丁醇0.75g/d,吡嗪酰胺1. g 例,女6例,年龄16~42岁,病程3d~lOd,其中 一侧胸腔积液28例,双侧胸腔积液4例。胸部X 四前肋问积液者10例,第二前肋者以上2例。对 d,2例大量积液抽水2次。对照组:应用异烟肼、 线片显示在第四前肋以下积液者2O例,第二至第 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用量同治疗组,同时 口服强的松30mg/d,症状好转后减量,疗程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