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今年暑假,我认真的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我对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先生在书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一、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即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二:教师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学生学习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三:教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也就是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这一思想与当今提倡的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吻合的。
我在学习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过程中,再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把数学知识不当成枯燥的符号和负担,而变成主动的愿望及内心需求。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愿意主动的自由的探究数学知识,并能克服困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看到这,我一直在深思: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从学生个性特点和爱好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个别优势诱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形成对数学学习的稳定兴趣,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呢?怎样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工具、朋友?怎样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快乐地学、主动地学、有效地学?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会学生思考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先生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举一反三,以达到解决相似的题型。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回想我曾执教的《表面积的变化》一课。教材提问:用n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几个正方形面的面积?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先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再启发他们结合四年级学习的间隔排列的规律想一想。学生手脑结合,静静地思考,很快找到了答案。接着我又抛出问题:n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面的个数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小声的讨论,静静地思考……整节课学得很投入,经过检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二、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新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
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数学知识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结合,使数学教学活动在“生活”这一更大的课堂中进行,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
现在的教材中,特别注重强调对学生估算能力和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最广泛的作用,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估算。如:我们每天都要估算一下从家到学校大约要多长时间;我带多少钱够买一支钢笔和1本笔记本?15.3+6会不会等于15.9? 计算所买物品的总价后,发现积是个三位小数,但在实际付钱时,应付多少?以此来引出取近似值的必要性。鼓励学生从小养成运用估算来解决数学问题或估计运算结果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尊重学生之间差异,树立学习数学信心
正如陶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如:在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教学进行提问题的练习训练时:男生有30人,女生有25人,——?这题的问题有很多,即使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因此教学时要把机会先给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来回答,后要求其他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而他们在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后,无比高兴,也增加了自信,
满怀着兴奋和幸福的心情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当其他同学再提更难的问题时,全体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激发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促进专业成长
陶先生用“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忠告,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网络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许多的知识,作为老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一个有着广博知识的老师,可以让教材上的内容变得更精彩,更有趣。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