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08011511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开发 英文名称:C Programming Language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 课程要求:必修
学时/学分:4% (讲课学时:24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24) 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一、 课程性质与任务
《C语言程序开发》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解C语言程序设 计的基本语法,程序结构的等知识。此外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更注重 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编程实际中逐步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 法,积累编程经验,打下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C语言程序开发》课程需要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组成,并具有对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
的技能。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分布式数据库》等。有助于后续《毕业设 计》的完成。 三、 课程教学目标
1. 了解C语言编译环境,C语言中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支撑毕业要求2.1) 2. 理解C语言中的每个语法成分和语句的定义格式、含义及作用;(支撑毕业要求2.2)
3. 掌握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存周期,基本流程控制语句,数组,函数,指针。(支撑毕
业要求2.2)
4. 能够应用C语言,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和编写C语言程序,实现需要的功
能。(支撑毕业要求4.1,4.2,43)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 教学内容 号 教学要求 学 时 了解:C语言的特点,基本的 2 语法成分,程序的结构,C程 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 的过程。 理解:常用输入输出函数printf 教学 方式 讲授 对应课 程教学 目标 1 一、C语言概述 1. C语言的特点 2. C语言中的基本语法成分和程序 结构 2.1 3. 常用输入输出函数printf和scanf
的作用 和scanf的作用。 4.C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 行 上机1:熟悉C语言的编译环境 2 二、数据描述与基本操作 1. c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类型; 2. 整数、实数、字符、枚举等常量 的表示; 理解:C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类 型种常量和变量的表示,运算 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表达式 的构成,常用数学函数的调用 格式与作用。 4 讲授 2.1 2 上机 3 .使用#define编译预处理命令定 义符号常量; 4. 变量的定义和分类; 5. 各种运算符的表示和应用; 6. 数值、关系、逻辑表达式的求值; 7. 常用数值函数的调用,如绝对值 函数、平方根函数、指数函数、对 数函数、取整函数等的调用。 上机:了解基本数据类型变量的声 明,内存分配,运算符的使用 三、C程序的流程设计 理解:各种语句的定义格式; 应用:分析程序,按照解决问 题的需要编写出相应程序…… 4 讲授 2.2,4.1 1. if语句的定义格式和作用; 2. switch语句的定义格式和作用; 3. for语句的定义格式和作用; 4. while语句的定义格式和作用; 5. do—while语句的定义格式和作 用; 4 上机 6. continue和break语句的定义格式 和作用; 7. return和goto语句的定义格式和 作用。 上机:编制简单的程序,熟悉各种 语句的格式 四、数组和字符串 了解:数组和数组元素的有关 概念; 4 讲授 2.2
1.数组和数组元素的有关概念; 2.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应用; 3.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应用; 4. 字符串的存储和字符与字符串 函数的使用。 理解: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 定义格式,字符串的存储格 式,字符与字符串函数的调用 格式; 应用:会分析含有数组和字符 4 上机 上机:编程理解数组的初始化,赋 值,存储方式等,熟悉字符串的初 始化和使用方法 串应用的程序,根据数值计算 和数据处理问题编写出数组 应用程序。 五、函数 了解:函数的定义、声明、调 用与返回的有关概念; 理解:函数的定义和调用过 程,值参数和指针参数的使 用,变量的各种不同作用域; 应用:会编写函数实现功能, 进行函数的互相调用。 4 讲授 2.2,4.2 1. 函数的定义格式和各个语法成 分的作用; 2. 函数的调用格式以及调用过程; 3 .值参数和指针参数的不同作用; 4. 变量的作用域分类; 5. 递归函数的概念和调用过程。 上机:熟悉函数的定义,声明,参 数的传递,函数的调用。进行分析, 根据问题编写出对应的函数。 6 上机 六、指针 了解:指针的有关概念; 理解:指针的各种运算符的含 义,一维和二维元素的指针访 问方式,动态存储分配与释放 函数的含义; 4 讲授 2.2, 4.2 1. 指针的有关概念; 2. 指针的各种运算 3. 数组元素的指针访问方式 4. 数据存储空间的动态存储分配 6 上机:会分析含有指针操作的程 上机 序。 七、结构体、共同体和枚举类型: 了解:结构和联合的有关概 念; 理解:结构和联合的定义格 式,结构和联合成员的访问, 结构作为函数参数的应用,结 构作为链表中结点类型的应 用; 2 讲授 2.3, 4.3 1 .结构的基本概念 2. 结构的定义与初始化 3. 结构成员的访问和结构变量的 赋值 4. 结构与数组 5. 结构与函数
6 .结构与链表 应用:分析和编写使用结构的 函数或程序 2 上机 上机:编写使用结构体和枚举类型 的函数或程序
五、 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
无 六、 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实际性非常强的课程,以上机教学为主,辅助以课堂的基本讲授结合。注 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并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 能力。在上机教学中注重讲解程序的调试能力,以及加深对C语言语法的深入理解。 七、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上机作业成绩、期末成绩和小论文成绩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 下:
平时上机作业成绩:20%o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成绩:80%。主要考核对C语言重要知识的理解,关键知识的掌握上 八、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教材:
[l] 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工程的理论与应用.牛连强,冯海文 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2. 参考书目:
[1]C程序设计(第2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解剖与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02111 课程名称:解剖与生理学
英文名称:Anatomy and Physiology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 课程要求:必修
学时/学分:88/5.5 (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40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解剖与生理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它包括人
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方面的内容,侧重点在人体生理学内容,该课程主要 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并进一步研 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机体各 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和调节因素。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 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二、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解剖与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后续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 学、临床医学概论、生物医学电子学和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基础,而且更重要的 是培养学生分析问提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践 和科研等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 课程教学目标
1、 学习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形态结构和正常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支
撑毕业能力要求4.1)
2、 掌握人体各组成部分功能活动的基本特点、作用机制和调控因素(支撑
毕业能力要求4.2,43)
3、 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撑毕业能力要
求 424.3)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一、绪论 1 .生理学任务和研究方法; 2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 .机体生理功能调节 1 3 实验:人体各系统组成及形 态结构(运动、内脏、感官、 脉管、神经系统) 教学要求 学时 教学 讲授 对应课程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理学任务、地位、学习方法、研 窕水平;生理功能调节方式及特点; 2 .掌握内环境、稳态概念 2 1、2 3.掌握人体各系统构成、形态特征 16 1.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细胞生 物电测量技术;肌细胞收缩的 物质基础。 2. 掌握跨膜物质转运方式;细 胞生物电产生的机制;细胞兴 奋收缩偶联过程。 3、掌握实验中坐骨神经腓肠肌的制作方 法。了解肌肉收缩形式和刺激频率关系 1. 了解血细胞的生理;输血原则和交叉配 血原理。 2. 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和生理意义;红细 胞的生理特性;血型的鉴定。 实验 1 1、 2 2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细胞膜结构和物质转运 功能 2 .细胞的电活动 3 .肌细胞的收缩 实验:肌肉的收缩特征 三、血液 L血液生理概述 2 .血细胞生理 3 .血型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脏的泵血功能 实验:蛙心灌流 2 .心脏电生理学及生理特 6 讲授 4 2 实验 讲授 2、 3 1、2 3 1 .了解自律细胞动作电位产生及原理;血 压的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调节。 2.掌握心动周期中心脏泵血的过程;心室 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其原理;心肌细 4 10 4 讲授 实验 2、3 2、3 5 性 实验:心肌动作单位,心电 图及收缩曲线同步描记 3.血管生理 4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实验:家兔血压调节 五、呼吸 1.肺通气 2 .肺换气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 .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呼吸运动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 1.消化生理概述 2 .胃内消化 3 .小肠内消化 4.吸收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1 .能量代谢 2 .体温及调节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L肾的功能解剖 2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 转运功能 4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5 .尿生成的调节 6.清除率 九、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系统活动基本原理 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实验:人体感官信号采集 胞的电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 因素。 3 .掌握实验中蛙心灌流、心电信号采集和 动脉插管方法;观察心肌动作电位形状特 4 征和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因素 实验 实验 2、3 2、3 2、3 4 1 .了解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二氧化碳 解离曲线的特点;呼吸中枢的分布。 8 2. 掌握肺通气原理;肺换气影响因素;氧 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呼吸运动的影 响因素及影响效应。 3. 掌握实验中气管插管的实验方法;观察 4 呼吸运动的影响因素及效应 讲授 1 .了解消化道的机械消化方式;小肠液的 4 实验 讲授 2、3 1、2 6 成分及作用;大肠的物质吸收; 2 .掌握消化道电生理特性;胃液和胰液的 成分及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7 4 1.了解能量测定和体温测定 2 .掌握基础代谢率的基本概念及能量代谢 讲授 1、3 的影响因素;维持体温恒定的机制。 6 讲授 1、2、3 1 .了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分布特征,逆流倍 8 增机理,测定血浆清除率的生理意义; 2.掌握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近端肾小 管和髓祥的物质转运方式;尿液浓缩的机 制;交感神经、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对尿 生成的影响。 1. 了解神经元和突触的结构;眼和耳的组 6 织结构;觉醒与睡眠产生机制。 2. 掌握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突触传 递过程;视觉和听觉产生的生理机制,脑 4 电波各波形特点及意义。 3. 掌握实验中视力、视野、听觉的测定方 法。 讲授 1、2 9 实验 2、3 3、脑电活动以及睡眠与觉 册 五、 其他教学环节
1. 自学内容:
(1) 细胞的信号转导: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及转导机制。 (2) 生理性止血:了解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两种血液凝固途径。
(3) 甲状腺、甲状旁腺内分泌:了解甲状腺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调节。 (4) 阅读英文原版生理学书籍:整合生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理论教授结合生理学实验(单独设立课程),实验内容详见实践教学大纲。
六、 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作业、案例分析和自学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
务。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模拟等演示人体各部位的形态结构、
解剖层次和毗邻关系,使学生对人体器官组织结构有完整清晰的认识。通过讲授、提 问、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理解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特点、作用 机制和调控因素,强调生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在案例分析教学环节中,通过案例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提出与生理学相关的 问题,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要掌握的生理学知识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找到理论知识与临床 实践的衔接点,加深学生对解剖生理学抽象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自学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阅读生理学英文原版影印教材,加强专业英语的 学习;并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寻找解剖生理学某些方面在工程学 的应用,有利于加强学生实际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由于课时限制而不讲授的 内容,通过教师的指导,由学生自学完成。这些内容包括细胞的信号转导、平滑肌 细胞的收缩功能、生理性止血、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功能,通过自学这一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10%o主要考核实验报告书写及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
期末考试成绩:90%o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各章节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书 面考试形式。题型为基本概念、是非题、选择题和问答题等。 八、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教材:
生理学(第八版).朱大年,王庭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参考书目: 1) 2) 3)
生理学.周泓建,黄丽军.科学出版社,2011. 整合生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柏树令,应大君.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