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句诗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B.①③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应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持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一个特点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存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
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改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5.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6.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近年来,中国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听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说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8.2009年,中外公司合作启动3D版动画片《大闹天宫》项目,面向全球市场开发中国经典艺术形象孙悟空。业内人士指出, “米老鼠从天而降,我们的孙悟空则腾空而起”。我们希望“孙悟空有一天能说英语、法语、俄语、日语……变成一个全球的孙悟空”。这个事例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文化越具有民族特色,就越可能具有世界性②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各国文化将逐渐趋同③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重要途径④只有借鉴外国文化,才能推动我国文化发展创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10.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 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1.中国的传世古籍浩如烟海,中华文明绵延不绝,这同中华民族始终重视编纂、保存和整理古籍文献有着直接的关系。今天我们仍然重视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根据在于
①传统文化无不凝结于古籍文献中 ②文化的积累是文化传承的基础 ③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④文化的创新不能背离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A.①② B.①③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C.②④ D.③④
13.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 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 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 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 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 ② B ③ ④ C ①③ D ② ④
14.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
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15.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 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16.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 如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②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④ D ①③ ④
17.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A、 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 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18.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大肆摧毁当地的文化机关,废除原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并代之以日伪的教材,强迫中小学生学习日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与消解中华文化的做法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其通过奴化教育以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只有在民族危亡时才能凸显出来②中华文化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强烈认同,是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3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4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 ① ② B. ①③ C. ② ④ D. ③ ④
20.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 )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1.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到处推销其民主,但实际上这种民主内含着一系列矛盾,如
①理论上国家代表全社会利益与实际上国家保护资本特殊利益的矛盾 ②政治法律形式上的平等与社会经济事实上的不平等的矛盾 ③民主主体的多样性与民主表达机制单一性的矛盾 ④代议制下局部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国际组织,为数众多,类型不一。下列选填中均属于非国际组织的是 A.国际奥委会与国际红十字会 B.欧盟与世界卫生组织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世界银行 D.联合国与世界银行
25.世界银行是间、全球性、专门性的国际组织。下列国际组织与世界银行类型相同的是
A.联合国 B.欧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26.在2010年英国议会下院议员的选举中,保守党以36%的得票率获得近48%的议席,工党以29%的得票率获得近40%的议席,而得票率23%的自民党只获得不到9%的议席,三党都不能单独组阁。这次选举结果表明
A.选票未能真实反映选愿 B. 议席分配真实反映了选愿
C.英国现行选举已形成对两党制的冲击 D. 英国议会内阁制已经陷入困境 27.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来看,与单一制国家相比
①美国的主权不太充分 ②美国地方的性较强 ③美国的工作效率比较高 ④美国的立法权相对分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针对奥巴马总统提交的财政预算案,共和党利用在众议院的多数席位,提出将2011年的财政预算削减610亿美元,欲借此切断奥巴马倡导的医改、高铁等项目的资金,砍掉民主党2012年大选的选民基础。财政预算案迟迟未获通过使美国一度面临“关门”的窘境。这说明在美国
① 国会有权监督财政经费的开支情况② 总统面对国会的财政预算立法权为力 ③ 两大政
党将其选举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上④ 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已丧失其合理性 A.① ③ B.② ④ C.② ③ D.① ④
29.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五国签署金融合作框架协议。该框架协议对深化金融合作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建立更开放的金融合作体系。金砖国家之间加强合作
① 将推动金砖国家的结盟关系逐步巩固② 表明力量日趋均衡的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③ 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④ 顺应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世界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深人推进,发展中国家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十国集团峰会(G20)正处于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的转型之中,作用和影响甚至超过了八国集团(G8)。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
①发达国家已经丧失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 ②一批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 ③政治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④国际体系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31.奥巴马医改法案引起的争议愈演愈烈。2011年1月18日又有共和党控制的6个州加入到反对身为民主党的奥巴马医改法案的阵营,这意味着己有一半以上(26个)的州将对这项法案发起挑战。医改法案的争议反映了
①美国州与联邦政治地位平等 ②美国联邦与州共同分享政治权力 ③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相互牵掣 ④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争夺执政地位
A.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2.在2011年1月举行的苏丹南部公投中,98.83%的选民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根据该地区各党派所达成的共识,这个新国家将实行共和制。该新国家
①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 ②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 ③议政将会合一 ④是统治阶级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3.日本地震发生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7日从维也纳国际机场乘航班前往日本首都东京,于18日抵达东京成田机场,准备与日方有关共同评估有关受损核电站的形势。国际原子能机构是 A.世界性、专门性、非间的国际组织 B.一般性、区域性、非间的 C.世界性、专门性、间的国际组织 D.一般性、区域性、间的
34.某国某政党候选人在由选民直选的总统大选中,击败对手赢得总统大选。随后,新总统即任命首脑和组织。第二年,该届因在解决本国就业问题方面不得力,该国议会对提出不信任案,但议会表决未获通过。下列国家中与该国政体相同的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35.奥巴马总统提交的2011财年预算方案没有得到国会批准,面临关门危机。2011年3月,美国众、参两院先后通过了临时预算案,暂时避免了因经费不足而关门的命运,这对于民主党和共和党来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在美国
A.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在于有效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B.国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总统具体负责行使国家权力 C.民主党和共和党同属资产阶级政党,没有什么差别 D.总统先提出立法建议,国会再具定相关的法律
36.2010年2月,欧盟首次峰会在布鲁塞尔召开。这次峰会重点讨论了欧盟未来十年的能源和创新以及如何避免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再度升级等问题。这意味着欧盟
①坚持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②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日益彰显其主导作用 ③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 ④实施了以磋商代替谈判的全新的合作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7.《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
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这里的“脱胎换骨”是指 A.欧洲取得世界局势的主导地位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C.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D.彻底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 38.据报道,2011年2月20日,德国默克尔领导的教民主联盟在德第二大城市汉堡的选举中落败,仅得到21.0%的票数,而社会民主党以48.3%的选票获胜。德国实行的政体与总统制共和制政体的区别是 ①前者不设总统,后者设立总统 ②前者对议会负责,后者的对总统负责③前者的立法权在议会,后者的立法权在总统④前者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后者的国家元首拥有实权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9.美国中期选举结果于2010年11月3日揭晓。共和党获得众议院控制权,民主党勉强保住参议院多数党地位,总统奥巴马呼吁共和党与民主党加强合作。下列对总统奥巴马呼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合作是否实现,要看决策具体涉及到怎样的利益②合作不可能,这是由两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 ③合作有可能,因为两党制在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④合作不可能,因为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40.2011年2月11日晚,埃及副总统苏莱曼通过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宣布,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政权由埃及军方接管。穆巴拉克于1981年10月6日至2011年2月11日任埃及总统,在此期间,历届埃及内阁必须向总统穆巴拉克宣誓就职。材料表明,埃及实行的是
A.议会君主制 B.总统制 C.议会共和制 D.半总统制
41.在美国2010年中期选举中,民主党惨败,共和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赢得了60多年来的最大胜利,这意味着总统奥巴马在今后两年的任期中将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国会博弈。上述材料表明
①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必然导致效率低下 ②国会在政治生活中将重新居于主导地位③美国两党在主张上没有本质区别 ④美国的两党制和选举制有着密切联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2.就政体而言,法国半总统半议会制区别于总统制的特点在于
A.总统由选民民主选举产生 B.总统领导具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C.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案决定去 D.议会可以通过方式追究总统责任
43.由副王岐山和欧洲委员会副华金·阿尔穆尼亚共同主持的第三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于2010年12月21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对话议题涵盖了世界所面临的宏观经济挑战、竞争问题、贸易、投资、创新与关税合作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可见
A.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B.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C.中国与欧盟有相同的价值标准 D.国际组织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2010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开始,美国媒体及大街小巷充斥着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及其参选人的广告。回答
44.美国的民主选举实际上就是两党的一场广告战,谁宣传的形象被选民广泛接受,谁就能获得胜利,当然广告战的背后是堆积如山的“金钱弹药”。这说明美国中期选举 A.充分反映选民的意志和利益 B.实质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 C.改变选民的原有的政治地位 D.增加了民众参与执政的可能性
45.美国某著名主持人引用例子说明中期选举情况:如果候选人甲当选会对石油行业产生极大冲击,石油公司就会抛出数百万美元来对他发动各种攻击,力推候选人乙坐上议员的宝座。当然石油公司会通过“合法的组织”来做这些事,公众将永远不会知道谁是真正的幕后推手。这表明
①利益集团是两党制运行的基础 ②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具有隐蔽性③利益集团主要依靠金钱干预政
治 ④利益集团对国家决策产生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6.由于共和党于去年11月中期选举赢得众院控制权,美国国会两党对就2011年联邦会计年度预算
争执不下,奥巴马面临关门的窘境。在共和党的支持下,众院于2月19日通过总额610亿美元
的削减财政支出法案。但由于民主党在参院占有多数,法案获参院通过的机会不大。总统奥巴马表示,即使参院通过法案,他也将动用否决权。据此,我们可以看出 A.这就是人们习惯所称的“驴象之争”
B.共和党是国会的多数党,民主党则是参议院多数党
C.这一现象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衡
D.由于之前的克林顿也有过关门的遭遇,说明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主观题:
47.材料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48.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赌徒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
49.材料: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50.法国经过彻底的资产阶级,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而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建立起了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君主和主要贵族组成的议会上院。 (1)法国政体比英国更民主,对吗? (2)简述英法国家形式的相同点?
高二政治期末综合试卷
CBABA \\BBACA\\BCDDA\\CCDBD\\DB DACCD\\ADCBB\\CBABC\\BCBCC\\BBBC
47.【解析】本问考查的课本知识是文化传承,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能永不泯灭的原因。结合课本①③能够很快想到,同时中华民族精神的永不泯灭在于他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答出第②点。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8.【解析】本问考查的题型是“为什么”,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方面作答;内容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答出民族的特点以及与其它各民族文化的共性。
【答案】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49.【解析】本题设计贴近生活,立意鲜明,要求明确。解答时只要把文化创新的途径记牢,不难作答。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50.(1)判断一个国家制度的民主程度,应主要看其阶级性质。因此,英法政体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资产阶级民主。(3分)
⑵国家形式包括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管理形式(2分) ①两国的国家结构形式都是单一制的国家。(2分)
②从国家管理形式看,英法政体代表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两种基本形式,从实质和作用上看,殊途同归,具体表现在
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上看,英法两国的政体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2分) 从执政党的性质与作用来看,英法两国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执政党的阶级性质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性质。(2分)
从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看,英法两国权力机关的变化趋势相近,都出现了议会权力萎缩,行政权力加强的趋势。(2分)
从发展程度上看,就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言,英法两国政体都渐趋成熟,也存在弊端。(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