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考试全面语文S版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一、 读拼音,写词语。
lún lǐ fù bù jiě pōu gōng jìng qín láo
pín kǔ kū long hùn luàn zhì xù zì bēi
二、 用“____”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zún tínɡ) 漆一簇(cù) 蜿蜒(yá黑(qī qí) ...n dīàn) 浙 zè臀部(tú江(zhè) 登陆(lǜ lù) ...
三、 辨字组词。
茅(______) 赖(______) 媪(______) 蓬(______) 蛱(______) 矛(______) 懒(______) 温(______) 篷(______) 侠(______)
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水(____)龙 灯(____)辉(____) 高楼(____)(____) (____)山(____)水 鸡(____)相(____) 炊烟(____)(____)
五、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虽然……但是…… 如果……就…… 之所以……是因为…… 无论……都……
1 / 7
(1)(______)敌人怎样威胁,雨来(_______)不怕。 (2)雨来(______)能顺利逃生,(______)他的游泳本领高。 (3)(______)雨来被敌人抓住了,(_______)他最后顺利逃生了。 (4)(______)敌人发现了李大叔,民兵的情报(______)送不出去了。
六、 照样子写句子
1.“我倒想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豌豆说。(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用加点关联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设问句) 是谁_________?当然是________。
4.①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②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你认为句____的表达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仿照句①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进我们的生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好文章,明白了不少道理。《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王戎认为“_______________”,所以当别的孩子争着摘路旁的李子时,只有他没有摘,从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 。《雪梅》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客观看待自己和别人。
2.“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__________________,看不出
2 / 7
________________。
过了一会儿,响声__________,只见东边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群又沸腾起来。”这段话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本册书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的盘古、
_________________的精卫、_________________的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梅兰芳…我们还知道了“学贵有疑”,韩愈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还知道了一些气候谚语,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简述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句话应用( )的语气朗读。 A.平淡无奇
B.疑惑不解
C.无奈、愤怒
3.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外国人能霸占一块地方横行。
3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习作乐园。
生活中,你一定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他(她)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你的?你是怎么感谢他(她)的?请以“谢谢你对我的帮助”为题目,写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3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7
答案
1、伦理 腹部 解剖 恭敬 勤劳 贫苦 窟窿 混乱 秩序 自卑
2、cù yán qī tún zhè lù
3、茅草 赖皮 翁媪 莲蓬 蛱蝶 矛盾 懒惰 温暖 帐篷 侠客
4、车 马 火 煌 林 立 依 傍 犬 闻 袅 袅
5、无论 都 之所以 是因为 虽然 但是 如果 就
6、他倒想知道,他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豌豆说。 即使老师没在教室,同学们也很安静。 这么细心地照料我们 母亲 ① 反复出现4次没有,突出那时的贫穷 那里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轮船,也没有飞机。 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进我们的生活。 7、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风平浪静 有什么变化 越来越大 水天相接 一条白线 , 钱塘江大潮开始来了 开天辟地 坚持不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蓄须明志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示例:立了秋,把扇丢 8、
1.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辱却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C
3.因为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让中国签订了一些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当时的奉天就成了外国人的地盘。
4.因为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不振”,他不愿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自己的同胞再受这样的欺凌。 5.提高自身能力,适应将来的生存发展环境。 9、范文:
谢谢你对我的帮助
你还记得吗?在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周日,我和你去公园玩。公园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一阵微风吹过,清澈的湖水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
6 / 7
纹。天空一碧如洗,几朵棉花似的白云飘来飘去,有的像活蹦乱跳的小兔子,有的像可爱的小绵羊,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我们尽情地玩耍嬉戏。
突然,一团乌云飘来,没过一会儿天空便密布乌云,雨开始越下越大。我正准备往家跑去,就在这时,你一把把我拉住,说到:“先到我家去,我家离这儿近。”一阵小跑,你拉着我来到了你的家里,随后你给我拿来干毛巾擦拭身上的雨水,端来好吃的零食让我尽情品尝,又打开电视观看有趣的动画片。暖流在我身上流淌,“谢谢你帮助了我!”我一再地表示自己的谢意,但是你却是淡淡的一笑:“没什么,我们是好朋友吗!”
雨停了,我和你告别回家去。我抬起头发现天边居然隐隐约约有一条彩虹,那不就是我们的友谊桥吗?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