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铝、铍(Be)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其氯化物分子内键型相同,故其氯化物晶体的熔点都较低。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为BeO
B.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是BeCl2 C.Be(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D.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故BeCl2是离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 C 略
2. 气体X可能由NH3、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浅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Cl2 B.一定不含CO2
C.一定不含NH3、Cl2 D.可能含有Cl2、CO2 参考答案: C 略
3.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g钠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B. 标准状况下,2.24L Cl2溶于水或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1NA C. 常温常压下,18gH2O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NA D. 0.1molCH3OH中所含C-H键的数目为0.4NA
参考答案:
A
【详解】A.Na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Na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了Na+
;2.3gNa的物质的量为0.1mol,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也为0.1mol,转移电子数为0.1NA,A项正确; B.标准状况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为1mol,Cl2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Cl2+H2O
HCl+
HClO,并没有反应完全,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转移电子数小于0.1NA,B项错误; C.18gH2O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H原子物质的量为2mol,H原子数目为2 NA,C项错误;
D.CH3OH的结构式为,1mo甲醇中含有3molC-H键,所以0.1molCH3OH中含有
0.3molC-H键,数目为0.3NA,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A。
4. 给定条件下,下列离子组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250C,PH=1的无色溶液中:
B. 加入Al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 C. 0.1 mol/L 的 NaAlO2 溶液中:
D. 250C,水电离出的
的溶液中:
参考答案:
D 略
5. 下列有关127 53I和131 53I说法,正确的是
A.127 53I和131 53I的中子数相等 B.127 53I和131 53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127 53I和131 53I互为同位素 D.127 53I和131 53I是同一种核素 参考答案: C 略
6. 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 ̄、S2 ̄ 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 ̄、SO42 ̄、I ̄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 ̄、HCO3 ̄ 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 ̄、SO42 ̄
参考答案:
C
7. 已知某非金属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RHm,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分子中有b个氧原子,则这种酸的分子式为 A.H2b-8+mROb B.H2b-8-mROb C.H8-m-2bROb D.Hm+8+2bROb 参考答案: A 略
8. 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 图⑤ 所示装置中盛有饱和Na2SO3溶液除去SO2中含有的少量HCl
B. 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选择图③所示装置
C. 用图①和② 所示装置进行粗盐提纯 D. 用图④所示装置进行石油分馏实验制取丁烯 参考答案: C
略
9.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均呈碱性,说明二者均属于碱 B.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C.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说明该酸一定是强酸
D.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参考答案:
D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 【分析】A、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 B、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原理不同;
C、酸性比碳酸强的酸均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Fe2+和KSCN溶液不显色,而Fe3+和KSCN溶液反应变红色.
【解答】解:A、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而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原理不同,氯气是由于溶于水后有强氧化性而使品红褪色,而二氧化硫是由于和品红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褪色,故原理不同,故B错误;
C、酸性比碳酸强的酸均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醋酸虽然是弱酸,但酸性比碳酸强,故也
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错误;
D、Fe2+和KSCN溶液不显色,而Fe3+和KSCN溶液反应变红色,故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无铁离子,而滴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此时溶液中有了铁离子,则此时的铁离子只能是原溶液中本来的Fe2+转化而来的,故溶液中有Fe2+,故D正确. 故选D.
10. 某高分子材料是由①、 ②—CH==CH—CN两种单体聚合而成的,以下
与此高分子材料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种物质也可以发生自身加聚反应而形成纯净物 B.形成的高分子材料不属于烃 C.①和②两种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D.两种单体都可以使溴水褪色,但只有①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参考答案: B 略
11.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10 mL 0.5 mol/L CH3COONa溶液与6 mL 1 mol/L盐酸混合: c(Cl-)>c(Na+)>c(OH-)>c(H+)
B.0.1 mol/L pH为4的NaHB溶液中:c(HB-
)>c(H2B)>c(B2-
)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c(A2-) D.c(NH)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2CO3溶液和NH4Cl溶液:c[(NH4)
2
SO4]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 B. SO3和SO2都是酸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都可生成两种盐 C. 常温下浓硝酸和稀硝酸均可用铁质容器盛装 D. 澄清石灰水可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参考答案: B 略 13.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甲中曲线表示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镁粉, 产生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B.图乙表示将0.10 mol NaOH溶液分别滴加到浓度相同的三种一元酸中,由图可知③的 酸性最强 C.图丙为水的电离平衡曲线,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适量NaOH固体的方法 D.图丁中曲线表示将pH相同的NH4Cl溶液和稀盐酸稀释相同倍数时,二者pH的变化向容积均为0.5L的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 。 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如下图表所示: 参考答案: B 略 14.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溶液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胶体是不稳定的分散系 B.H2S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H2SO4,说明氢硫酸的酸性比硫酸强 C.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D.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溶液褪色,说明BaCl2有酸性 参考答案: C 略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Na2O均能吸收CO2并放出氧气 B.Mg、Al、Fe均能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 C.SO2和Cl2的漂白原理相同 D.SiO2既能与NaOH又能与Na2CO3反应生成Na2SiO3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6分)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的金属离子有Cu2+ 、Fe2+ 、Fe3+ 。从下列所给试剂中选择:实验步骤中试剂①为 (填代号),检验溶液A中Fe3+的最佳试剂为 (填代号)。 a.KMnO4 b.(NH4) 2S c.H2O2 d.KSCN (2)由溶液C获得CuSO4·5H2O,需要经过加热蒸发、 、过滤等操作。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用到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 。 (3)制备CaCO3时,应向CaCl2溶液中选通入(或先加入) (填化学式)。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 装置回收(填代号)。 (4)欲测定溶液A中Fe2+ 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 ,直到 。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时应选用 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参考答案: (1)c d (2)冷却结晶 引流 (3)NH3 (或NH3·H2O) b d (4)注视凹页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凹页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 酸式 【解析】 (1)为使Fe2+ 、Fe3+ 一块沉淀,要加氧化剂将Fe2+ 氧化而又不引入新杂质,选H2O2;检验Fe3+ 选择SCN- (2)从溶液中要析出晶体,采用冷却结晶法;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引流。 (3)CaCl2溶液不能与CO2反应,加入碱能反应,但又不能引入杂质,应通入NH3(或先加入NH3·H2O);氨气极易溶于水,要注意防倒吸,a装置广口瓶内的进气管长,容易倒吸,c装置中的倒置漏斗、d中的多空球泡可以防倒吸。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5分) 有机物A、B均为芳香族化合物。1molA水解得到lmolB和1molCH3CH2OH,A、B相对分子质量均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又知A分子中碳原子数比氢原子数少一个,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8.18%。 I.(1)A、B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 ; (2)一个B分子中应有 个氧原子; (3)A的分子式为 。 Ⅱ.若有机物H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的大l8,由芳香烃C合成H的路径如下: (1)C的结构简式为 ; (2)从C到F发生的反应中,反应类型有 (写出反应类型名称); (3)G—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两种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 。 ①分子中除苯环外无其它环状结构,苯环上只有两个邻位取代基; ②一定条件下,该物质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参考答案: 略 18. 组成生命细胞的11种宏量元素(约占人体总质量的99.97%),全部位于周期表的前20号。其中组成人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的主要有6种元素。 (1)这六种元素中除H、C、O、P、S外,应该还有______(写元素符号),它的原子最外层有______个电子;与它同周期,且单质熔点最高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 (2)糖类是人体获得能量的来源之一。已知1mol 葡萄糖在人体内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放出2804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将其转变为其它化工原料,必须破坏的化学键属于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键。 (4)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存在递变规律,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离子半径:S2— >Na+ >O2— >H+ b. 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K>Na>Mg>Ca c. 熔点:CO2>SiO2>Na2O>SO3 d. 还原性:PH3>H2S>HCl>HF 参考答案: (1)① N,5,第二周期IVA族; (2)C6H12O6(s) + 6O2(g) → 6CO2(g) + 6H2O(l) ;△H=-2804 kJ·mol-1 (3) ,极性;(4)d 略 19. 直接生成碳-碳键的反应是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成碳-碳键的新反应。例如: 化合物Ⅰ可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注明条件)。 (2)化合物Ⅱ与足量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注明条件)。 (3)化合物Ⅲ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Ⅴ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化合物Ⅴ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①中1个脱氢剂Ⅵ(结构简式如下)分子获得2个氢原子后,转变成1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子,该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1分子与1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其 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1mol该产物最多可与______molH2发生加成反应。 参考答案: (1)C5H8O4;H3COOCCH2COOCH3+2NaOH 2CH3OH+NaOOCCH2COONa。 (2)HOCH2CH2CH2OH+2HBrCH2BrCH2CH2Br+2H2O。 (3)HOCCH2CHO;CH2=CHCOOH。 (4)。 (5);8。 本题考察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反应的判断和书写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 (1)依据碳原子的四价理论和化合物Ⅰ的结构简式可写出其分子式为C5H8O4;该分子中含有2个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要想完全水解,只有在解析条件下才实现,所以其方程式为 H3COOCCH2COOCH3+2NaOH2CH3OH+NaOOCCH2COONa。 (2)由化合物Ⅰ的合成路线可知,Ⅳ是丙二酸,结构简式是HOOCCH2COOH,因此Ⅲ是丙 二醛,其结构简式是HOCCH2CHO,所以化合物Ⅱ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CH2OH。与浓氢溴酸反应方程式是 HOCH2CH2CH2OH+2HBrCH2BrCH2CH2Br+2H2O。 (3)Ⅴ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说明分子中含有羧基,根据Ⅲ的结构简式 HOCCH2CHO可知化合物Ⅴ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 (4)芳香族化合物必需含有苯环,由脱氢剂Ⅵ的结构简式可以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5)反应①的特点是2分子有机物各脱去一个氢原子形成一条新的C-C键,因此1分子 与1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氢反应的产物是 。该化合物中含有2个苯环、1个碳碳三键,所以1mol该产物 最多可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