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期、雨期及热期施工 一般规定
冬期、雨期及热期的桥涵施工,应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施工前应及时掌握气温、雨雪、风暴、汛情等预报,预订应急预案,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避免发生事故。施工操作人员应按劳动保护的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冬期、雨期及热期的施工除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其他章节的相关规定。
冬期施工
根据当地多年的气温资料,室外昼夜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0C时,钢筋、预应力、混凝土及砌体等工程采取冬期施工措施。严寒期不宜进行施工。
冬期施工的工程,应预先做好冬期施工组织计划及技术准备工作。对各项设施和材料,应提前采取防雪、防冻、防火及防煤气中毒等防护措施;对钢筋的冷拉和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制订专门的施工工艺及安全技术方案;对处于结冰水域的结构物,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其在施工期间和完工后遭受冻胀、流冰撞击等危害。
冬期施工期间,除永冻地去外,地基在基础施工和去养护时,均不
得受冻。
钢筋的焊接、冷拉及预应力筋的张拉应符合下例规定: 焊接钢筋宜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进行时,最低温度不宜低于-200C,并应采取防雪、挡风等措施,减少焊件的温差。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刻接触冰雪。
冷拉钢筋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5℃,当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时可不低于-20℃;当采用控制应力或冷拉率方法冷拉时,冷拉控制应力宜较常温时酌予提高,提高值应经试验确定。
张拉预应力筋时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15℃。
钢筋的冷拉设备、预应力筋张拉设备以及仪表工作油液,应根据实际使用的环境温度选用,并应在使用时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配套校验。
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
配制混凝土时,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水胶比不宜大于0.5;采用蒸汽养护时,宜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采用加热法养护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严禁使用高铅水泥;使用其他品种的水泥时,应考虑其掺合材料对混凝土强度、抗冻、抗渗等性能的影响。当有抗冻性要求时,混凝土的配制应符合本规范第6.13.3条的规定。
搅拌设备宜设在气温不低于10℃的厂房和暖棚内。拌制混凝土前及停止拌制后应采用热水冲洗搅拌机的拌盘或鼓筒。集料宜堆放在棚屋内或采用保温材料进行覆盖,防止出现冻块。
拌制混凝土时各种材料的温度,应满足混凝土拌和物拌和后所需的温度。当材料原有温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首先考虑和用水加热;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考虑对集料加热;水泥仅能保温,不得加热。各种材料需要加热的温度应根据冬期施工热工计算公式确定,但不得超过表24.2.5的规定。
表24.2.5 拌和水及集料最高温度(℃)
项 目 强度等级小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拌和水 80 60 集料 60 40 注:当集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水泥不应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加料顺序为先家集料和已加热的水,热后再加水泥。
冬期搅拌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集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投料前,应先采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加料顺序应先为集料、水、稍加搅拌后再加入水泥,且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时延长50%。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0℃,入模温度应不低于50℃。
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最大限度地缩短,运输混凝土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浇筑完成后开始养护时的温度,采用蓄热法养护时不得低于10℃,采用蒸汽法养护时不得低于5℃,细薄结构不得低于8℃。
冬期施工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对接合面加热,其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浇筑完成后,应采取措施使混凝土接合面继续保持正温,直至新浇混凝土达到规定抗冻强度。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湿接缝时,应适当降低水胶比。浇筑完成后应加热或连续保温养护,直至接缝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烦的75%。
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环境温度和进入喷射机的材料温度应比低于50C。已喷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5MPa前不得受冻。
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冬期施工期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前;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以前,均不得受冻。
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宜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和热工计算确定。当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15℃时,地面以下的工程或结构表面系数不大于15m-1的结构,宜采用蓄热法养护;当蓄热法不能适应强度增长速度要求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蒸汽加热、暖棚加热等方法进行养护。
采用蓄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根据环境条件,在经计算能保证结构物不受冻害的情况下可采用蓄热法养护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较小的水胶比,养护过程中应采取加速混凝土硬化和降低混凝土冻结温度的措施。对容易冷却的结构部位,应特别加强保温,且不应往混凝土和覆盖物上洒水。
采用蒸汽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升、降温速度不得超过
表24.2.9的规定。当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养护温度不宜超过8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养护温度可提高到85℃。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的升、降温速度宜按温控设计的要求确定。
表24.2.9 加热养护混凝土的升、降温速度(℃/h) 表面系数(m-1) ≥6 <6 升温速度 15 10 降温速度 10 5 采用暖棚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暖棚应坚固、不透风,内墙宜采用非易燃性材料,且暖棚应有防火、防煤气中毒的安全防护措施。暖棚内的温度不得低于5℃,且宜保持一定的湿度,湿度不足时,应向混凝土面及模板洒水。
采用蓄热法和加热法养护的混凝土结构,其模板的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证明混凝土已达到要求的抗冻强度及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
加热养护的结构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表面冷却到5℃以后,方可拆除。拆除后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大于20℃时,仍应对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保温,使其缓慢冷却。
对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其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负温条件下严禁洒水,外露表面应采用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双层覆盖养护。养护温度不得低于抗冻剂规定温度,当达不到规定温度时应采取加热保温的措施。
拆模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大于15℃时,仍应对混凝土表面采取覆盖保温的措施。
灌注桩在冬期施工时,混凝土不得掺抗冻剂,灌注时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应不低于5℃,对已凿除桩头预留混凝土的桩顶部位应采取措施进行覆盖保温养护。
砌体冬期施工时,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切块应干净,无冰霜附着;砂不得含有冰块或冻结团块。被水浸泡后受冻的切块不得使用。
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搅拌时间宜比常温时增加0.5~1倍,且宜随拌随用,砌石砂浆的稠度宜较常温时适当加大。砌筑时砂浆应保持正温,砂浆与石料或砌块表面的温差不宜超过20℃。
砌体采用保温法在暖棚中砌筑时,砌块的温度应在5℃以上;砂和水加温拌和的砂浆,其温度不得低于15℃;棚内地面处的温度不得低于5℃。砂浆的保温时间应以达到其抗冻强度为准。养护期间应洒水,保持砌体湿润。
采用抗冻砂浆砌筑砌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抗冻砂浆在严寒地区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地区可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抗冻砂浆宜采用细度模数较大的砂;抗冻剂掺量宜通过实验确定。
抗冻砂浆使用时的温度不得低于5℃。当设计无要求且一天最低气温低于-15℃时,承重砌体的砂浆强度应按常温时提高一级。
采用抗冻砂浆砌筑的砌体,应在砌筑后加以覆盖,但不得洒水。对
未采取抗冻措施的浆砌砌体,在砂浆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前,不得受冻。
冬期施工时,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对混凝土用水和集料加热温度、混凝土的加热养护方法和时间等进行检查。
集料和拌和水输入拌和机时的温度、混凝土自拌和输出时的温度及浇筑时的温度,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检查3次。
对混凝土在养护期间温度的检查,当采用蓄热法养护时,每昼夜至少应定时检查4次;采用加热法养护时,升温及降温期间至少每小时检查1次,恒温期间至少每2h应检查1次。对室内外的环境温度。每昼夜应定时定点检查4次。
检查混凝土温度前,应绘制测温孔布置图并编号。对测温孔的位置,当采用蓄热法养护时,应设置在易冷却部位;当采用加热法养护时,应在离热源不同位置分别设置;厚大结构应在表层及内部分别设置。测温时温度计应与外界温度隔绝,并应在测温孔内留置不少于3min。
混凝土除应预留标准试件外尚应制取相同数量与结构同条件的试件。对采用蒸汽加热法养护的混凝土结构,除应制取标准养护试件外,尚应同时制取与混凝土结构同条件蒸养后,再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的试件,用以检查经过蒸养后混凝土28d的强度。冬期施工混凝土的质量评定方法与常温施工混凝土相同。
砌体冬期施工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4张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室外气温、暖棚气温及砂浆温度,每昼夜应定时检查不少于3次。
对抗冻剂的掺量,每一工作班组的检查应不少于1次。 砂浆强度应以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d的试件试验结果为准,试件制取组数不应少于常温下试管的试件组数。每一单元砌体(如墩台、拱圈、涵洞)应同时制取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用以检查砂浆强度实际增长情况。砂浆强度额质量评定方法与常温施工的砂浆相同。
桥面沥青防水层不宜在低温下施工。伸缩装置应按设计要求且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安装;气温在50C以下时,不宜进行橡胶伸缩装置的安装施工。
三、雨期施工
1、在降雨量集中季节且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时,应按雨期的要求进行施工。
2、雨期施工应通过当地气象部门提前获取气象预报资料,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技术方案及应急预案,做好防范各种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雨期施工应提前准备必要的防洪抢险器材、机具及遮盖材料,对水泥、钢材等工程材料应有防雨防潮、对施工机械应有防止洪水淹没等措施;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应设置排水设施;同时应制订安全用电规程,严防漏电、触电;雷区应有防雷措施。
3、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宜逐段、分片、分期施工。雨期施工应避开大风大雨天气,与暴风雨或洪水危害时应停止施工作业。
4、雨期进行集成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坑开挖时,应设挡水埂,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应设集水井,并应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基坑顶应有截水措施。同时应加强对边坡的支护,或适当放大边坡度;对地基不良地段的边坡应加强观测,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垫层和基础的施工,防止被水浸泡;若被浸泡,应挖除被浸泡部分,采用砂砾材料回填。
2)在位于山坡或山脚地质不良地段进行桩基础施工时,相邻墩不宜同时钻、挖孔,宜间隔错开施工,防止引起山体失稳。
3)水中基础的施工应采取防止洪水淹没或冲毁施工作业平台及施工设备、设施的有效措施。
5、结构混凝土的雨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支架的地基和基础应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因地面软化引起地基沉降及支架失稳。
2)钢筋钢绞线等材料的存放应支垫覆盖,并应防水、防潮。钢筋的加工和焊接应在防雨棚内进行。结构外露的钢筋、钢绞线及预埋钢件等应采取覆盖或缠裹等防护措施。
3)水泥的储存应防雨防潮,已受潮有结块的水泥不得用于工程中。雨期施工应增加砂、石集料含水率的检测次数,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拌和质量;砂、是集料的含水率检测每个台班应不少于1次,雨后拌制混凝土应先检测后拌和。
4)雨后模板和钢筋上的雨泥、杂物等,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清除干
净。除非有良好的防护措施,否则不宜在大雨天浇筑结构混凝土。新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不得被雨淋。
5桥面防水层不宜在雨天进行铺设施工。 6、砌体的雨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体砂浆在达到终凝前,不得遭受雨水冲洗。
2)砌体的砌筑块石、片石或预制混凝土块应将淤泥、杂物冲洗干净后方可浇筑。
3)现场制作的砌体砂浆试件应采取防雨措施。 四、热期施工
1、当昼夜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时,混凝土工程和砌体工程的施工应符合热期施工的规定。
2、热期混凝土工程施工所用的原材料,其储存及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必要措施对水泥和砂、石集料等遮阳防晒,或对砂、石料堆喷水降温,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
2)对拌和水宜采用冷却装置或其他适宜的方法降温;对水管及水箱应设置遮阳或隔热设施。
3、热期混凝土工程施工时,混凝土的配制、搅拌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合比的设计应考虑高温堆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影响。混凝土中可掺加高效减水剂或掺用粉煤灰等活性材料取代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混凝土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当掺用缓凝型减水剂时,可
根据气温情况适当提高坍落度。
2)搅拌站的料斗、蓄水器、皮带运输机及搅拌筒等应采取遮阳措施。在搅拌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增加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次数;当不满足施工需要时,应及时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3)混凝土宜在棚内或气温较低的夜间进行搅拌;当无其他特殊规定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0C以下。
4)宜采用带有搅拌装置的运输车运输混凝土,且搅拌筒上应有防晒设施。在运输过程中应慢速、不间断地搅拌混凝土,但不得在运输过程中加水搅拌,并应最大限度地缩短运输时间。
4、热期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浇筑前应有全面的施工组织计划,做好充分准备,配备足够的施工机具设备,保证浇筑施工能连续进行。条件具备时,应对浇筑场地进行遮盖防晒,降低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亦可在模板、钢筋和地基上喷水降温,但在浇筑时模板内不得有积水或附着水。
2)在混凝土浇筑前,应通过实验确定在最高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覆盖时间,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宜选在一天温度较低的时间进行;混凝土从拌和至浇筑时间应缩短,浇筑速度应加快且应连续进行。
3)浇筑完成后应加快表面混凝土的修整速度,修整时可采用喷雾洒少量的水防止表面干缩纹,但不得直接在混凝土表面浇水。
5、热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对表面修整后尽快开始养护,应在其表面立
即覆盖清洁的塑料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水分;初凝后应增加覆盖浸湿的粗麻布或土工布,继续洒水保湿养护。
2)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保湿养护期间,如具备条件,宜采取遮阳和挡风措施,控制高温干热风对养护质量的影响。
3)混凝土结构拆模后的洒水养护宜采用自动喷水系统或喷雾器,保湿养护不得间断,亦不得形成干湿循环。除非当地缺少足够的清洁水,否则不得仅采用喷洒养护剂的方式对高强度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养护。
4)对桥面铺装混凝土或其他外露面较大的板式结构混凝土,应在施工前制订养护方案,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养护,防止开裂。
6、砌体在热期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筑砂浆宜随拌随用,气温超过30℃时,宜在2~3h内使用完毕。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2)砌筑砂浆宜有良好的和易性,用于石砌体时稠度宜为50~70mm;气温较高时,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大稠度。
7、热期施工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砂、石集料的含水率检测,每台班应不少于1次。
2)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时,对环境温度应每日检查4次,并做好检查记录;当记录超过热期施工的规定时,混凝土的搅拌应采取有效的降低和防晒措施,并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否则应停止施工。
3)混凝土热气施工,除应留置标准条件下养护的试件外,尚应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并将装置于结构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混
凝土的强度用以指导施工。
4)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缓凝剂的掺量,并应检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防止缓凝剂掺量不准确对结构造成危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