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学科教育 本期特邀组稿人:杜春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素质培育、技能提高的专业 人才教育是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根基。本期出刊正好与在山 城重庆召开的“2015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相耦合,又恰逢 重庆大学风景园林系成立30周年,真应了“重庆”之“双重喜 平台以及学科背景差异的影响,对理工院校的环艺专业风景 园林设计课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充分发挥特色 办学优势的基础上,更好的完善环艺专业风景园林设计课的 教学体系建设。朱捷围绕“城市开敞空间”这一重要研究领 域,提出设计教育应让学生充分了解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知 识,熟练掌握城市骨架和城市肌理的组织技巧,使其知识体 系和设计思路走向“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渗入景观思维模 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设计创造性的教育目标。任留 柱、田长丰围绕环境设计专业研究生在景观设计认知上的差 异性,探讨了一种适合环境设计专业研究生的景观设计能力 训练的框架,包括培养学生的空间操作与场所认知能力、掌 握一种设计程序方法和基于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教育) 模式下的多学科涉猎能力。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前景与时代背景、国家命运息息相 关。作为世界文明中典型代表的中国园林,能否契合时代的 脉搏,凝练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现代技术的科学思维, “从量 变到质变”,探寻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 庆”的得名典故,适地应景{ 当前,中国的风景园林事业正从前期的粗放、快速发展转 向集约、稳定发展,行业发展呼唤更多的科学理性的思考。 而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也因前期在招生、师资、课程建设上 的高速求量发展,俨然成为世界的“风景园林教育大国”,但 教育的质量和成果上,显然离风景园林教育的世界高地有差 距。因而,如何转向内在求质的创新式发展,探索“从量变 到质变”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转型,积极引导中国风景园林 教育的创新思考,促进风景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 风景园林发展的关注点。 孟子云: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乐也”。可见自古至 今,教书育人,也为师者之幸。而偶有所得,著文流传,亦 是师者之责。本届大会得到了国内各院校教师的踊跃参与, 献文赐稿者甚众,且皆能围绕”从量变到质变”的教育转型 思考。限于篇幅,本期只能遴选其中部分与读者分享,以汇 聚启迪大众之声。 风景园林教育者应继续努力探寻的方向。 金云峰、李瑞冬等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的课程目标特点,提 出以“综合运用,有效实践”实现“全面评估,角色转型” 的教学理念和目标,探寻了“真题真做”、“现场调查”、 “专题研究”、 “校企联动”的毕业设计教学途径,为风景 园林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可观成果与指导性经验。陈 磊、杨建辉基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在培养 目标、内容及作用等方面与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的不同, 结合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探索了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 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改革。高莹、栾一斐等关注于教育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