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学实录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蜡烛的变化》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让学生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5、能让学生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设计理念:

1、学习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本课中研究蜡烛的变化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重要的是把观察到的事实收集并在“实验观察记录表”上记录下来。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本课教学,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将以往“个体户”式的单向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教师积极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动手做”的机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发现科学。

设计思路:

科学课学生的思维一定要具有层次性,注重科学课前后的衔接,也是我设计教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课前后的衔接就好像一个连环套一样,一环套一环,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具有了一定的层次性。本课由实验得出结论时所采用的逻辑推理方法是归纳法,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产生和不产生新物质两类。我便将第一部分重点设计为实验探究,从简单的形状、形态变化,到较复杂的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二是加强课堂的拓展外延性,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更多的物质世界的变化,使学生对变化有一种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蜡烛,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大烧杯,瓷片、蒸发皿、实验记录单等。

自选材料:醋,鸡蛋、烧杯、火柴、生鸡蛋、澄清石灰水、白糖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看的时候你们要仔细观察,图片中有什么变化。[小苗出土、叶子变色和小狗长大这些变化能强烈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举起手中的粉笔,)你们看,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如果老师不小心把这支粉笔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长高了)你们的身高变化是不是每天都能看见呢?这说明有的变化是缓慢的,不容易被发现,而有的变化却很明显,很容易发现。就像我们刚才欣赏到的图片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物质的变化。(板书:变化)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么一句诗,叫“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描述我们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叫什么吗?(蜡烛)(出示课件:蜡烛图片)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的奇妙变化,好吗?(板书:蜡烛的变化)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一)加热蜡烛

1、谈话: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等一些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得最仔细。

2、分组观察。

3、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蜡烛是白色的,呈圆柱体;蜡烛由蜡油和中间的蜡芯构成;蜡烛摸上去有一种滑滑的感觉;第一次闻上去没有什么味道,细细再闻的话,有一种说不出的味。)

4、今天我们想要来研究蜡烛的变化,你觉得光凭我们刚才的观察能发现蜡烛身上的变化吗?那么你们准备怎么来研究呢?(点燃、加热、用小刀刮、可以放在水中来研究变化)

教师板书:加热、点燃

5、谈话:下面我们就来选择给蜡烛加热的方法来试一试。为了实验的效果更明显一点,我们用蜡块来代替蜡烛来做这个实验,因为他们的制作原料都是一样的。在实验前请大家猜测一下:加热以后,它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以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几位同学的猜测究竟对不对呢?我们还要通过什么来验证?

6、师:温馨提示。(学生不能在没监护人监管的情况下独自做这类实验)

7、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1)问:蜡烛在加热的过程中,固体变成了什么?(变成了流动的液体)

板书:加热:固体——液体

(2)问:如果蜡烛停止加热冷却下来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8、加热过的蜡烛冷却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板书:冷却:液体——固体)

9、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蜡块从加热到冷却这一个过程,只是它的什么发生了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板书:没有新物质产生)

(二)点燃蜡烛。

1、谈话: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0页,请同学们先读一读,再讨论一下实验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分实验内容回报实验结果:

(1)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产生二氧化碳,板书:二氧化碳)

(2)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产生水,板书:水)

(3)将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去下白瓷碗,观察它的底部。(会产生碳,板书:碳)

3、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蜡烛燃烧以后会产生哪些新的物质。(板书:有新物质产生)

于是科学家就把变化分成两类,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家们是怎样给物质变化分类的。(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6、过渡:刚才我们研究了蜡烛的变化,知道了它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板书:形态的变化)另一种是 。(板书:产生性物质的变化)

三、交流谈论,辨析判断书本上列举的变化的类型

1、学生观察书本上列举的变化图,思考:它们属于哪种类型的变化?

2、出示课件,学生观察汇报。

四、探究其他物体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蜡烛的变化,那么,其它物质的变化又会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想不想来探究一下其它物体的变化情况?让我们来继续探究吧!

1、谈话: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醋、鸡蛋、食盐,还有白糖。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能把5个实验全部都做。因此,我们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派代表来进行实验探究。

2、猜测:其他同学先猜测一下,你们要做的实验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3、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

4、展示成果。

5、小结:通过对其他物质变化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证明物质变化有两类,一类是仅仅是形态发生变化,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四、课堂总结

谈话: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变化,希望同学们能细心留意身边的事物变化,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作业布置

搜集身边常见的两种类型的变化各2个。

六、板书设计

蜡烛的变化

加热 点燃

加热:固体——液体 二氧化碳

冷却:液体——固体 水

(没有新物质产生) (有新物质产生)

形态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