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
元宝山区平庄镇向阳一矿
2016年2月20日
- 1 -
第一章 矿井通风概况
一、 通风方式及方法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二、进、回风井筒数量
开拓方式为立井石门开拓,矿井分为两个采区,共4个井筒,其中为1号进风井和2号回风井构成一采区独立的通风系统,3号进风井和4号回风井构成二采区独立的通风系统,另有采区联络巷分别与两采区回风石门相连通。
三、矿井瓦斯等级,瓦斯和二氧化碳的绝对、相对涌出量
矿井2015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低瓦斯和低二氧化碳矿井,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m3/t、绝对涌出量为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m3/t、绝对涌出量为m3/min。
四、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性鉴定
矿井于2010年7月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对2煤、3煤进行了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性鉴定,鉴定结果如下:
2#煤层,I03采区I030201运输巷煤样自然倾向性等级为I类,属容易自然煤层,吸氧量为0.77cm3/g干煤;根据煤样升温氧化试验结果,采用最短自然发火期模型解算得煤样最短自然发火期为44天;挥发份Vdaf为25.88%,有煤尘爆炸性。
3#煤层,I01采区6#联络巷煤样自然倾向性等级为I类,属容易自然煤层,吸氧量0.74cm3/g干煤;根据煤样升温氧化试验结果,采用最短自然发火期模型解算得煤样最短自然发火期为46天;挥发份
- 2 -
Vdaf为34.47%,有煤尘爆炸性。
五、 矿井需要风量、实际风量、有效风量
矿井目前设计需要风量为11685m3/min,实际进风量为12050m3/min,回风量为12115m3/min,实际有效风量为11470m3/min,有效风量率为93.21%,矿井一号回风立井负压为650Pa,一号回风斜井负压为1285Pa,矿井等积孔为2.32m2,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六、 主要通风设备及运行参数,风压、风量,通风阻力
一采区2号回风井口安装两台FBCZ No13轴流式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18.5KW,通风机额定风量为780~1800m3/min,额定风压为100~500Pa,目前,一台运转,一台备用,总排风量为1050m³/min,负压363Pa;二采区4号回风井井口安装两台FBCZ No13轴流式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18.5Kw,额定风量为780~1800m3/min,额定风压100~550Pa,一台运转,一台备用,总排风量1006m3/min,负压275Pa。矿井通风设施完善,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风量满足需求。一采区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和2号回风立井主扇(包括备用)已于2014年7月15日由内蒙古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和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进行了性能检测。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结论,矿井等积孔为1.09m2,通风难易程度为中等。二采区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由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10日由辽宁信达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检测(检验周期为三年),检测结果矿井等积孔为1.20㎡,通风难易程度为中等。2号回风立井主扇(包括备用)已于2015年10月10日由辽宁信达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性能检测。
- 3 -
七、 分区通风
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目前,2号回风立井为二采区回风井,4号井为二采区回风井均已形成独立的采区进、回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稳定、合理、可靠,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管理。 八、 局部通风
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与胶质阻燃风筒相配套使用。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全部安装了风电、瓦斯电闭锁及风机开停传感装置,全部实现双风机、双电源供电,且能自动切换。综保装置齐全,“三专两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按规定(每7天进行一次甲烷风电闭锁试验,每天进行一次双风机切换试验)定期进行试验。
九、瓦斯管理
2015年度,我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低瓦斯和低二氧化碳矿井。矿井现有7名瓦斯检查员,进行分区巡回检查。其中一采区专职瓦检员3人,二采区专职瓦检员4人。矿井按规定足额配备了便携式瓦斯-氧气两用仪,专用的“三人连锁”放炮器,严格 “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在人员配置、装备配备和瓦斯管理上,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十、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矿井安装了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井下按规定设置了各类传感器,主要监测各采掘工作面的甲烷、一氧化碳、温度、风速以及环境参数,掘进工作面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状态、电气设备开停状态、风门关闭状态、主要通风机运行状态、回风井筒负压状态等,通过通讯光缆将数据传送到地面中心站主备机进行数据处理及监控。中
- 4 -
心站设在联建楼,与矿调度室相互联网。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每7天对井下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使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一次。各类传感器设置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等标准及《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达到“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的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十一、 防灭火系统
矿井采用注氮灌浆防灭火系统,制氮机房设在一号回风斜井南侧。I01采区注氮主管路采用φ273mm的无缝钢管由制氮机房经一号回风斜井井筒延接至I01采区回风巷口,再由支干管路φ159mm的无缝钢管延至I01采区回风巷约900m处,支管路φ108mm的无缝钢管经各综采工作面运输巷延至综采工作面下隅角;I03采区,注氮管路采用φ273mm的无缝钢管由制氮机房经一号回风斜井井筒延接至I03采区回风巷口,再由支干管路φ159mm的无缝钢管延至I03采区回风巷内,支管路φ108mm的无缝钢管经I030201工作面2#联络巷至I030201运输巷连接至工作面下隅角。管路端头采用Φ108mm钢管埋入采空区内30m处,出口端头10m范围内打均匀花眼,花眼直径不小于20mm,防止注氮出口被封堵。灌浆站设在一号回风斜井东南侧。I01采区灌浆主管路采用φ140mm的无缝钢管由地面灌浆站经一号回风斜井井筒延接至I01采区回风巷约1200m处,支管路采用φ108mm的无缝钢管经综采工作面回风巷延至综采工作面上隅角。I03采区灌浆主管路采用φ140mm的无缝钢管由地面灌浆站经一号回风斜井井筒延接至I03采区回风巷内,支管路采用φ108mm的无缝钢管经I030201回风巷和I030201运输巷延接至I030201综采工作面上下隅角。管路
- 5 -
端头采用Φ108mm钢管埋入采空区内40m处,出口端头10m范围内打均匀花眼,花眼直径不小于20mm,防止灌浆出口被封堵。
为了对井下自然发火倾向性气体进行实时监测,矿井安装了KSS-200型束管监测系统,使用SP3430型气相色谱仪对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工作面、回风巷回风流、采区回风巷回风流及矿井总回风流中的CO浓度进行分析;同时,每天对各个检测地点人工采样一次送至地面监测室进行数据分析,掌握井下自然发火倾向性气体浓度的变化。
十二、矿井防尘系统情况
在一号回风斜井工业场地设置井下消防水池两座,单池容积为400m3,通过一趟Φ219管路经一号回风斜井井筒、2煤带式输送机大巷、I01采区回风巷、I03采区回风巷自流至各掘进工作面分支管路采用Φ108 mm无缝钢管主斜井,主管路敷设至主井底,采用Φ108mm无缝钢管,为全矿井供水。
矿井防尘管路系统完善,净化水幕、喷雾装置、隔爆设施齐全。地面皮带走廊间安装了转载点喷雾;采煤工作面做到了割煤、移架时自动喷雾;综掘工作面做到了掘进、打锚索时巷道风流净化;炮掘工作面做到了湿式凿岩,放炮使用水炮泥,放炮、喷浆时风流净化;皮带、刮板输送机做到了运输时风流净化和转载点喷雾。在缓坡副斜井、主斜井、I01采区辅运巷、I03采区辅运巷、2煤辅助运输大巷、I010203、I030201综采工作面风机两巷安装自动喷雾,共计18道,矿井制定了巷道冲洗周期,并根据各区队及外委施工单位文明生产责任区域进行划分,定期冲刷巷道煤尘。
- 6 -
十三、 矿井生产能力基本概况
红柳煤矿于2007年12月开工建设,2011年2月26日,经神宁集团公司批准,进入联合试生产。
矿井设计采用斜井、立井混合开拓。红柳井田资源/储量为21.8560亿吨,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为16.6776亿吨,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1.8814亿吨。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8.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99年。2012年矿井完成年产量为540万吨,2013年神宁集团公司下达生产任务为540万吨。 十四、结论
我矿局部通风、瓦斯管理、防尘、防灭火及安全监控系统完善,通风系统合理,通风设施齐全可靠。采用机械式通风,主备通风机同等能力,主要通风机经检测合格;安全监测仪器、仪表齐全可靠、局部通风机安装和使用符合规定;矿井瓦斯管理符合规定,并按期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工作,符合通风能力核定条件。此次通风能力核定按照2013年矿井采掘接续计划进行核定,核定方法为“由里向外”法。
- 7 -
第二章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核定期间开采煤层为2#煤层。2013年主要开采的综采工作面为I010203综采工作面、I030201综采工作面、I010204备用工作面、I020202南翼备用工作面。根据采掘接续计划,同时施工的掘进工作面最多有15个,分别为:I01采区2煤辅运巷延伸掘进工作面、I01采区边界泄水巷措施巷掘进工作面、I010205辅运巷掘进工作面、I010205回风巷北段掘进工作面、I010205运输巷北段掘进工作面、I010205运输巷掘进工作面、I010205辅运巷北段掘进工作面、2煤带式输送机大巷北段掘进工作面、2煤辅运大巷北段掘进工作面、I0202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I020202切眼扩帮、I020204切眼扩帮、I020204回风巷掘进工作面、I02采区2煤辅运巷掘进工作面、主水仓掘进工作面。 2.1 矿井需风量计算
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第二十九条规定,生产矿井需要风量按各采煤、掘进工作面、硐室及其他巷道等用风地点分别进行计算,包括按规定配备的备用工作面需要风量,现有通风系统必须保证各用风地点稳定可靠供风。
Q矿≥(∑Q采+∑Q掘+∑Q硐+∑Q备+∑Q其他)•K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硐——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备——备用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其他——矿井除了采、掘、硐室地点以外的其他巷道需
- 8 -
风量的总和,m3/min;
K——矿井通风需风系数(抽出式取1.15~1.20),目前一号回风斜井主要通风机最长通风线路为19897m,一号回风立井主要通风机最大通风线路为11583m,按照《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规定取1.20。
2.1.1 采煤工作面需风量
每个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工作面温度、人数、风速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2个回采工作面,2个备用工作面,具体配风如下(详细计算过程见附表1):
(1)I010203综采工作面:988m3/min (2)I030201综采工作面:781m3/min
(3)I010204备用工作面:494m3/min(备用工作面风量为综采工作面设计风量的一半)
(4)I020202南翼备用工作面:494m3/min(备用工作面风量为综采工作面设计风量的一半)
因此,∑Q采=988+781+494*2=2757m3/min 工作面特征参数见下表:
- 9 -
I010203工作面特征表
工作面斜长 平均采高 原煤视密度 (m) 305 正规循环作业系数(%) 80 (m) 5.0 工作面个数 1 (t/m3) 1.34 日推进度 (m/d) 6.4 回采率 (%) 95 采煤方法 一次采全高 年工作天数 (d) 150 工作面走向长(m) 450 生产能力计算 预计开采(万t/a) 90 时间段 1~5月 I030201工作面特征表
工作面斜长 平均采高 原煤视密度 (m) 305 正规循环作业系数(%) 80 (m) 4.0 工作面个数 1 (t/m3) 1.34 日推进度 (m/d) 6.4 回采率 (%) 95 采煤方法 一次采全高 年工作天数 (d) 240 工作面走向长(m) 750 生产能力计算 预计开采(万t/a) 130 时间段 1~8月 I010204备用工作面特征表
工作面斜长 平均采高 原煤视密度 (m) 305 正规循环作业系数(%) 80 (m) 5.4 工作面个数 1 (t/m3) 1.34 日推进度 (m/d) 6.4 回采率 (%) 95 采煤方法 一次采全高 年工作天数 (d) 180 工作面走向长(m) 1650 生产能力计算 预计开采(万t/a) 210 时间段 6~12月 I020202南翼备用工作面特征表
工作面斜长 平均采高 原煤视密度 (m) 305 正规循环作业系数(%) 80 回采率 (%) 95 采煤方法 一次采全高 年工作天数 (d) 90 工作面走向长(m) 770 (m) 5.4 工作面个数 1 (t/m3) 1.34 日推进度 (m/d) 6.4 生产能力计算 预计开采(万t/a) 90 时间段 9~12月 - 10 -
2.1.2 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每个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炸药量、工作面人数、温度、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风速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矿井掘进工作面数量按15个计算,所需风量分别如下(详细计算过程见附表2):
(1)I01采区2煤辅运巷延伸掘进工作面:330m3/min; (2)I01采区边界泄水巷措施巷掘进工作面:300m3/min; (3)I010205辅运巷掘进工作面:350m3/min; (4)I010205回风巷北段掘进工作面:320m3/min; (5)I010205运输巷北段掘进工作面:320m3/min; (6)I010205运输巷掘进工作面:320m3/min; (7)I010205辅运巷北段掘进工作面:320m3/min; (8)2煤带式输送机大巷北段掘进工作面330m3/min; (9)2煤辅运大巷北段掘进工作面:330m3/min; (10)I0202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320m3/min; (11)I020202切眼扩帮:330m3/min; (12)I020204切眼扩帮:330m3/min; (13)I020204回风巷掘进工作面:320m3/min; (14)I02采区2煤辅运巷掘进工作面:330m3/min; (15)主水仓掘进工作面:330m3/min。 因此,∑Q掘
=330+300+350+320+320+320+320+330+330+320+330+330 +320+330+330=4880m3/min。
- 11 -
掘进工作面特征参数见下表:
(1)I01采区2煤辅运巷延伸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岩巷面积(m2) 20.1 原煤视密度 (t/m3) / 日进度 (m) 3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2)I01采区边界泄水巷措施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12.9 原煤视密度 (t/m3) 1.34 日进度 (m) 3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3)I010205辅运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20.1 原煤视密度 (t/m3) 1.34 日进度 (m) 6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4)I010205回风巷北段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20.1 原煤视密度 (t/m3) 1.34 日进度 (m) 6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5)I010205运输巷北段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20.1 原煤视密度 (t/m3) 1.34 日进度 (m) 6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6)I010205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20.1 原煤视密度 (t/m3) 1.34 日进度 (m) 6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 12 -
(7)I010205辅运巷北段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20.1 原煤视密度 (t/m3) 1.34 日进度 (m) 6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8)2煤带式输送机大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半煤岩巷面原煤视密度 积(m2) 17.9 (t/m3) 1.34 日进度 (m) 2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9)2煤辅助运输大巷北段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半煤岩巷面原煤视密度 积(m2) 20.4 (t/m3) 1.34 日进度 (m) 2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10)I0202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19.8 原煤视密度 (t/m3) 1.34 日进度 (m) 6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11)I020202切眼扩帮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19.8 原煤视密度 (t/m3) 1.34 日进度 (m) 6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12)I020204切眼扩帮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19.8 原煤视密度 (t/m3) 1.34 日进度 (m) 6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13)I020204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19.8
原煤视密度 (t/m3) 1.34 日进度 (m) 6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 13 -
(个) 1 (万吨/年) --
(14)I02采区2煤辅运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半煤岩巷面原煤视密度 积(m2) 20.1 (t/m3) 1.34 日进度 (m) 3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15)主水仓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岩巷面积(m2) 21.2 原煤视密度 (t/m3) -- 日进度 (m) 3 年工作天数 工作面个数 生产能力 (d) -- (个) 1 (万吨/年) --
2.1.3 硐室需风量
井下硐室需要风量,应按矿井各个独立通风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来计算,即:∑Q硐=Q硐1+Q硐2+…+Q硐n
式中:∑Q硐——所有独立通风硐室风量总和,m3/min;
Q硐1、Q硐2、Q硐3、…、Q硐n——不同独立供风硐室风量,m3/min。 矿井硐室有11个。
(1)I01采区变电所:120m3/min; (2)+1051变电所:80m3/min; (3)I01采区1#水仓:80m3/min; (4)I01采区2#水仓:80m3/min; (5)I01采区3#水仓:80m3/min; (6)主水泵房1#副水仓:80m3/min; (7)主水泵房2#副水仓:80m3/min; (8)甲水仓:80m3/min; (9)乙水仓:80m3/min;
- 14 -
(10)2煤辅助运输大巷输料硐室:80m3/min; (11)2煤辅助运输大巷7#联络巷水仓:80m3/min; 因此:∑Q硐=120+80×10=920m3/min。 2.1.4 其它井巷需风量
其它井巷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矿井各个其它巷道用风量的总和计算,即:∑Q其他=Q其1+Q其2+…+Q其n
式中:∑Q其他——所有其他井巷风量总和,m3/min; Q其1、Q其2、…、Q其n——各其他井巷风量,m3/min。 矿井其它用风地点共4处,所需风量分别如下: (1)I010203运输巷皮带机头:80m3/min; (2)I010204回撤通道:240m3/min; (3)I010204运输巷皮带机头:80m3/min; (4)2#管子道:240m3/min;
(5)I02采区带式输送机巷皮带机头搭接点:180m3/min; (6)I030201辅运巷:300m3/min;
因此,∑Q其它=80×2+240×2+180+300=1120m3/min 矿井总需风量为:
∑Q矿进=(2757+4880+920+1120)×1.20=11612m3/min 2.2 矿井通风能力计算(由里向外核算法)
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取当年度每个采掘工作面的产量,计算矿井通风能力。
A=ΣA采i+ΣA掘j
式中:A——矿井通风能力,万吨/年;
- 15 -
A采i——第i个回采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年产量,万
吨/年;
A掘j——第j个掘进工作面正常掘进条件下的年进尺换算
成煤的产量,万吨/年;
i——回采工作面的个数,个; j——掘进工作面的个数,个;
本年度矿井同时回采面有2个,备用工作面有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时,达15个。矿井总需风量11696m3/min,一号回风斜井主扇额定风量最大为9300 m3/min和一号回风立井主扇额定风量最大为17520 m3/min,根据本年度采掘接续表,I02采区为基本建设巷道,目前掘进巷道较多,I01采区和I03采区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布置采掘,最终确定合理采掘比为1:2。 2.2.1 采煤工作面年产量计算
(1) AI010203综采=L×h采×b×r×c×n×N
式中:Ai——第i个综采工作面年产量,万吨/年;
L——工作面斜长,L=305m; h——平均采高,h采=5.0m; r——原煤视密度,r=1.34t/m3; b——工作面平均日推进度,b=6.4m; n——工作日数,n=150d; c——工作面回采率,c=95%; N——正规循环作业系数,N=0.8;
则:AI010203综采=305×5.0×6.4×1.34×0.95×150×0.8
- 16 -
=149万吨/年
备注:由于I010203综采工作面顶板破碎,工作面压力较大,且工作面向前推进会遇到断层和冲刷带,推进速度较慢,工作面天数增加,目前核算工作面至停采线可采储量为90万吨。 (2)AI030201综采=L×h采×b×r×c×n×N
式中:Ai——第i个综采工作面年产量,万吨/年;
L——工作面斜长,L=305m; h——平均采高,h采=4.0m; r——原煤视密度,r=1.34t/m3; b——工作面平均日推进度,b=6.4m; n——工作日数,n=240d; c——工作面回采率,c=95%; N——正规循环作业系数,N=0.8;
则:AI030201综采=305×4.0×6.4×1.34×0.95×240×0.8
=191万吨/年
备注:由于I030201综采工作面向前推进会遇到冲刷带,采高平均为3.5m,采煤机在回采冲刷带过程中推进速度较慢,工作面天数增加,目前核算工作面至停采线可采储量为130万吨。 (3) AI010204备用工作面=L×h采×b×r×c×n×N
式中:Ai——第i个综采工作面年产量,万吨/年;
L——工作面斜长,L=305m; h——平均采高,h采=5.4m; r——原煤视密度,r=1.34t/m3;
- 17 -
b——工作面平均日推进度,b=6.4m; n——工作日数,n=180d; c——工作面回采率,c=95%; N——正规循环作业系数,N=0.8;
则:AI010204备用工作面=305×5.0×6.4×1.34×0.95×180×0.8
=193万吨/年
(3) AI020202南翼备用工作面=L×h采×b×r×c×n×N
式中:Ai——第i个综采工作面年产量,万吨/年;
L——工作面斜长,L=305m; h——平均采高,h采=5.4m; r——原煤视密度,r=1.34t/m3; b——工作面平均日推进度,b=6.4m; n——工作日数,n=90d; c——工作面回采率,c=95%; N——正规循环作业系数,N=0.8;
则:AI020202南翼备用工作面=305×5.4×6.4×1.34×0.95×90×0.8
=97万吨/年
2.2.2 掘进工作面年产量计算
在矿井掘进工作面中,纯煤巷掘进工作面为10个,煤巷掘进平均日进尺为6m;2个为岩巷掘进工作面,3个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岩巷掘进平均日进尺为3m。
A掘=ΣA掘i=ΣSi×r×b×n
式中:A掘——第i个掘进工作面年产量,万吨/年;
- 18 -
Si——第i个巷道纯煤面积,m2; r——原煤视密度,r=1.34 t/m3; b——工作面平均日推进度,b=6m; n——工作日数,n=330d;
I01采区边界泄水巷措施巷掘进工作面S1=12.9m2;I010205辅运巷掘进工作面S2=20.1m2;I010205回风巷北段掘进工作面S3=20.1m2;I010205运输巷北段掘进工作面S4=20.1m2;I010205运输巷掘进工作面S5=20.1m2;I010205辅运巷北段掘进工作面S6=20.1m2;I0202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S7=19.8m2;I020202切眼扩帮S8=19.8m2;I020204切眼扩帮S9=19.8m2;I020204回风巷掘进工作面S10=19.8m2。
则:A掘=
(12.9+20.1+20.1+20.1+20.1+20.1+19.8+19.8+19.8+19.8)×1.34×6×330=511006.32≈52万吨/年 2.2.3 矿井通风能力计算
A=ΣA采i+ΣA掘i=(90+130+193+97)+52=562万吨/年。 2.3 矿井通风能力验证
2.3.1 矿井主要通风机性能验证
主要通风设备及运行参数,风压、风量,通风阻力
我矿一号回风斜井井口安装两台FBCDZ No.24对旋轴流式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为2×250KW,通风机额定风量为58~155m3/s,即3480~9300 m3/min,额定风压为600~3600Pa,目前,两台风机的叶片角度均调节为Ⅰ级5°,Ⅱ级5°,一台双级运转,一台备用,总
- 19 -
排风量8430m3/min,负压1285Pa;一号回风立井井口安装两台FBCDZNo.30对旋轴流式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2×450Kw,额定风量为100~292m3/s,即6000~17520m3/min,额定风压230~4850Pa,一台双级运转,一台备用,总排风量3685m3/min,负压650Pa。主扇能够满足矿井正常生产时期的供风需要。2010年3月24日进行了矿井主扇性能测定,由主扇特性曲线及工况点图可以看出,主扇的工况点处在主扇合理工作范围之内,运行稳定。 2.3.2 矿井通风网络验证
我矿为分区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可靠、稳定,主扇运行正常,通风网络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完善、合理,不存在违反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等。经过通风网络解算,矿井一号回风斜井主扇通风阻力为1285Pa,一号回风立井主扇通风阻力650Pa,矿井等积孔为2.32m2。这说明矿井通风处于容易时期,通风网络中的通风阻力分配合理且与风量相匹配。井下各类风门、密闭等通风设施设置齐全且完好可靠,因此,通风网络能力能够满足矿井生产安全的需要。
附图:主扇特性曲线及工况点 2.3.3 矿井用风地点有效风量验证
通过2013年3月份报表,对矿井主要作业地点风量的实际观测,矿井实际总有效风量为11470m3/min,有效风量率93.21%,最高风速地点(一号回风斜井总回)为7.59 m/s,最低风速地点(煤巷掘进)为0.26m/s,温度最高地点(变电所)为20℃、最低地点(副斜井、主斜井)为9℃,测定结果表明风量、风速及温度均符合《煤矿
- 20 -
安全规程》规定,且满足生产现场实际需要。 2.3.4 稀释瓦斯能力验证
红柳煤矿为低瓦斯矿井,在正常通风情况下,井下作业地点瓦斯检测为零,采掘工作面从未出现过瓦斯超限和瓦斯积聚现象。2012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0772m3/t、绝对涌出量为1.3154m3/min。根据安全监测、束管监测及人工检查,矿井主要作业地点瓦斯检查情况为:瓦斯浓度最高地点0.015%(I010203综采工作面上隅角)、最低地点0.00%;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地点0.04%、最低地点0.02%,测定结果表明各地点瓦斯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通风稀释瓦斯能力满足需要。
- 21 -
第3章 通风能力核定计算结果
经过以上计算和能力验证,矿井主要通风机实际运行工况点处于安全、稳定、合理、可靠的范围之内,主要通风机所产生的风量,能够满足目前安全生产实际需要。各用风地点及采区有效风量满足需求,井巷中风流速度、温度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各作业地点瓦斯浓度低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值。
因此,经过分析验证,确定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结果最终为562万吨/年。
- 22 -
附表1: 矿井用风地点有效风量验证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采煤 工作面 矿井 总回 矿井 总进 风量(m3/min) 名称 地点 缓坡副斜井 主斜井 1#副立井 1#回风斜井 1#回风立井 I010203综采工作面 I030201综采工作面 需风量 - - - - - - - - - - 988 781 实测风量 7890 3126 1034 8430 3685 1054 824 536 525 风速(m/s) 温度(℃) 是否满 是否符 是否符 规程规定 实测风速 规程规定 实测温度 足要求 合要求 合要求 - - - - - - - - - - 是 是 是 是 <8 <8 <8 <8 <8 0.25~4 0.25~4 0.25~4 0.25~4 5.82 2.98 0.45 7.59 1.62 0.95 0.73 0.44 0.43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 - - - - - - - - - ≤26 ≤26 ≤26 ≤26 - - - - - - - - - - 18 17 15 18 - - - - - - - - - - 是 是 是 是 I010204备采工作面 988/2 I020202南翼备采工作面 I01采区2煤辅运巷988/2 10 掘进 11 延伸 330 346 是 0.15~4 0.29 是 ≤26 17 是 工作面 I01采区边界泄水巷措施巷 300 318 是 0.25~4 0.29 是 ≤26 15 是 - 23 -
续表: 矿井用风地点有效风量验证表 序号 12 13 14 15 16 17 掘进 18 工作面 19 20 21 22 23 24 风量(m3/min) 名称 地点 I010205辅运巷 I010205回风巷北段 I010205运输巷北段 I010205运输巷 I010205辅运巷北段 2煤带式输送机大巷北段 2煤辅运大巷北段 I020202回风巷 I020202切眼 I020204切眼 I020204回风巷 I02采区2煤辅运巷 主水仓 需风量 350 320 320 320 320 330 330 320 330 330 320 330 330 实测风量 361 337 332 335 328 341 336 331 347 336 330 342 339 风速(m/s) 温度(℃) 是否满 是否符 是否符 规程规定 实测风速 规程规定 实测温度 足要求 合要求 合要求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0.25~4 0.25~4 0.25~4 0.25~4 0.25~4 0.25~4 0.15~4 0.25~4 0.25~4 0.25~4 0.25~4 0.15~4 0.15~4 0.31 0.29 0.29 0.28 0.28 0.27 0.27 0.26 0.28 0.27 0.26 0.28 0.27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17 17 17 18 17 17 16 18 17 17 16 18 18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 24 -
续表: 矿井用风地点有效风量验证表
风量(m3/min) 名称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风速(m/s) 温度(℃) 地点 I01采区变电所 +1051变电所 I01采区1#水仓 I01采区2#水仓 I01采区3#水仓 主水泵房1#副水仓 主水泵房2#副水仓 甲水仓 乙水仓 2煤辅助运输大巷输料硐室 2煤辅助运输大巷7#联络巷水仓 需风量 实测风量 120 80 80 80 80 120 120 80 80 80 80 138 84 85 83 85 128 130 85 85 92 85 是否满 是否符 是否符 规程规定 实测风速 规程规定 实测温度 足要求 合要求 合要求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30 ≤26 ≤26 ≤30 ≤26 ≤26 ≤26 ≤26 ≤26 ≤26 19 17 14 16 18 15 15 15 15 15 15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硐室 - 25 -
附表2: 矿井稀释瓦斯能力验证表 序号 地点 规程规定 CH4% CO2% 实际测定 CH4% 0.00% 0.00% CO2%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是否符合要求 CH4%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CO2%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0.75% 0.75% <<2 一号回风立井总回 0.75% 0.75% 1 一号回风斜井总回 3 4 5 6 7 8 I01采区回风巷 I03采区回风巷 I010203综采工作面 I030201综采工作面 I010204备用工作面 I010205回风巷 <1.0% <1.5% 0.02% <1.0% <1.5% 0.00% <1.0% <1.5% 0.00% <1.0% <1.5% 0.00% <1.0% <1.5% 0.00% <1.0% <1.5% 0.00% 9 I010204回撤通道 <1.0% <1.5% 0.00% 10 11 12 13 I010205辅运巷 I010205回风巷北段 I01采区边界泄水巷措施巷 I01采区2煤辅运巷延伸 <1.0% <1.5% 0.00% <1.0% <1.5% 0.00% <1.0% <1.5% 0.00% <1.0% <1.5% 0.00% 14 I010203机巷上口 <1.0% <1.5% 0.00% 15 I030201机巷上口 <1.0% <1.5% 0.00% 16 17 18 19 20 21 I02采区回风巷 I020202回风巷 I020202切眼 I020204切眼 I020204回风巷 2煤带式输送机大巷北段 <1.0% <1.5% 0.00% <1.0% <1.5% 0.00% <1.0% <1.5% 0.00% <1.0% <1.5% 0.00% <1.0% <1.5% 0.00% <1.0% <1.5% 0.00% - 26 -
续表: 矿井稀释瓦斯能力验证表 序号 22 23 24 25 26 27 地点 2煤辅助运输大巷北段 I02采区辅运巷 I01采区变电所 I01采区机头变电所 +1051变电所 I03采区变电所 规程规定 CH4% CO2% 实际测定 CH4% CO2%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是否符合要求 CH4%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CO2%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1.0% <1.5% 0.00% <1.0% <1.5% 0.00% <0.5% <0.5% 0.00% <0.5% <0.5% 0.00% <0.5% <0.5% 0.00% <0.5% <0.5% 0.00% <0.5% <0.5% 0.00% <0.5% <0.5% 0.00% 28 I01采区1#水仓 29 I01采区2#水仓 30 主水泵房1#水仓 <0.5% <0.5% 0.00% 31 主水泵房2#水仓 <0.5% <0.5% 0.00% 32 主水泵房主水仓 33 34 35
<0.5% <0.5% 0.00% <0.5% <0.5% 0.00% <0.5% <0.5% 0.00% <0.5% <0.5% 0.00% 甲水仓 乙水仓 2煤辅助运输大巷7#联络巷水仓 - 2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