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
摘要:市政工程内部因素决定了市政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混凝土工程是市政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文章从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及拌和、浇筑、养护等五个方面,对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引言
市政工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十分重要,同时也存在很多技术难点。在实际工程,作为专业施工人员,对任何工程技术难点,我们都要不断去分析、总结,明白其原因,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在施工中,我们要严格控制工程原材料,严格控制施工流程,坚决保证工程质量,为我国市政工程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混凝土特点概述
建筑用混凝土的主要原料为砂石以及水、水泥和外加剂,根据不同的需要将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并对混合料进行搅拌、浇筑,材料硬化后便形成了建筑所需要的混凝土材料。因此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并且制造工艺较为简单,能够满足施工对于材料强度的要求,耐久度较之其他建筑材料具有很大的优势,且后期维护支出较低。
抗压强度作为衡量混凝土强度的重要质量指标,其抗压强度同材料组成中水泥强度呈现正比例关系。若混凝土中水灰比例不发生变化,通过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增加来增强混凝土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所以,水泥用量仅仅对混凝土性质中的和易性造成影响,从形变影响以及收缩影响方面对混凝土的性能予以改变。而对抗压强度造成影响的主要为水灰比以及水泥强度,因此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内容中,重要的便是对水灰比以及水泥强度两方面的控制。
2、市政工程施工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2.1、混凝土原材料基本要求
从源头上做好水泥、砂石骨料、添加剂等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是控制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具有不稳定因素,而原材料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工艺。因此,严格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和要求选择原材料,加强原材料质量分析与检测试验,严把原材料选择质量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掌握原材料含量的变化规律和特性,并根据水泥强度和砂石含水率、含泥量、气温、运输距离等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总体质量。
(1)骨料的选择
一般认为骨料是一种惰性材料,因其价格便宜而成为混凝土中被大量使用的理由。但实际上骨料并不是惰性的,它的物理性能、热学性能以及化学性能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它给混凝土带来了很多的技术优点,例如它比单独的水泥浆具有更高的体积稳定性和更好的耐久性。骨料的颗粒大小和形状、表面结构以及吸水性等性能对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的质量均会有很大影响。通常,骨料的强度不够是一种极端情况,经比较使用不同骨料配制的混凝土,观察到不管配合比如何不同,不管是混凝土的抗压或抗拉实验,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相同的。
选择骨料时,应适当考虑骨料的弹性模量。骨料和水化水泥浆的弹性模量不协调会对骨料—基体界面微裂缝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必须控制骨料中的三类有害杂质:妨碍水泥水化的杂质;妨碍骨料与水泥浆之间很好粘结的覆盖层;骨料自身的一些软弱或不安定颗粒。其次应控制好各级石子超粒径颗粒含量的变化,避免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影响到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在大坍落度混凝土中,应避免使用间断级配骨料,防止产生离析。
(2)水泥的选择
水泥的选择,应尽量使用生产厂家规模大、具备质量控制化验基础条件、出厂相关合格证齐全的产品。还应做好每批次水泥的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试验检测,检验结果与厂家检验结果一致,达到合格标准才能使用,不能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厂家生产、不同标号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要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以降低水化热。在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禁止使用含有氯化物的水泥。环境的湿度和温度,会使水泥的活性发生变化,对于相同标号的水泥,在活性发生变化时,可以采用胶砂强度测试方法,来判断变化情况,并依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原材料之间的配合比。
(3)拌合用水的选用
拌合用水不应有过多的有机物或无机成分,水中的杂质可能会影响水泥的凝结,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或在表面引发污斑,也可能引起钢筋的锈蚀。
2.2、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坍落度、原材料质量等工程要求,充分考虑施工方法、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温度变化等基本因素,遵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要求,在经过实验室试配后确定,严禁使用经验配合比。实验室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吻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运输距离、施工气候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
2.3、混凝土拌和生产要求
(1)混凝土拌合生产,要严格遵照执行通过实验室试验的配合比标准配方
生产过程中,原材料要根据设计好的配合比下放到搅拌区,采取规范的程序对混合物进行拌和。实验室应及时对生产的混凝土进行反复的性能试验和质量检测,并向生产部门及时反映检测结果,根据试验检测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生产的混凝土质量达到优良。混凝土施工现场,要根据砂、石的实际含水率进行适当修正与调整,以保持水灰比不变,浇筑前要按要求检验混凝土坍落度,严禁施工人员为浇筑方便,擅自增加用水量,增大混凝土坍落度。当原材料批次、型号等发生变化时,实验人员要重新调整配合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配合比,在浇筑前要由技术人员鉴定,并经相关负责人审批。
(2)混凝土搅拌时间
搅拌时间是混凝土搅拌控制的主要方法。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常常希望尽可能地缩短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了解搅拌时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掌握配置组分均质、满足强度要求的混凝土最小搅拌时间是很重要的。搅拌时间决定着混凝土的均匀性,混凝土的平均强度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从Abrams试验而知,强度的增加速度,在搅拌时间超过约1min后就迅速地下降,而在2min后就毫无意义了,有时还能观察到强度甚至还略有减小。但是,在第一分钟时间内,搅拌时间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却相当重要。
2.4、混凝土浇筑管理要求
做好制定浇筑方案,计量确定混凝土施工缝预留位置,明确混凝土湿度以及温度控制、施工设备的安装与拆除时限,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控制和注意事项等技术交底工作。
在进行混凝土现场浇筑时,应注意如下要求:
(1)最好将混合料直接浇到最终位置。避免如下情况以免发生离析现象:混合料从高处自由落下;在模板中长距离横向流动,特别是当混合料处于被横向加速状态时,应避免向模板投料。当自由高度较大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
(2)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为使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浇筑时应分层进行浇筑、振捣。振捣必须均匀地作用于全部混凝土中,否则会使一些部位没有充分密实,而另一些部位由于过振而产生离析。振动器的特点与混凝土的稠度必须匹配。施工单位自身技术有保障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考虑进行二次振捣,将泌水排除,从而大大改善水密性和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
2.5、混凝土养护要求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正确的养护对于混凝土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也是施工单位往往忽略或不够重视的一项。混凝土成型后,往往不进行覆盖养护,避免高温季节的阳光直照,造成混凝土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起皮和收缩裂缝。而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未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造成混凝土空隙内水分的结冰引起体积膨胀,使混凝土内部结构遭受破坏。所以混凝土成型后,必须有较长时间保持在潮湿环境中,湿度适当,使水泥水化能顺利进行,混凝土强度能正常发展;若湿度不够,导致失水,直接影响水泥的水化作用,甚至水化反应停止,不仅降低混凝土强度,且渗水性亦增大,并容易引起干缩裂纹,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结束语
市政工程自古就是一国之根基,民生之根本,尤其到了现代,市政工程不仅仅起到控制防洪,灌溉的作用,更重要的起到发电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工程中都表明市政工程的重要性,然而市政工程大部分处在水下,水压、水腐蚀等外界不利因素和工程大、工期长等内部因素决定了市政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尤其显得重要,在所有的分项工程中,混凝土工程是工程量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直接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市政工程质量的控制最重要的就是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肖维添.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331-332.
[2]张义,李书帆,姜明月,庄显峰,朱文斌.浅谈混凝土质量缺陷的控制措施[J].河南建材,2013,02:140-141.
[3]方建增.谈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门窗,2013,09:348+351.
[4]贺志海.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J].科技致富向导,2013,03:2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