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 CN 2043366 U (45)授权公告日(45)授权公告日 2015.05.20
(21)申请号 201420714925.8(22)申请日 2014.11.25
(73)专利权人陈俊平
地址515700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红
光刺围后四座西3号(72)发明人陈俊平
(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林伟斌(51)Int.Cl.
A47J 36/06(2006.01)A47J 27/21(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包括壶身及壶盖,壶身处设有壶口、壶嘴以及把手,壶盖包括壶盖顶及壶盖壁,壶口和壶盖壁的尺寸相互配合,所述壶盖壁设有向壶盖壁外部凸出的弹性凸点。在壶盖壁设置弹性凸点,使用时稍微用力将壶盖压进壶口中,弹性凸点变形以适应壶口内的环境,形成过盈配合或卡扣配合,以固定瓶盖。揭开和扣合壶盖只需要按平时的操作形式稍加用力即可,无需增加其他操作,方便快捷,且固定效果稳定可靠。
C N 2 0 4 3 3 6 6 8 9 U CN 204336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包括壶身(1)及壶盖(2),壶身(1)处设有壶口(11)、壶嘴(12)以及把手(13),壶盖(2)包括壶盖顶(21)及壶盖壁(22),壶口(11)和壶盖壁(22)的尺寸相互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壁(22)设有向壶盖壁(22)外部凸出的弹性凸点(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点(23)包括凸出端(231)和末端(232),凸出端(231)到壶盖壁(22)中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壶口(11)内侧壁到其中轴线的最大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点(23)数量为2个或2个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点(23)环绕壶盖壁(22)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点(23)环绕壶盖壁(22)等距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壁(22)的高度值大于壶口(11)的高度值,且弹性凸点(23)到壶盖顶(21)下表面的最短距离小于等于壶口(11)的高度值。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点(23)为硅胶凸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壁(22)设有通孔(221),所述硅胶凸点嵌于通孔(221)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凸点包括凸出端(231)和末端(232),所述凸出端(231)和末端(232)横截面的最大尺寸大于两者连接处横截面的尺寸,所述通孔(221)位于凸出端(231)和末端(232)的连接处,且其尺寸大于等于凸出端(231)和末端(232)连接处的尺寸,小于凸出端(231)和末端(232)横截面的最大尺寸。
2
CN 2043366 U
说 明 书
一种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
1/3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
背景技术
水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水具。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更为水壶、茶壶的庞大需求量作出巨大贡献。市面上存在各种材质的水壶,其中又由于玻璃、陶瓷类材质的水壶以其可塑性强,设计多样繁复而最受消费者青睐。[0003] 但玻璃、陶瓷类材质的水壶表面较为光洁、无粘性,在倒水时壶盖与壶身容易分离滑脱。由于玻璃、陶瓷材质脆度较大,掉落时容易破碎,使此类水壶在使用时十分不便,且容易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0004] 现有一些防止壶盖脱落的设计,它们或是在壶盖与壶口加设卡槽,通过旋转卡扣的方式固定壶盖,或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把手阻挡壶盖脱落。前者在使用时需要转动壶盖以实现壶盖与壶口的卡扣,若使用者未旋转壶盖该结构便不能产生作用,实质上令水壶使用的程序变得繁琐。而后者通过把手阻挡壶盖的设计,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壶盖边缘放入把手与壶口之间的空隙内,再盖上壶盖,同样使水壶的使用变得繁琐,且把手的固定作用并不稳定,生产时对把手各种尺寸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0002]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家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通过壶盖设置弹性凸点,使壶盖与壶口之间通过过盈配合或卡扣配合固定壶盖,避免脱落。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7] 一种具有防脱落壶盖的水壶,包括壶身及壶盖,壶身处设有壶口、壶嘴以及把手,壶盖包括壶盖顶及壶盖壁,壶口和壶盖壁的尺寸相互配合,所述壶盖壁设有向壶盖壁外部凸出的弹性凸点。在壶盖壁设置弹性凸点,使用时稍微用力将壶盖压进壶口中,弹性凸点变形以适应壶口内的环境,形成过盈配合或卡扣配合,以固定瓶盖。[0008]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弹性凸点包括凸出端和末端,凸出端到壶盖壁中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等于壶口内侧壁到其中轴线的最大距离。[0009] 优选地,所述弹性凸点数量为2个或2个以上。多个凸点能为瓶盖提供更好的固定效果。
[0010] 优选地,所述弹性凸点环绕壶盖壁设置。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凸点环绕壶盖壁等距设置。弹性凸点环绕壶盖壁等距设置为壶盖提供多个方向上的固定。[0011] 优选地,所述壶盖壁的高度值大于壶口的高度值,且弹性凸点到壶盖顶下表面的最短距离小于等于壶口的高度值。壶盖壁具有较壶口长的高度,两者扣合时,壶盖壁向下凸出。弹性凸点到壶盖顶内表面的最短距离小于壶口高度值时,壶盖与壶口间形成过盈配合;弹性凸点到壶盖顶内表面的最短距离等于或略大于壶口高度值时,壶盖与壶口间形成卡扣
3
CN 2043366 U
说 明 书
2/3页
配合。
优选地,所述弹性凸点为硅胶凸点。所述壶盖壁设有通孔,所述硅胶凸点嵌于通孔内。硅胶具有一定的弹性,且无毒性,适于使用在餐具、水具等器皿上。[0013] 优选地,所述硅胶凸点包括凸出端和末端,所述凸出端和末端的横截面的最大尺寸大于两者连接处横截面的尺寸,所述通孔位于凸出端和末端的连接处,且其尺寸大于等于凸出端和末端连接处的尺寸,小于凸出端和末端横截面的最大尺寸。即硅胶凸点具有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通孔的尺寸使它刚好卡在硅胶凸点的凸出端和末端连接处,是硅胶凸点不容易脱落。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5]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玻璃、陶瓷类材质的水壶壶盖加设弹性凸点,通过弹性凸点与壶口之间的过盈配合或卡扣阻止壶盖相对壶口发生位移,确保水壶使用时不会因倾倒茶水或轻微碰撞等情况而使壶盖滑落。揭开和扣合壶盖只需要按平时的操作形式稍加用力即可,无需增加其他操作,方便快捷,且固定效果稳定可靠。
[0012]
附图说明
[0016] [0017] [0018] [0019]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壶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水壶壶盖的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水壶壶盖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水壶扣合后的一个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壶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0023] 实施例1
[0024]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水壶包括壶身1及壶盖2,壶身1处设有壶口11、壶嘴12以及把手13,壶盖2包括壶盖顶21及壶盖壁22。壶口11所成圆柱截面的半径略大于壶盖壁22所成圆柱形截面的半径,使壶口11刚好能容纳壶盖壁22。壶口11的高度(“L1”)小于壶盖壁22高度(“L2”),使扣合后壶盖壁22超出壶口11的范围向壶身1内部凸出。如图2-3中所示,弹性凸点23包括凸出端231和末端232。凸出端231具有一个两端小中间大的结构,末端232的尺寸大于凸出端231与其连接处的尺寸。靠近壶盖壁22
[0025]
4
CN 2043366 U
说 明 书
3/3页
下端的地方设有开孔221,本实施例中壶盖壁22靠近下端处设有3个开孔221。开孔221的尺寸小于凸出端231最大纵截面的面积,大于末端232最大纵截面的面积,且大于等于凸出端231与末端232连接处的尺寸。分别将三个弹性凸点23嵌于三个开孔221中,凸出端231向壶盖壁22外部凸出,末端232本实施例中,弹性凸点23为硅胶凸点。橡胶塞包括凸出端231,硅胶凸点嵌于开孔221内, 凸出端231从壶盖壁22内部穿出开孔221,使开孔221正好卡在末端232和凸出端231最大直径处之间,是弹性凸点23不容易脱落。本实施例中,弹性凸点23为硅胶凸点。[0026] 如图4所示,将镶嵌好弹性凸点23的壶盖2按入壶口11,弹性凸点23受力后产生形变,壶盖壁22塞入壶口11中。由于壶口11的高度(“L1”)小于壶盖壁22高度(“L2”),壶盖壁22下端超出壶口11下端。本实施例中,弹性凸点23设于靠近壶盖壁22下端的位置,确保壶盖2与壶口11扣合后,弹性凸点23位于壶盖壁22下边缘下方不远处,使弹性凸点23与壶口11的下边缘相互卡扣。此时弹性凸点23无受力,恢复原形,一般倾倒茶水的动作不会使其再次形变,从而固定壶盖2。当要拔出壶盖2时,只需稍加用力,迫使弹性凸点23再次发生形变即可顺利拔出。
[0027] 本实施例通过弹性凸点23与壶口11下边缘的相互卡扣,确保水壶使用时不会因倾倒茶水或轻微碰撞等情况而使壶盖2滑落。揭开和扣合壶盖2只需要按平时的操作形式稍加用力即可,无需增加其他动作,方便快捷。[0028] 实施例2
[0029] 如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水壶包括壶身1及壶盖2,壶身1处设有壶口11、壶嘴12以及把手13,壶盖2包括壶盖顶21及壶盖壁22。壶口11所成圆柱截面的半径略大于壶盖壁22所成圆柱形截面的半径,使壶口11刚好能容纳壶盖壁22。壶口11的高度(“L1”)小于壶盖壁22高度(“L2”),使扣合后壶盖壁22超出壶口11的范围向壶身1内部凸出。[0030] 与实施例1中水壶不同点在于,弹性凸点23位于壶盖壁22外表面和壶口11内表面之间。此时弹性凸点23由于受到壶盖壁22和壶口11的挤压,处于受力状态,发生轻微形变,使弹性凸点23与壶口11内表面接触的地方因压力而产生较大的摩擦系数。倾倒茶水时,由于弹性凸点23与壶口11内表面接触的地方摩擦较大,阻止壶盖2相对壶口11发生位移,从而固定壶盖2。
[0031] 本实施例通过弹性凸点23与壶口11内表面的过盈配合所产生的摩擦力阻止壶盖2相对壶口11发生位移,确保水壶使用时不会因倾倒茶水或轻微碰撞等情况而使壶盖2滑落。揭开和扣合壶盖2只需要按平时的操作形式稍加用力即可,无需增加其他动作,方便快捷。
[0032]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
CN 204336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3
6
图2
图4
CN 2043366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5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