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2675·

·中国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热点

和趋势分析

李泽1,王松林2,赵静1*,刘芳羽1,黄敏婷1

【摘要】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进分级诊疗、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演进趋势,是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目的 系统地梳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演进趋势。方法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86-01-01至2018-09-29中国知网收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研究从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3个方面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并根据关键词的时区图和相关政策文件,归纳梳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研究演进趋势。结果 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研究呈现出文献数量增加速度加快、区域间研究合作网络松散、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演进趋势。结论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研究多为实证性研究,应切实加强相关理论的应用和创新研究,同时未来应加强跨区域机构间、作者间的密切交流合作。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CiteSpace;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 R 19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46

李泽,王松林,赵静,等.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2):2675-2680.[www.chinagp.net]

LI Z,WANG S L,ZHAO J,et al.Hotspots and emerging trends in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 research: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9,22(22):2675-2680.

Hotspots and Emerging Trends in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 Research: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 LI Ze1,WANG Songlin2,ZHAO Jing1*,LIU Fangyu1,HUANG Minting1

1.School of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2.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Group Corporation,Beijing 100191,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ZHAO Jing,Associate professor,Master supervisor;E-mail:zhaojteacher@163.com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 is a major initiativ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erarchical medical system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system.Understanding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emerging trends of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 is the foundation of further research.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combine the research hotspots with emerging trends of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Methods We used CiteSpace software to conduct a co-occurrence network analysis of authors,institutions and keywords of the articles indexed in CNKI database between 1 January 1986 and 29 September 2018.According to the time zone map of keywords and related policy documents,we summarized the emerging trends of the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Results The emerging research trends showed that accelerate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ocuments,the loose network of inter-regional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the lack of breakthroughs in the area.Conclusion At present,most of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 is empirical research.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relevant theories,and strengthen the clos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inter-regional organizations and author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CiteSpace;Research hotspots;Emerging trends

2016年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医改办发 〔2016〕1号)[1]指出:“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

1.100029北京市,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2.100191北京市,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通信作者:赵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E-mail:zhaojteacher@163.com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

·2676·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全新探索,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大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研究热潮刚出现不久,目前尚缺乏研究对该领域的研究脉络进行系统梳理,鉴于此,本文尝试用CiteSpace软件的大数据处理和信息可视化功能对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以期准确把握学者们在该领域的贡献及其研究热点,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分析方法与工具 CiteSpace软件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CHEN[2]研发的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通过共词网络、热词聚类、突现等多种分析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示特定领域的合作网络、研究趋势和演进过程,同时通过计算节点的中介中心性(centrality),反映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将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作者和机构的合作网络分析以及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的分析。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数据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从建库至2018-09-29,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or“家庭医生制度”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共检索到文献896篇,来源于“期刊”的文献共有590篇,通过文章题目逐个筛选,剔除期刊征稿、本期推荐、会议通知、机构介绍以及其他与研究无关的记录,共得到文献457篇。设置文献导出类型为格式,将数据保存为CiteSpace认可的名称,经CiteSpace数据转换后,457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文献被划分为457个子数据集。

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

2.1 研究的时间分布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集总时间跨度为33年(1986-01-01至2018-09-29),但由于其中很多年都没有相关文献发表,实际时间跨度为14年,涉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首篇文献刊发于1986年,是储振华[3]发表的关于国外家庭医生制度的介绍。2016年6月,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医改办发 〔2016〕1号),指出“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2016年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主题的文献数量为63篇,2017年文献数量增加至138篇,而2018年的发文量截至9月29日就已达到145篇(见图1),CNKI预计2018年的发文量为366篇。由此看来,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进一步推进,相关研究会越来越多。2.2 共现网络分析

2.2.1 作者共现网络 以“author”作为节点类型,设

定相应阈值,运行CiteSpace,得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的作者共现网络结果(见图2)。图2中共有100个节点、207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41 8,说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作者间的合作交流比较局限。从图2可见,目前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基本形成了以鲍勇、黄蛟灵、江萍为核心的作者群,合作研究频繁,但作者群之间的交流合作甚少。因为软件功能的限制,还无法识别通信作者和第一作者,因此可能存在该作者在家庭医生签约领域不是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过多篇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鲍勇,研究文献数量为19篇。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认证公式为M≈0.749×Nmax(其中Nmax为发文最多者的发文量;M为核心作者的最低文献数)[4]。经计算,M≈0.749×4.36=3.26,因此该领域发文数不少于3篇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统计结果显示,核心作者共26位,共发文145篇,占文献总数的49.4%。其中,排名前10位的作者发文量见表1。

2.2.2 机构共现网络 设置节点类型为“institution”,运行CiteSpace得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篇(量数章文年份(年)

注:2018年统计数据截至9月29日

图Figure 11 1986—2018 Annual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cles about China年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样本文献年度发表量 's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 from 1986 to 2018

Figure 2 Co-occurrence networks of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authors of 图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作者共现网络图

articles about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

“Refworks”(见图3)。图3中共有45个节点、22条连接,网络密度

为0.022 2,发文数量较多的研究机构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卫生管理学院,从发文量来看,上海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研究比较密集,上海作为家庭医生制度首批试点地区,也是最早经过探索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1+1+1签约模式”,并作为典型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节点之间连接的强度来看,高校与当地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比较密切,高校之间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则较为薄弱,合作研究较密切的两个机构通常处于相同城市甚至同一个区,如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和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从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来看,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分散,较为集中地形成了2个主要合作研究群体,分别是以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卫生管理学院为核心的研究群体。从区域之间的合作情况来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机构间跨省合作研究较少。2.3 关键词聚类分析

2.3.1 研究热点分析 将处理好的源文件导入CiteSpace,本研究纳入的最早研究是1986年,但由于2011年之前,每年的发文数量极少,且有数年处于研究空白期,为了得到更好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因此设置时间为2011—2018年,按照一年为一段进行时间切片,选择“keywords”为节点类型,其他设置不变,运行结果如图4所示。节点越大、标签字体越大,反映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节点之间连线的颜色反映研究的时间,连线的颜色越深,越接近检索的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和2018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较多,2017年的研究相对来说更集中一些;连线的粗细表示两个关键词的关联强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检索关键词出现频次是最高的,共出现263次,其次是家庭医生(192次)、社区卫生服务(43次)、分级诊疗(32次)、健康管理 次)、全科医生(21次)、社区(16次)、高血压 (15次),老年人和糖尿病分别出现11次。

中介中心性是对节点在这个网络中发挥作用大小的度量,节点的中介中心性越高,表明其在网络中的链接程度就越强,从而影响力就越大。一般来说,节点的中介中心性≥0.1,说明其是关键节点[2]。关键词共现运行结果显示,作为研究主题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介中心性最强,为1.09,关键节点有家庭医生(0.46)、分级诊疗(0.19)、社区(0.12)、高血压(0.12),结果如表2所示。部分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虽然比较高,但是中心性却比较弱,比如老年人、糖尿病、满意度等。

CiteSpace可以将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成不同的聚类,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2677·

同一聚类中的文献关系密切,不同聚类之间的链接则比较松散。表3列出了包含节点较多的聚类,聚类包含的节点数越少,其代表性越差,可能是由于关键词出自相同的一小部分文献。Silhouette值反映了聚类节点的同

Table 1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by top 10 key authors表1 核心作者发文情况

排序作者发文量(篇)中介中心性发文平均年份(年)1鲍勇190.0220112江萍120.0120123黄蛟灵90.0020164杜学礼90.0020115梁颖70.0020126葛敏70.0120127张安70.0020118张宜民70.0120169梁鸿70.01201610

程东英60.002016

Figure 3 Co-occurrence networks of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institutions 图3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机构共现合作网络图

publishing articles about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

Figure 4 Clustering map of keywords of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

图4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关键词聚类图

(23·2678·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质性和一致性,值越接近1,聚类的内部一致性越好[2],从表中可以看出,本研究中聚类的一致性都比较好。由于数据源的限制,无法通过文献的标题和摘要获取,因此采用似然比检验方法(LLR)从每个聚类的关键词中产生聚类的标签。

聚类的平均出版年代表其最近性,例如,聚类0上海市居民的平均出版年是2014年,说明上海地区在这一时期的研究发表数量较多,最近的聚类出现在2017年,标签分别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服务,与2016以来推行的政策密切相关,可知这一时期的文献多为政策研究。

2.3.2 研究演进趋势分析 时区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中每年的研究热点,进而揭示研究的

Table 2 Frequency and betweenness centrality of high-frequency words in 表2 高频词汇的出现频次及中介中心性

the articles

关键词出现频次(次)中介中心性平均出现年份(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631.092011

家庭医生1920.462011社区卫生服务430.092012分级诊疗320.192016健康管理230.092011全科医生210.092014社区160.122016高血压150.122014老年人110.022015糖尿病110.032016满意度100.062017Table 3 Cluster analysis of hotspots of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 表3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热点聚类

research 聚类ID类的轮廓标签平均出现大小系数(极大似然法)年份(年)0190.782上海市居民20141170.72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2017

2140.697北京20163130.699医疗卫生机构20164130.768分级诊疗20175110.573家庭医生服务20176100.803高血压20167

7

0.985

美利坚合众国2016

Figure 5 The evolution of hotspots of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

图5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热点演进

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并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热点的时区图如图5所示。

从时区图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相关研究紧紧围绕着相关政策的实施,随着政策逐步推进,研究侧重点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根据政策实施的不同阶段,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目前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以前)是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萌芽阶段。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提出“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服务”[5]

。这一阶段尚未正式提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一概念,研究数量也极少,从1986年出现关于“家庭医生制度”的文章到2010年,中国知网共收录6篇文章,分别发表于1986、1989、2004、2005、2008、2010年,其中3篇文章是介绍国外的家庭医生制度, 1篇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连续性的评价模型,还有2篇是对中国家庭医生制度可行性的探讨。

第二阶段(2011—2016年)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探索阶段。以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 〔2011〕23号)为标志,文件指出“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随着全科医生制度的完善,逐步将每名全科医生的签约服务人数控制在 2 0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要有一定比例”是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雏形。全国各地多数地区开始探索形成本地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2010年,北京在东城、西城和丰台区开展了家庭医生服务的试点,2010-12-23召开了全市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会议,市卫生局和其他几个委办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全面启动[6]。上海市是较早开始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城市,从2006年起,就在长宁、徐汇、闵行、青浦和金山5个区陆续开展“责任制医生”的健康管理模式,通过签约形式,全科医生为签约对象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上海市政府《关于本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自2013年起,全市所有区县均开展家庭医生制度构建工作,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立起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服务规范、政策配套的家庭医生制度”[7]。2013年的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启动会议,确定了北京市西城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海市长宁区、安徽省芜湖市、山东省青岛市、

河南省焦作市、湖北省武汉市、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

贵阳市、陕西省宝鸡市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地区[8]

除了作为研究主题词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一阶段的研究热词有健康管理(23次)、社区卫生服务(43次)、全科医生(21次)、高血压(15次)、老年人 (11次)。健康管理出自2011年鲍勇等[9-10]的“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文中对家庭医生制度进行首次界定,对家庭医生制度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探讨,提出研究家庭医生制度“54321”方案,即5个确定:确定家庭医生资质、确定供方服务内容、确定需方利用程度、确定服务项目费用、确定费用提供支付;4方付费:政府支付、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社会支付、个人支付; 3方评价:供方评价、需方评价、第三方评价;双向转诊以及一次性结果评价。这一时期的研究热词反映政策的实施重点是以全科医生为服务主体、以慢性病人群为重点签约对象、以慢性病健康管理为服务内容。

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2016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医改办发〔2016〕1号),标志着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正式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热词有分级诊疗(32次)、糖尿病 次)、满意度(10次)、慢性病(9次)、影响因素 次)、效果评价(6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6次)、生活质量(6次),具体情况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对分级诊疗的推进作用研究,例如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的魏学娟等[11]关于方庄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推进分级诊疗的实践效果研究,通过比较制度实施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的门诊就诊次数和住院次数、门诊医疗费用和医保基金费用、住院医疗费用和医保基金费用,分析分级诊疗的实践效果。(2)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效果,例如周志林[12]以湖北省鄂州市凤凰街道

Table 4 Hot research words emerged since 2016 and their between ness 表4 2016年以来的研究热词及其中心中介性

centrality

热词

出现频次平均出现年(次)中介中心性份(年)分级诊疗320.192016糖尿病110.032016满意度100.062017慢性病90.042016影响因素80.022016效果评价

60.002016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60.052018生活质量

6

0.11

2016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2679·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接受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服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疾病知识知晓率、血压、血糖水平比较有差异。(3)居民和家庭医生团队的满意度研究,如欧阳好等[13]关于深圳市龙园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满意度与健康需求的调查、孙华君[14]对天津市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患者满意度调查等。(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多,例如戴慧敏等[15]关于“1+1+1”签约下居民的社区首诊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李兴春等[16]对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等。3 讨论

3.1 主要结论 本文根据文献计量学原理,利用CiteSpace可视化绘制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对数据进行共现分析,以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对可视化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3.1.1 文献数量增加速度加快 1986—2018年,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大力推进,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激增,从相关政策的实施力度和近几年的发文情况来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在未来几年将会呈现爆炸式增长。

3.1.2 区域间研究合作网络松散 从研究者和研究机构来看,研究者共现网络与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十分相似,鲍勇、黄蛟灵、江萍为该领域发文较多的作者,通过分析普赖斯定律标识的核心作者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核心作者来自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卫生管理学院等,与研究机构共现网络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合作网络十分局限,不同地区学者的合作网络较为松散,作者群之间的交流合作甚少,跨区域的合作更是少之又少;本领域的绝大部分核心作者均来自上海地区的研究机构,可能是由于上海市是最早进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最早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且形成典型模式的地区。但由于受软件功能的限制,只能识别作者,无法区分通信作者、第一作者及其他合作作者,因此可能存在该作者在家庭医生签约领域虽然发文量较大,但是并非是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过多篇论文的情况。

3.1.3 研究热点集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研究热点的演变来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经历了国外家庭医生制度的经验介绍、区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效果及改进3个阶段。对关键词聚类的结果图显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聚类分析的各类重叠的地方很多,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不到 10个,可见本领域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某些方面,但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向也在

(11(8·2680·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不断细化。CiteSpace可通过红色圆圈标识突现的引文或关键词,反映某一领域研究的转折点,然而在本文的关键词聚类图中没有红色圆圈标注的点,表明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中没有出现突现的关键词,说明目前本领域尚未有突破性的研究出现。由于数据源信息格式的限制,无法进行引文分析,且关键词共现网络中没有出现突现的关键词,因此无法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研究的未来趋势做出明确预测。

3.2 未来展望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进分级诊疗、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需要有效把握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扎实的理论、精准的问题分析、大量的实证研究有助于寻找高效的问题解决路径,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的研究多为实证性研究,应切实加强相关理论的应用和创新研究,同时未来应加强跨区域机构间、作者间的密切交流合作。

作者贡献:李泽、赵静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刘芳羽、黄敏婷负责文献收集;王松林指导分析软件的使用;李泽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撰写论文并参与论文修订;赵静参与论文修订,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Z].

2016.

[2]CHEN C M.CiteSpace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3]储振华.国外的家庭医生制度[J].中国医院管理,1986,6(4):

49,63.

CHU Z H.Foreign family doctor system[J].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1986,6(4):49,63.

[4]宗淑萍.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的核心著者测评:以《中

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2):1310-1314.DOI:10.11946/cjstp.201610080819.

ZONG S P.Evaluation of core authors based on price law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a case study of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J].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2016,27(12):1310-1314.DOI:10.11946/cjstp.201610080819.

[5]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Z].2006.[6]原北京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

意见[Z].2010.

[7]关于本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2013.[8]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国务院医改办召开全科

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EB/OL].(2013-12-10)[2018-09-18].http://www.nhfpc.gov.cn/tigs/ptpxw/201312/d7858edeeaf04a1ba61e2a8af89124b7.shtml.[9]鲍勇,杜学礼,张安,等.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国家庭医生制度

研究(待续)[J].中华全科医学,2011,9(6):831,904.BAO Y,DU X L,ZHANG A,et al.Family doctor system study

in China based o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J].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11,9(6):831,904.[10]鲍勇,杜学礼,张安,等.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研

究(续完)[J].中华全科医学,2011,9(7):997-998.BAO Y,DU X L,ZHANG A,et al.Family doctor system study in China based o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J].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11,9(7):997-998.

[11]魏学娟,吴浩,于海洋,等.方庄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推进分

级诊疗的实践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3):1558-1563.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7.13.007.WEI X J,WU H,YU H Y,et al.Practical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 on promoting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Fangzhuang Community[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7,20(13):1558-1563.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7.13.007.

[12]周志林.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效果

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5):30-31,34.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8.15.030.

ZHOU Z L.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team signing service on the health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J].China Health Industry,2018,15(15):30-31,34.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8.15.030.

[13]欧阳好,林炳锐,李平.深圳市龙园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

服务模式的满意度与健康需求的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5):159-160,16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5.92.

OUYANG H,LIN B R,LI P.Investigation on the satisfaction and health needs of residents in Longyuan Community of Shenzhen City for family doctor contracted service model[J].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2017,33(35):159-160,16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5.92.

[14]孙华君.天津市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调查[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10):31-32.DOI:10.3969/j.issn.1001-568X.2017.10.0012.

SUN H J.Investigation on patients' satisfaction after the service of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s in Tianjin[J].Chinese Primary Health Care,2017,31(10):31-32.DOI:10.3969/j.issn.1001-568X.2017.10.0012.

[15]戴慧敏,李娅玲,杜兆辉.“1+1+1”签约下居民的社区首诊

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5):3068-3072.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18.25.008.DAI H M,LI Y L,DU Z H.Willingn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itial diagnosis at community level in the mode of \"1+1+1\" hierarchical medical system in Shanghai[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8,21(25):3068-3072.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18.25.008.

[16]李兴春,李华.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2):11-13,15.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22.004.

LI X C,LI H.Research progres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igning service of family doctor in China[J].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2018,34(22):11-13,15.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22.004.

(收稿日期:2018-12-24;修回日期:2019-06-04)

(本文编辑:段淑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