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名著选段,完成1~ 3 题。( 10 分)
知县喝过一边,带那另一个上来问道:“你叫做甚么名字?”那人是个五六十岁老者,禀道: “小人叫做黄梦统,在乡下住。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人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每月三分钱,写借约,送在严府。小的却不曾拿他的银子。走上街来,遇著个乡里的亲眷, 他说有几两银子借与小的交个几分数, 再下乡去设法, 劝小的不要借严家的银子。小的交完钱粮,就同亲戚回家去了。至今已是大半年,想起这事来,问严府取回借约,严乡绅向小的要这几个月的利息钱。小的说:‘并不曾借本,何得有利?’严乡绅说,小的若当时拿回借约,他可把银子借与别人生利;因不曾取约,他将二十两银子也不能动,误了大半年的利钱,该是小的出。小的自知不是,向中人说,情愿买个蹄酒上门去取约;严乡绅执意不肯, 把小的驴儿和米同梢袋, 都叫人拿了回家,还不发出借据来。这样含冤负屈的事,求大老爷做主!”
知县听了,说道:“一个读书人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实在可恶! ”便将两张状子都批准。 原告在外伺候。 早有人把这话报知A,慌了,自心里想: “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不好看。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1、上文语段出自《》。选文中的 A是 。(2分)
2、结合整本书,选段中A 的无耻行为具体体现在哪些事情上?(4 分)
3、结合整本书的阅读, A 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4 分)
答案
1、《儒林外史》严贡生(严致和)
2、( 1)他明明是扣住了人家的猪,非但不还,当人家来讨猪时,还“拿拴门的闩,赶面的杖”,打折了人家的腿。( 2)他不想给人家船钱,故意用几片云片糕设下圈套,装模作样地说船艄公吃的是他的名贵的药物,价值“几百两银子”, 并发怒要把船家送到汤老爷衙里问罪,赖了船钱才扬长而去了。( 3)严贡生自己的弟弟严监生病死,临死前也不见严贡生来询问、关心;直到严监生死后“过了三四日”,才见“严大老官”“ 从省里科举了回来”。( 4)他明明要侵吞同胞兄弟的家产,却硬不承认赵氏已经扶正的事实,把赵氏赶到厢房去住,仍以妾相待,并说什么“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都是差错不得的”。
3、严贡生是一个六亲不认、投机钻营、欺压百姓,横暴贪婪、果断狠毒,极端无耻、自私的人。严贡生这个反面典型,他的行为和品质,集中了剥削阶级的一切特性。《儒林外史》通过严贡生这个人物, 进一步揭露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些文人在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中丑恶和可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讽刺意图,揭露了罪恶的社会根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