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承诺:本文系本人所作,如有
浅谈孤独症儿童教学与训练环境的创设
内容摘要:孤独症定义是由大脑的物理缺陷造成的多方面发育障碍,影响到社会交
往、语言、感知、思维、情感、智能等多种功能的发展。孤独症儿童教学与训练的模式与普通儿童教育、智残儿童的教育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首先表现在孤独症儿童教育与训练的环境上。我们通过以下二大方面创设孤独症儿童的教学与训练环境:①注重物理环境的创设,包含了个别训练和集体环境的创设两个方面;②注重人际环境的创设,包括师生依恋、同伴支持、家长参与三个方面。研究表明,合理创设环境是孤独症儿童更好的接受教育、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顺利地参与集体生活的基础。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 教学与训练 环境 创设
孤独症定义是由大脑的物理缺陷造成的多方面发育障碍,影响到社会交往、语言、感知、思维、情感、智能等多种功能的发展。孤独症儿童的主要表现有:①正常社会化行为发展缺陷②语言和交流障碍③刻板行为④感知觉加工障碍⑤认知困难⑥发育不平衡⑦对外界刺激反应异常。这些表现说明,孤独症儿童教学与训练的模式与普通儿童教育、智残儿童的教育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首先表现在孤独症儿童教育与训练的环境上。我们通过以下二个方面合理创设孤独症儿童的教学与训练环境:①注重物理环境的创设;②注重人际环境的创设。
一、注重物理环境创设
物理环境的创设中包含了个别训练和集体环境的创设两大方面。
㈠、个别训练:
1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训练方式。在一日活动中,个别训练与感统训练是相互融合的,每天都要保证一段时间进行个别训练。我们提供每个孩子上午、下午各半小时的个别训练时间。因为孤独症儿童的能力和需要的差异很大,只有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提供难度不同的教学材料,保证合理的训练时间才能真正的使孩子有所得。
根据孤独症儿童个别训练特殊需要,我们为他们创设了个别训练室。个别训练室内放一个小桌子和两个小椅子,地上铺有地毯。室内色调以暗色为主,并保证光线充足。布置简单,不陈设任何可以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物品。根据儿童的能力需要,分易、中、难三个层次放置教育训练用的教具与教材。在每生每天一定时间的个别训练时,我们还特别注意对训练室周边环境的清理工作。
㈡、集体环境的创设:
⑴感觉统合训练室
感觉统合训练是帮助孤独症儿童趋于稳定和平衡的重要科目,是一对一个别训练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根据训练计划,我们配备了较完整的训练器材。这些器材包括:滑板系列、秋千系列、平衡木、独脚凳、袋鼠跳袋、触觉按摩板、羊角球、大笼球、蹦床、万象组合。 ⑵设立游戏室
为了排除室外集体游戏时外界事物对孤独症儿童注意力的干扰,我们设立了较为封闭又较为宽敞的游戏室,并根据活动计划备有各种服装、道具。这是鼓励孤独症儿童与其他智残儿童接触、参与集体活动、学习与人交流的重要场所。
二、人际环境的创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孤独症儿童在训练中做到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用心沟通、用心训练的心理基础。结合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实际,我们从师生依恋、同伴支持、家长参与三方面来创建和谐的人际环境。
㈠、师生依恋
孤独症儿童在内心里接纳、信任老师是训练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这也是一项颇为艰巨的工作。通过家庭教育情况调查与学校教育实效性分析,我们认为正确的“鼓励”、有效的“惩罚”是培养师生情感的重要手段。但对孤独症儿童还
2
必须排除他们家庭、社会生活中对他们情感刺激较深的消极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教师那里真正体验到师爱,才能产生接纳与信任感心理。
学生段××,7岁,不会穿裤子、穿反鞋子,扣错了纽扣等等。妈妈要送他上学,要赶回去上班,迫于生活节奏的压力,渐渐失去了耐心。常常是皱着眉头、无奈地抱怨道:“讨债鬼啊,这笔债我哪天才能还到头啊!”虽然不理解妈妈话的含义,但从妈妈的神色中他能感到妈妈厌烦他。长久下来,段××不但没有学会穿衣穿鞋,反而更加依赖他的母亲,性格也更加孤僻,对老师的帮助也非常排斥。
为了解除这种心理压力,我们不仅对其父母的教育方法进行了纠偏,而且每天上课前老师耐心地教他穿衣、穿鞋,系纽扣。每完成一步动作老师就用“真棒!”“真能干!”的话来鼓励他,当他不配合时,老师要给予适时强制和惩罚,减少他的依赖他人帮助的心理。
从两种教育方法的鲜明对比中,段××感到了师爱,减少他的问题行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他更愿意配合老师学习和训练。
㈡、同伴支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自然法则。同龄人之间因为有共同心理为基础,他们之间更容易交往,在某些方面相互之间的影响胜过了老师的说教。这是孤独症儿童教育与训练中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特殊心理与需要,在交往之前需要提供一个引起注意、观察、激发兴趣的心理准备过程。
为了充分利用同龄同伴在教育训练中的力量,我们从中度智残儿童中,挑选了几名活泼、听话、具有带动性的儿童,组成带动组,参与孤独症儿童的活动。在蹦床训练中,老师做完了示范动作后,数次鼓励孤独症儿童做动作,但他们依然是呆若木鸡的站在那里,有的甚至害怕的一直抓着蹦床的保护网哭喊。这时老师叫带动组的同学做动作,只见他们有的双脚跳;有的单脚跳;有的坐下出又蹦起来;还有的边蹦边做鬼脸。引起了全体老师和带动组老师的捧腹大笑。这时孤独症儿童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在一阵一阵鼓励的掌声中,他们再也抑不住跃跃欲试的心理,也和带动组的同学手拉手跳了起来。
通过多次符合孤独症儿童心理的集体活动,孤独症儿童对带动组的同学有了好感,产生了接触与交往的愿望。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洗漱、一起吃东西、一起购物,从中模仿并巩固了许多教育计划内应掌握的动作,使我们的教育训练工作
3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㈢、家长参与
儿童在家长身边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这是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又一有利因素。在长期与孤独症儿童家长接触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对待自己的子女有三种典型的态度:①对孩子存在负债心理,非常溺爱。②对孩子期望值很高,不能接受孩子是孤独症的现实。③对孩子教育束手无策,放任自流。为了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训练中的作用,保证孤独症儿童在家庭一定的训练时间和训练效果,我校不仅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训练培训班,向家长们传授儿童心理学、行为学基础知识和教育训练训练方法,而且向他们汇报学校下一步教育训练计划,安排家长参与的角色,指导动作训练要领和相关语言的表达技巧,使我们的计划顺利地完成。
总之,合理的创设孤独症儿童教育与训练的环境是孤独症儿童更好的接受教育、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顺利地参与集体生活的基础。在以后的教学与训练中,我们还会不断添置新型有效的康复设备,增加康复器材,完善人际关系环境,更好地进行孤独症儿童教育。
参考文献:
①胡爱华,《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必读》,华夏出版社。
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华夏出版社。 ③李慧玲、周耿主编《孤独症儿童教育与训练文集》,北京出版社。 ④全国特殊教育研究会编,《培智学校教学文萃》,人民教育出版社。
⑤陆汝文,《儿童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方法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2期。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