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0 No.13July 2019
新媒体艺术的数字化教学研究
富缨淇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摘 要: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在目前的新媒体艺术的教学中对于数字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因此,在人才培养中数字化教学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更为契合。新媒体艺术的数字化教学需要围绕人才培养的需求研究,同时也要关注围绕学科的发展进行研究。在人才培养中需要关注行业的前沿信息;在关注学科的发展中需要重视新媒体艺术的数字化教学的特殊意义、前进路径以及目前教学中仍旧存在的困难等。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艺术的数字化教学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数字化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应用数字媒体艺术形式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与各种艺术手法结合,使得艺术的呈现形式更为规范,有助于艺术的应用以及传播。因此,应用这种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等。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引进以及应用这种教学手段,促进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以及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媒体数字化教学在当前应用的实际意义新媒体艺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以电子媒体作为主要的艺术应用表现方式之一。因此,数字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需要结合不同的需求,将数字技术应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对比的角度观察,这种应用方式与以往的媒体传播方式具有极大的区别,数字化的方式使得相关的内容传播不必借助严格的专业媒介,通过常见的数字信息传播途径就可以达到传播目的。与以往的媒体传播需要应用纸张或者其他实体介质的形式不同,数字媒体内容通过网络就能够实现迅速传播。在这样的形式中,数字媒体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应用新的技术以及新的艺术元素,对于学生拓展应用素材以及开阔眼界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新媒体艺术数字化的教学途径(一)关注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应用数字技术进行相关的艺术工作以及艺术创造也是在技术支撑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在应用以及创作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相应的技术,结合自己的审美思考获得具体的创作观点,这样才能进行较为成熟的创作。同时,在相关技术的持续开发中也需要关注技术改造。因此,专业人员对于技术应用的认知程度的提高利于其在技术应用以及改造的过程中提出精准的意见,使得技术在改进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应用要求更为契合。
(二)关注国际艺术的发展动向在现代化的审美语境下,审美的元素呈现多元化的同时又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国际上相关的发展动向,以便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化元素。在艺术创作中文化元素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从具备国际化水平的创作中,观察其对于不同文化元素的应用。在参照其应用技术的同时还要关注其对于文化元素的挖掘,使得学生重视其中文化元素应用的重点与中心,在作品中体现文化思想的特色。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13-0223-01(三)关注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商业因素与艺术的结合,使得学生在具体应用相关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创作时能够对于商业元素有正确的认识与充分的应用。目前,部分学生认为商业元素与艺术结合是一个相悖的过程。事实上,艺术创作具有的商业价值是其重要的社会价值之一。在教学中要对这种思维进行强调,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付诸实践。
四、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淡薄,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在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应用的复杂性,教师较为关注学生的技术应用掌握程度,而对于其中包含的思想理念的关注有所不足。因此,虽然学生在经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往往能够掌握数字化技能,但他们的创新能力不足。这就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对于综合质量要求较高,创新内容较多的工作不能胜任,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对于学生基础艺术能力的培养有所不足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内容表现形式的创新,学生不再需要通过手绘等传统的方式进行内容呈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出于实用性以及教学时间的考量,对于学生的手绘能力等进行艺术基础训练的关注程度不高。事实上,手绘等美术技术的学习不仅能助力学生练好基本功,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综合艺术
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三)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所不足
在新媒体艺术的数字化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不足,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应用操作中存在相应的短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足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方面有所欠缺造成的。由于和技术相关的内容似乎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就对技术的掌握投入了较多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教学时间则相对有限。
五、对于优化教学效果的探究
(一)关注对于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输入相关意识以及技能学习。在意识的输入方面,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基于学生的不同学习心理灌输创新意
识。[2]
在学习初期,由于学生对社会上的实际状况的了解有限,思想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通过相关意识的传
输影响学生,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教师
(下转第247页)223
第10卷第13期 2019年07月
Vol.10 No.13July 2019
性发展,必须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有效应用起来,保障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今,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拥有率也相当高,这两大设备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未来的世界发展肯定离不开互联网资源。各大媒体机构都在积极转型发展,朝着移动互联网布局方向发展,整体起步时间相差无几,所以彼此间的差距也不大。多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
[5]
就能避免很多弯路。客户端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基本入口,也是相对成熟的技术,很多媒体都开发了属于自己的客户端,在开发出客户端的基础上实现特色化转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重视手机网站建设,将其中的信息内容丰富化,促进对应服务功能的完善和优化,强调移动互联网新闻门户的打造。例如,可以在手机浏览器、应用商店等方面下功夫,发挥这些平台的优势,将移动终端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三)发挥微博、微信、视频、直播等技术的优势,促进社会化传播渠道的拓宽
互联网技术在媒体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想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高效融合发展,必须将新兴技术平台应用起来,促进社会化传播渠道的拓展很关键,例如微博、微信、视频、直播技术等,都可以充分借鉴。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设置更多官方账号,将用户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信息传播效果会得到明显的优化和改善。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呈现日新月异的态势,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更新的周期并不长,例如,5G技术很快会完全取代4G
[6]
技术。视频、直播技术也是互联网迅猛发展下的产物。例如淘宝直播、快手直播、抖音直播,这些是近年来新兴的直播平台,受众广泛,借助这些直播平台,更有助于相关信息的传播,传播速度更快,由于直播属于
面对面的交流,因此新闻传播影响更广。广大媒体人
必须紧紧盯住技术发展的前沿,把握好发展态势,强调新型技术手段的应用,保障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顺利。
五、结语
在现代化社会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强调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需要深刻思索,明确两大媒体的发展优势和不足,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保障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推动我国媒体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 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J].
党建,2014(5):9-12.[2] 王峰.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的一些思
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4(9):50-53.[3] 石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路径探讨[J].编
辑之友,2014(12):5-7.[4] 马利.遵循规律优势互补勇于创新——对推动传统媒体
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4(11):54-57.[5] 赵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传播渠道融合策略探讨
[D].北京印刷学院,2015.[6] 佚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整合发展的愿景与路径:以
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为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6-27.作者简介:吴鹏飞(1977—),男,陕西西安人,大学学历,中级职称,记者部主任,主要从事重大主题采访的策划报道以及记者部日常管理。
(上接第223页)可以讲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经历并且
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最终使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意义。(二)关注对于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在数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等艺术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相关锻炼。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习数字技术,同时加强对基础能力的训练。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能力训练机会,教师可以应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例如,应用翻转课堂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课下学习相对简单的内容,课上教
[3]
师集中精力为学生讲解重难点知识即可。(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应用虚拟的实践类型的主题关注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例如,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中给予学生参观学习的机会,观摩甚至体验实际的工作过程;安排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实习演练,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实践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的资源和科研优势,在教学中寻求相应的合作项目,使学生对于数字化教学中不同软件、不同专业手法和不同的创造语言等具备基本的了解。教师要将业务实践融入理论教学之中,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项目导入模式以及项目库储存
模式,充分发挥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的资源优势和文
化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媒体艺术专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字化教育的系统化和智能化,为学生打造更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六、结语
在新媒体艺术的数字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改进以及课程规划。在艺术教学中引入多项新媒体艺术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交流模式,使学生对新媒体艺术的数字化教学环节了解得更加透彻,进而更加积极深刻地融入新媒体艺术的学习与创作中。参考文献:
[1] 滕锐,李志宏.认知美学视域下新媒体艺术的“亚审
美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154-160+168+172.[2] 吴铁.新媒体艺术的数字化教学探讨[J].新闻传播,
2018(08):43-44.[3] 张小夫,张朝霞,刘言韬.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中的三
个重要范畴[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7(01):44-51.作者简介:富缨淇(1987—),女,湖南湘潭人,硕士,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艺术。
2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