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培训资料
1、 学校食堂要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
2、制定营养与健康相关规章制度。
3、设立由学校营养与健康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4、建立防范和抵制食物浪费制度,并采取措施予以落实。
健康教育
5、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拓展健康教育课程资源
6、明确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安排。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至少 6 学时。
7、 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健康教育教师,定期接受相关培训。
8、 依托“5·20”中国学生营养日、“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等重要时间节点和活动,多渠道、 多形式对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
9、鼓励学校设立健康社团,班(年)级设立健康兴趣小组,开展健康讲座和实践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相关活动。
食品安全
10、 学校食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在显著位置公示。
11、学校食堂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严格执行进货查验、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和食品留样等制度,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确保提供的餐饮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12、 学校食堂要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食品原料采购、食品贮存及食品 加工制作等信息,保证食品可追溯。
13、学校食堂要实施“明厨亮灶”,鼓励运用 “互联网+明厨亮灶”加强对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的监督。
14、学校食堂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接受有关部门组织的食 品安全、营养健康、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培训与考核。
15、 建立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和家长陪餐制度。制定陪餐计划,明确陪餐人员和要求,做好陪餐记录。
16、学校食堂内不同类别的食品原料、半成品、 成品要分开存放。盛放容器和加工制作工具要分类(色标) 管理、分开使用,定位存放。
17、学校食堂要设置专用的备餐间或操作区, 并在显著位置公示人员操作规范。
18、学校食堂餐具饮具要使用物理高温消毒。
19、学校食堂要实施分餐制度,提高餐饮健康 安全水平,要求学生餐一人一份(套)
餐具、一人一份(套) 饭菜,实现餐具、菜(饮)品等不交叉、无混用的餐饮方式。 座位间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高密度聚集用餐。
膳食营养保障
20、学校食堂根据当地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搭配学生餐,做到营养均衡;制定食谱和菜品目录,每周公示带量食谱和营养素供给量,带量食谱定期更换。
21、学生餐每餐供应的食物要包括谷薯杂豆类、蔬菜水果类、水产畜禽蛋类、奶及大豆类等 4 类食物中 的 3 类及以上。食物种类每天至少达到 12 种,每周至少 25 种。
22、学生餐要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尽量减少煎、炸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烹调方式。采取有效措施, 逐步降低盐、油和糖的用量。
23、按照《餐饮食品营养标识指南》对所提供的餐饮食品进行营养标示;学校食堂提供自制饮料或甜品时,要标示添加糖含量。
24、学校食堂配备有资质的 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营养指导人员需要具备为不同人群提供营养配餐的能力,指导采购、配料、加工和营养标示, 制定食谱和菜品目录,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指导食堂分餐员 帮助学生合理选餐。 定期组织学校食堂、营养指导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等进行营养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防控技能培训。学校食堂负责人、营养指导人员、食堂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食品安全及营养健康、卫生防疫以及食物 采购、储藏、烹饪和“三减”等方面的重点培训,每年度不少于 20 学时;食堂炊事员需要接受低盐、低油、低糖菜品 制作技能培训。 每年组织一次学校食堂和负责人、营养指导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自我测评和考核。
营养健康状况监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25、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设立专 (兼)职报告人。 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规程。
26、定期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控知识及技能宣传和培训。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
运动保障
卫生环境建设
27、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改善校园环 境卫生,整治校园整体环境。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28、 向学生提供免费、充足、符合卫生标准的 白开水或直饮水。盛装开水的器皿(如保温桶等)要定期清 洗消毒并加盖上锁。教室或宿舍桶装饮用水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饮用水机等涉水产品要依法取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许可批件。
29、按照学生与教职员工数量,配备洗手、消 毒设施或用品。
30、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