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五彩缤纷的世界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自然中美无处不在,大自然又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翠绿的树叶、欢闹的湖面、累累的果实、纷飞的雪花......都会使孩子们产生无限的遐想,获得美的享。诗歌<<绿树叶>>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句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朗朗上口,能唤起孩子对小小树叶无限的遐想。当我们感叹小小树叶\"魔力\"的同时,让我们尊重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在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中感受其美无比,其乐无穷。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小班下学期幼儿现有水平,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活动目标: 1.讨厌诗歌,体会诗歌所抒发的童趣。 2.乐于对树叶展开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3.熟识诗歌的格式,尝试直观仿编诗歌。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协助幼儿体验和认知故事内容,尝试摆事实直观的事情。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的定坐落于:认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抒发的童趣。难点就是:乐意对树叶进行想象,尝试直观仿编诗歌。
四.说教学法本活动中我本着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把孩子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活动中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提问法、操作演示法;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幼儿面前。并用讨论法启发幼儿创编儿歌突破难点部分。孩子们则通过自主探索法、观察法、情景表演法来达到理解、创编诗歌的目的。 五.活动准备工作:
1.知识经验准备:认识树叶,对树叶有粗浅的认识。
2.物质准备工作:折页、音带、树叶每人一片,诗歌读本人手一册。 3.环境准备:把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树叶摆放在活动室. 六.活动过程:
1.感知活动1)扩散想象:小树叶变变变出示形状各异的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就是什么?树叶象什么?
4岁左右的幼儿对树叶很熟悉,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同时幼儿极富想象力,这一活动为下面对诗歌的理解打下基础,教师记录下幼儿的想法为下一创编活动作下铺垫。
2)出具折页,播出诗歌录音,幼儿观赏思索:诗歌里绿树叶象什么?(使幼儿初步体会诗歌的迷人和童趣)2.认知活动1)独立自主写作指导幼儿独立自主写作诗歌读本<<蓝树叶>> 教师指导幼儿观察画面,熟悉绿树叶被比做什么.同时,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也为教师了解孩子个体差异提供了机会。
2)集体写作,体会诗歌多样的想象这一环节就是本次活动重点,在该环节中运用鼓舞鼓励法和探讨法,使孩子更直观更深刻理解诗歌内容.如:
(1)诗歌里绿树叶象什么?(小伞,小船,小扇,蝴蝶)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自制“树叶”。
(2)谁在树叶伞下藏?谁在树叶船上挤?
(3)树叶扇起来感觉怎么样?(凉)(4)树叶象蝴蝶怎样飞?(悄悄)为什么说树叶象蝴蝶是悄悄地飞?(幼儿表演树叶象蝴蝶般悄悄地飞)3)教师播放音带,幼儿看图完整欣赏诗歌。 4)幼儿跟教师看看图朗诵诗歌一遍。 5)幼儿跟教师打节奏有感情地朗诵一遍。 6)幼儿分后角色分句朗读诗歌。
7)幼儿每人手执一片树叶边朗诵边表演诗歌,更进一步体验诗歌所表达的童趣. 通过以上观测、回答、相同形式的朗读和孩子们的亲身体验、演出诗歌等几个环节,将本次活动推至了高潮。
3.创编诗歌这是本次活动难点,也是本次活动的升华。这一环节,我运用了讨论法和记录法,再次激起幼儿的创编兴趣。
1)出具上次活动中幼儿对树叶想象的记录,教师鼓励幼儿直观仿编。 2)幼儿自由仿编诗歌.如:树叶还可以当什么?象什么? 3)教师从幼儿仿编的诗句中挑选出一组制备一首新诗。 4.活动延伸:
1)园内延展:资源整合美术活动,树叶贴画,树叶添画。
2)家庭延伸:家长带孩子到户外收集树叶,指导孩子自制诗歌图画<<绿树叶>>。 教学思考:
本活动是学习新的诗歌并仿编诗歌,我们班的孩子在此活动之前没有接触过仿编诗歌的活动,但我们班的孩子语言能力比较强,所以对于孩子仿编诗歌我有一定的把握。 自学诗歌时我通过层层环环相扣的方式自学诗歌,在仿编诗歌时,起初我说道前半句“蓝树叶,当xx”,孩子编创后半句,慢慢的孩子了解到仿编诗歌的规律,能完备的仿编,但有的幼儿仿编的不是很押韵,这点还要慢慢扩散自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