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中国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又叫日本侵华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历时八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国民党负责正面战场,共产党负责敌后战场,共同抵御外敌。 抗日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日本统治集团,早就确定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从“九一八”侵占中国东北并向华北扩展的过程中,日本的得益,更加速了侵略中国的步骤。30年代,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比较快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29年为100,1936年上升为150,1937年达169。8年平均每年递增6.8%,但日本工业生产的递增率不能用正常的国内生产来考察的。1930、1931年是处于经 济危机时期,那么在1932年开始就是以9%的年平均递增率发展,以1937年与1936 年相比,上升了12.7%,后几年的大幅度上升,无疑是从侵略中国得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侵华已经得到这样大的利益,大陆政策第一步的预想变为现实,就更加积极地扩大侵华。

日本的产业结构,1930年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为38:62,1931年、32年的侵华战争开始,军工工业又有了极大的发展,到1937年,以军

工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重改变为58:42。为侵略战争服务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反过来推动战争。

日本的政治也迅速地走上天皇制的法西斯主义统治。1936年2月20日,国会选举中自由派的民政党在选举中刚取得多数,2月26日就发生法西斯军事政变,“皇道派”军官率领1500余名官兵,袭击了冈田启介首相,杀死了几名内阁官员,包括1932.5-1934.7月担任首相的斋藤实子爵和藏相(财政大臣)高桥是清等,提出了8项要求,鼓吹建立“皇道派”武力独裁和战争体制。政变后,由广田弘毅任内阁首相,组成了军人主政的内阁;大幅度增加军事预算,大力推进军工生产为主的重工业。“二二六”政变后的广田内阁,开始了日本天皇制的法西斯主义。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尽管内阁调动频繁,而法西斯统治日益加紧。1937年11月设立帝国大本营,将战争指挥权集中在天皇直接权势下行动的陆海军将领手中;有自由主义或激进主义倾向的嫌疑人物均被捕,到1937年12月,逮捕了371人。日本完全实行军事法西斯主义。

1936年8月,日本广田内阁召开了首相、外相、藏相、陆相、海相的五相会议,决定了一个《国策大纲》,把“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大纲》规定:对外应“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防备英、美,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体系”,“向南方海洋,特别是南洋方面(印度尼西亚方面)求日本民族的、经济的发展”;对内“必须采取指导统一国内舆论的措施……,和„国民思想健全化‟的措施”,以加强法西斯统治。按照这个计划,陆军制定了大规模扩充空军和在中国东北的兵力为中心的五年扩军计划;海军也制定了宏大的

造舰计划,1937年,日本的军事预算,占全国家预算的60%以上。 1937年6月,近卫文任日本首相,采取了关东军参谋长、侵华狂热分子东条英机的主张:鉴于西安事变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渐形成,应立即扩大侵华战争。

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夕,日本的宣传机器,大肆鼓吹侵略中国是为了解决“日本人口过剩”、“天然资源缺乏”、“捍卫主权线、生命线”的圣战,是“惩罚”中国军民的抗日与“扩战”的“不得已的行动”,甚至是为了“帮助开发中国的光荣”之举,等等。

另一方面,对外又不断制造“和平”的阴谋,鼓吹所谓“日中友好提携”。1937年3月,日本外相佐藤提出对华的“新认识”、“新政策”,诡称要“改变”日本对华关系,“协助中国的统一与复兴”;今后日中外交谈判,要以“促膝谈心态度”,“将过去一切付诸东流,而重新以平等地位精神谈判。”

在这种“和平外交”的烟幕下,日本大量增加其华北驻屯军的兵力,在北宁路屯驻重兵,并侵占丰台这个重要军事据点,大批日舰开到青岛、上海,并进入长江各埠。37年6月以后,驻丰台的日军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在外交上,日本在1933年5月发出退出国际联盟的通知,两年后生效。此后也就抛开了1922年在华盛顿签订的《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的《九国公约》,这是日本与美、英、法、意、比、荷、葡为了共同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完全机会均等”,“中国之门户开放”的条约,现在要独占中国了,不能

再受九国公约的限制。又宣布废除与英国等签订的限制海军发展的海军协定。1936年11月,同希特勒纳粹德国签订了反共产主义和第三国际的协定,即《反共产国际公约》,以后又同意大利签订了同样的条约。在国际上与德意结成联盟,与英美法等国处于对立的地位。也就是说,对一切表面上还有一层反侵略、非战外衣的国际组织、限制其独占中国的条约,统统抛开,与正在进行侵略殖民地的意大利、德国组成联盟。 进入1937年,日本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军事上,已经全面进行了侵略战争的部署,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就要开始了。

总结一下,就是日本在攻占东三省后,尝到了甜头,再加上本国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匮乏,还有长期的军国主义的教育,使民众具有侵略性。

中国抗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这场战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日本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根据日本资料提供的数据,日军在二战中的死亡人数,按不同统计口径和截止时间,有185万、212万、232万这三个数字。185万,是日军从1937年 7月7日“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这八年侵略战争中战死的数字;212万,是包括二战结束后日军死亡的数字(如在苏联的西伯利亚劳改营中死亡的战俘);232万,是除日军正规军人死亡外,加上武装平民(类似于中国的民兵)和“叛国者”的死亡数字。 二战期间日军战死185万人,资料来源是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记载的日军伤亡数,其中陆军1439101人,海军419710,平民658595,合计2517406。可见日本军人战死人数是1858811人。2001年日本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也称:“二战中日本死亡军人约186万,平民约66万,”这已是近几年的数据。而二战时日本已经有着完整的户籍制度,日军的士兵全部都有详细档案,受伤阵亡均须记入档案,一旦出现死亡更必须及时通知家属,以便家属办理相应手续和领取抚恤。故意隐瞒战斗伤亡在日军条例里也是有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的,说明这一伤亡数字数字是相当准确的至于在中国大陆战场的损失。日本方面是这么记载的。1941年12月7日后在中国大陆的死亡日军人数:213503人 1937年7月7日开始日军在中国死亡数字:404268人 战后日方统计:

《日本陆海军事典》(原书声称资料来源为日本厚生省援护局1956年3 月调查数据)

1937年7 月7 日到1945年8 月14日(芦沟桥事变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前) 中国大陆本土地区:陆军损失:385200 ;海军损失:19400 ;合计损失:404600 。 从日方材料证明,抗日战争日军在中国死亡40万人 。 抗日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一、和平环境来之不易,战争悲剧不能重演;二、具有时代意义的爱国精神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源泉;三、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有警惕其死灰复燃。

在这里,愿和平常在,战争不再发生。

2011210041 唐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