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年4月,9(2):37-40ISSN 2095-1582 CN 11-9308/R medteach.hep.com.cnDOI:10.3868/j.issn.2095-1582.2019.02.010

实验与实践教学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李阳1,赵岩2,刘高科3

1.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外科,重庆,4000422. 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重庆,4000383. 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重庆,400038

摘 要:目的 调查并改进“医学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方法 在本校20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中展开了问卷调查,就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体系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结果 77.9%的学生对目前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感到满意;73.7%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内容的设置合理,74%的学生在其他临床基础课程中接触过“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部分内容;60.6%的学生建议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学时比例保持不变,20.7%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实验课的学时;认为实验课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帮助或帮助很大的学生占92.7%;对于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及实验报告的形式,感到满意的学生分别为45%和38%。结论 问卷调查结果有助于我们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

The Survey and Reflection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for the Students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LI Yang1,ZHAO Yan2,LIU Gao-ke 3

1. Department of Trauma Surgery,Daping Hospital,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hongqing 400042,China

2.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hongqing 400038,China

3.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hongqing 40003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Medical Microbiology.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5-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grade 2013 in our university,and analyzed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and assessment system

收稿日期:2018-12-28;修回日期:2019-02-28通讯作者:刘高科,E-mail:lgkyan@163.com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1601108)

38 李阳等: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of experimental course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Results 77.9% of the stud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 of experimental course. 73.7%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content was reasonable,and 74% of the students had been exposed to part of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in other basic clinical courses. 60.6% of the students suggested that the teaching hours of experimental class and theoretical class should remain unchanged,and 20.7%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teaching hours of experimental class should be increased. 92.7%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is helpfu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operational ability. As for the assessment method of experimental courses and the form of experimental reports,the students who are satisfied are 45% and 3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helpful for us to summarize the teaching experience,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Keywords:Microbi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The second classroom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教育领域联系基础与临床的重要学科。医学微生物学知识在临床工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与人类疾病相关微生物的致病性、免疫性及其检查防治原则的相关知识,对医学工作者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此外,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通过开设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培养学生建立起“有菌意识,无菌操作”的观念,对于终将走向医务工作岗位的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一直以来,我们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的是以实验教材为指导,由老师结合多媒体讲授并示范教学,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两种形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为了解目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生的需求和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对本校2013级医学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进一步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质量,有的放矢地改进实验教学方法[2]。

2 调查结果

在289份有效问卷中(图1),有77.9%(225人)的学生对目前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感到满意;有73.7%(213人)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内容的设置是合理的,有74%(214人)的学生在其他临床基础课程中接触过“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部分内容;对于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学时比例是否合理的问题,有60.6%(175人)的学生建议保持不变,20.7%(60人)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实验课的学时;认为实验课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帮助或帮助很大的学生占92.7%(268人);对于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及实验报告的形式,感到满意的学生分别为45%(130人)和38%(110人)(图1)。

3 讨论与分析

3.1  教学方式:结合案例引导教学法,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本次问卷调查中,有77.9%的学生对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是满意的;92.7%的学生认为实验课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强化掌握及操作能力的培养。结果表明,我们目前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势和合理性,但这种以老师为主体,学生按照已知的步骤操作,实验结果在意料之中的传统实验课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还有待完善。因此,我们可以在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应用案例引导教学法[3]。例如在进行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定的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我校20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以“医学微生物学”为必修课程的本科学生,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自愿参与、匿名填写,课间统一发放和收回问卷。

李阳等: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39

图1 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调查问卷结果

实验课之前,我们可以给出一个肠道菌感染的病例,以“如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为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和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授课时老师先组织大家对同学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最终确认出最佳方案,而后根据方案指导学生们进行操作,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这种案例引导、结合科研小组任务式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观察、生化反应测试及细菌的血清学鉴定。如果想成功分离鉴定出致病菌,就要求学生不但要熟练掌握前期所学的各项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技术,还要学会动脑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鉴别分析[4]。本次调查中,73.7%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设置是合理的。此外,在学生提出的具体意见中,也有学生表示希望增加学科相关前沿技术知识的介绍。这反映出学生们希望拓宽知识面的愿望。对此,我们开设了第二课堂即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具体以一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的方式,对参加的同学进行阅读科研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操作及撰写研究论著的一系列科研能力的培训[5]。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给喜欢科研、渴望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技术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3.2 教学内容:开辟第二课堂,开拓学生知识面

我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两个部分。其中,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是实验课程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无菌操作取材,画线接种培养细菌、细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等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设计了对粪便标本和痰液标本中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的综合性实验。根据临床致病菌的分检程序,依次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

3.3  课时比例:打破学时限制,打造多种学习平台

我校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医学微生物学课

40 李阳等: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程共70个学时,其中,实验课共设置7次课30个学时,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学时比为3∶4。问卷调查中,在回答是否应当增加学时、加大实验课学时的问题上,20.7%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60.6%的学生建议保持不变,反映出学生对实验学时数的要求是不一致的。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内容较多,总课时数有限,对理论与实验课学时比的大幅度调整是不现实的。因此,针对那些对实验课有进一步要求的同学,我们将以暑期学校、微生物学论坛、第二课堂等多种形式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平台。此外,在实验教学中,可适当加大综合性实验学时比重。综合性实验涵盖知识点多,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4 考核体系:调整现有考核方式,尝试推行小

论文式实验报告

实验考核成绩占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总成绩的30%(理论课成绩占70%),由实验报告(10%)和实验考试(20%)两部分成绩组成。

我们对实验报告的书写有统一要求,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几个部分。7次实验课共7份实验报告,全部课程结束后,每位同学按照从实验一到实验七的顺序装订,上交后老师以百分制进行批改打分,最后按照10%折合分数后记入期末总成绩。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目前实验报告的形式感到满意的学生仅占38%,满意度较低。分析原因认为,现有实验报告的模式相对固化,学生大多根据课本照抄内容,而后填上实验结果即可。在此过程中,学生并未做深入思考,对结果的分析认识也比较浅显。对此,我们可以尝试打破实验报告的固有形式,采用科研小论文式实验报告。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和时间精力有限,我们可以将痰液标本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分离鉴定的内容任选其一,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文献,以科研论文的形式,重点描述自己对该实验的设计思路、对现有实验方法的认识和改进,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6]。这样的小科研论文式实验报告不会千篇一律,也更能反映出学生们的真实能力和水平[7]。此外,学生们参与感强,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我校组织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采用A、B卷,闭卷考试的方式。内容包括选择题(PPT播放

镜下视野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题目做出选择)、主观题和操作题。操作题中,老师对学生操作的手法、实验结果分析判定分别进行打分。总的来说,实验考试的内容设置涵盖了7次实验课的各个方面,考察了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实验考试的这种方式满意度只有45%,部分反映了学生对考试的排斥。归根结底,考试只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和方法,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因此,对于学生有关实验考试形式的意见反馈,我们会进行深刻思考并做出合理的调整。

4 思考与展望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实验教学是该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上好实验课,是值得我们老师反复思考和推敲的。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学生们的意见反馈,对我们实验教学改进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和思路。

参考文献

张哲文,张珂,黄紫涵,等. 医学本科生对实验教学的认

知态度调查及分析[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3):98-101.

康健,柏银兰,路延之,等.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

实践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283-284. 吴大强,汪长中,程惠娟,等. 医学微生物学中采用案例

导入式方法讲授病原菌多重耐药性的实践[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2):230-232.

石玉荣,杨清玲,周继红,等. 综合性、设计性生物技术

实验教学效果的调查与思考[J]. 大学教育,2015(3):100-101.

赵岩,胡晓梅,胡福泉. 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探讨[J].重庆医学,2016,45(8):1143-1144. 李江滨,何月玲,王欣. 四种实验报告在实验教学中的应

用及比较分析[J]. 科技视界,2013(33):18-19. 魏春华,李嘉欣,李晓晶,等.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

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J].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8(6):34-37.

[1][2][3][4][5][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