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8卷第l期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_28.No.1 2008年2月 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 Feb.2008 生态旅游是惠州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对惠州发展生态旅游的调研与思考 许英鹏,匡永琼,黄静文,刘智慧 (惠州市委党校,广东 惠州516001) 摘要:生态旅游对促进生态文明、实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它是惠州旅游业发展的方向。惠州 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良好的软环境优势,应当突出地方资源新特色,完善多元化旅游管理 机制,建立科学的生态旅游新模式,优化生态旅游发展新环境,努力把生态旅游业做强做大。 关键词:惠州;生态旅游;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34(2008)O1-0005一O6 生态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 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当前,惠州已经迈入经济社会 形式。它对于促进生态文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加强 发展的黄金道,客观上要求惠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 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积极作 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保持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 用。惠州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刚刚起步,即呈现 又好又快发展。 出喜人的发展势头。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 (一)发展生态旅游是实践惠州“生态旺市”战略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旺市”战略,充分发挥惠 的重要举措 州丰富的山水生态自然优势,把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 “生态旺市”战略是惠州“六大发展战略”之一,它 发展壮大惠州生态旅游业的产业优势,从而带动和推 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高度一致。良好的 进我市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 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人民安居乐业 的现实课题。为此,我们走访了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 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保障。可持 及旅游产业链条上的若干人士,对发展惠州生态旅游 续性的发展必须以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为实 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认真的调研,同时追踪、把握 现手段,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正好与此吻合。生态旅 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基本动态,在综合思考中 游在旅游规划和发展、旅游运作和营销等方面全面考 形成了这篇调研文章。 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它强调生态旅游目的地 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多样性的保护,保持生态系 一、生态旅游对惠州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巨 大 统结构的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的稳定,因此,发展生态 旅游是实践惠州“生态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 生态旅游早已在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发展。20多 (二)发展生态旅游是打响惠州“名山秀水”品牌 年来,生态旅游年平均增长率20%一25%。目前,我国 形象的必然要求 生态旅游方兴未艾,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年总旅游人 惠州是珠三角一块极佳的生态绿地,山、湖、江、 数近2500万,年旅游收入近5.2亿元人民币。生态旅 泉、海等生态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以此资源优势为 游已成为未来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惠州具有 依托,在政府大力塑造和推介下,初步形成了惠州“名 许多得天独厚生态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 山秀水”,生态文明的品牌形象。然而,随着惠州又好 收稿日期:2007—11—27 作者简介:许英鹏(1957一),男,广东普宁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邓小平理论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8卷 又快发展,品牌形象还亟需进一步提升,以增强对外影 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则符合这一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 名胜及自然保护区的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 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 需求。生态旅游本身是参与性很强的旅游形式,让生 态旅游者亲自参与到生态系统中,亲近自然、了解自 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 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惠州森林覆盖面达60% 多,海岸线223公里,海洋面积4500平方公里。再次, 惠州不仅拥有物质的“有形生态旅游资源”,也拥有 “客家文化”、“四东文化”等“无形的生态旅游资源”。 然、享受自然,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崇尚大自然,形成 对美好生态环境的依恋情结。大力挖掘惠州生态资 源,发挥毗邻港澳,交通便捷,吸引市内外、省内外、国 内外游客,让他们在惠州的山水中休憩和陶醉,使惠州 “名山秀水”的形象印刻在他们心中,并通过“传染”效 应,吸引海外宾客前来共享惠州的生态旅游大餐,将惠 州“名山秀水”的美名广泛传播。 (三)发展生态旅游是推动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 动力 从经济效益上看,发展生态旅游和传统旅游一样 对GDP和财政税收的贡献明显。生态旅游活动客观 上也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它包容的 物质产品内容非常丰富,而且还可以直接带动或间接 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GDP总量。从社会效益上 看,一方面,生态旅游可以使旅游者获得休闲放松,与 家人或朋友共同认识自然、贴近自然、享受自然和保护 自然,调节了人际关系,改善了人的精神状态。另一方 面,生态旅游也使生态旅游地居民拥有和谐稳定的社 会环境、较高的就业水平和生活质量。从生态效益上 看,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地居民同生态旅游地的 环境和谐相处,保护了生态旅游地的物种和环境的多 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结构的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的稳 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发展生态旅游将给 惠州经济社会提供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 二、发展惠州生态旅游的优势 珠三角乃至大珠三角相比,惠州发展生态旅游具 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是生 态旅游发展的基石,它是吸引生态旅游者回归自然的 客体,又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实施和生态旅游得以形 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生态旅游的独特性,生态 旅游资源既有传统旅游资源的某些特点,同时又有自 己的一些独特性。惠州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首 先,惠州市本身就是一个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生态城 市,更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具有生态美的生态系统; 其次,惠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 这些生态旅游资源本身占据了广阔自然空间,巨大的 环境容量不仅可以给予生态游投资商大量的设计和发 挥的空间,而且使生态旅游者“远离城市贴近自然”的 感受更加真切;同时丰富的生态游资源还可以通过优 化配置,优势互补,打造风格各异的生态游产品,进而 满足生态游市场多层面需求。 (二)得天独厚的区位。惠州和珠三角核心城市 深圳、广州和东莞等城市毗邻,这些发达城市虽然在经 济建设上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的 超速发展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而且不同程度 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资源。而惠州作为工业城市,在 发展上一直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放在同等的位置, 保持了较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在整个华南工业城 市中独具魅力。同时,由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人 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 于长途跋涉的旅游,而是需要高雅的生态休闲式旅游。 目前惠州境内有惠深、深汕、广惠、惠河高速公路,同时 还有在建的惠深沿海、惠莞、深博和广河高速公路, 2010年将形成“五横三纵”高速公路网络,惠州将成为 高速公路枢纽中心,进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 圈”。惠州港已经开辟了东南亚远洋航线,京九铁路、 广梅汕铁路通过惠大铁路与惠州港相连,贯穿惠州南 部的厦深铁路即将建设。惠州机场已经正式进行民用 化改造,并将向全国所有航空公司开放。不久惠州与 深圳、东莞之间的城际轻轨即将架起,高速公路、铁路、 港口、航空、轻轨构建的立体交通网络不仅可以方便珠 三角游客的旅游出行,更可以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提供 多种出游形式的选择。 (三)良好的软环境。惠州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态 旅游资源作为发展生态游的硬件优势,而且也有利于 生态旅游投资者居住和创业发展的软环境优势。首 先,惠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 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许英鹏等:生态旅游是惠州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7‘ 最佳旅游好住处、中国十大饮食类节庆等金牌,非常适 品。目前惠州生态旅游以“一日游”为主打产品,但这 合居住和创业发展。其次,惠州从属于客家文化圈,热 情好客的惠州人形成了尊重包容的城市品格,这里社 些产品大多数的开发缺少对景点本身独特品质的凸 现,不少景点开发肤浅单调缺乏文化内涵,在特产和节 会文明和谐,企业诚信经营,群众安居乐业,人文环境 和谐。再次,惠州政府服务高效,政务环境优良,这些 软环境优势使生态旅游投资者能够享受一流的办事效 庆包装上策划不够,景区缺乏可玩味、可探究的吸引 力,可观赏性和可留住性都不强,另外,对于有些资源 的开发是重复浪费的。 率、一流的投资环境和一流的服务。 三、发展惠州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及其原 因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旅游 创汇、旅游总收入节节攀升,但是由于种种局限,目前 惠州生态游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发展惠州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 1.旅游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惠州旅游管理机 制存在明显弊端:一是“政府”主管不明。由旅游局等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业实行行业管理,是我国发 展旅游业的一项大政方针。然而,长时间以来,我市旅 游局在管理职能上却缺乏全面性、权威性和一致性。 其根本原因在于,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涉及到各 行各业,而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旅游局不能 替代其它部门的管理职能,由此导致了交叉重复管理 的局面,旅游管理上政出多门,条块分割,谁都想插手 旅游业,但谁都管不了,管不好;二是地方行政壁垒明 显。在惠州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在确立发展目 标、动用政府资源、协调社会力量、推动旅游开发等方 面起到了主导作用。但在与周边地区之间在发展旅游 业的问题上失去了协调、协商。加上广东各地在开发 旅游资源时的封闭性和盲目性,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 分地”而忽视或不愿意进行区域合作。三是责任主体 缺位。目前,行政人员的责任边界比较模糊,所承担的 职业责任和风险较小,导致政府决策的主观性、随意性 和不科学性时有发生。政府对旅游企业的微观经营活 动干涉过多,企业约束软化,负盈不负亏的现象仍然存 在。 2.生态精品不精,资源重复浪费。目前我市发展 生态旅游的具体思路是以“组团式”山水生态城市为 依托,以打造“休闲之都”为目标,形成“百里生态旅游 长廊”旅游精品体系。但通过对目前开发的各“组团 主题游”线路的考察,却少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态精 3.公共产品建设不能满足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 要求。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一样也要求在“食、住、行、 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合理搭配。所以,发展生态游不 仅要努力开发生态游精品,同时还需要诸如旅游交通、 旅游配套服务、旅游信息服务等公共产品建设同步跟 上。而现在惠州不少生态美景却是“养在深闺很难 识”。比如,龙门大观园温泉风景区虽然是休闲惬意, 从惠州市区驱车去龙门路途虽不远,但由于公路多处 坏损使得行车不便,大量的时间便浪费在路上。现在 国内比较流行的自驾游,一般是通过对当地旅游网站 获得相关景点的信息,然后通过网络预定旅游服务,最 后通过路标等标志性指示牌到达旅游景点。可是,惠 州旅游网站提供的信息却不够全面和详细,预定服务 也不够便利,尤其是路标的设置不够完善和科学。 4 生态游景区管理不够规范,科技含量不高。当 前惠州生态游的发展思路是在旅游局主管下,整合各 种社会力量壮大旅游业。目前不少旅游区都是由社会 各类主体投资兴办和管理,但各投资主体的经济实力 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少旅游区管理不够规范,比如 生态旅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但不少投资管理者却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仅对 景区过度开发,而且在旅游旺季放任游客的过量吃、 住、游和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基本不考虑环境的容 量,缺乏科技管理队伍的跟进和对生态旅游景区进行 规范科学的管理。 (二)产生惠州生态旅游问题的原因 1.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资源管理部门的高效合 作机制还待完善。发展生态旅游业需要依靠旅游部门 整合各种社会力量,需要各种公共设施跟上旅游业的 发展,更需要与生态旅游相关的资源管理部门的通力 合作。由于现有的体制资源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 明确分开,所以旅游局基本没有资源管理权限。星级 宾馆、景区、景点都有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旅游部门 难以管理和协调,不能形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合力。 而且不少资源管理部门由于对生态旅游缺乏足够的认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8卷 识,更难主动和旅游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这些问题 不尽快解决就会形成“瓶颈”,制约惠州旅游业的发 展。 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整体规划,系统开发,把 分散的小景点连成片,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在我国城 市中,缺水的城市占大多数,水景资源更是稀缺,而惠 州东江、西枝江、西湖、大海和湿地,水景资源极为丰 2.缺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旅游规划。到 目前为止,惠州旅游局和高校合作的旅游修编计划还 未完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旅游的发展完全 依靠投资方和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主观认识及其行 富。如果我们把这些水景观资源充分发掘出来,利用 起来,那惠州就独一无二。惠州难以与国内其他城市 比硬件设施建设的规模,因而要逐步形成休闲、优雅、 为,缺乏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市生态游规划,无法对 所有的生态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容易对生态 环境造成破坏。 3.生态旅游科研、宣传、教育投入不足。生态游 的概念源自国外,不少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不够 清晰准确,所以很难形成一支真正的生态旅游者队伍。 生态旅游景区本身应该具备教育功能,通过旅游使人 们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唤醒人类对遗忘的本源的回 忆。管理者应该倡导“无为与倾听”的生态游方式,即 在旅游地,除了摄影,什么也别取;除了脚印,什么也别 留下;静静地做个大自然的聆昕者。目前惠州旅游部 门的宣传投入基本集中于招商引资类的推介工作,基 本没有对生态游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更缺乏对生态旅 游的科研投入。 四、发展惠州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 发展惠州生态旅游,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 分发挥惠州优势,解决惠州生态旅游问题,突出惠州生 态旅游特色,创新思路,求真务实,进一步把惠州生态 旅游业做强做大。 (一)突出地方资源新特色 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 色,才会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吸引 力经济,要特别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 我有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 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 不仅应使它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而且应使其原有特 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从单一的山、江、湖、 海、泉、瀑、林、涧、岛来看,惠州没有突出的优势,但是 惠州的优势在于我们具有无可媲美的资源多样性。这 些自然资源的多样拥有就是惠州的特色。所以惠州旅 游业的发展必须要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必须在 依托古代、现代的各种文化底蕴,深挖“四东”文化、客 家文化、佛道教文化、饮食文化等,在鲜明的旅游文化 精致的生态旅游文化。要以罗浮山、南昆山、西湖、自 鹭湖、大亚湾、巽寮湾和稔平半岛为重点,以人文景观 为内涵,高起点、高格调、高品位规划,形成以罗浮山、 南昆山、象头山为主的生态悠闲度假游;以龙门温泉、 惠州汤泉、南昆山温泉、矮陂温泉为主的健身度假基 地;以西湖、白鹭湖、中洲塔、摩天轮、东江(东江夜游) 为主线的观光悠闲度假游;以惠州高尔夫、棕榈岛高尔 夫、汤泉高尔夫、嘉宝田高尔夫、涛景高尔夫为主的休 闲度假游;以东纵纪念馆、惠阳叶挺故居、惠东中洞和 百蚯田为主的红色旅游;以大亚湾华海度假区、东升渔 村、小径湾大甲岛、三门岛、巽寮湾旅游区、海龟自然保 护区为主的滨海旅游;以杨村、金果湾、永记生态园为 主的现代高科技农业观光游;以大亚湾中海石化、数码 等为主的园区工业游;以福田漂流、南山漂流、永汉河 漂流、罗浮山漂流、响水河漂流、川龙峡漂流为主的惠 州漂流探险游;以惠阳镇隆、秋长及惠东客家围龙屋为 主的客家风情游;以平海古城、香溪堡及龙门古建筑 群、惠州黄氏书屋等古迹为主的历史文化游,使惠州旅 游业由点到面向纵深发展,把惠州建设成为珠三角乃 至东南亚地区的生态悠闲走廊。 (二)完善多元化旅游管理机制 惠州生态旅游缺乏大手笔的规划和大力度的开 发,处于缺乏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小、弱、散、差的局面, 导致了我市生态旅游产品长期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缺 乏竞争力,重要原因是管理体制不科学。所以我们应 当建立和完善符合惠州发展战略要求、符合当前生态 旅游市场发展特点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 社会参与”的新机制。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规 划、引导、调控的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 积极完善市场体系,强化市场运作,在生态建设中探索 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机制, 加大多元化投入力度,加快生态旺市建设步伐。 一是界定清楚政府、企业的职能范围,用法律形式 固定下来。尽管目前我国旅游业的法规建设还比较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许英鹏等:生态旅游是惠州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9・ 弱,但惠州政府首先应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加大执法 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化对旅游市场秩 序的动态监督和管理,抓住突出的市场问题进行集中 地进行旅游市场、产品、形象和价格定位,确保旅游业 的健康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应向大连学习,出 门就是花园、处处是景观,城市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居 住小区向旅游景区演进;此外我们要倡导多种形式办 剧院、博物馆,修缮历史街区、村落、文物古迹,一定要 注意城市建设的艺术性,要精益求精,推行文化精致主 整治,维持旅游企业竞争的公平性,保护旅游者的合法 权益。二是要加快推动惠州旅游集团公司的组建,对 重点项目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线路、统一营销、统一价 格、统一结算”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体制。重点 义。要将旅游资源开发、设施建设与环境美化、景观保 县区要组建强有力的组织协调领导机构,成立旅游开 发公司,与县区旅游主管部门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 子,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重点景区实行管委 会管理,公司化经营。三是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各行业 协会,充分发挥其自律、监督和服务作用。把旅游工作 纳入各市县区和有关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逐步 建立权责明确、奖罚分明的管理机制。四是加强全市 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要有计划地组织旅游管理人 员到先进地区学习和考察,加强对导游和旅游从业人 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熟悉景区景点的知 识,而且熟悉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民俗风情和 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通过 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充分 调动和发挥好市、县区和企业的积极性,形成领导有 力,责权明确,协同发展的旅游组织新格局。 (三)建立科学的生态旅游新模式 科学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与常规旅游发展模式在 发展理念上有根本区别。传统旅游开发模式以经济效 益为主要目标,而科学的生态旅游开发将自然和人文 环境的保护作为前提,限制旅游业发展规模,尽可能保 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我们认为 惠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为“市场—— 资源——环境中心型社区参与惠州生态旅游与可持续 发展模式”。其基本内涵为:以生态旅游市场为导向, 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兼顾旅游 地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实行社区共同参与生态旅游区 的开发,以达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结构 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实现人的观念和素质提高,达到旅 游资源合理利用,旅游环境逐步改善,旅游经济逐步提 高,实现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惠州生态旅 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资源为基础,文化为内涵的旅游开发原则。在充分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区位、资源和市场分析,了解市 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深刻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准确 护结合起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对景区、景 点进行适当的容量控制,建立生态、旅游、生活良性循 环的发展机制。 (四)优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新环境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意 识。建议政府凡是企业用自有资金或利用各种贷款资 金投资我市生态旅游项目,只要项目符合旅游发展规 划、环保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和其它有关专业性规划及 产业布局,均应简化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实行项目备案 制。相关职能部门(如计划、建设、文化、林业、园林、水 利、环保等)对项目建设应给予大力扶持,旅游局应加 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和跟踪协调服务,实行税费优惠 政策。对在我市投资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和经营生态旅 游业的中外企业,应按一定比例的税率减少征收企业 所得税。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旅游、农业观光 旅游项目,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对旅游公 路建设用地比照铁路、公路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对 列入全市重点建设的特色生态旅游项目用地,放宽土 地使用限制,优惠征收土地使用费和房产税。对外商 投资的生态旅游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的先进技 术设备,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 口环节增值税。对利用荒山、荒地、沼泽地、滨海荒滩 等进行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在建设投资和绿化工作到 位的条件下,可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减免 出让金,实行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期满后可申请续 期。 二是加强旅游区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近年来 国家旅游局已制定一些旅游法规和标准,都强调了环 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但是一般的规定都比较原则、简 单、很不全面,满足不了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国家的一 些主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没有得到体现。这样影 响在旅游区实现严格的环境管理。为此我市必须制定 专门的《旅游区的环境保护条例》和《生态旅游管理办 法》,采取严厉的经济惩罚手段制止游人乱扔垃圾、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0・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8卷 地吐痰、践踏花草、乱刻乱画等污染和破坏旅游资源和 旅游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对污染和破坏旅游环境的企 游区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功能,不注意后者, 经济效益不能持久。因此从长远观点看必须纠正某些 旅游区的经营方针,转变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为经济、 社会、生态三效益结合的方针。以有利于游人及旅游 事业本身的发展,否则生态旅游只是一句空话,落不到 实处。 业或个人实行重罚。 三是生态旅游开发必须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 度。旅游区对旅游资源必须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在新建、扩建资源开发项目时,要根据国家有关规 定执行环境影响报告制度,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经 五是必须加强环境教育,提倡生态文明,提高市民 专家审查和环保局的批准后,旅游建设项目方面进行 的环境意识。提高市民和游人的环境意识,提倡生态 设计、施工和验收。在旅游项目建设时又必须实行三 文明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的。通过旅游使 同时的国家规定,即旅游项目建设的主体工程必须与 人们欣赏自然、享受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但在 环境保护的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实施验收, 不少旅游区的宣传讲解中都缺乏科学知识的宣传和讲 否则不准项目建设,这样可避免由于生态旅游项目的 解,因此必须通过标语牌、导游、广播和录像等手段,结 开发而导致旅游资源本身的破坏和对周围环境的不良 合各种活动,向游人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宣传,宣传保 影响。 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野生濒危植物保护的科学 四是生态旅游经营必须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价值,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地质地貌、文物古迹的科 生态效益的三结合方针。生态旅游之所以不同于传统 学历史发展等等,以避免精神污染,达到增强游人对惠 旅游,其根本之点是它不仅重视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 州美丽山水的热爱及正确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和 同时更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生态旅游的目的。 开展生态旅游不仅是为了赚得利润,更重要的是使旅 【责任编辑:肖力华】 Ecological Tourism as the Direction of Huizhou Tourism Development ——0n the Research and Thinking of Huizhou Ecological Tourism XU Ying-peng,KUANG Yong・qiong,HUANG Jing・wen,LIU Zhi—hui (The Party School ofHuizhou,Huizhou 516001,Guangdong 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tourism is of important posiitve signiifcance in promo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 velopment.It is the direciton of tourism industry in Huizhou.Huizhou has rich c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unique location and ad- 啪ta霄es of soft environment.It should stress the new feattrres of local reSOI//'CeS,perfect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diversity in tourism,establish scientific new model of tourism,optimize the new environ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make an effort ot make ecological tourism bigger and stronger. Key words:Huizhou;ceological tourism;ecoloigcal civiilzai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