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棱角(líng)黧黑(lí) 冻疮(chuāng) B.虔诚(qián)蠕动(rú)腈纶(jīnɡ) C.骤然(zhòu) 漫溢(yì) 懈怠(dài) D.敦实(dūn) 蜿蜒(yán) 演绎(yì)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B. 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C.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D.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3.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紧密的一项是( )
大激店村位于古城保定偏西南二十五公里处,________。沿途三里一墩五里一铺,又是当时通讯要镇、保定府西第一驿站。________,在靠河湾北岸,形成了一个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自然村庄。________。________。后人因妲己二字不吉利(败坏朝纲),而改名大激店。烽火台、狐狸窝、瓦渣地等旧遗址,也早都不存在了。 ①相传商纣王选妃,选中蓟州侯苏获之女妲己 ②发源于西部山区的百草沟河流经此地
③在护送妲己去朝歌途中曾在此地驿宿一夜,故而得名妲己店 ④古有南通九省,北贯京都的交通大道穿境而过 A. ②①④③ B. ④②①③ C. ②④①③ D. ②③④①
4.下面语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兰州人对黄河奇石的喜爱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人认为,奇石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妙在。
A. 千姿百态 浑然天成 栩栩如生 B. 栩栩如生 千姿百态 浑然天成
C. 栩栩如生 浑然天成 千姿百态 D. 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 浑然天成
二、语言表达 5.请根据语境,再仿写一句话。
每一朵鲜花,都有结出果实的梦想;每一滴雨露,都有滋润大地的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联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之一,逢年过节、开业奠基、婚丧嫁娶等都要用对联来烘托气氛。请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这是一位同学游览湿地公园题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脉脉清风千翠柳 下联:________
(2)下面是我市一位作家为凉都大剧院题的一副对联,请判断上下联各是哪句,只写序号。 A.凉都人气上,上台个个精神 B.大剧院门开,开幕连连好戏 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
(3)如果让你把上副对联贴在剧院大门的两侧,左右各贴哪一联?请按照要求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左:________ 右: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观秦兵马俑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③走过灞桥,我怎能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R,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闯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看到当年世界的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皮肤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
商人、僧侣、外交官……④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儿似乎是骄傲的意味。⑤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⑥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4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儿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⑦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测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颌,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⑧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它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它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它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⑨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 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坜,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⑩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注]①冕旒(miǎn Iiú):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
7.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8.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
9.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 “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阐释。
10.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
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中画线的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初登泰山 冯骥才
初登泰山的情景如今已经化作一团烟雾,因为中间相隔了四十余载,然而一些记忆碎片却像一幅幅画在岁久年深的烟雾里忽隐忽现。
那年我22岁,正处在一种向往着挺身弄险的年龄。一天,在老画家溥佐先生家里学画,溥先生忽对我们几位师兄弟说:“跟我去泰山写生吗?”先生胖胖的脸充满兴致。
那年代难有机会登山,我和几位师兄弟更没去过泰山——这样的天下名山,便立刻呼应同往。行前的几天兴奋得夜里闭不上眼,还跑到文具店买了一个绿帆布面的大画夹,背在背上,把自己武装成一个“艺术青年”。
泰山对我有种天生的魅力,这可能来自姥姥那里。姥姥家在济宁,外祖父在京做武官,解甲后还乡,泰山是他们常去游玩的地方。姥姥好读书,常对我讲到泰山的景物和传说。那时家中还有几张挺大的“蛋白”照片,上面是 1922 年外祖父与康有为结伴游泰山的情景。照片里母亲那年5岁,还是一个梳着一双抓鬏的活泼好看的小姑娘。背景的山水已叫我领略到五岳之宗的博大与尊贵。 记得那次在泰安下了车,隔着一大片山野就是泰山。远看就像谁用巨笔蘸着绿色、蓝色,混着墨色在眼前天幕上涂出一片屏障似的崇山峻岭。待走进山里,层层叠叠,幽敻深邃,蜿蜒的石径把我带进各种优美的景色里。那时没有相机,我掏出小本子东画西画,不知不觉就与溥先生和几个师兄弟都跑散了。
那次,我们好像是坐着夜车由天津来到泰安的,火车很慢,中间经过许多小站。德州站的记忆很深,车到站一停,没见月台上的小贩,就见一只只焦黄、 油亮、喷着香味的烧鸡给一张张纸托进车窗。当然,我们没有钱买烧鸡吃,我口袋里仅有的30块钱有一半还是向妻子(那时是女朋友)借的呢;我只能在山脚下买些煮鸡蛋和大饼塞进背包,带到山上吃。
在这陌生的山上走着走着,就走入姥姥讲过的泰山故事里。比方斗母宫,它真像姥姥讲的是座尼姑庵。里里外外收拾得幽雅洁静,松影竹影处处可见,坐在回廊上可以听见隐藏在深谷里层层绿树下边的泉响。再有便是回马岭。姥姥当年对我说:“登泰山到回马岭,山势变得陡峭,骑马上不去,所以叫回马岭。你外祖父属马,当年到这里不肯再登,没过两年人就没了。你也属马,将来要是到回马岭一定要上去。”于是那次穿过回马岭的石头牌坊时,是一口气跑上去的。
我一路上最重要的事当然是写生。我在山里写生时,完全不知上边的山还有多高路有多长,到了中天门,见溥佐先生已经到达,坐在道边一家店前边喝茶歇憩边等候我们,待人会齐一同登朝阳
洞,上十八盘。
那个时代,没有旅游,上山多是求神拜佛的香客;种种风物传说都是从山民嘴里说出来的,也都是山民深信不疑的。我在小店里买到一本乾隆年间刊印的线装小书《泰山道里记》,版味十足,软软厚厚的一卷拿在手里很舒服。低头看看书中记载的古时的泰山风物,抬头瞧瞧眼前的景物,对照古今,颇有情味。那时没有真正的旅游业,这是唯一的一本堪作导游的小书了。我也不知道山上小店里怎么会有这么古老的书卖。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
那次登岱还识得一群特殊的人,就是挑山工。一个人,全凭肩膀和腰腿的力气,再加一根扁担,挑上百斤的货物,从山底登着高高的台阶,一直挑到高在云端的山顶。而且,天天如此。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虽然我和他们不曾交流,甚至由于他们低头挑货行路,无法看清他们的模样,但是他们留在了我的心里,成为20年后我写《挑山工》的缘起。
至于那次写生收获最大的,乃是使我对宋代北宗山水的技法有了深切的认识。泰山的大气更注入了我“胸中的丘壑”。
头次登岱,目的在于绘画,收获却何止于绘画?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姥姥给 “我”讲过的有关泰山的故事。
1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评析。
13.作者远望泰山,从呈现在眼前的画面中提炼出了“绿色”“蓝色”“墨色”三种颜色,请根据作者给出的三种颜色,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幅画面。(可任选一种或几种颜色来描绘)
14.“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5.作者第一次登泰山,“目的在于绘画”,在文末对其收获有所交代,除此之外,你认为作者还有哪些收获?
四、作文
16.十几岁的天空是粉红色的,十几岁的记忆是淡绿色的,十几岁的心灵是橙黄色的,十几岁的你是五颜六色的。年少的你一定有许多美丽的梦想,有许多奇幻的想象,大千世界任你的思绪纷飞,任你浮想联翩……请以“假如我……”为开头,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五、填空题 17.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棱角(______)虔诚(______)恭顺(______) 蠕动(______)豁然(______) 演绎(______) 18.辨析形近字。
n(_______) 波lán(_______) 斑lá
闲xiá(_______) 暑jià(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ng。 系统性地复习。A项不完全正确,“棱”应读lé2.【答案】A
【解析】B.“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之间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C.“模样”后面的句号应该改为冒号,此处用冒号的作用是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D将“流苏”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此处考查顿号和逗号的层级关系,顿号的高一层级应该用逗号。 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④句紧承上文,讲的是大激店村的地理位置;由“在靠河湾北岸”中的“河湾”的提示可知,②句应该此句的前边;①句介绍妲己,③句讲的是“妲己店”的得名,前后衔接自然。故选B。 4.【答案】D
【解析】本题要结合词语的意思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意进行辨析.整体阅读掌握大意,抓住最有把握的空排除其他选项,千姿百态: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根据句意,故选:D。
5.【答案】示例:每一座高山, 都有仰望星空的梦想。
【解析】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本题注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6.【答案】(1)殷殷绿叶几红花(2)B;A(3)凉都人气,上台个个精神;大剧院门开,开幕连连好戏
【解析】⑴“脉脉清风千翠柳 ”描写水边翠柳依依的景象,结合公园花草植物的特点,字形研读上联词句特点,对出下联:殷殷绿叶几红花。 ⑵因为剧院开门,演员观众才能进去欣赏和表演,所以上联应改为:剧院门开,开幕连连好戏;下联:凉都人气上,上台个个精神。⑶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他建筑物或器物上。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
美。由于古人写字是竖写,顺序从右向左,所以右边是上联: 大剧院门开,开幕连连好戏 ,左边下联: 凉都人气,上台个个精神。
7.【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在驶向秦俑馆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对秦兵马俑的所见所感。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因为第④段出现在文章中间,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时,应写清承接上文什么,引出下文什么。
8.【答案】该句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同时对听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秦俑馆的期待和即将见到它的激动与兴奋。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特色及其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首先判断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描写等手法,再结合文章主旨体会其表达作用。
9.【答案】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敬,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氛。由所见所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情感逐步加深。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答题时,先分析文章主旨,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0.【答案】C
【解析】画线句强调的是兵马俑给人的震撼,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迹。 11.【答案】斗母宫的幽静、属马的外祖父过回马岭的故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精读此部分,提取出与题目要求一致的答案。注意是姥姥讲的故事,结合:“就走入姥姥讲过的泰山故事里。比方斗母宫,它真像姥姥讲的是座尼姑庵。里里外外收拾得幽雅洁静,松影竹影处处可见,坐在回廊上可以听见隐藏在深谷里层层绿树下边的泉响。再有便是回马岭。姥姥当年对我说:‘登泰山到回马岭,山势变得陡峭,骑马上不去,所以叫回马岭。你外祖父属马,当年到这里不肯再登,没过两年人就没了。你也属马,将来要是到回马岭一定要上去。’于是那次穿过回马岭的石头牌坊时,是一口气跑上去的”,分析概括即可:斗母宫的幽静、属马的外祖父过回马岭的故事。 12.【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初登泰山的情景比喻成一团烟雾,把一些记忆碎片比喻成一幅幅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年登泰山的情景在记忆中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仔细阅读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本体和喻体,然后从生动形象的角度写出作用即可。 13.【答案】示例:远望泰山,绿意盎然,郁郁葱葱,高低起伏,令人陶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答案不唯一,结合语境具体写出泰山之上的美丽景色即可。如:远望泰山,绿意盎然,郁郁葱葱,高低起伏,令人陶醉。
14.【答案】对没有旅游业之前登泰山看书观景这种独特登山情趣的留恋、怀念;对当今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的无奈和不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本句话,有两种意思,一是怀念过去;二是不满现在。结合具体的事情阐述即可。怀念过去:对没有旅游业之前登泰山看书观景这种独特登山情趣的留恋、怀念。不满现在:对当今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的无奈和不满。
15.【答案】目睹了泰山的神奇与雄伟;感受到了泰山的博大与魅力;验证了姥姥讲的有关泰山的故事;低头看书,抬头看景,古今对照登山的独特情趣;识得了一群具有坚毅的攀登精神的挑山工。(写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作者的登山过程中见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领略到的概括即可。如见到:泰山的神奇与雄伟、一群具有坚毅的攀登精神的挑山工。感受到:泰山的博大与魅力。
16.【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杯咖啡,我会静静地待在咖啡厅,等待着一位疲惫的顾客来临。如果顾客是一位饱经风霜,双手长满老茧,发丝中夹杂着些许银丝的中年人,我会把自己变成苦尽甘来的咖啡,让他体会到自己大半辈子的劳动会得到回报的。 如果顾客是一位无知的少年,我会把自己变成一杯很苦的咖啡,让他尝尝苦涩的滋味,在以后的生活里懂得珍惜。
【解析】本作文是一篇半命题的小作文,只要仔细观察生活,从自己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都能很好地表达。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关键词“假如我”,需要写出假设的一种事情。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时,可考虑有一双慧眼、有一枝生花妙笔、比尔•盖茨的智慧、超强的记忆等。如果你对学习感到厌倦了,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如果你看到一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盒药丸,一位名医……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适合写议论文。 17.【答案】léng qián gōng rú huò yì
【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蠕”等字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18.【答案】斓 澜 暇 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
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澜”和“斓”“暇”和“假”可以从偏旁部首来辨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