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导学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上课时间 2018.09.07 课时安排 1 总课时 3 第十三章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了解分子热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课前预习案】

一、通读教材后完成下列问题

1. 扩散现象: 。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分子之间同时存在 和 。

一、【创设情景】

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啄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花香示如何传播的呢? 二、【自主学习】

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

1.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 因是 。

2.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3.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均选填“引力”、“斥力”)

4.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 。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 。 探究点二:液体扩散(课本图13.1—3)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 探究点三: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 探究点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中吗? 探究点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3.1-4能说明什么?

2、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小结:1、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 和 。并且同时存在的。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 ;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 。

四、【检测反馈】

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

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

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

2.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3.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 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 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4.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尘土飞扬 B.烟雾缭绕 C.花香扑鼻 D.余音绕梁 【反思】:

上课时间 课时安排 总课时 第二节 内能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课前预习案】

一、通读教材后完成下列问题

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_____________。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____________。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________。

5、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

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6、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

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7、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

能_______,温度_______.

一、【复习引入】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的 、 构成的; (2) 内的 在不停地做 ; (3) 之间存在 和 。 2、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 而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 而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热量,温度 。

二、【自主学习】

交流预习情况(组内交流“课前预习”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三、【合作探究】

任务一: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馨提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分析归纳总

结: 。

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

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 )

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温馨提示: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

任务二: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如何改变内能和如何度量内能改变大小。

进行实验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1、如何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组内交流、讨论)

2、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

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原因: ,说明: 。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

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说明 。

4、问题:已知某铁丝的温度升高了,是做功使其内能增加,还是热传递使其内能

增加?(温馨提示: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具有等效性.) (三)班内交流、精讲点拨:

(交流、讨论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试验探究中的结论。试验中还发现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将所学知识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组长汇总本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疑问!) 四、【检测反馈】

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与_______的总和.

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_______;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_______能增加. 3.物体的内能是指( )

A.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 B.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

C.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D.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 4.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 )

A.甲的内能比乙大 B.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 C.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物体的大 D.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大 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炽热的铁水有内能 B.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D.水结成冰后,就不再有内能 【课后反思】

上课时间 课时安排 总课时 第三节 比热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预习检测】

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会发现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有关。

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 【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和

有关,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 、 相同,这种方法叫 。

2、器材: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 (2)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什么知道它的多少?。 (3)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

3、进行实验: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格中, 下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 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1 2 3 水 水 煤油 200 100 200 20 20 20 末温(℃) 28 28 28 加热时间(min) 8 4 4 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4 煤油 200 20 24 2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_ ____ _ 有关。

⑸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1)交流实验数据,说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 (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学生活动二:阅读132页比热容,回答下面问题.

1、定义:由于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揭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物理学中规定: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比热容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 。

注意:1、每种物质都有确定的比热容,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

2、常见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3、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说明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4、有个别的不同种物质冰和煤油,比热容相同。

5、液态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比固态物质的比热容大。

总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检测反馈】

1、小明在两个易拉罐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以便探究

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程度。

(1)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二种:

① ②

(2)实验中小明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如果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则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发生改变的是( )

A 一杯水倒掉半杯 B 水凝固成冰 C 0℃的水变成4 ℃的水 D 将铁块锉成铁球 3.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反思】:

上课时间 课时安排 总课时 第三节 比热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三:探究热量的计算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 ________ J;

1Kg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 J; 2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 J; 2Kg 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 J; 小结:热量的计算公式

c——物质的比热容 m——物体的质量 t——末温 to——初温

Q吸=c.m.(t-to) Q放=c.m.(to-t)针对训练:

1、质量为10kg的水温度从25℃升高到65℃,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质量为2kg的沸水(100℃),温度降低了60℃,水放出了多少热量?

3、质量是2Kg的水,温度从50℃降低到30℃,能够放出多少热量?

Q =cmΔt

4、使40g 0℃的冰温度降低到-10℃,能放出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用来给水加热,可使多少g 5℃的水温度升高10℃?

5、0.8Kg的冰吸收8.4×103J的热量后,温度变为- 4℃,求冰的初温。

6.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甲降低的温度是乙降低温度的两倍,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 ( )

【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